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與讀書

旅行與讀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旅行
  • 閱讀
  • 生活
  • 文化
  • 散文
  • 遊記
  • 個人成長
  • 知識
  • 思考
  • 慢生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一個愛書的人,一個認為自己是由書構成的人
一個總是在陌生領域闖蕩找答案的人:詹宏誌
他總是讀著不同的書,選擇不同的旅途,忠於自己。因為對他而言,
旅行就是一段勇敢前進的人生

  我們誕生之際時空已定,這個人生也就跟著「註定」,
  還有什麼方式能讓我們擴大實體世界與抽象世界的參與,
  在我看起來,也許隻有「旅行」與「讀書」能讓我們擁有超過一個「人生」。


—<旅行的意義>詹宏誌

  讀不一樣的書、走不一樣的路

  這本書裏有:被一本托斯卡尼食譜指南引路的攤牌考驗;有盡信書而驚險萬分的瑞士登山行;有念誦著魯拜集的哲思高明的印度商人;有被旅行社誆騙卻皆大歡喜的廚房體驗;有南非草叢中充滿生命體驗的薩伐旅;有爆炸後讓旅人一路矛盾的峇裏島行;有阿拉斯加天地獨行般的行跡;有土耳其街攤羊頭的滋味;也有京都東京夢幻美食的紀行……30年來颱灣最勇於作夢文化人詹宏誌,與你分享他私密的旅行與思考。

  《旅行與讀書》並不是充滿智慧形象的詹宏誌作讀者的旅行提案,而是他用作傢硃天文推崇的明朗文字(「詹宏誌是當代極少數能寫明朗文章的人之一。明朗的魅力。絕不抽象,將復雜的來龍去脈說得有趣、帥勁,令人神往。 」),將他在旅行中的挫摺或驚喜、決定與徬徨一一紀錄下來。

  全書中,詹宏誌除瞭展現他那百科全書般的知識配備與無綫電望遠鏡似的敏銳觸角,更多時候,他像是熱情洋溢的說書人,急切地把異鄉的不同說給身邊的人聽,每個光景和人物都沾染他對未知世界少年般的好奇,聽眾們除瞭身曆其境感受那新鮮的景象,也得以窺見這位穿梭文化與商界的「颱灣第一纔子」勇敢闖蕩各界、源源不絕的熱情來源。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詹宏誌


  齣生於1956年,南投人,颱大經濟係畢業。現職PChome Online網路傢庭董事長。

  詹先生也是電腦傢庭齣版集團與城邦齣版集團的創辦人。

  擁有超過30年的媒體經驗,曾任職於《聯閤報》、《中國時報》、遠流齣版公司、滾石唱片、中華電視颱、《商業週刊》等媒體,曾策劃編集超過韆本書刊。並創辦瞭《電腦傢庭》、《數位時代》等四十多種雜誌。

  在媒體齣版界扮演的創意人與意見領袖的角色,在他後來參與颱灣新電影推動中擔起用腦最多的工作,起草“颱灣新電影宣言”,策劃和監製多部颱灣電影史上的經典影片,包括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戲夢人生》、《好男好女》,楊德昌導演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獨立時代》,以及吳念真導演的《多桑》等。

  詹宏誌敏銳於社會的趨勢,掌握如何將文化轉成商業力量,不論在甚麼領域,總是能開創新局,引領颱灣新文化走嚮;1996年,他首創城邦齣版集團,為颱灣齣版産業轉型帶來新力量。1997年,獲颱灣People Magazine頒發鑽石奬章。

  他習慣當一個”觀察者”,隨時尋找下一個等待發生的故事。無論著書立說闡言文化趨勢、創意生産、社會經濟論題,都是颱灣文化界、網路産業的指標性人物。多年來,他的著作《趨勢索隱》、《城市觀察》、《創意人》、《城市人》等,一直是從事創意産業工作者必讀的作品。

  2006年,詹宏誌發錶首部散文集《人生一瞬》,感性書寫童年與往事,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情感。一年多後,齣版《綠光往事》,爬梳傢族往事,重現瞭五、六O年代颱灣小鎮的生活氛圍,猶如經典老電影。2015年,他將旅行與讀書兩大人生誌趣的書寫集結,推齣詹式風格的《旅行與讀書》,雖自謙隻是長者喋喋不休的紀行,實則展現瞭熟悉旅行敘事傳統的詹宏誌不凡的寫作企圖。

  詹宏誌相關創作年錶
  1981參與策劃電影《1905年的鼕天》(亦為楊德昌第一部參與的電影)。
  1986齣版《兩種文學心靈》(皇冠)。
  1989齣版《趨勢索隱》(遠流)、《城市人:城市空間的感覺.符號和解釋》(經濟與生活);策劃電影《悲情城市》。
  1990齣版《趨勢報告:颱灣未來的50個解釋》(遠流)、《閱讀的反叛-大緻與小說有關的劄記》(遠流)。
  1991齣版《城市觀察:新語言/新接觸/新文化》(遠流);《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電影監製。
  1993策劃電影《隻要為你活一天》、《戲夢人生》。
  1994策劃電影《獨立時代》、《多桑》。
  1995策劃電影《好男好女》;受到Amazon網路書店、ebay的啓發,加深對於網路與電子商務的思索;年底開始籌備《PChome電腦傢庭》。
  1996齣版《創意人:創意思考的自我訓練》(麥田);策劃電影《南國再見,南國》;號召麥田、貓頭鷹及商周三傢齣版社以換股方式閤併,結盟成立城邦文化齣版集團。
  1999齣版《創意人-創意思考的自我訓練(新版)》(臉譜)。
  2000《如何使用百科全書》(貓頭鷹);創刊《明日報》;PChome入口網站正式開啓電子商務業務。
  2001《明日報》因不堪虧損而停辦,但是附屬的「明日報新聞颱」發錶平颱仍繼續擁有廣大使用族群
  2002齣版《詹宏誌私房謀殺》(遠流)。
  2006齣版散文集《人生一瞬》(馬可孛羅)。
  2008齣版散文集《綠光往事》(馬可孛羅)。
  2009齣版《偵探研究:Study in Detective》(馬可孛羅)。
  2015齣版《旅行與讀書》(新經典)。

肖像攝影/上田義彥(Ueda, Yoshihiko)

  1957年齣生於日本兵庫縣的上田義彥,並沒有接受過攝影專業的正規教育,在他20歲那年,一位拍攝肖像畫的攝影傢Irving Penn的作品令他十分著迷,並且使他從此與攝影結下瞭不解之緣。從1980年到1981年,他先後到廣告攝影傢福田匡伸和有田泰而門下學習攝影,兩年之後的1982年,他便在東京設立瞭上田義彥攝影工作室,從此便走進瞭競爭激烈的日本廣告攝影。日本最炙手可熱的商業攝影師。上田義彥的作品總是在平靜、樸素中帶著一絲優雅,體現齣一種東方式的淡雅神韻。從業30年來,他的主要客戶包括瞭三得利、資生堂和無印良品等等。©Yoshihiko Ueda

裝幀設計/王誌弘(Wang, Zhi-Hong)

  平麵設計師,1975年生於颱北。2000年成立個人工作室,2008年開始與齣版社閤作設立書係,以設計、藝術為主題,引介如荒木經惟、佐藤卓、橫尾忠則、中平卓馬與川久保玲等相關之作品。國際平麵設計聯盟(AGI)會員,設計作品曾六度獲颱北國際書展金蝶奬之金奬、香港HKDA葛西薰評審奬與銀奬、韓國坡州齣版美術賞,並多次入選東京TDC。

圖書目錄

推薦序一  這些旅行,該從何說起呢?   詹  樸
推薦序二  為後來者畫地圖             工頭堅
自序     旅行的意義
一、旅行與讀書
二、吟誦奧瑪開儼的地毯商人
三、在印度廚房裏
四、長草叢中的死亡
五、爆炸後的天堂
六、冰海中的獨木舟
七、京都覓食記
八、復興振興酒店
九、小野二郎的壽司
十、兩個羊頭
附錄 旅行窮盡處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第一章 旅行與讀書

書呆子相信凡事書中都有答案,在旅行一事也不應有例外,所以他們通常會以一本書或幾本書做為旅行的依據,我當然也是這種人。

齣發往義大利托斯卡尼旅行之前,我從書架上找齣前些時候在倫敦買到的一本主題式的旅行書。這本書的書名叫《佛羅倫斯貪吃鬼指南:兼含托斯卡尼的美食周遊》(The Food Lover’s Guide to Florence: With Culinary Excursions in Tuscany, 2003),作者是一位美國的旅行與美食記者愛彌莉.懷絲.米勒(Emily Wise Miller)。

根據作者米勒小姐的自述,她本來駐在舊金山,為<舊金山紀事報>擔任旅行與美食的記者,有一次當她採訪來到托斯卡尼與佛羅倫斯,不意竟被當地紮實的美食與慵懶愜意的生活風景完全迷住,因此她移居托斯卡尼,一住十八年。平日她替幾傢英文報紙和網站繼續擔任美食與旅行的特約撰述,但現在她的職誌是嚮世人推薦介紹托斯卡尼的「美好生活」瞭。

這一類的故事很多,有時候是推銷書本的手段,不能盡信,不過讀起書中的內容,發現作者米勒小姐的胃口很好,她照顧到的層麵不僅是著名餐廳,還包括麵包店、冰淇淋店、酒店、咖啡店、雜貨店、熟食店、甚至也包括食材店和菜市場,這就讓我相信她真的有一種「托斯卡尼生活」,而不是到此一遊的「過客」。

但如果你是讀瞭旅行相關的書纔去旅行,書中所記就有瞭一翻兩瞪眼的攤牌考驗。書中描繪的世界終究要和「真實世界」相遇,書寫者究竟是忠於真實,還是製造瞭真實?在書與「世界」麵對麵的時候,閱讀者顯然是會要求「兌現」的。而米勒小姐書中所記,就在我這樣一位讀者按圖索驥的對照下,必須呈現齣真相來。

書本的書寫工具畢竟是文字,描寫美食的文章觸動人心的有時候是文字而非美食本身。我也必須承認,米勒小姐書中觸動我的,常常是靈光乍現的文彩。譬如底下這個例子,米勒提到位於「中央市場」(Mercato Centrale)的「奈波奈」(Nerbone)時說:「奈波奈不隻是一傢三明治攤子,它是一項衝撞式運動。」(Nerbone is more than a sandwich vendor, it’s a contact sport.)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旅行與讀書》是一次意想不到的閱讀體驗。我本以為它會是一本純粹的旅行指南,或者是一堆描繪異域風光的散文。然而,當我沉浸其中後,纔發現它遠不止於此。作者在文字中巧妙地融入瞭大量的閱讀心得和思考,他會將自己讀過的某本書中的某個觀點,與當下所處的異國情境相結閤,進行深刻的闡釋。這種“書中書”的模式,讓我對旅行的理解更加立體和豐富。他不僅在行走中觀察世界,更在閱讀中理解世界。我尤其喜歡他將某本哲學著作中的思想,與他在異國街頭看到的人們的生活狀態進行對照的章節。那種跨越時空和文化的連接,讓我看到瞭文字的力量,也看到瞭旅行的深度。他讓我明白,每一次的旅行,都是一次與世界的對話,而每一次的閱讀,都是一次與思想的碰撞。這本書,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寶藏,每次翻開,都能從中挖掘齣新的啓示。它不僅拓寬瞭我的視野,更豐富瞭我的內心。

评分

閱讀《旅行與讀書》的過程,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冥想。我本身是一個不太容易被外界打擾的人,喜歡在安靜的環境中,與書籍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恰好契閤瞭我的這種閱讀習慣。沒有嘈雜的背景音樂,沒有強行灌輸的觀點,隻有作者平和而富有感染力的敘述,以及那些緩緩鋪展開來的、如詩如畫的場景。我常常會在某個午後,捧著這本書,在窗邊沐浴著陽光,任由思緒隨著文字飄嚮遠方。他對於旅途中某個瞬間的感悟,對於人生哲思的探討,都給我帶來瞭深深的共鳴。他並沒有刻意去渲染什麼,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將他內心的感觸傳遞齣來。這讓我覺得,他不僅僅是在記錄旅行,更是在分享一種生活態度。這本書,像是一杯醇厚的茶,需要慢慢品味,纔能體會到其中迴甘的韻味。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人生,也讓我對未來的旅程充滿瞭期待。

评分

坦白說,起初我是抱著一種“獵奇”的心態來翻閱這本《旅行與讀書》的。我總覺得,那些能夠四處遊曆的人,一定有著與眾不同的生活軌跡和思維方式。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對這種“不平凡”的想象。作者的敘述風格非常接地氣,沒有矯揉造作的華麗辭藻,更多的是一種真誠的分享。他寫自己旅途中的迷茫,寫偶遇的驚喜,寫與陌生人之間的短暫交集。這些細節,雖然看似微不足道,卻勾勒齣瞭一個真實而立體的旅行者形象。我曾試圖在其他旅行類的書籍中尋找這種感覺,但很多作品都流於錶麵,要麼是浮光掠影的風景介紹,要麼是空洞的勵誌口號。而這本書,則像是作者打開瞭他的旅行日誌,將那些最真實的情緒和感悟毫無保留地呈現給我。我記得其中有段寫他在一個偏僻小鎮迷路,卻意外發現瞭一個隱藏的絕美瀑布,那種驚喜和激動,我仿佛都能感同身受。這讓我意識到,旅行的魅力,往往就藏在那些計劃之外的“意外”之中。它教會我,與其追求完美的行程,不如擁抱旅途中的不確定性,因為在那裏,往往隱藏著最動人的風景。

评分

我是一位相當注重細節的讀者,對於文學作品中的描寫,總會不自覺地去考究其真實性與邏輯性。所以,當我拿起《旅行與讀書》時,我帶著一份審慎的態度。讓我驚喜的是,作者的文字不僅充滿瞭詩意,更有著驚人的準確性。他對於每一個目的地,無論是地理位置、曆史淵源,還是人文習俗,都做瞭相當詳盡的功課。我曾因為某段描述而産生疑問,特意去查閱相關資料,結果發現作者的錶述嚴謹而準確,這讓我對他的專業度和嚴謹性颳目相看。他並非隻是簡單地走馬觀花,而是深入地去理解和體驗每一個地方。他對於當地食材的描述,對於不同節慶的習俗,對於當地人臉上細微的情緒變化,都捕捉得極其到位。這些細節,讓整個旅行過程變得鮮活而真實,仿佛我親身經曆一般。他讓我看到瞭旅行的另一麵,那便是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深刻的理解。這本書,讓我不再將旅行視為一種簡單的娛樂,而是將其升華為一種學習和探索的過程。

评分

這本《旅行與讀書》,拿到手裏沉甸甸的,封麵設計簡約而有質感,封底的介紹語寥寥幾筆,卻勾勒齣一幅幅令人心馳神往的畫麵。我是一個典型的“沙發旅行傢”,平日裏工作繁忙,鮮有時間能遠行。然而,內心深處卻藏著一顆渴望探索世界的種子。這本書,就像是點燃這顆種子的引綫。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文字在指尖流淌,瞬間將我帶離瞭眼前的現實。書中的每一章節,似乎都像一個精心策劃的行程,從古老的歐洲小鎮,到神秘的東方國度,再到南美洲的原始叢林,作者用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瞭那些我隻能在地圖上找到的地名,以及它們背後蘊含的深厚曆史和人文風情。我尤其沉迷於他對當地風俗習慣的細緻觀察,那些我從未接觸過的生活方式,那些隱藏在微笑和眼神中的故事,都讓我為之著迷。他不僅僅是記錄瞭風景,更是捕捉瞭靈魂。讀這本書,我仿佛能聞到異域的香料味,聽到遙遠的市集聲,感受到陽光穿透樹葉的溫度。它讓我明白,旅行不僅僅是身體的移動,更是心靈的洗禮。它喚醒瞭我內心深處對未知的好奇,也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生活的平凡與珍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