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一种在现实中几乎被遗忘的艺术,却是你我了解中华文化不可不知的古老传统。
提升人文艺术涵养的必读经典,2015畅销纪念版,隆重再现!
附赠全新古琴曲目──大师之作双CD,以飨知音。 今日台湾的日常生活中几乎不见古琴的身影,也不闻古琴的乐声,然而它的影响却是至深至远,乃至于你我习焉而不察。这样的体悟,却是得自一位闯进三千年历史传统的瑞典女子。
一九六○年代,中国文化革命正酝酿,为了学习中文,林西莉远从瑞典赴北京大学。为了更深入中华文化核心,她成为北京古琴研究会史上唯一的学员,跟随王迪习琴,也得到管平湖、查阜西等大师指点。林西莉这段人生经历,不只结识了许多当时的知识菁英、认识中国古代智者的思想,更深化了她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也让她更能体会汉字书法、水墨画等艺术之美。
其实,古琴修身养性的特征,早已渗入我们的文化中,在成语和文学里,处处可见古琴的影子。但我们几乎将之忘怀,直到林西莉的出现,才点燃了认识古老文化遗产的火炬。与棋、书、画并称四艺的古琴,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它是中文使用者,和想了解传统文化的人,必须了解甚至具备的文化基底。
古琴音乐音缓而沉,没有特定的演奏速度,端看弹琴者的心境,这和西方音乐是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古琴因其蕴含的古老文化智慧,在二○○三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一九七七年,NASA透过旅行者一号和二号向外太空生物播送各民族音乐,其中一首即是管平湖所弹奏的古琴曲「流水」。
从西方人的观点出发,林西莉和一般古琴研究者不同,以浅显易懂的笔调叙说古琴的各个层面。从古琴的鑑赏、制作,到古琴在古代文献以及中华艺术中的地位,乃至当今古琴音乐的新趋势,林西莉都做了生动且全面的介绍。本书原瑞典文版已长时间联畅销榜,并荣获重要的奥古斯特非小说类奖。林西莉本人更积极推广古琴的演出,让更多人欣赏到古琴的魅力。
◎随书附赠大师之作──全新古琴曲目双CD
本CD收录之曲目为一九六二年林西莉在北京古琴研究会的录音。内容包含管平湖、查阜西、乐瑛、吴景略、张子谦、汪孟舒、顾梅羹、徐元白、姚丙炎、陈长令等诸位大师现场演奏作品。
本书第一次出版时并未收录本CD内容,直到二〇〇九年林西莉女士意外在书房中寻获一九六二年的这卷老磁带,才使得这些历经五十年但内容完好无损的大师作品得以面世。
◎2015纪念版封面由设计老将杨雅棠精心设计制作,并附赠全新古琴曲目CD、重要相关文献资料、专业索引,以飨知音
好评推荐 ◎林谷芳(音乐家 )、沈冬(台大音乐学研究所教授) 专文推荐
◎全台文化菁英真诚推荐(依姓名笔画序排列)
方文山(音乐人)、朱天文(小说家)、朱歧祥(东海大学中文系教授)、李孔元(琴人)、李家同(教育家)、李振亚(中央大学英文系副教授)、周渝(紫藤庐创办人)、林庆勋(中山大学国文系荣誉教授)、南方朔(文化评论家)、袁中平(中华古琴学会理事长)、陈志豪(畅音乐集召集人)、陈裕刚(台艺大中国音乐系教授)、陈凤馨(News98「财经起床号」主持人)、鹿忆鹿(东吴大学中文系教授)、黄明川(作家、导演)、赵元成(古琴制作名家)、卢建荣(文化大学史学系教授)、隐地(诗人)、罗位育(北一女国文科教师)、罗智成(诗人)联名推荐
◎ 蝉联瑞典排行畅销书
◎ NASA播送给外星生物听的人类曲子就有一首古琴曲《流水》
◎ 二○○三年古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 二○○六年奥古斯特非小说类奖
◎ 二○○六年书籍设计奖
◎ 二○○六年瑞典克莱默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