画马两千年

画马两千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绘画
  • 艺术史
  • 中国美术
  • 马文化
  • 历史
  • 文化
  • 艺术
  • 绘画技法
  • 古代艺术
  • 艺术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中国绘画专题史的学术着作。全书以时间为主线,分时代、分阶段介绍了中国画马艺术的发展脉络。其中包括了画马的文化内涵、题材分科、画风分类等内容,并兼及相马、马政等相关知识。

本书特色:

  (1) 本书以时代为主线,不但介绍了两千年来不同时期画马艺术的发展,而且兼顾讲解了绘画的文化内涵、分科沿革和画风种类,脉络清晰、材料丰富,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中国绘画史的专着。

  (2) 本书配有颇爲丰富的文物图片,可以让读者对历朝历代画马艺术有非常感性和直观的认识。加之相对简洁、通俗的文字论説,使得其内容具有一定的普及性,适合一般绘画爱好者閲读。

  (3) 分析角度新颖且深入,作者没有单纯从绘画专业的角度出发去谈画马艺术的发展,而是结合不同时期、不同朝代的时代特点、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国家、社会对马政、养马业的重视程度来分析画马艺术的起伏变化。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余辉


  1959年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淳安。1987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薄松年,1990年研究生毕业。同年到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书画陈列和鋻定研究工作。现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研究馆员,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专门委员,国家文物鋻定委员会委员,兼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图书目录

导言与概说

第一章    画马的文化内涵
第二章    两千年前的画马和塑马
第三章    人马画的萌发与生成阶段
第四章    人马画成熟阶段
第五章    人马画的新变阶段

结语
附:本书所选古代主要人马画名录
参考书目
后记

图书序言

导言与概说

  人们常说:「马通人性,马解人意。」几十万年前,人与马各自为生。动物考古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大约在距今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生活在中亚的先民用一根套马桿拢住了奔腾不羁的野马,从此,人与马的心灵开始渐渐沟通,马成了人类的千年知己。人类这一巨大的历史性进步,即驯化的马匹和驯马技术由西向东传播到了中华民族的先民手中,在距今约三千四百年前的河南安阳殷墟就已经出土了被驯化了的马匹之骨,这是中国养马历史下限的标志。

  被驯化了的马群从西亚进入到广袤的东亚草原,最终成为中国夏商时期重要的生产力之一。人与马的主从结合,标志着原始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恰如法国18世纪博物学家、作家布封所说:「人类所要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这豪迈彪悍的动物——马。」马既是农耕业的畜力来源,又是畜牧业的支柱,也是交通运输和军事征战的重要工具,牠那被人格化的道德精神和勇悍雄强的体魄感染了无数文人墨客和艺术家,成为不朽的艺术主题,频繁出现在文学、音乐、戏剧、舞蹈和美术等各类艺术形式之中。例如,马匹的力量在艺术上代表了国力和军力的强盛程度,古代艺术家往往借塑造马匹的形象来炫耀其战争实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西汉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石像。

  在古代中国美术的绘画类别中,最突出的是人马画艺术,它集中了许多绘画技艺。当人们对马的精神感受化作笔墨时,相继诞生了白画(后来演化成白描)、工笔重彩、兼工带写、写意和大写意等绘画形式和造型语言。不妨说,绘画史上几次大的艺术变革,有的就是借画马而发生的。无论是唐代张萱的工笔重彩,还是北宋李公麟的白描,乃至现代徐悲鸿的写意,当代刘大为、冯远、贾浩义的大写意等,都选择了画马作为艺术变革的试验场。这就是说,马的天然特性所显现出的各种美感与人类的精神追求和艺术理想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默契。马被人格化了的道德精神和勇悍雄强的体魄,永远是人类画马的创作动力。

  画马也是中国画之畜兽画科的重要部分,由于人与鞍马建立了亲近的关系,画家们常常将人与马绘于一图,这是其他动物画所不多见的。在绘画史上,古今美术史家、画家称此类绘画为人马画」或「鞍马画」,后者更加强调有主人的马匹。

  总之,人马画作为一个复合性的画科,汇集了人物和鞍马,以表现人与马的活动为主,是构成某些历史画、军事画、风俗画和射猎、游乐等题材绘画的基本要素。

图书试读

第一章  画马的文化内涵

画马与英雄时代

在冷兵器时代,马匹的优劣和多寡代表着国家军事实力的强弱,而展示这种实力的是驾驭牠们的骑手。因此,在古代,英雄与骏马往往被结合为一个整体。在史籍和文学作品中,记载了许多英雄与骏马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进一步激励着画家们借用人马之形来表达他们深受感染的艺术情绪。因此,在许多人马画中,英雄的名字是和神骏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如唐代李世民与他的六骏等。而大凡英雄,必有良骏相伴,项羽的乌骓见主人自刎后,亦滚地身亡。刘备的的卢驮着他一跃三丈,飞过檀溪,躲过了暗算。关羽的传奇故事与他的赤兔亦不无关系。在西方,以雕刻骑马像来纪念英雄;在中国,以图绘人马画缅怀英烈,真可谓是殊途同归。人马画,岂止是画人画马,其中饱含着慷慨激昂、泣血悲悯的艺术语言!不妨说,在英雄辈出的时代,画马是对英雄的礼赞和景仰。

画马的历史,从一开始就洋溢着英雄主义的气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擅绘人马的画家不仅有职业画工、宫廷画家,而且还有文人画家。就马匹自身而言,尽管有马种的不同,但在画幅上表现出的差别并非很大,真正变化丰富且鲜明的是画家们 对马匹的不同认识、理解和感受。由于各自所处时代、社会经历、文化背景的不同,画家们对马的精神感悟是有明显差异的。这里面,既有汉代刻工对英雄主义的 礼赞,也有盛唐画家对享乐主义的表现。此后,对老马的伤感,对瘦马的怜悯,对肥马的讥讽等,大多出自文人画家的胸臆。一百个画家对同一匹马必定会有一百种不同的精神感受。

驾驭神骏的骑手被视为英雄,良马也常被比之为人才,故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之说,画家们画伯乐、九方皋等名师相马,意在渴望个人的才华能够得到赏识和发挥。一个积极向上的时代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同时,也是人马画家们尽才尽艺的时代。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