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海烽烟:明代福建海防之探索

闽海烽烟:明代福建海防之探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明代史
  • 福建海防
  • 海战
  • 军事史
  • 地方史
  • 闽海
  • 卫所
  • 边防
  • 社会经济
  • 海洋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探讨明代福建海防相关之问题,主要内容有明初建构海防理论的方鸣谦之事蹟、明末荷兰人在福建海域的活动、福州水师海坛游兵基地位址的迁徙以及福建海防要地--浯屿、竿塘山和金门的料罗相关问题之探索,透过上述六个不同面向的题材,尝试勾勒出当年福建海防的样貌,企图重建昔时的历史场景,并对其历史发展的源由及其背后的意义进行推理和论述。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何孟兴


  台湾台中人,一九六二年生,东海大学历史学研究所毕业,现为朝阳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专任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领域为明代东南海防问题,相关着作有专书《浯洲烽烟-明代金门海防地位变迁之观察》、《海中孤军-明代澎湖兵防研究论文集》和《浯屿水寨:一个明代闽海水师重镇的观察》,以及〈洗岛靖海:论明初福建的「墟地徙民」措施〉、〈明初周德兴佈防福州城之研究〉、〈金门、澎湖孰重?论明代福建泉州海防佈署重心之移转〉、〈明末澎湖游击裁减兵力源由之研究〉、〈挑战与回应:明代澎湖兵防变迁始末之省思〉……等二十余篇论文,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

图书目录

自    序    1
导    论    5

从《热兰遮城日志》看荷兰人在闽海的活动(1624-1630年)    16
前    言    16
一、荷人为何在闽海活动?    18
二、荷人游走在李魁奇、郑芝龙和明政府之间    29
三、荷人联兵郑芝龙、钟斌征讨李魁奇的经过    34
四、讨灭李魁奇后的荷、郑、明关系    43
结    论    47

明嘉靖年间闽海贼巢浯屿岛    53
一、引    言    53
二、嘉靖年间海盗巢据浯屿经过    57
三、海盗巢据浯屿原因之探讨    63
四、海盗巢据浯屿活动样貌推估    81
五、结    语    90

海坛游兵:一个明代闽海水师基地迁徙的观察    99
一、前    言    99
二、海坛游兵的由来    102
三、海坛游兵基地迁徙经过的观察    109
1、基地初设镇东卫时的海坛游兵    111
2、基地改迁海坛岛时的海坛游兵    116
3、基地回迁镇东卫时的海坛游兵    120
4、基地再迁松下镇时的海坛游兵    125
四、结    论    134

明代福州海防要地「竿塘山」之研究(1368-1456年)        143
前    言    143
一、竿塘山地理名称之变迁    148
二、「海在福建,为至切之患」    152
三、竿塘山和福州海防关系之探讨    157
1、竿塘山和福州海防安危之关系    157
2、竿塘山和福州海防佈署之关系    164
结    论    171

海门锁钥:明代金门海防要地「料罗」之研究(1368-1566年)    179
一、前    言    179
二、泉、漳兵船驻防要地之料罗    184
1、海洋和福建边防安危之关系    184
2、金、厦对泉、漳海防之影响    186
3、料罗在金门海防扮演之角色    189
三、料罗海防战略地位之重要性    193
1、「料罗澳,此至要地」    193
2、地理和自然条件特殊之料罗    194
3、料罗海防战略地位三大特点    197
四、料罗和庚申倭祸关系之探讨    206
1、嘉靖庚申料罗失守之近因    206
2、金门嘉靖庚申倭祸之远因    211
3、浯屿水寨议迁料罗之经过    213
五、结    语    216

明代海防指导者方鸣谦之初探    227
前    言    227
一、方鸣谦的背景际遇    229
二、方鸣谦的海防主张    233
三、方鸣谦两浙筑城的事蹟及其传闻    240
结    语    246

图书序言

自序

  明帝国的东南沿海,有些时候是不平静的,……例如早在明初洪武年间,便有元末群雄余党勾结倭人骚扰沿岸的问题,为此,洪武帝还曾在两浙、福建大事擘建海防,以备敌倭来犯。接下来,到了明代中叶嘉靖时,东南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倭寇之乱,荼毒沿海十数年,百姓苦不堪言!然而,倭乱平定后,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万历年间又因日本先后出兵进攻朝鲜、侵犯琉球、南窥台湾,……致使东南情势数度地告警!接着天启之后,又有本土海盗猖獗、荷兰人求市骚扰等问题,困扰着明政府和沿海的民众。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抵御上述一波波外侮的过程中,位处东南沿海的福建,因地理位置的关系,常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原因主要在于该地东临大海,北邻江、浙,南接广东,战略位置重要,加上,它的地形又西北负山,东南滨海,海岸线绵长,船帆由海上入境甚为便捷。因此,大海不仅与福建关系十分密切,同时,还直接牵动到地方之安危。所以,海防工作执行优劣与否,攸关福建百姓福祉甚深,此一道理不言可喻,清时刊印的《防守江海要略》曾语:「海在福建,为至切之患」,即是一明证。

  因为,笔者对明代福建海防问题甚感兴趣,常利用平日授课余暇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十多年来时将自己摸索的心得投稿在国内学术刊物上,而此次出版的《闽海烽烟─明代福建海防之探索》,即是个人先前所发表文章的结集,书中所收录者,除了〈从《热兰遮城日志》看荷兰人在闽海的活动(1624-1630年)〉一文,系探究荷人在福建海域活动的经过及其特质外,其余的几篇论文--〈明嘉靖年间闽海贼巢浯屿岛〉、〈海坛游兵:一个明代闽海水师基地迁徙的观察〉、〈明代福州海防要地「竿塘山」之研究(1368-1456年)〉和〈海门锁钥:明代金门海防要地「料罗」之研究(1368-1566)〉,它所论述内容的主题地点,皆关系福建沿海安全甚深的兵防要地,包括有浯屿、海坛(今日平潭岛)、竿塘山(今日马祖南、北竿岛)和金门岛上的料罗,例如料罗即位处金门东南海角凸出处,且地居九龙江出海口的外侧,不仅是明人对抗敌寇进犯泉、漳二府的兵防重地,同时,亦是明政府官军东进大海的前哨基地。至于,〈明代海防指导者方鸣谦之初探〉一文,则是对洪武帝海防政策影响颇大的方鸣谦个人事蹟之探索,虽然该文并非专涉闽地,但因方的海防思维影响洪武帝对明代福建海防的擘造甚为深远,清人陈寿祺《福建通志》便尝言道:「鸣谦数语,实发其端为海防要策也」,故将其收入本论文集中,以供读者参考。

  其次是,本次结集出版的文章发表至今,多数都已有些时日,笔者利用此次专书问世的宝贵机会,重新去审视过去的作品,并加入近期的研究心得--亦即对部分文章内容进行些许的调整,包括增加相关照片和示意地图,修正文中不当赘词、标点和文句叙述,补入漏列的註释和页次,调整部分文章的註释呈现方式,以及对其他误谬不足处进行补充更动,期使本书所呈现出来的内容,能够较前在论文发表时来得周延和完整。最后,因为不同的学术刊物在格式上有些许差异,今为使本书读者方便阅览,遂将各文的章节序号加以统一,其依次为一、1……。至于,书中的内容若有偏颇或缺失不足之处,还请读者批评指正之。

何孟兴 于台中‧雾峰
朝阳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五段: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联想到当今的一些社会现象,从中获得不少感悟。作者在梳理明代海防历史时,穿插了许多关于民族精神、国家安全以及国际关系等方面的讨论,这些讨论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看到了过去人们是如何应对外部挑战的,他们的智慧、勇气和牺牲精神,对于我们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书中对于海盗问题的分析,也让我思考了社会不平等和经济困境可能带来的影响。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关注民生,解决社会矛盾。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棒,它不仅拓展了我的历史视野,更丰富了我的思想内涵。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相信你们一定也会从中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评分

第三段: 我很少读历史书能读到如此引人入胜的。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就像在讲故事一样,但又丝毫不失史学的严谨。书中的情节跌宕起伏,仿佛把我带入了那个充满烽烟的年代。我能想象到海上的风浪,兵器的碰撞声,以及将士们的呐喊声。书中的细节描写非常到位,无论是战船的构造,还是士兵的装备,亦或是沿海城镇的风貌,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一些著名海战的记述,作者将复杂的战局分析得条理清晰,让我这个对军事不太了解的人也能看得津津有味。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在面对外敌侵扰时的智慧和勇气,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家卫国的坚固长城。读完这本书,我对“闽海”这个名字有了更深的感触,它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记忆和英雄故事。

评分

第四段: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军事历史的书籍,更是一部关于国家治理和民族精神的思考。作者通过对明代福建海防兴衰的梳理,展现了国家制度的优劣、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民心向背对边防体系的影响。我深刻认识到,强大的海防不仅仅依赖于精良的武器和强大的军队,更需要健全的制度、繁荣的经济以及人民的支持。书中对于一些朝代政策的分析,也让我对历史的演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些看似微小的决策,却可能对国家未来的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书中提出的观点,即“海防的根本在于民心”,这句话点醒了我,让我看到了历史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这本书也让我对“国家”这个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地理的疆域,更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评分

第二段: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乎我的想象。它不仅仅是对明代福建海防的简单介绍,更是一次对那个时代社会、经济、军事等多个维度的全面审视。作者在考证史料方面可谓是煞费苦心,引用了大量的珍贵文献,并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构建了一个完整而可信的历史图景。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问题时的客观和辩证,没有简单地将海盗描绘成一味凶残的恶徒,而是深入剖析了其产生的社会根源,以及当时朝廷政策对海防造成的深远影响。这种多角度的审视,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而不是停留在单一的层面。书中对一些重要战役的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了解了当时的战术运用和战略布局,这对于研究军事史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明代的海防体系有了更加系统和深入的认识。

评分

第一段: 读完这本书,我脑子里久久不能平静,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书中对明代福建海防的描写,不仅仅是枯燥的事件堆砌,而是充满了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我能感受到海疆儿女们在战乱年代的挣扎与坚韧,那些海盗的凶悍,官兵的英勇,以及普通百姓在动荡中的不安与期盼,都仿佛历历在目。作者在梳理这些历史脉络时,展现了深厚的功底,从宏观的战略部署到微观的战术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前线将士们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与海盗周旋,保卫家园时,那种英勇无畏的精神,着实令人动容。这本书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冰冷文字,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我尤其被书中描绘的那些边关将领的智慧和勇气所折服,他们如何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运用智慧和策略,一次次化解危机,守护一方平安,这本身就是一段传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