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国海:下一世纪的亚洲是谁的?

南中国海:下一世纪的亚洲是谁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Robert D. Kaplan
图书标签:
  • 南海
  • 地缘政治
  • 国际关系
  • 中国
  • 东南亚
  • 海洋安全
  • 领土争端
  • 战略
  • 亚洲
  • 军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美分治东西半球是否可能,关键在南海!

  中国在南海的作为,正是踏着美国百年前的步伐──

  1823年,美国总统发表「门罗主义」,意在将欧洲势力赶出美洲。随后,美国在1898年打败西班牙的殖民帝国,夺下古巴,更费时十年于1914年完成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打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交通。自此以后,美国不仅完全掌握加勒比海,更将整个中南美洲纳入势力范围,从此实质控制了西半球,进而能够干预全球事务。

  这段百年前美国经营帝国的事蹟,今天都看在中国的眼里。如果美国可以据有加勒比海,中国也应当据有南中国海,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海」!

  即使没有模仿美国的企图,南海的交通与能源价值也是中国不可能忽视的战略腹地。每年全世界有1/3的海上交通经过南海。从印度洋穿过麻六甲海崃、运往东亚的石油是经过巴拿马运河的15倍。日本和台湾将近60%的能源供应,以及中国80%的原油进口要经过南海。除了波斯湾与东北亚,南海是全球第三重要的战略据点。

  从国家定位、政府改造,到建军备战,东南亚各国要如何面对南海之争──

  本书作者罗柏‧卡普兰曾被《外交政策》杂志选为全球前100大思想家,不仅是全球知名的战略分析师,也是足迹遍及世界各角落的旅行文学家,具备深入各地民间的细腻眼光。在本书中,卡普兰除了针对南海的战略意义提出分析之外,更从东南亚各国的内部问题出发,讨论各国的困境:对抗中国已经一千年的越南在南海问题上扮演什么角色?李光耀在新加坡建立的威权主义固然牺牲了一定的自由,但不仅带来了经济成长,更奠定了新加坡面对中国威胁的硬实力基础。历史该如何评价他的贡献?相比之下,民族认同脆弱的马来西亚、贪腐肆虐的菲律宾又要如何伸张国家主权?台湾,这个「自由的前哨站」,愿意牺牲目前的繁荣富庶,决心对抗中国吗?

  对卡普兰来说,南海之争不只是一场军事与外交的角力,也是东南亚各国彻底检讨自身的国家定位、政府体制,以及发展策略的试炼。

本书特色

  全球百大思想家、知名战地记者兼战略分析家――罗柏•卡普兰――深入南海周边国家第一手观察分析。

  併吞南海以为中国内海,驱赶美国于亚洲之外,
  是中国为了经济与战略安全必须走的险棋。
  美国有可能让步吗?台湾与东南亚各国该如何自保?

专文剖析

  师大政治所教授王冠雄

热烈推荐

  何思因(政大政治系教授)、黄介正(淡江国际战略所助理教授)、杨念祖(中山大学助理教授)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罗柏‧卡普兰(Robert D. Kaplan)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在2011至2012年间将他选为全球百大思想家,是美国资深的记者、地缘政治专家,并为私人全球情报分析机构「策略预测公司」(Stratfor)的首席分析师。

  2009至2011年他服务于美国国防部的「国防政策委员会」(Defense Policy Board)。2008年起他为华盛顿的「新美国安全研究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资深研究员。2006至2008之间他任教于美国海军学院(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

  过去三十年间,他为《大西洋》(The Atlantic)月刊的记者,撰述分见于《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等重要报章杂志,观点经常引起相关政治、媒体、学术界的讨论。

  作者曾实地採访中东、两伊战争、巴尔干半岛、前苏联与阿富汗战争等战略要地与新闻前线,超过十五本着作,曾在台湾出版的包括:《战之华︰美国帝国主义大战略》(2002,时报)、《世界的尽头:种族与文化的边境之旅》(2015,马可孛罗)

译者简介

林添贵


  国立台湾大学毕业,历任企业高阶主管及新闻媒体资深编辑人。译作近百本,包括《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的奋斗》、《裕仁天皇》、《季辛吉大外交》(合译)、《大棋盘》、《李洁明回忆录》、《转向:从尼克森到柯林顿美中关系揭密》、《南海:21世纪的亚洲火药库与中国称霸的第一步?》、《2049百年马拉松》、《美国世纪的终结?》等数。

图书目录

地 图
推荐序:南海各国的权力与权利之争――王冠雄
前 言:占婆的覆灭
第一章:一场非关正义的战争
第二章:中国:纳南海为中国内海
第三章:越南:中国最顽强的敌人
第四章:马来西亚:文明的音乐会
第五章:新加坡:自由主义的实验室
第六章:菲律宾:美国的殖民包袱
第七章:台湾:亚洲的柏林
第八章:南海:权力的战场
结 语:婆罗洲的贫民窟
谢辞
注释
附录:中华民国内政部南海诸岛中英名称对照表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第一章 一场非关正义的战争

换句话说,未来成为问题的可能是美国,而不是中国。我们,尤其是知识分子和记者圈子的人,可能太过关注中国政权的内部性质。中国政府大可以只在国内为非作歹,但在国外却中规中矩——这也是为什么亚洲的崛起让各式各样人道主义者找不到共识的另一个原因。

海事世纪

欧洲是陆地景色,东亚是海洋景色。两者之间即是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之间的重大差异。过去那个世纪,全球争夺最激烈的地区是在欧洲干燥的土地上,尤其是在那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人为划分出来的德国东界与西界,更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在冷战的后期阶段,地球的人口、经济和军事轴心已显着地移向欧亚大陆的另一端,此地人口辐辏中心之间的空间绝大部分是海洋。我讲海洋,指的是大海、天空和外太空:因为自从航空母舰在二十世纪初期出现以来,海、空作战序列已变得愈来愈纠缠不清,现在外太空又加了进来,因为从人造卫星可对船舰、飞机给予导航及其他援助。因此,「海事」(naval)这个词成为多方位军事行动的缩写。毫无疑问,「海事」将会是关键词。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东亚的海岸线必然会催生出一个「海事世纪」,唯一的例外可能是朝鲜半岛会有陆战,但可能性也非常低。

东亚是个广袤的空间,从北冰洋一直延伸到南极——从千岛群岛向南直到纽西兰——有断断续续的海岸线和群岛,而它们又各自被大海和远距离阻隔。即使考量到科技以及飞弹和喷射战斗机如何压缩距离——后者很容易空中加油——使得任何地理空间之缩小几乎到了产生幽闭恐惧的程度。海洋可以缓冲侵略,至少有陆地所做不到的若干程度效果。海洋与陆地不同,创造清楚界定的疆界,因此有可能降低冲突。然后也要考虑到速度。即使是最快的军舰移动起来也相当迟缓,时速大约是三十五节,减低了误判的机会,因此让外交官多出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可以折冲。甚且,海军和空军无法像陆军那样去占领土地。由于海洋围绕东亚,二十一世纪比起二十世纪有更大机会避免大型军事战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南中国海:下一世纪的亚洲是谁的?》一出来,就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作为一个在台湾长大的人,南中国海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一个概念,它更是我们历史、文化,乃至未来命运紧密相连的一部分。每次看到新闻报道关于南海的动态,心里总会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这本书的提问方式,直指核心,抛出了一个我们所有人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这片对我们至关重要的海域,未来的主导权究竟会落在谁的手中?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剖析这其中的地缘政治博弈,探讨各个国家,尤其是中国大陆、东南亚各国,以及背后美国等国际力量的角力。书中会不会深入分析历史遗留问题,比如九段线、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争议,以及各方在主权声索上的依据?我期待能看到对当前局势的细致梳理,包括军事部署、经济开发、资源争夺等各个层面。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作者能借此探讨,在下一世纪,这样的地缘政治格局会对台湾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标题一样,充满了力量感和思考的深度,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看看作者为我们揭示了怎样的图景,以及他对“谁的亚洲”这个问题的独到见解。

评分

说实话,看到《南中国海:下一世纪的亚洲是谁的?》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终于有人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在台湾,我们每天都在关注着南海的消息,但很多时候,新闻报道都比较零碎,缺乏一个整体性的分析。这本书的标题直接抛出了一个核心问题,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历史脉络,让我们理解这片海域的现状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尤其是关于中国大陆不断扩张的海洋权益声索,以及其背后的历史和国际法依据,这部分内容是我非常想了解的。同时,我也关心书中会不会讨论到,在这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中,台湾的处境和角色。我们不能被动地接受任何既定的未来,而应该主动去理解,去思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空间。这本书的标题充满了警示意义,同时也暗示着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未来并不是被注定的,而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去塑造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启发读者,不仅仅是关注军事和政治层面的争端,也能思考经济、文化,以及我们如何通过合作与对话,来共同维护区域的和平与稳定。

评分

这本《南中国海:下一世纪的亚洲是谁的?》光看书名,就觉得它触及了一个极其敏感而又至关重要的话题。对我而言,南中国海的议题,不只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章节,更是台湾在地缘政治夹缝中生存与发展的缩影。我特别关注书中会如何阐述区域内不同国家和地区,例如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对于这片海域的立场和主张。这本书的标题很有煽动性,“下一世纪的亚洲是谁的?”,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领土的争夺,更是对未来区域秩序和经济利益分配的预判。我很想知道,作者是否会深入探讨,在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下,科技发展(如无人机、卫星侦察、海底探测技术)如何影响南海的战略态势?又或者,书中会否分析,经济因素,比如石油、天然气、渔业资源,在其中扮演了怎样决定性的角色?对我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否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们理解台湾在这个区域中的位置,以及我们在其中可能扮演的角色。一个好的叙述,应该能让我们看到,不只是国家层面的较量,也包含民间、学术界,甚至文化层面的互动和张力。

评分

《南中国海:下一世纪的亚洲是谁的?》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悬念和一种紧迫感,让人不得不停下来思考。对我来说,南中国海的议题,从来都不是遥远的地缘政治游戏,而是与我们台湾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切身利益。这本书的提问方式,直击要害,让我好奇作者会如何解析各个力量在这个区域的战略目标和行动逻辑。我会特别关注书中对于“下一世纪”的预测,这其中是否包含对科技发展对海洋权益影响的分析?比如,深海资源的开发、海底管道的铺设、甚至人工智能在军事和经济活动中的应用。这本书的标题也暗示了,这不仅仅是关于主权声索的争夺,更是关于未来区域秩序的重塑。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分析,让我们看到,在下一世纪,除了传统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外,还有哪些因素会成为决定南海归属的关键。更重要的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在错综复杂的区域格局中,台湾如何才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为区域的和平稳定做出贡献。一个好的研究,应该能够超越简单的二元对立,提供更 nuanced 和多维度的视角。

评分

读到《南中国海:下一世纪的亚洲是谁的?》这本书名,我的心头立即涌上一股莫名的悸动。身为台湾人,南中国海这片海域,承载着我们太多关于历史、关于贸易、关于未来的情感和期望。这本书直接抛出的“谁的”这个问题,既充满挑衅,又引人深思。我特别想知道,作者会如何描绘在下一世纪,这片海域的经济动脉会如何流转?是否会深入分析,在复杂的国际关系和主权争议背景下,各国如何平衡经济开发与海洋保护?例如,对于丰富的渔业资源,各方是否存在合作开发的可能,还是会走向更激烈的争夺?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不同于主流媒体的视角,或许会关注到一些被忽略的声音,比如区域内普通民众的生活,他们的生存与这片海域有着怎样的联系。书名中的“亚洲”二字,也让我联想到,这不仅仅是关于南中国海的未来,更是关于整个亚洲地区在未来世界格局中的定位。这本书能否帮助我们理解,台湾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们又该如何在这个大变局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为区域的繁荣与和平贡献力量,这便是我阅读的最大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