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生活,从来不是容易的。
那时候,世界很新,很多事物没有名字,
他们相约咖啡店聊天聚会,逛书店,到公园散步,
身陷理想和现实之间,纠结矛盾,进进退退,
为未来世世代代的文青,
预言百年难违的命运…
一本可以按图索骥、永不过期的历史旅游书,
从现存老的台北三市街地标穿越时空,回到历史现场,
跟着日治时期的文青一窥台北的日常生活。
附精美手绘三市街导览地图,可以按图索骥穿越百年台北城 一九三○年,台北。
表面上是摩登男女自由来去的跳舞时代,女性的窈窕身影与红袖添香,是城市之光的最佳代言,但堂皇的大楼、旋转的霓虹灯下却有闇影。
罢课、罢工、婚姻自由等改革运动无役不与的艋舺青年,面对警察取缔与日益衰老的父亲容颜,只能罢手回家。想在声色中逃避现实装失忆,一抬眼,却见咖啡馆中前来侍坐的女给,竟是社运场上曾经一同高声抗争的女同志……
不论是好或是坏,日子都会一直来。一百年前的台湾人,在日本政权笼罩下无可遁逃,过生活除了动手动脚还得动脑袋。即使铭刻着汉人的传统,日治时期台湾的饮食、衣着、读书、听歌、跳舞、爱情、休闲,尽情学习东京和巴黎,出现目不暇给的改头换面,像是剪短头发、开了窗,让绕道日本而来的欧美文明西风吹进身体和家里。
百年前台北文青就在多重文化力量交错之下,蚀刻出都市青年独有的复杂矛盾样貌,一言难尽到平淡无奇的困顿与挣扎,至今未曾改变。
追求理想的生活和对抗霸权,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一场革命。
本书特色 1.追求理想的生活和对抗霸权,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一场革命,台北文青难违的宿命。
2.一本可以按图索骥、永不过期的历史旅游书,从现存老的台北三市街地标穿越时空,回到历史现场,跟着日治时期的文青一窥台北的日常生活。
3.一本给台北的城市身世备忘录。台北向来是一个高度异质的社会,十九世纪末日人开始统治台湾五十年,更是一个值得标示的历史断面,文化、思想冲击加剧,精彩的人事物在生活各领域轮番上演。人物殒落,地景凋零,但这些曾经未曾消逝,甚至仍以另一种面貌,不断重演。
4.从日治时期台湾小说透视时代的内在情绪,揭露现代化建设表象下的不安、惊疑与时不我予,食、衣、住、行、育、乐等看似寻常的生活切面,其实是一则又一则沈重的预言。
5.随书附精美手绘三市街导览地图(宽23cm x 高31.8cm),可以按图索骥穿越百年台北城。
名人推荐
◎阿泼、毕恆达、陈柔缙、陈国伟、黄美娥、黄汤姆、顾玉玲 我们时常会称某些事物很「潮」,代表流行、时尚,有格调,从香港来的语词;近百年前,我们会以「摩登」来形容,是日本外来语所致。但不论潮或摩登,有些事物一百年来都是时髦的象征,例如上咖啡店聊天聚会,到书店闲晃,到公园漫步……。本书以「案内帖」这日本汉字表明某个时空,那个文艺茂盛,确认台湾文化主体的时代,却依然可唿应今天。于是,对这群年轻作者群来说,虽是比祖父母之龄还长的过去,但透过田调踏查与访谈,并佐以大量历史资料,以非虚构写作的尝试,仍能进行古今对话。其进行打造老台北的企图,令人佩服。令读者宛如置身当时庶民的平凡生活,也感受他们的国族之难。──阿泼(作家)
在众多的台北城的历史与怀旧写作出版中,《百年不退流行的台北文青生活案内帖》硬是走出一条新路。作者除了使用历史文献之外,借助其所娴熟的众多文学作品、歌词与新闻等文本,以文学之笔调书写,背后又明显有着空间与社会理论的观点。以今观古、以古喻今,眼前的台北城似乎更加地鲜活起来。──毕恆达(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教授)
读完书,我有两个深刻的印象。一是台大台文所的年轻研究者,探求虚构小说中的真实史地背景,以绝好的文学笔调,剖了心地去了解艺文前辈;不再只是在文句之间,行礼如仪的走步或有看没有到的一瞥,而是穿越时空,此心与彼心的同感,因而写出的台湾历史篇章,更富深蕴,更堪咀嚼。
第二个印象是读到像「萝莉十年养成计画」这种句子,那是新一代年轻人的语言。或许,历史像远方的一棵树,不同世代观看者站在不同的时间点,看见的树影树相必然不同。我很兴奋看到年轻一代勇于使用自己的语汇和心灵,来观看我们台湾的历史。这次,他们团体展出,将来单飞独奏时,必定更加大放光芒。──陈柔缙(作家)
在台湾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文艺与文化知识青年一直是推动文化更新,最重要的一群力量,尤其在十九到二十世纪转换的辐凑点上,各种纷至沓来的现代性话语与日常想像,我们看到他们透过怎样重层的新兴介面,转化并完成了重要的在地实践。世界太新,很多事物还没有名字,他们不仅伸出手去触摸,更为未来世世代代的文青,留下了探索世界的时代指纹。──陈国伟(中兴大学台湾文学与跨国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本书是台大台文所两位教师带领同学结合硏究与创作的课程实验佳作,全书以文青之眼与笔,再现日治时代的台北历史丶社会面向与流行文化,其中涵盖层面甚广,不只引介摩登物质文化,同时也刻画了时人对于自我身体慾望和理念梦想的追求。书中援引许多着名文学作家作品,以与历史时空进行巧妙联结,堪称鲜明勾勒日治台北城市的风华与面貌,图文俱佳,充满青春气息,台北顿时年轻起来,是一本会譲人忍不住想要亲近的趣味书。──黄美娥(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文学体制倾斜经年,台湾文学生产多限于个人抒情散文,即便小说亦偏重个人经验范畴。《百年不退流行的台北文青生活案内帖》是从文学院出发的变革异声,参与非虚构创写工作坊的年轻写作者们,以一年的课堂爬梳史料踏察现场,缴交这份时空侦查报告。十三道切片,重现日治时期台北的文化生活,清晰而动人。推荐给所有喜爱历史普及出版与文学创作的读者。──黄汤姆(文字工作者)
作为非虚构的文史书写,这本书开创了一种运镜流畅、活泼迷人的叙事方式,以文学、新闻、史料描衬时代底色,有限的视框聚焦于都会的知识青年身影,从生活细节中重现百年前的台北流行文化。彼时,恰是殖民治理的现代化建制高峰,皇民化镇压尚未随着军事扩张出现,从中国、日本而来的左翼进步之声,或明或灭地冲击岛内思潮与行动,摆盪在抵抗与顺从之间。百年不远,这本书的选材独特精巧,史料剪接不贪多也不求全,留下必有的城乡、阶级落差,以待来日更多元的庶民史拼图。──顾玉玲(社运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