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旭初迴憶錄:廣西三傑: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

黃旭初迴憶錄:廣西三傑: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迴憶錄
  • 李宗仁
  • 白崇禧
  • 黃紹竑
  • 廣西曆史
  • 民國曆史
  • 人物傳記
  • 近代史
  • 地方史
  • 軍閥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新桂係大管傢黃旭初第一手見證 
憶述「廣西三傑」的政軍生涯與軼事祕聞

  李宗仁打破唐繼堯繼承大元帥的迷夢?
  李宗仁、白崇禧逼迫蔣介石下野?
  馬曉軍遺稿中透露對黃紹竑的不滿?

  黃旭初透過與李宗仁、白崇禧與黃紹竑三人的朝夕近身觀察,撰寫齣珍貴日記。整個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的誕生源起、入湘北伐、龍潭血戰乃至清黨、討唐與助粵剿匪的詳細經過、日期與進軍路綫,俱為其所親見親聞之記述,若非仰賴他的日記記載,是難以清楚描述的。其中所錄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函件,實為曆史存證,史料價值極高。有關白崇禧建設廣西喊齣「三自政策」以實踐孫中山「三民主義」的珍貴文獻、黃紹竑與蔣中正關係始末的記載等,更是其迴憶錄的史料價值所在!本書另附〈李、白、黃怎樣撰寫迴憶錄?〉對於三人迴憶錄之撰就提供瞭許多頗堪玩味的資訊。

本書特色    

  ★完整收錄黃旭初民國記憶的迴憶錄。
  ★桂係名將白崇禧之子白先勇專文推薦,政治大學曆史係教授劉維開精彩導讀。
  ★以黃旭初的日記加上曆史文獻,重揭民國初年的曆史真相。
  ★探討廣西三傑: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的生平事蹟,種種軼事秘事。
  ★預計六月下旬舉行新書發錶會,會邀請白先勇老師齣席。

名人推薦

  桂係名將白崇禧之子  白先勇 專文推薦
  政治大學曆史係教授  劉維開 精彩導讀
黃旭初迴憶錄:廣西三傑: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 一、引言:風雲際會間的廣西舊影 本書並非一部標準的軍事史或政治傳記,而是以黃旭初這位民國時期廣西軍政界的重要人物的獨特視角,對20世紀上半葉波譎雲詭的中國曆史,尤其是廣西地方政治風雲的親曆式記錄與深沉反思。黃旭初,作為“廣西三傑”——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的重要同僚與閤作者,其迴憶錄提供的不僅僅是史實的堆砌,更是一幅充滿人情冷暖、權力製衡與時代悲劇的復雜畫捲。 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其“親曆性”與“內部視角”。黃旭初的文字忠實地還原瞭新桂係從初創到鼎盛,直至最終走嚮曆史的各個關鍵節點。他以一名局內人的身份,剖析瞭李宗仁的雄纔大略與過人膽識,白崇禧的精明老辣與戰略眼光,以及黃紹竑的復雜性格與政治抱負。這些人物不再是教科書上刻闆的符號,而是活生生地呈現在讀者麵前,有著各自的局限、矛盾與輝煌。 二、崛起的序章:從舊桂係殘餘到新桂係萌芽 本書詳細追溯瞭新桂係集團崛起的艱難曆程。黃旭初的敘述將帶領讀者迴到軍閥混戰的初期,描述瞭李、白、黃三人在艱難環境中如何抱團取暖,如何通過軍事行動和政治手腕,一步步整閤廣西的零散勢力。 黃旭初作為早期參與者,生動再現瞭早年軍事行動的細節,例如對譚浩 হাট舊部、陸榮廷勢力的清剿過程。這些早期的衝突與閤作,奠定瞭三人集團內部的權力結構和相互依賴性。書中著墨於李宗仁如何以其軍事指揮纔能占據核心地位,白崇禧如何憑藉其卓越的智謀和組織能力成為實際的幕後推手,而黃紹竑則扮演瞭在政治平衡與地方穩定中的關鍵角色。黃旭初對早期“廣西幫”的內部討論、戰略布局以及對外部勢力(如滇係、粵係)的試探與對抗,做瞭細緻的描述。 三、北伐烽煙中的角色與矛盾 新桂係勢力登上曆史舞颱的標誌性事件——北伐戰爭,是本書濃墨重彩的部分。黃旭初的迴憶不再局限於純粹的軍事報道,而是深入到政治角力的層麵。 書中詳述瞭李宗仁、白崇禧如何通過參與北伐,將廣西的力量擴展到全國範圍。黃旭初記錄瞭他們在國民黨內部的復雜處境,如何與蔣介石、鬍漢民等派係周鏇。特彆值得注意的是,黃旭初對“颱兒莊大捷”前後的情形有獨特的記錄,雖然他可能不直接指揮前綫,但作為高層決策圈的一員,他對戰役的準備、前綫情報的傳遞以及戰役勝利後對集團政治地位的影響,提供瞭鮮活的內部觀察。 然而,隨著權力的擴大,集團內部的裂痕也逐漸顯現。黃旭初冷靜地記錄瞭李宗仁、白崇禧與黃紹竑之間在戰略方嚮、地盤分配和個人權力訴求上的分歧,這些分歧如何在“和平”時期成為潛在的引爆點,為後續的內鬥埋下瞭伏筆。 四、中原鏖戰與廣西的“中立”睏境 本書並未迴避新桂係在權力博弈中的戰略選擇,尤其是在中原大戰前後。黃旭初對這場關乎國民黨最高權力歸屬的衝突進行瞭剖析。 他詳細描述瞭李宗仁、白崇禧如何權衡利弊,最終選擇介入或保持距離的決策過程。黃旭初的敘述強調,對於廣西集團而言,穩定後方、保存實力是首要目標。書中記錄瞭他們對閻锡山、馮玉祥等人的拉攏與反製策略。 更具深度的是,書中探討瞭廣西地方建設與中央權力傾軋之間的矛盾。在地方,他們努力推行“模範省”建設,但在中央,他們卻必須時刻提防被“藉刀殺人”或被邊緣化。黃旭初的迴憶錄提供瞭對這種“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微妙政治狀態的細膩描摹。 五、內部分裂與曆史的岔路口 新桂係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由其內部的團結程度決定。本書花費大量篇幅來描述“三傑”關係走嚮破裂的關鍵事件。 黃旭初以其特有的坦誠,記錄瞭李、白、黃三人之間在政治理念和個人情感上的不可調和。書中沒有簡單地指責任何一方,而是客觀地呈現瞭在關鍵的曆史節點上,不同選擇如何將他們推嚮不同的方嚮。例如,對黃紹竑在某些關鍵時刻的動嚮分析,以及李宗仁、白崇禧在後續閤作中如何調整權力分配的細節,都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黃旭初的迴憶錄,幫助讀者理解,即便是最緊密的政治集團,在麵對巨大的外部壓力和內部的野心膨脹時,也難逃分崩離析的命運。 六、尾聲:時代的背影與個人的沉思 在抗戰勝利後,以及隨後的國共內戰中,李宗仁與白崇禧的命運軌跡發生瞭顯著變化。黃旭初的敘述聚焦於他們在這一階段的掙紮與抉擇。他記錄瞭李宗仁在華東戰場的最後努力,以及白崇禧在東北的戰略睏境。 本書的後記部分充滿瞭黃旭初個人的曆史感悟。他迴顧瞭自己與“三傑”共同走過的崢嶸歲月,對昔日夥伴的功過進行瞭總結,既有對他們雄心壯誌的肯定,也有對其政治短視的遺憾。黃旭初試圖說明,新桂係的興衰,是中國地方軍閥試圖在中央集權與現代國傢轉型之間尋找平衡的縮影,他們的成功與失敗,都深深烙印著那個時代無法擺脫的局限性。 總而言之,《黃旭初迴憶錄》是一部充滿細節、富含洞察力的親曆史著,它通過對“廣西三傑”的觀察與記錄,為讀者構建瞭一個認識民國中後期權力鬥爭的獨特而寶貴的窗口。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旭初


  廣西容縣人(一八九二至一九七五)。為廣西省政府主席,主政廣西近廿年。

  黃旭初二十歲肄業於廣西陸軍速成學校步兵科,與李宗仁有同學之誼。一九一七年,任廣西陸軍模範營連長,保定軍校畢業的黃紹竑、白崇禧任副連長。一九二三年擔任李宗仁的「廣西定桂軍總司令部」參謀長。一九二六年北伐軍興,廣西軍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李宗仁任軍長,白崇禧任參謀長,黃旭初任第四旅旅長,後升任第七軍第六師師長,屢建奇功。一九三一年七月一日,黃旭初在南寜就任廣西省政府主席。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初,黃旭初乘飛機由南寜飛到海南島的海口,又轉赴香港。自此,黃旭初寓居香港,國府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但他一直沒有到職。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八日,他因心髒病發作,病逝香港九龍浸會醫院,享年八十四歲。

圖書目錄

推薦序 /白先勇
導讀 黃旭初與「廣西三傑」/劉維開
編者序 寫在《黃旭初迴憶錄》之前

第一輯 李宗仁

壹、記少年時期的李宗仁
貳、 李宗仁如何打破唐繼堯繼承大元帥迷夢?
參、李宗仁口中的吳稚暉與汪精衛
肆、北伐前夕李宗仁在穗的應酬
伍、李宗仁黃紹竑當年一段流亡史
陸、李宗仁閻錫山兩人的關係
柒、李宗仁眼中的傅作義其人
捌、記蔣李重握前的北海抗日事件
玖、 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史實(一):從入湘北伐到肅清江西
拾、 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史實(二):寜漢分裂時期的李宗仁軍長
拾壹、 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史實(三):龍潭血戰日─西徵討唐時
拾貳、 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史實(四):清黨、討唐與助粵剿匪經過
拾參、記蔣先生與唐生智的關係
拾肆、李宗仁口述的一位愛國情報員
拾伍、李宗仁競選副總統的一頁經過
拾陸、 李宗仁頭白,黃紹竑骨寒!─當年兩封公開信,如今一夢隔人天!
拾柒、我與李宗仁先生
拾捌、 李宗仁晚年思想轉變的由來─為瞭留存史實特刊露我與李氏往覆兩函

第二輯 白崇禧

壹、 白崇禧口中的「三自政策」!─當年廣西埋頭建設的一篇珍貴曆史文獻
貳、白崇禧北伐時期遺事匯記
參、憶述蔣先生心目中之白崇禧
肆、白崇禧生前緻我的一束親筆函
伍、我與白崇禧最後的關係

第三輯 黃紹竑

壹、記黃紹竑與蔣先生關係始末
貳、黃紹竑長內政部時經曆的異事
參、黃紹竑遙望新疆畢生引恨記
肆、馬曉軍為何不滿黃紹竑?
伍、晚年的黃紹竑與我

附錄 李、白、黃怎樣撰寫迴憶錄?

圖書序言

導讀    

黃旭初與「廣西三傑」/劉維開 著


  民國建立以後,廣西齣身的軍政人士在政壇上一直有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外界習稱為「桂係」。依時間先後,「桂係」可以分為北京政府時期與國民政府時期兩個階段,前者以陸榮廷、瀋鴻英等為主,後者前期以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後期以李宗仁、白崇禧、黃旭初為領導。亦有為區分便利,將前者稱「舊桂係」,後者稱「新桂係」,而後者實建立在擊敗前者、統一廣西的基礎上,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被稱為「廣西三傑」。

  自辛亥革命起,廣西長期處於以陸榮廷為首的軍政人士控製之下,他們大多齣身草莽,具有強烈的權利欲和冒險性。一九一六年藉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護國戰爭,將勢力擴張至廣東,擁有兩廣地盤,成為對於南方政局具有影響的軍閥派係。一九一七年,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桂係雖然為其主要結盟力量之一,鏇即因軍政府的成立威脅到自身發展,策動反孫行動。一九二○年起,孫中山發起兩次軍事行動,將桂係逐齣廣東,並進軍廣西,重挫陸榮廷勢力,桂係亦因此由盛轉衰,逐漸瓦解。就在此時,廣西內部以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為首的一股新的軍事政治勢力崛起,進而取代瞭陸榮廷等舊勢力,成為廣西的新領導者。

  李宗仁,字德鄰,廣西臨桂人。一八九一年(清光緒十七年)生,一九○八年入桂林廣西陸軍小學(後改名「廣西陸軍速成學堂」)第三期就讀,一九一三年畢業後,進入南寜將校講習所供職,嗣因講習所停辦,返鄉任小學教員。一九一六年,廣西加入反袁行列,李宗仁審時度勢,決定再度從軍,先後參與護國戰爭和護法戰爭,一九一八年升任營長。一九二一年,李宗仁乘孫中山進兵廣西討伐陸榮廷之際,率所部脫離原部,進入粵桂邊境的六萬大山,自成局麵,並接受粵軍收編,為「粵桂邊防軍第三路軍」,駐防北流、鬱林一帶。一九二二年,粵軍總司令陳炯明謀叛孫中山,將入桂粵軍撤迴廣東。陸榮廷舊部及各地遊雜部隊乘勢而起,紛紛打齣自治軍的旗號,自立為王,割據地盤,廣西進入所謂「自治軍時代」。李宗仁亦宣布脫離粵軍,以維持鬱林五屬為名,就任「廣西自治軍第二路總司令」,管轄鬱林、陸川、北流、博白、興業、貴縣、容縣七個縣。這七個縣占廣西人口四分之一,榖物産量約占全省三分之一,各種財政收入也占三分之一左右。李宗仁以此為基地,利用當地豐富的人力物力資源,招兵買馬,勢力日漸強盛。及至黃紹竑率部投奔,更進一步增強瞭他的實力。

  黃紹竑,字季寬,廣西容縣人。一八九五年(清光緒二十一年)生,一九一○年入桂林廣西陸軍小學讀書,與李宗仁、白崇禧為先後期同學。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爆發,參加學生軍敢死隊,隨廣西北伐軍赴武昌支援。一九一二年入武昌陸軍軍官第三預備學校,一九一四年結業後,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學習。一九一六年畢業後迴廣西服務,編入馬曉軍之陸軍模範營。該營係陸榮廷接受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馬曉軍建議而設置,接納受過正規教育的軍校畢業生入營擔任連附、排長,亦無形中成為廣西軍校生大本營,桂係新生力量的重要人士,如白崇禧、黃旭初等均齣自該營。一九二一年粵軍攻佔廣西時,馬曉軍接受入桂粵軍改編,任百色警備司令、田南警備軍第五路司令等職,黃紹竑亦由營長升任統領。粵軍撤迴廣東後,馬曉軍部遭自治軍攻擊,馬脫離部隊,所部由黃紹竑指揮,欲退往容縣。李宗仁得知後,派員前往連絡,於一九二二年七月雙方閤作,黃紹竑受任為廣西自治軍第二路第三支隊司令。由此開始瞭李、黃閤作的曆史,亦為桂係新興力量崛起的關鍵。

  李、黃閤作一段時間後,因政局變化,兩人又分途發展。一九二三年,孫中山逐走陳炯明,重返廣州設立大本營,是時因廣西的瀋鴻英背叛革命政府,準備齣兵討伐。黃紹竑以時機來臨,決定展開新的局麵,秘密派參謀陳雄到廣州,與時在廣州養傷的白崇禧取得聯係,積極活動,與革命政府接洽,錶明意圖。另一方麵,黃紹竑取得李宗仁諒解,脫離鬱林,以假意受編,投靠瀋鴻英,接受所委任廣西陸軍第八旅旅長,實則計劃俟機起義。七月,以粵軍攻剋肇慶,沿西江追擊瀋部,黃氏以時機成熟,組織廣西討賊軍總指揮部,自任總指揮,以白崇禧為參謀長,率部嚮梧州進發,與粵軍配閤,夾擊駐梧州瀋部,使粵軍順利攻佔瀋鴻英的後方基地。事後,受孫中山委任中央直轄西路討賊軍第五師師長,進而掌握梧州的軍政大權,成立討賊軍總指揮部,使梧州成為桂係發展的另一個根據地。

  白崇禧,字健生,廣西臨桂人,一八九三年(清光緒十九年)生。一九○七年入廣西陸軍小學第一期就讀,因病中途退學,後進入廣西省立初級師範就讀。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爆發,白崇禧參加學生軍敢死隊,與黃紹竑等同赴武昌。之後與黃紹竑同在武昌陸軍軍官第三預備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就讀。一九一六年軍校畢業後,原本誌願到新疆工作,但因時局混亂、交通阻梗而未能如願,遂返迴廣西,與黃紹竑同在馬曉軍的陸軍模範營任職,並與黃一起逐級升遷,由排長、連長、營長而統領。一九二二年,馬曉軍部駐防百色時,因巡哨時跌傷左腿,赴廣州就醫,期間常嚮黃通報廣東軍事、政治情形。黃紹竑率部脫離瀋鴻英起義後,白崇禧至梧州協助,任參謀長,並以梧州為根據地嚮外擴張。

  李宗仁在黃紹竑、白崇禧擴張的同時,亦將所部改名為「廣西定桂軍」,此後「定桂」與「討賊」兩軍在廣西的迅速發展,形成一股新勢力,與瀋鴻英與陸榮廷的勢力,鼎足而三。隨後,李、黃、白三人聯手,利用陸榮廷與瀋鴻英的矛盾,確立「聯瀋倒陸,先陸後瀋,統一廣西」的計畫,迫使陸榮廷於一九二四年九月宣佈下野,結束在廣西長達十三年的統治;繼而迎戰瀋鴻英部,於一九二五年二月攻剋桂林,瀋氏敗走。正待廣西統一之際,雲南唐繼堯宣佈就任大本營副元帥。該職係孫氏於一九二三年於廣州重建政權時任命,惟唐氏一直未曾到任,此時就任,實為得知孫中山北上病危,藉機奪取革命政府的領導權。但因雲南至廣東,必須經過廣西,遂派員遊說李、黃,要求藉道。李、黃等對於唐之用心十分清楚,以與革命政府的關係,自應拒絕,但是時正值對瀋軍事進行,拒絕則恐形成兩麵作戰,正在猶疑之間,唐繼堯已派軍進入廣西,李、黃等遂於結束討瀋軍事後,立即展開討唐軍事,於一九二五年七月將入桂滇軍逐齣省外。至此擾攘數年的廣西戰事終告平息,舊勢力倒颱,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成為廣西統一後新的領導人,同時也開啓瞭桂係在民國政壇的新局麵。

  李、黃、白完成廣西統一後,進而與廣州方麵閤作,一九二六年三月,李宗仁、黃紹竑通電,廣西依歸國民政府,兩廣統一。廣州國民政府撤銷廣西綏靖督辦公署,將李、黃所轄各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成立廣西省政府,任李宗仁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軍長、黃紹竑為廣西省政府主席兼第七軍黨代錶、白崇禧為第七軍參謀長。爾後李宗仁、白崇禧率第七軍參與北伐,作戰勇猛,有「鋼軍」稱號,而隨著軍事力量的發展,李、白等亦成為國民政府中新的政治力量。一九二八年,第二期北伐軍事展開,以李宗仁、白崇禧為主部隊,編為第四集團軍,成為國民政府四個主要軍事集團之一,李宗仁與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並稱。北伐軍事結束,桂係所控製區域,從兩廣、兩湖直至河北,學者稱此為「廣西王國」。惟全國統一未久,一九二九年內戰再起,桂係首當其衝,李宗仁、白崇禧等退迴廣西,至一九三○年中原大戰結束,黃紹竑以不願繼續參加內戰為由,取得李、白的諒解,決定離開廣西,隨後轉入中央任職。黃紹竑離任後,所遺廣西省主席一職,由黃旭初接任,與李宗仁、白崇禧閤作,進入桂係的李、白、黃階段。

  黃旭初,廣西容縣人,漢族,一八九二年(清光緒十八年)生。 一九一二年入廣西陸軍速成學堂步兵科,與李宗仁等為同學。一九一四年畢業,以成績優異,保送北京陸軍大學學習,一九一七年畢業後,分發迴廣西,任督軍署參謀。是年五月,廣西陸軍模範營成立,以馬曉軍為營長,黃任上尉連長。黃紹竑、白崇禧等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生在該營充任中尉連附。一九一七年鼕,黃隨軍入湘,參加護法戰爭。模範營改編為湘粵桂聯軍總司令部衛隊第一營,仍任上尉連長。一九一八年桂軍從湘北退湘南,衛隊第一營改編為護國軍第一支隊第一營,黃升任少校營附。一九一九年桂軍從湖南迴桂,第一營擴編為陸軍第一師第二團,馬曉軍任團長,黃為該團少校團附,黃紹竑、白崇禧在該團分任營連長。一九二一年六月,黃充任廣西督軍署中校參謀,七月,粵軍入桂,陸榮廷通電辭職,孫中山委任馬君武為廣西省長,黃任省長公署軍政處軍事科科長。一九二二年春,粵軍撤迴廣東,廣西進入「自治軍時代」,黃旭初遭陸榮廷殘部濛仁潛逮捕,幸得親友多方營救,始免於死,但仍被監禁。一九二二年六月,李宗仁以廣西自治軍第二路總司令名義,從鬱林到南寜與濛仁潛等開會,李以與黃在廣西陸軍速成學校同學的關係,將黃保釋齣獄,並邀黃到鬱林工作,任參謀長,為李宗仁勢力的發展齣力甚大。

  一九二四年春,黃紹竑的討賊軍與李宗仁的定桂軍同受廣州革命政府領導,協力閤作,稱「定桂討賊聯軍」。聯軍乘陸榮廷在桂林被瀋鴻英圍攻的機會,奪取南寜。七月,聯軍以李宗仁為總指揮,黃紹竑為副總指揮,白崇禧為參謀長兼前敵總指揮,黃旭初為副參謀長,齣兵討陸,此亦為日後桂係的領導格局。十月,陸榮廷通電下野,廣西軍事結束;十一月,廣西全省綏靖督辦公署成立,李宗仁任督辦,黃紹竑為會辦兼省長,白崇禧為參謀長。督辦公署下設兩個軍:笫一軍為原定桂軍,以李宗仁為軍長,黃旭初為參謀長;第二軍為原討賊軍,以黃紹竑為軍長,白崇禧為參謀長。一九二六年三月,兩廣統一,廣西兩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下轄九個旅,黃旭初為第四旅旅長。

  一九二六年六月,李宗仁率領第七軍夏威、李明瑞、鬍宗鐸、鍾祖培等四個旅北伐,留黃旭初、伍廷颺、呂煥炎、劉日福等四個旅由黃紹竑指揮駐守廣西,稱為「後方第七軍」。黃紹竑委任黃旭初兼後方第七軍參謀長,又兼南寜警備司令。 一九二七年七月,南京國民政府以廣東、廣西軍隊閤編為第八路軍,以廣東省主席李濟琛為第八路軍總指揮,黃紹竑為副總指揮。廣西後方第七軍的四個旅改編為三個師,黃旭初任第七軍第六師師長;十月,廣西成立第十五軍,黃紹竑任軍長,黃旭初師改編為第十五軍第二師,黃仍任師長。十一月,李濟琛因事赴上海,召黃紹竑至廣州代理主持軍政事宜,張發奎所部黃琪翔乘機,藉口打倒新桂係,在廣州發動事變,謀捕黃紹竑,黃聞風逸去,所部駐廣州軍隊被繳械。黃旭初適到廣州,得友人密告,隻身潛逃香港,繞道返迴梧州。十二月,黃旭初率所部進攻廣州,會同李濟琛部,擊敗張發奎、黃琪翔部。一九二八年四月,黃旭初升任第十五軍副軍長兼第二師師長。

  一九二九年五月,李、黃、白等以原十五軍為主,在廣西成立護黨救國軍反蔣,以李宗仁為總司令、黃紹竑為副總司令、白崇禧為前敵總指揮。黃旭初奉命率軍攻粵,與粵軍激戰於白泥市,為粵軍所敗,黃負重傷,急送香港醫治,至一九三○年三月,傷癒迴桂,改任教導第二師師長。五月,中原大戰發生,桂係與張發奎聯閤閻錫山、馮玉祥反蔣,齣兵湖南,企圖攻略武漢。七月,桂、張兩軍在衡陽附近遭粵軍擊敗,損失慘重,被迫撤迴廣西,於柳州整頓。八月,黃紹竑脫離桂係歸附中央,廣西軍政改組,黃旭初繼任第十五軍軍長。此時,廣西遭滇軍、粵軍兩麵夾擊,處境極為睏難。一九三一年二月,蔣介石幽禁鬍漢民於南京湯山,廣東陳濟棠等改變態度反蔣,將進入廣西境內的粵軍撤迴,李宗仁、白崇禧等重新統治廣西。三月十五日,黃旭初受任為國民革命軍護黨救國軍第一方麵軍總司令部政治委員會主席。五月,反蔣人士在廣州另立國民政府,以與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相抗衡,是為「寜粵分裂」。六月,廣州國民政府決議整編兩廣軍隊,將廣東軍隊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以陳濟棠為總司令;廣西軍隊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以李宗仁為總司令,白崇禧為副總司令,張發奎、廖磊、李品仙、黃旭初等分任第四、七、八、十五軍軍長。隨即任命黃旭初為廣西省政府委員兼主席,七月一日在南寜正式就任。

  黃旭初主持廣西省政,與李宗仁、白崇禧團結一緻,臂助李、白貫徹「建設廣西,復興中國」的方針,提齣「三自」、「三寓」政策,即「自衛、自治、自給」和「寓兵於團,寓將於學,寓募於徵」政策,至一九三四年三月,又通過「廣西建設綱領」,由省政府公佈施行。並製定瞭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建設計畫及政策。一九三六年六月,兩廣事變發生,中央以和平解決為方針;九月,任命李宗仁為廣西省綏靖主任、白崇禧為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黃旭初為廣西省政府委員會主席,李、黃兩人由南寜飛抵廣州謁蔣,錶示服從中央,結束廣西長達五年的半獨立狀態。

  抗戰期間,廣西為大後方,省政建設幾乎配閤中央措施,人力物力之支援,盡其所有,徵調兵員達一百二十餘萬之眾,白崇禧曾謂:「廣西的所有,無論軍事、政治、經濟、文化,都已悉數貢獻中央,僅對用人一事,還沒盡量由中央任意直委,而保留著一點推薦權」。一九四一年十月,蔣介石蒞桂林視察廣西省政,緻詞指齣「廣西逐年進步的原因,由於黨政軍閤作,民財建教閤作」,且能與外省人閤作,「外人來桂的,居之甚安,無排外情形,這也是一進步」。抗戰勝利後,國共戰爭又起,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中共第四野戰軍分兵三路進攻廣西;二十四日,行政院會議決定調黃旭初任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由李品仙繼任廣西省政府主席。黃旭初擔任廣西省主席一職前後長達十九年,為民國史上任期最長之省主席,卸任後由柳州飛南寜,經海口轉往香港避居。

  黃旭初寓居香港期間,長期於雜誌撰寫與廣西、桂係相關之迴憶文章,其中連載於《春鞦》之「廣西與中央廿餘年來悲歡離閤憶述」,於本年(二○一五)初,由蔡登山兄匯集成《黃旭初迴憶錄—李宗仁、白崇禧與蔣介石的離閤》,齣版後引起眾多迴響。蔡登山兄復就黃氏所發錶文章中,憶述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即所謂「廣西三傑」相關文字整理成編,為《黃旭初迴憶錄—廣西三傑: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作為黃旭初迴憶錄係列之二。黃旭初與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三人之關係,俱見前述,迴憶錄中關於李宗仁者十八篇、白崇禧者五篇、黃紹竑者五篇,俱為其所親見親聞之記述,其中所錄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函件,實為曆史存證,史料價值極高。另有〈李、白、黃怎樣撰寫迴憶錄?〉一篇,作為附錄,內容頗堪玩味,提供讀者對於三人迴憶錄如何形成之參考。

圖書試讀

壹、記少年時期的李宗仁
 
關於李宗仁氏生平的經曆,我曾寫過一些,但對他少年時期的生活情況,似尚未述及,現在特述此篇,以稍補闕失。
 
文中描繪的實景,距離現在半個世紀以上瞭,年青一代,多未及見,與目前現況,差異極大,讀時比照一想,有些事件也許帶點像《鏡花緣》的意味。
 
一、兩江墟小村聚族而居
 
廣西省會桂林西郊外六十裏有一小鎮叫兩江墟。墟的周圍二、三十裏,土壤肥沃,人煙稠密,村莊棋布,雞犬之聲相聞。舉目展望,小山峰稀疏羅列,峻峭秀美,姿態各異,風景清麗,為圖畫所不及。由兩江墟再西行約七裏為頭村( 字平常很少見,讀如「浪」,意義為樹木茂盛下垂貌),村中李姓聚族而居。清朝光緒十七年七月初九日(即公元一八九一年八月十三日),這村一農傢誕生一男嬰,便是後來名聞全國的李宗仁。
 
據李傢他們傳說,祖先來自北方,到頭村已有韆年以上。由於曆代兵災匪禍的浩劫,農村經濟的破産,以及若乾遷往外處謀生,到清末時,在村全族僅二百餘人。李宗仁說:「我傢這一房,自高曾以上,屢代單傳,時虞絕嗣,所以先人更加樂善好施,冀廣積陰功,為子孫造福,因而頗為鄉裏所重。到祖父如璽公始生二子,即我父親春榮公和叔父春華公,其後丁口始繁。嚮來半耕半讀的傢庭,人口稀少,在祖父以前,生活頗覺優裕。到瞭清朝初年,太平軍起,圍攻桂林久而不下,鄉間屢遭兵燹,於是盜賊蜂起,我傢故宅被焚,曾祖又被匪綁票勒贖,傢道以此中落,房屋也無力重建,遺址竟成菜園。故宅四周的牆基尚在,我幼時在菜園裏玩耍,在墻基上爬上爬下,此情此景,到老記憶猶新。」
 
二、祖父吸鴉片且喜清談
 
李宗仁氏曾談及他受祖父的影響極深。他的祖父少時曾被過境的清兵拉伕,中途以急智逃脫,幾被追者所得,故他畢生對滿清的苛政和軍隊的擾民非常痛恨。加以親見鄉間土豪劣紳魚肉小民,使他腦裏充滿著抗暴思想。中年時即豪俠好義,喜交各方豪傑。曾四齣旅遊。順湘江渡洞庭到武漢,訪察長江形勢和中原民族。後又越南嶺而下廣州,在珠海留連。在他晚年,正值清廷最弱、外禍最烈時期,中法戰爭、中日戰爭、八國聯軍、日俄戰爭接踵而來。

用戶評價

评分

讀罷扉頁,我便被一種濃厚的曆史氣息所籠罩。雖然內容尚未展開,但書名傳遞齣的信息已經足夠引人入勝。“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這三位赫赫有名的民國風雲人物,他們的名字本身就帶著故事。我一直對那個時代的人物傳記和曆史事件非常感興趣,尤其是那些能夠深刻影響國傢命運的關鍵人物。這本書的名字《黃旭初迴憶錄:廣西三傑: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讓我對作者的身份和視角産生瞭極大的好奇。黃旭初先生,他究竟是怎樣一位人物?他與這三位“廣西三傑”有著怎樣的淵源?他的迴憶錄,又將如何為我們揭示這三位傳奇人物的真實過往?我設想著,在這本書中,我或許能看到他們年少時的勃勃雄心,壯年時的縱橫捭闔,乃至晚年時的心路曆程。或許,書中會細緻地描繪他們在北伐戰爭中的輝煌,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以及在國共內戰中的無奈與抉擇。我更期待的是,黃旭初先生能否以一個旁觀者清醒的視角,抑或是一個參與者深刻的體悟,去解讀這三位人物的性格特質、政治主張以及他們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這本書,無疑是一部關於那個時代重要人物的寶貴史料,也是一次深入瞭解中國近代史的絕佳機會。

评分

翻開這本書,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這三個名字,對於任何一個對中國近現代史有所瞭解的人來說,都絕不陌生。他們是廣西的驕傲,更是那個時代叱吒風雲的政治軍事人物。“廣西三傑”的稱號,本身就充滿瞭傳奇色彩。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瞭解這些曆史人物的可靠書籍,而這本書的名字,無疑為我指明瞭一個方嚮。我充滿期待地想象著,在黃旭初先生的迴憶錄中,會展現齣怎樣的畫麵?是關於他們如何從廣西走嚮全國舞颱的艱辛曆程,還是他們在關鍵曆史時刻做齣的重要決策?是否會揭示他們之間亦敵亦友,閤作又競爭的復雜關係?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更具體、更生動的人物描寫,而不僅僅是曆史書上的冰冷記載。我期待著,能夠通過黃旭初先生的筆觸,去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去理解那些在時代洪流中掙紮、奮鬥、輝煌又可能隕落的靈魂。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曆史讀物,更像是一扇通往過去,與曆史人物對話的窗口。

评分

看到這本書的書名,一種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黃旭初迴憶錄:廣西三傑: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光是這幾個名字,就已經勾勒齣瞭一個跌宕起伏的時代。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這三位廣西齣身的傑齣人物,無疑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不可忽視的存在。他們的名字,總是與重要的曆史事件緊密相連。我對於那個時期的人物傳記和曆史細節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期待能夠從親曆者的視角去瞭解那些曾經塑造瞭我們國傢命運的人物。這本書的書名,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好奇和想象。我設想,黃旭初先生作為作者,他究竟是這場曆史大戲的何種角色?他是見證者,還是參與者?他的迴憶錄,又將如何去呈現這三位“廣西三傑”的真實麵貌,他們的政治抱負,軍事纔能,以及在那個復雜多變的時代中,他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嚮曆史的舞颱,又扮演瞭怎樣的角色?這本書,對於我來說,無疑是一份珍貴的曆史饋贈,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探尋那些被曆史塵埃掩蓋的細節,去理解那些在風雲變幻中做齣抉擇的靈魂。

评分

初次翻開這本書,就被書名中“廣西三傑”四個字深深吸引。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這三個名字在中國近代史的舞颱上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的傳奇故事,我一直都很好奇。雖然我尚未深入閱讀,但僅僅是這個書名,就勾勒齣瞭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畫捲,一個關於政治、軍事、權謀以及曆史洪流中個體命運交織的宏大敘事。想象著這三位廣西齣身的傑齣人物,如何在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憑藉著智慧、勇氣和野心,書寫自己的傳奇,參與甚至主導瞭許多重大的曆史事件,心中便充滿瞭期待。我很好奇,作者黃旭初先生,作為親曆者,將如何以他獨特的視角,去解構和還原這三位“廣西三傑”的真實麵貌?是側重於他們在戰場上的英勇無畏,還是在政治博弈中的深沉謀略?抑或是他們之間復雜微妙的關係,恩怨情仇,權力鬥爭?這本書仿佛是一扇通往那個時代的大門,而“廣西三傑”便是門後最耀眼的三道光芒,我迫不及待地想推開它,去一探究竟,去感受那段不平凡的曆史。

评分

剛拿到這本書,就被書名吸引住瞭。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這三個名字,對於我這樣的曆史愛好者來說,簡直是如雷貫耳。“廣西三傑”的稱號,更是自帶瞭一種傳奇色彩,讓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這本書的特彆之處在於,它是由黃旭初先生的迴憶錄形式呈現,這意味著我將有機會從一位親曆者的視角,去瞭解這三位叱吒風雲的人物。我非常好奇,在這本書中,黃旭初先生將會如何描繪他們?是側重於他們在軍事上的謀略與指揮,還是在政治上的權衡與博弈?亦或是他們之間的個人恩怨情仇,以及如何共同塑造瞭廣西乃至中國近現代史的格局?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提供給我一些不同於主流曆史敘事的獨特視角和珍貴細節。我希望能夠從中感受到那個時代特有的氛圍,理解那個年代人物的復雜性與多麵性。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對曆史人物的瞭解,更是一次深入曆史肌理、感受時代脈搏的契機,我迫不及待地想開始這段閱讀之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