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芳老師手做美食全紀錄:媽媽的早餐店

阿芳老師手做美食全紀錄:媽媽的早餐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美食
  • 早餐
  • 傢常菜
  • 烘焙
  • 阿芳老師
  • 食譜
  • 媽媽的味道
  • 手作
  • 快手早餐
  • 營養早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20年精華的料理壓箱寶,超過1000張詳細圖解
字字對食物的情感與故事,在地的傳傢美食聖經

  呼應大眾對「食」的憂慮。自己做、安心吃
  跟著阿芳老師做,簡單實際又吃得美味。


  擔心孩子傢人在外麵吃的不健康,自己煮又怕失敗做不來,阿芳老師針對爸爸媽媽們以及想要吃得安心的大眾,推齣第一套從早餐、糕點、小吃、甜品、節慶食物到醬料高湯的良食全紀錄。

  阿芳是個愛做菜的媽媽,更是個樂於分享的料理老師,為瞭做齣讓全傢人都吃得開懷的菜,不論工作再怎麼忙,她總是利用時間,思索各種化繁為簡的方法,讓做菜變得更貼近忙碌的生活步調,為瞭呈現曾經吃過卻已經不常見的好味道,不論倒掉多少鍋失敗的料理,也不曾挫滅過她重現美味的決心。然後透過電視、網路與書本的傳播,讓無數熱愛美食的朋友直接看到她不藏私的分享。

  一波波的食安問題攪得大傢人心惶惶,阿芳老師決定傾囊相授,將料理、將美食迴歸傢庭手做。本書將從早餐開始,教你如何讓傢人吃得安心又開心。

本係列特色

  ◎全係列三冊共計200多道手做食譜,各具實用主題
  ◎ 15萬字對食物的情感與故事,超過3000張詳細做法圖解
  ◎ 完整詳實的步驟呈現,一看就會,讓你馬上就想跟著做
  ◎搭配阿芳老師心得分享,勾起記憶底層對食物的悸動

本書特色

  早餐吃飽瞭,一天的活力就足瞭!
  提供一日之中最重要的早餐各式變化選擇
  早餐吃好瞭,身心就療癒瞭!
  中西式麵包糕餅,搭配獨門私房抹醬
  ――27道簡易操作的吐司麵包饅頭及常見早餐單品
  ――26道讓人吮指迴味的蛋糕、甜點與中式小點
  ――17道傢庭必備、香氣誘人的抹醬與私房醬料理

名人推薦

  城城邦齣版集團執行長 何飛鵬、購物颱專傢 林姿佑
  行政院食品安全會報委員 洪美英、知名美食節目主持人 焦誌方 保證推薦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蔡季芳


  人稱阿芳老師,颱灣婆婆媽媽、煮婦煮夫們耳熟能詳的料理達人。

  阿芳來自颱南的大傢庭,嫁到北部後展開精彩的廚藝人生。有著颱灣南部料理的深厚基底,並加入源自夫傢的北部風味,為瞭美食教學,每到一地,必深究當地的飲食與生活之間的脈絡連結,因而成就一雙擅於烹飪的巧手。

  阿芳也是個愛做菜的媽媽,樂於與眾人分享手做美食的樂趣,不論工作如何繁忙,她總是利用時間,思索各種化繁為簡的方法,打造親切、易懂、好操作的料理風格,讓做菜變得更貼近現代人忙碌的生活步調。

  從第一本食譜齣版,即創下佳績,著有多本暢銷書:《十分鍾上菜》、《一個人吃》、《做孩子愛吃的菜》、《陪孩子做點心》、《傢庭速配餐》、《阿芳的快鍋菜》、《10分鍾上素菜》、《阿芳的小吃》、《阿芳的傢常好湯》、《阿芳的私房菜》、《阿芳的素小吃》、《阿芳的糕與粿》、《阿芳的3杯麵粉72變》、《給孩子們的廚房筆記》等書。

  目目前擔任美食節目常駐名師,活躍於廣播電視、報章雜誌及烹飪教室。

  相關著作
  《阿芳老師手做美食全紀錄:媽媽的小吃店》
  《阿芳老師手做美食全紀錄:媽媽的私房味》
  《給孩子的廚房筆記──跟著阿芳媽媽學做菜》

圖書目錄

媽媽的早餐店
用麵包機也可以做齣手感麵包
1. 麵包機手做吐司
2. 紅豆吐司
沒有對或錯,傢人喜愛就是真王道
3. 脆皮法國麵包
4. 葡萄乾核桃麵包
5. 辛明太子麵包
柔軟的甜麵包,最容易勾動口慾的饞動
6. 起士小餐包
7.叉燒餐包
8. 古早味菠蘿麵包
做齣又白又嫩的少女饅頭
9. 白饅頭
10. 黑糖饅頭
11. 香芋饅頭
12. 糯米飯捲
13. 紫米飯團
14. 花捲
15.腐乳花捲
16.烙蛋餅皮
17.蛋餅
18.鮪魚蛋餅 舌尖上的傢鄉味,代代傳承傢之味
19. 包子
等待媽媽的蔥油餅
20. 蔥油餅
21. 貝果 22. 麥香紅豆包
23. 麥香漢堡麵包/培根番茄起士堡
不安心,美味也無用
24. 安心油條

媽媽的點心房
颱式、日式、夜市,都是好滋味
1. 甜甜圈
2. 糖衣格子餅 3. 日式厚鬆餅 4. 鯛魚燒
5. 芋泥韆層派
6. 酒橙薄餅
7. 不沾鍋麻糬
美好的食物,總能為一傢人留下共同的記憶 8. 杏仁大瓦片 9. 哈爾濱韆層大餅
傳統經典味,百變新風貌 10. 檸香焦糖布丁 11. 平底鍋披薩
拜好大廟,再換五髒廟 12. 拜拜蛋糕
13. 紅茶戚風蛋糕
14. 香橙乳酪蛋糕
自然手做樂無限,信手拈來天使味
15. 果醬天使蛋糕
16. 可可蛋糕捲
17. 蟹殼黃
18. 救駕燒餅 19. 水煎包 20. 葡萄酒蜂蜜蛋糕
21. 鹹蛋糕 22. 沙其瑪 23. 黑糖牛舌餅
24. 擠花小餅  
25. 雙胞胎 

媽媽的私房醬
留住色、香、味的田園精華好滋味
1. 桑椹汁/桑椹果醬
2. 鳳梨果醬
3. 草莓果醬
4. 柳丁果醬
5. 李子果醬
6. 香蒜起士抹醬/香蒜麵包/香蒜蛤蜊絲瓜
7. 奶酥抹醬/奶酥烤吐司
8. 青醬/青醬方塊吐司/青醬義大利麵
醬中之極,開啓電視烹飪人生路
9. XO乾貝醬
10. 焦香蜜糖漿/薑味黑糖蜜 

結語 大傢的阿芳老師,我們傢的阿芳媽媽

圖書序言

推薦序

手藝滿分的味自慢


  我與阿芳老師有過幾麵之緣,因為閤作關係也嘗過她的手藝,料理技巧我不懂,但東西好不好吃我知道;廚藝精不精湛我不敢評論,但手藝高不高明誰都可以從指尖、從嘴裏探個分明。我給瞭阿芳老師「手藝滿分的味自慢」這個標題,來自我嘴裏吃到的好味道,以及食物呈現在眼前的賞心悅目,更是來自閱讀過她那些與食物有關的記憶與故事,所感受到的熱忱與投入。

  我齣版瞭一係列「自慢」的職場工作書,把我覺得最有把握、最自信的經驗,帶給年輕的工作者,也勉勵各領域的工作者,發展與培養自己的專業。我所謂的自慢,是指一個人存在的價值在於他有一種能力或專長,是最拿手的絕活,少有人能比,這個專業會是他一輩子的承諾,永遠的追逐。

  把「自慢」這個詞套用在阿芳老師身上,再適閤不過。花瞭二十幾年的時間在磨練與精進一項技藝,甚且直到現在依然每天演練,不停求新求變,有多少人做得到?更進一步,她把專業奠基在強烈的需求上,「吃」是民生一大事,每個人都需要吃,也想要好好吃,而她就是那個能夠展現如何吃、如何以你最能負擔和操作的方式好好吃的人。

  專業常常為人所詬病的,就是情感的缺乏。阿芳老師身為一個媽媽,她的專業很大部分是從情感齣發,由一個無可替代的角色(媽媽),把一件她被期望要做(煮飯做菜)且大傢都需要的事(吃),發揮到極緻,變成一種學問,若以市場角度來說,就是一個無可取代的作者結閤一個需求強度很強的內容,可謂無敵瞭。

  我常說:「業餘者,七手八腳;專業者,絲絲入扣。」社會上太多七手八腳,少瞭像阿芳老師這樣對一門專長的堅持。當然,這套書是實用的料理食譜,充滿對食物的熱情,但我從中更看到「人味」,以及一種努力不懈的精神。

何飛鵬
本文作者為城邦齣版集團首席執行長

推薦序

一部美食料理的字典


  以往我隻知道阿芳老師是個廚藝高手,也看過她的書,後來進瞭購物颱跟老師一起賣商品,纔對老師有進一步的認識。

  阿芳老師給我的感覺,就像鄰傢媽媽一樣溫馨親切,而每次隻要能夠跟老師一起錄影,我總是非常開心,因為老師會一直餵我吃東西,把大傢都餵得飽飽的。幾年閤作下來,她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讓我發現做很多的料理其實可以很簡單,隻要有心,誰都可以做到。

  印象最深刻的,是隻要跟阿芳老師賣到過年的商品,她常會展現她拿手的炊發粿,而每次她在攝影棚裏炊粿,就會讓我想起小時候在傢裏阿嬤跟媽媽忙碌蒸年糕的場景。就是這樣的體驗,讓我發現食物其實也是有記憶跟迴憶的。

  對我而言,阿芳老師就像食物的字典,好比我做饅頭怎麼做都不好吃,跟老師聊過後,纔發現在蒸之前稍微擺一下,再次發酵就行。這種撇步是需要經驗的,在三十年前,我們可能有隔壁阿姨或婆婆媽媽可以問,但現今雙薪小傢庭多,大傢都忙,或許有些媽媽想在忙碌之餘給傢人健康的飲食,但往往沒有人可以問與求救。我相信老師這套書,就是最好的解救之道,有傢常菜、醬料,連古早味菠蘿麵包也有;大傢怕麻煩的糕點,在老師手上用現代的方式,變得輕鬆易做,重點是做齣來更好吃。

  因為認識阿芳老師,我也常自己做料理跟點心,忙碌之餘讓孩子們的便當菜色更豐富營養。最近老師教我做地瓜湯圓,讓我患有糖尿病的爸爸吃湯圓沒壓力,又可以感受到女兒的孝心。鼕天晚上一碗自己釀的紫米酒釀加蛋,讓老公感受到老婆的賢慧。

  這些都是用錢買不到的幸福迴憶,我也相信老師這次的作品,可以讓大傢在動手做的過程中,感受到開心跟滿滿的幸福,讓美好的食物串起傢的味道跟幸福的迴憶。

林姿佑
本文作者為購物颱專傢

推薦序

右手拿著鍋鏟,左手不離食安盾牌的阿芳老師


  二十年前我曾經陪著外婆去越南旅遊,跟阿芳老師一樣,我也是立刻愛上外酥內軟、鹹香迴Q的法國麵包,路上遇到小販時,總要買上一條金黃色的大棒過過癮。由於老人傢總是很早起床,所以旅程快結束的一天早上,大約五點鍾,我陪著外婆晨起在飯店附近散步,正好看到一大車的法國麵包正在下貨,一大堆麵包就擺在路邊的泥土地上(地上完全沒有鋪墊任何東西),然後人們開始露天分堆,接著陸續有騎腳踏車或是推車的小販過來把麵包領走。當下我內心五味雜陳,原來我吃的法國麵包是經過這樣的製作流程。阿芳老師在書中提到她與師丈同遊越南時,買瞭十八條法國麵包,沿途吃吃喝喝之後鬧肚子的經驗,我不禁閤理懷疑凶手很有可能就是不嚴謹的麵包製程,因此更顯文中阿芳老師提到「不安心美味也無用」之重要!

  趁此機會跟所有讀者分享,食品安全不僅須要政府、生産廠商或販賣業者各司其職,我們消費者也要有所行動,除瞭不買來路不明、價格不閤理的食品等等,食材買迴傢之後的保存(舉例:冰箱溫度與先進先齣)、烹調時的衛生(像是生熟食分開刀具),甚至是品嘗食物時的習慣(例如:公筷母匙),在在都會影響到食物的安全。在我看來,全程的食安維護網,應該是從産地到嘴巴都含括在內。

  這一次,阿芳老師針對爸爸媽媽們以及想要吃得安心的大眾,特彆推齣一套從早餐、糕點、小吃、甜品、節慶菜餚到醬料高湯的良食全紀錄,這些內容與食譜真的是她纍積多年且不藏私的分享。在我的經驗與印象中,阿芳老師是非常少數既有手藝又注重食材衛生,同時不斷吸收食安知識的一位全能美食傢。而且她總是利用她豐富的經驗,思索種種如何化繁為簡的智慧方法,讓做菜變得更簡單、更省時!

  我相信,生活步調忙碌又重視傢人健康的讀者,隻要跟著阿芳老師的方法做,輕輕鬆鬆就能讓親朋好友吃得安心又開心。

洪美英
本文作者為颱灣優良農産品發展協會副執行長暨行政院食品安全會報委員

推薦序

阿芳齣品,人人有信心


  網路科技快速發展的今日,紙本印刷和實體通路早已岌岌可危,從許多消失的報章雜誌和式微行業,不難察覺一二,但還是有些書依舊暢銷,還是有些人依舊愛買書,原因無他,就在於寫書人的那份用心,讓買書的人買到瞭作者的用心,以及摸著實體書時的那份真實感和親切感!

  阿芳絕對是個「老媽子」的命!不管做任何事,她都會事先在心裏盤算好久,沙盤推演個半天,務求錶現的時候能夠做到盡善盡美。如果你以為我講的隻是工作,那你可就太不認識她瞭!上購物颱如此、上我的美食節目如此、上各種不同的活動也是如此,甚至連迴到瞭傢,扮演一個太太、媽媽、女兒,乃至於剛剛上任的婆婆和奶奶的角色,她都如此。如果說這樣還不算老媽子,那什麼纔是老媽子?

  早就聽說阿芳又要齣書瞭,隻是樓梯響瞭好久,一直不見人下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她就嚷嚷著要在固定的生活當中硬擠齣時間來寫書,奇怪瞭,不就是本書嘛,不就是把平常上我節目的食譜手稿整理整理,不就八十道菜,大不瞭一百道,夠瞭吧?上述這些揣測都沒有錯,但必須把它們放大三倍來看,因為這次她要一口氣齣三本書,而且在食譜之外還要加上故事、心情、叮嚀和分解照片,我猜她當年大學聯考都沒有這麼認真過,否則她現在可能也是位颱大法律係畢業的女總統瞭!

  據說,之後她就要封筆,至少短時間她不會再做相同的事情,這恐怕就會把事情搞大瞭!在讀者還沒有為瞭搶購、收藏她的大作之前,就已經把這個老媽子給忙慘瞭。她一定要拿齣最好的內容來,一定要钜細靡遺通通寫到,一定不能讓讀者有任何買到虧到的感覺,更重要的是不能讓她自己封筆之後,午夜夢迴時還有尚未交代清楚的地方。

  雖然我有此榮幸被邀請為這套書寫序,但說來說去都隻是在說阿芳她這個人,因為我相信,認識她的人,不必翻閱書的內容就會自動預購、訂購和搶購,至於那些不認識她的人,隻要隨便翻上個一兩頁,就自動會買上一套,大傢會買都是衝著她這個人,因為大傢都和我一樣,相信「阿芳齣品,人人有信心」!

焦誌方
本文作者為東風衛視《料理美食王》節目主持人

作者序

是你們和書中這些美好的食物,豐富瞭阿芳最美麗的人生


  終於,要提起筆,寫下在這套食譜書中,最令阿芳悸動的一篇文章。

  走入螢光幕,拿起鍋鏟,口中說、手中作,到今年滿二十年瞭。拿起筆,彷彿走入時光隧道――求學時期的我,因為傢中開設餐廳,每每同學假日齣遊,我總是無法跟上,因為我得留在傢裏,為忙碌的生意添一把手。後來傢中餐廳因都市計畫道路拓寬,拆瞭半個店麵,已經接掌店務的長兄和我,毅然決定結束餐廳事業。也許是被套牢在店中多年,於是接下來我選擇瞭可以走遠看多的旅遊業。年少時的我曾經覺得,同學的假日很美好,為何我不然?但是參與傢中餐飲事業,讓我學到瞭同齡的孩子所沒有的廚藝,生意忙碌緊迫,也練就我臨危不亂的手腳。後來又經曆旅遊業的磨練,培養瞭我的錶達口條,加上旅遊業以客為尊的宗旨,更養成我心細及好脾氣的特質。迴頭看,我很感恩這段青春歲月,它造就瞭電視上大傢認識的阿芳老師,一個愛做菜、樂於分享的熱情媽媽。

  其實,颱上的阿芳老師,就是颱下的我,一個很真實的媽媽。我從不認為自己的廚藝有多高竿,我隻是依循著作媽媽的感受,加上從小對食物的喜好,尤其是對鄉土美食的興趣,愛吃愛作,以及對飲食文化懷有一份眷戀的文青心態,讓我在年過不惑之後,對我的工作有瞭新的認識。我努力讓螢光幕上的料理教學更貼近生活、輕鬆易學;而齣版的作品,除瞭親近大眾,更朝經典看齊,期許可以在實用之外,為許多可能因現代快速便利現成而慢慢消失的關於食物的生活智慧,留下文字及故事。讀者可以跟著阿芳的食譜,不隻做齣好吃的料理,還能夠看到並學習到許多即將失傳的傳統美味。

  很多讀者及觀眾們常贊嘆,為何阿芳會作這麼多食物,在此我想分享一個小祕密:在我三十四歲那年,突然有個念頭,不想自己的手指隻會舞刀弄鏟,於是我開始在工作之餘勤練鋼琴,我並不是想要學什麼世界名麯,更不是要成為什麼音樂傢,隻是希望在工作之餘,輕鬆地彈一麯〈甜蜜的傢庭〉、〈河邊春夢〉,或者為孩子親自彈奏生日快樂歌,或為外子彈一首他期待我為他而彈的〈綠島小夜麯〉……就是這樣簡單的信念,同樣可以轉到傢庭夥食的烹調,隻要是傢人想吃的、孩子愛吃的,不管做不做得好,我總是先試試再說,不好吃可以不斷修改,不成功再練,沒有經曆不好吃,怎麼感受得齣好吃?沒有失敗的心得,怎麼有成功的方法!

  這些我視為人生資産的食譜手稿,終於在年近半百、最成熟的條件下,要付梓成書瞭。收集規畫瞭多年的手稿,花瞭幾個月時間作文字整理;而因為季節農産跨越瞭早春、盛夏、入鞦,食譜製作的拍攝工程也曆經瞭三個季度。阿芳由衷感謝這群最棒的工作夥伴們,過程中的艱辛也讓自己深深感受,這有可能是阿芳烹飪寫作的封筆之作,因為這樣的書,年紀太輕寫不齣,但年紀再大一些,體力也無法完成。

  現在,它完成瞭,阿芳真的把它完成瞭。

  在阿芳齣版食譜的曆程中,經曆過社會經濟蓬勃發展,一般傢庭需求簡單快速的做菜方法,因而有瞭《十分鍾上菜》;也有阿芳自己麵對孩子在不同年齡的飲食需求而齣版的各種料理筆記食譜;還有記錄下對小吃的熱愛及鑽研的小吃食譜《阿芳的小吃》。在景氣低迷時,小吃書成瞭許多讀者成就事業第二春的啓濛,我也養成瞭和讀者互動的友善關係,更體會到一本食譜不是隻有材料作法,而是作者多一分細心的錶達,就能讓讀者在學習中得到屬於自己的經驗纍積。看來每一本書都有它的時代因緣,而這次齣版的傢庭手做書,正是在迴應一連串食安危機。因此,也希望藉由這套書,可以陪著大傢正視如何找迴與食物的正確關係,除瞭享受手做的樂趣,更能和傢人吃得安心又快樂。

  對我而言,手藝可以磨練,熱情可以激勵,但最重要的是,在我電視教學及食譜創作之路,一直與我同在的觀眾與讀者們。常常,在忙碌工作、一身疲憊之餘,阿芳會開啓電腦,搜尋著網路上大傢如何製作阿芳所示範的食物,感受那種因阿芳的分享,而在每個傢庭産生的手做幸福,如此,我又能丟掉疲憊,重新找迴最大的動力。也因此,阿芳要用這一套在我傢醞釀而生的幸福書,迴送給大傢,謝謝你們,是你們和書中這些美好的食物,豐富瞭阿芳最美麗的人生。

結語

大傢的阿芳老師,我們傢的阿芳媽媽


  傢,以及對傢人的愛,是阿芳手做料理的初衷。在這套美食紀錄的最後,阿芳要以這些愛做結語,讓讀者也感受這樣的愛,把愛融入一道道食物,溫暖自己也溫暖傢人的心與胃。

  媽媽的巧手背後,
  是對食物與傢人的真心  by先生


  常常有人問我,有一個這麼會煮飯做菜的太太,是不是很幸福?老實說,我以前對於「吃」這件事沒什麼概念,總覺得可以吃飽就好瞭。娶瞭一個愛吃也懂得吃的太太,結婚二十多年來,吃得多豐富倒是其次,真正影響我的,是對食物多瞭幾分瞭解與熱情。

  我跟阿芳兩個人是在旅行當中認識的,旅行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精神補給,也是一種飲食文化的體驗。而在旅行當中,最能見識到阿芳對於料理的執著與堅持,當彆人忙著吃喝玩樂時,她總是忙著做筆記,想要把在異國吃到的東西給記下來,帶迴傢好好研究;或者,她樂於花時間探問當地人更多關於料理的常識與技藝,希望能再透過自己的雙手,捕捉到美食的精髓。所以在這套書裏,讀者會看到很多這樣的故事,這些都是阿芳成就她那雙巧手背後的經驗纍積。

  我開玩笑說,各位在螢光幕上看到的阿芳老師,就是我們傢裏的阿芳媽媽,差彆隻在於上瞭妝。這樣說,一方麵是道齣瞭她對於工作的專業堅持,另一方麵則是她對於料理這件事的熱愛,不論幕前幕後始終如一。各位看到她在電視上示範的菜色,就是會齣現在我們傢餐桌上的美味,阿芳堅持的,就是以一般傢庭可以操作的方式,把各種美味帶給更多的人。

  今年我跟阿芳升格當瞭爺爺奶奶,看著她抱孫逗弄、教媳婦做包子和甜點,我不禁迴想起當年阿芳與我母親的相處,同樣的兩代關係,同樣讓人感動的傳承。二十多年前,阿芳從南部嫁到北部來,沒多久就開始掌廚,由於南北飲食口味不同,經曆過一番調整適應,但我一直相信,「好的飲食習慣,可以改變人的口味」,阿芳對於食材的瞭解與掌握,潛移默化瞭我們一傢的味蕾,讓我們嘗到食物的原味原來可以這麼鮮美,自己做的東西原來比外麵賣的美味,漸漸的我們一傢人都習慣瞭阿芳味!最厲害的是,她把婆婆教給她的傳統味,以現代手法加以製作,既保留古早味,也化繁為簡讓做法更加可行。

  我想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吃到太太的好手藝,也感受到她對傢庭的好心意。

  用媽媽的味道,
  記錄每一個日子的精彩 by兒子


  國中的時候,我最期待的就是每天的午餐時間,因為我喜歡打開便當時帶給我的無限驚喜。今天吃什麼呢?媽媽做的午餐便當,成為我求學生涯的開心來源。

  踏入社會後工作時間不穩定,也開始瞭外食族的坎坷之路,每天煩惱著要吃什麼,而最開心的事,就是下班迴傢吃媽媽準備的晚餐。

  結婚後,太太加入瞭我們這一傢,同樣喜歡在傢吃飯的感覺,許多媽媽手做的點心,都讓我太太感覺神奇又不可思議。媽媽信手拈來就是我們孩子愛吃的東西,尤其她怕我們晚上肚子餓,不時做好冷凍蔥油餅,配上自傢的香濃豆漿,讓半夜製作音樂的我,一樣有幸福美食可以吃。

  現在我當爸爸瞭,擔心自己孩子的未來飲食,所以和老婆也試著自己動手料理,一方麵希望孩子未來可以吃得安全安心,一方麵也可以與另一半增進感情,但問題來瞭,怎麼做呢?

  小時候我愛打電玩,卡關的時候就會到電玩店買攻略祕笈,而此刻,對於不擅料理的我,媽媽的書就是我的攻略祕笈。我太太吃著媽媽點心,也開始學著做,常常看到她和錶妹去抽齣媽媽的手稿,兩個人在傢,今天做餅乾、明天做蛋糕,玩得很開心,而且她也有瞭一本珍藏媽媽許多手稿的筆記本。

  說個好笑的事,在我老婆坐月子期間,丈母娘來我傢幫忙一起照顧小孩,而媽媽每天晚上會做薑汁撞奶給我老婆當點心,不時也會做幾條葡萄乾核桃麵包,這兩樣東西讓丈母娘産生興趣,迴傢後也試著自己撞、自己做,前兩天我太太手機裏傳來瞭兩條麵包,跟我媽做的還真的有點像,我想我的丈人和我們一樣有口福瞭!

  人們會用照片或音樂記錄生活點滴,而我們傢則是用許多媽媽的味道來記錄每一個日子的精采,也是創造幸福迴憶的最好標記。

  傢,
  就是有媽媽味道的地方by女兒


  對我來說,傢的記憶,就濃縮在一道道媽媽的拿手菜裏。

  小的時候,媽媽經常問我一個問題,她說:「豬妹,妳覺得妳媽和彆人的媽媽有哪裏不一樣嗎?」在彆人看來,也許會覺得我的媽媽和彆人很不一樣。每一天,她在螢光幕前以阿芳老師的身分,帶給觀眾各式各樣不同的料理。但當她走齣瞭攝影棚的聚光燈、卸瞭妝,迴到傢,她就隻是我的媽媽。

  在傢就能看到她在廚房忙進忙齣,一手包辦瞭一傢大小一整天的「夥食問題」。從早餐吃的饅頭、麵包,到消夜那一碗熱呼呼的湯麵或地瓜粥,還有逢年過節滿滿一整桌的年菜,或者怕我們餓著肚子,冷藏庫裏滿滿的水餃和蔥油餅……媽媽做齣的每一道料理,蘊藏的就是傢的味道。

  上瞭大學、外宿後,我纔深刻意識到「迴傢」是件多幸褔的事。事實上,我的學校離傢並不遠,短短不到一個小時車程。遠的是,迴到宿捨,少瞭半夜飢腸轆轆時媽媽的那碗「胖子麵」、少瞭打開冰箱就能看到的那罐「會變色的奶茶」、少瞭早上睡醒時擺在桌上一個個包子饅頭。這些在傢時我認為的理所當然,在離傢求學後變得格外可貴。當我提著一袋速食,心上掛念的是傢中冰箱裏的那一鍋肉燥;當我吃著外麵賣的鹵味,腦海想的是手機群組裏Line來的那鍋麻辣鴨血。媽媽的味道,存在我二十年記憶中的每一個角落。我想,我心中所謂的傢,就是有媽媽味道的地方。

  味蕾的記憶,
  是最棒的傢庭筆記 by媳婦


  關注婆婆粉絲頁的朋友,一定都看過婆婆教媳婦我做包子的那一篇貼文。當我跟娘傢媽媽說我在做包子時,她還笑我從未進過竈腳,竟然會做包子!

  是婆婆以對食物的熱忱及耐心,帶領我這個新手做包子,怎麼備料拌麵皮、炒肉炒內餡,最難的則是手捏褶收口。剛開始包齣來的都是東倒西歪的醜包子,公公還很捧場的吃瞭幾個,接下來幾天,我決定挑戰捏齣包子褶,每天晚餐後就在廚房裏練習,直到每天吃包子吃到怕的公公跟婆婆說,可以教媳婦做其他東西瞭!

  人傢說:要抓住老公的心,先抓住他的胃。我老公特彆喜歡吃婆婆的「胖子麵」,而胖子麵的關鍵就在於媽媽特製的肉燥。一天晚餐後,婆婆教我做瞭肉燥,爾後每當老公工作到很晚,就會希望我煮一碗胖子麵給他當消夜,也期待我學新料理做給他吃,而來我們傢作客的朋友,吃過這胖子麵也都直呼好吃,要我教他們做這味肉燥。

  婆婆的工作忙碌,卻把我們一傢要吃的東西打點得很豐富,而且都是婆婆自己做的,讓我體會到一個傢庭的幸福,很大部分來自媽媽的味道。開始學做菜的我,每每想到婆婆做菜的味道都是充滿畫麵,而婆婆用心做齣來的,是充滿溫度的食物,像是我們常吃的水餃、蔥油餅,看來如此平常的食物,但齣自婆婆的巧手,卻是簡單但又難以取代的好味道。

  如果說記憶是抽象的,那味蕾的記憶會是永遠銘記的,也是婆婆留給我最棒的傢庭筆記。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