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我们没有共同的过去,但一定可以有共同的未来

也许我们没有共同的过去,但一定可以有共同的未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成长
  • 治愈
  • 情感
  • 未来
  • 希望
  • 自我
  • 关系
  • 人生
  • 选择
  • 共鸣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笃信政治该使人和睦的姚立明,打破台湾族群对立高墙的真情告白!
  ★特别收录:姚立明×吴念真    跨界感动对谈
  

  我不是先知,也无力扭转干坤,甚至花了三、四十年,才一路摔摔跌跌地爬过省籍、蓝绿的高墙。
  终于明白,只有倾听,才能理解,唯有理解,才能接纳。
  
  一部钮承泽导演的《军中乐园》,让柔情铁汉姚立明潸然泪下;
  一部魏德圣监制的《KANO》,让犀利医师柯文哲泪洒人前。

  两个在不同家庭背景下长大的台湾之子,触发情感的开关或许截然不同,
  但对这片土地的爱却都是真实存在。
  
  不一样的时空背景,造就了截然不同的思乡情怀。
  这是你从未见过,属于台湾外省第二代最真实的生命经验。
  
  政治,最遥远却又最亲近的事。那些台面上的人物来来去去,距离我们,彷彿是永远也触不到的遥远天界。但政治,却又是众人之事,衣食住行与之息息相关,甚至,还牵引着最亲密的情感共鸣。
  
  过去,我们总听见许多人的口里挂着外省人、本省人,宛若一条鲜明的界线,把人们一分为二。甚至连交友往来,这条界线都是一道抹不去的障碍。
  
  然而,数十年过去了。不论当初来自何地,现在我们都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脣齿相依。那么,或许我们该从理解开始,听听来自各个族群的情感与过去。了解了各自的那些过去,打破高墙,才能携手共创现在,也才能有共同的未来。
  
  「使人和睦」是姚立明此生最大的心愿。本书将带领读者一窥曾经发生在台湾这块土地上的历史,同时也勇敢地迈出步伐,在理性、包容的态度下展望这座岛屿,因为,我们早已是一家人。
  
各界推荐

  吴念真、柯文哲、姚嘉文、钮承泽、蔡英文、魏德圣 真情推荐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姚立明


  1952生,年少过动,七年复兴小学、四年大华初中均未能完成学业。十六岁后笃信耶稣基督,就读师大附中。辅仁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娶学姊杨芳玲为妻,一同留学德国,皆取得毕勒弗大学法律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教。

  曾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山大学中山研究所以及私立文化大学行政管理系,1996~1999年期间担任第三届立法委员,2014年担任柯文哲竞选台北市长总干事,提出「我们可以没有共同的过去,但我们有共同的现在,也可以有共同的未来」诉求。目前担任国会观察基金会董事长、小英基金会董事,并长期受邀于电子媒体评论时事,坚守「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的基本信念。

图书目录

自 序 不论生长在墙的哪一边
第一章 爸爸与柯文哲
第二章 二二八与老军头
第三章 妈妈与李登辉
第四章 外省人与我
第五章 党外人士与我
第六章 傻子精神与从政
第七章 档案局与施明德
第八章 转型正义的他山之石
第九章 走向共同的未来
跨界对谈 真心倾听彼此不同的过去
(主持人:简志忠 对谈人:姚立明、吴念真)
 

图书序言


  
不论生长在墙的哪一边

  
  我不喜欢讲自己的故事,因为乏善可陈。我也不想让别人写我的成长经历,因为担心写手不明白我讲这些故事的本意,写出来会让读者误解我「自以为义」—以为我想用这些故事证明自己已经越过蓝绿高墙,好像我很厉害,别人都不行。
  
  直到圆神美丽能干的专案企画经理真真写信给吴念真导演(我收到副本)介绍这本书时说:「姚老师外省二代的背景,他花了三、四十年才走出高墙(参考本书内容)……」我才放下心。因为真真作为第一个读者,如果她可以从故事中发现,我从来就不是先知先觉,只是好奇心重,喜欢打破沙锅,再加上年轻时鲁钝无知,有一些特别的人生经历,才一路摔摔跌跌地爬过省籍、蓝绿的高墙。
  
  尝试爬过高墙,最大的挑战在于高墙两边的人都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你。原来同一边的人会觉得你背叛他们,另一边的人永远不觉得你跟他们是一伙儿的。
  
  生长在一个父母、父母的朋友都是「外省人」的环境,我高中以前的同学几乎没有「本省人」,参加的教会是每逢主日一定为执政掌权者祷告的国语教会(从不过问掌权者行为是否正当),连娶的老婆都正好是眷村长大的孩子。从我开始不回避说「我是台湾人」、开始严厉批判马英九政府之后,那些跟我「有共同过去」的同学、朋友,也开始用质疑的眼光看我,我成为他们眼中的「变色龙」。
  
  现在许多支持我言论的网友乡民,在倒扁时代曾视我为寇雠。不知道未来我再度监督批判民进党政府的时候,在他们眼中,我会不会又变色了。
  
  从有机会参与公共事务开始,圣经「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这句话就一直是我的提醒。这句话让我想爬过高墙,去看看墙的另外一边。当看到了墙另外一边的人物风景,我开始痛恨这堵高墙。因为它遮住了两边人民的视线,剥夺了两边人民去看、去听、去理解、去接纳的自由,更为掌权者提供蒙蔽两边真相的机会。
  
  我跟柯P原本就是各自生长在高墙两边的人,我们过去的生活经验毫无交集。因为痛恨这堵高墙,所以我答应做他参选台北市长的竞选总干事。
  
  不同的生长背景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史观,只是没有人可以选择生在哪个家庭。推倒省籍、蓝绿的高墙,不是要改变个人的历史记忆,是让个人的眼光没有拦阻地更加宽广。所以,在为柯P站台助选的时候,我说:「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过去,但是我们会有相同的未来。」原本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却背景大不相同的人,因为没有高墙的阻碍,可以一起创造共同的未来。
  
  「倾听」和「接纳」是推倒蓝绿高墙的两具推土机。倾听不是与生俱来,需要用心学习。只要踏出倾听的一步,就不怕没有下一步的接纳。
  
  我的记性并不好,小时候的故事记得的不多也不完整,除非是印象实在深刻。一个偶然的机会,跟圆神简社长聊到年轻时的事,他用心倾听,听得出神,鼓励我说给更多人听。我想,说不定听到的人多了,接纳随之而来,愿意说、愿意听的人—不论生长在墙的哪一边—也会越来越多,那我们就一定可以有共同的未来。

图书试读

第一章    爸爸与柯文哲

看到爸爸的故事,我哭了!

二○一四年七月十七日,我同意担任柯文哲竞选台北市长团队的总干事。先前几度深谈,我很清楚彼此的成长背景存在许多差异,但那些差异究竟有多大,又是如何牵动我们的人生、影响我们的思想与情感,直到两个月之后,意外透过两部电影显露出来。

那次冲击发生在九三军人节,我们应邀参加钮承泽导演的《军中乐园》试映会,这部电影聚焦一九七○年代左右的台湾,透过海龙菜鸟小宝、魔鬼士官长老张等人物的刻画,以及俗称「军中乐园」的特约茶室故事,重现十万大军驻守金门的历史。

电影长达两小时又十三分钟,但我完全不觉得沉闷,眼前一幕幕都勾起我的记忆,触动我心头的奔放热流,看到后来甚至嚎啕大哭,脑筋一片空白,久久无法自拔。我的情绪激动到连柯文哲都颇为惊讶,会后还向记者形容:「坐在我旁边的人哭得稀里哗啦。」

最让我泪崩的角色,是中国男星陈建斌饰演的老士官长张永善,操着一口乡音,脾气又臭又硬,内心却充满矛盾。原来,当老张还是「小张」,才十六、七岁左右,在中国老家门口被路过的国民党部队拉伕当了兵,就这样跟着国民政府来到台湾,再也没有回去,二、三十年没办法见妈妈一面。一辈子无法回家、一辈子没有结婚,因为人生的一个小小插曲而从此孤孤零零、孑然一身,这正是许许多多外省老兵的真实遭遇。具有外省背景的导演钮承泽,将我父亲那一代的伤痛,活生生带到我面前。

人生如戏,《军中乐园》的戏剧场景却让我彷彿重返父执辈的人生。老张与阮经天饰演的菜鸟兵小宝成为忘年之交,两人坐在金门岛北山断崖边上谈心的那一幕,当老士官长喝着高粱酒,想起妈妈做的饭,诉说他二十几年来未尽孝道,对于老家有无止尽的乡愁,眼望着中国大陆,忽然间大喊:「娘,俺想妳!」我心头不由得狠狠一揪,忍不住跟着痛哭失声。

坐在我身旁的柯文哲一时反应不过来,还很诧异地问我:「你怎么哭成这个样子?」他觉得很奇怪,完全没办法理解,再感人也不过是电影情节嘛,为什么老士官长喊一句「妈妈我想妳」,我居然这么伤心?究竟有什么好哭的?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