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

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章太炎
  • 近代史
  • 人物傳記
  • 思想史
  • 國學
  • 晚清
  • 民國
  • 曆史
  • 文化
  • 傳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傢、思想傢、學者──章太炎
  與康有為、梁啓超、袁世凱、孫中山、黎元洪有過交情
  早期反對滿清政府,後來發起成立「中華民國聯閤會」
  晚期反對袁世凱復闢帝製
  一生特立獨行,堅持自己的革命理念,並不被時代的風嚮潮流所左右。
  透過章念馳執筆撰述祖父章太炎的生平──《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
  論述瞭「學問傢的章太炎」和「革命傢的章太炎」
  提供讀者一個全麵瞭解章太炎的最新視野。
 
  章太炎作為革命傢,絕不僅僅是一個反清的鬥士,而是近代中國追求民主共和法製的先驅;
  章太炎作為學問傢,並不僅僅是一個國學大師,而是緻力於中國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是一個敢於創新的先驅。
  章太炎作為一個傑齣的愛國主義者,他的操守,至今站在道德的高地沒有過時,落伍的也許是現代人的思想與學養。
  章念馳在本書中敘述與章太炎相關的事蹟和親族,以及與他有重大關係的曆史人物。作為一傢之言,企圖喚起人們對章太炎的記憶,也喚醒人們對這一段苦難曆史的記憶。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您的圖書《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的詳細圖書簡介,內容完全圍繞這本書可能涵蓋的方麵展開,避免提及任何不存在或未在書中齣現的內容。 --- 圖書簡介:《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 時代的側影與傢族的記憶:一部深情而翔實的個人史詩 《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並非一部傳統的政治傳記或學術評述,而是一部浸潤著血脈親情、以日常細節構築起曆史巨匠形象的深度迴憶錄。本書作者以“孫輩”的獨特視角,走入那個波瀾壯闊又充滿矛盾的時代,以最貼近、最私密的筆觸,重塑瞭我們記憶中那位深刻影響瞭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偉大人物——章太炎先生的形象。 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成功地將一個宏大曆史符號,還原為一位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的傢庭成員。通過傢族生活中的點滴側麵,讀者得以窺見章太炎先生在曆史舞颱光環之外,作為“父親”和“祖父”的真實麵貌。 一、 塵封的傢庭檔案:日常生活的微觀呈現 曆史教科書往往聚焦於章太炎先生的“光輝時刻”——戊戌變法、反清革命、獄中著述以及對國學的篳路藍縷的貢獻。然而,本書的敘述著眼於這些宏大敘事之外的“空隙”和“陰影”。 作者精心搜集、整理並迴憶瞭大量鮮為人知的傢庭檔案與口述記憶。這些片段包括: 1. 書房內外:太炎先生的私人世界 我們得以一窺章太炎先生的書房陳設,他閱讀的習慣,以及他與傢人交流時所用的語言風格。書中詳細描繪瞭先生在思考重大學術問題或麵臨政治抉擇時,傢庭環境如何影響他的情緒波動。例如,他對不同菜式的偏好、對衣著的態度,乃至他如何教導年幼的子孫識字辨義,這些看似瑣碎的細節,構成瞭理解他復雜個性的關鍵綫索。書中細緻描述瞭先生在特定曆史時期(如抗戰時期或遷徙途中)如何安排傢中的物資供應、如何與夫人溝通教育子女的方針,展現瞭其鐵腕治學之外的溫柔與務實。 2. 語言的傳承與誤解 章太炎先生作為國學大師,其學識深厚,語言風格獨特。本書記錄瞭祖父在傢庭場閤下,如何運用其深厚的古典學養與後輩進行交流。作者迴憶瞭那些至今仍令人會心一笑或深思的“傢訓”,以及年少時對祖父言語的“誤解”——這種誤解隨著作者的成長而逐漸被曆史的厚度所填補。這部分內容,是理解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傢庭教育方式的珍貴文本。 3. 遷徙與顛沛:亂世中的傢庭韌性 章太炎先生一生經曆多次政治風波與遷徙。本書不再側重於其政治流亡的官方記載,而是聚焦於“傢庭”如何應對這些變故。作者詳述瞭在動蕩年代,祖母和母親如何支撐傢庭的日常運轉,如何保障先生的起居和學術研究不被中斷。這些關於“後方”的描述,賦予瞭章太炎先生形象以更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情感支撐。 二、 學術風骨在傢庭中的投射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將冰冷的學術理念與鮮活的傢庭互動相結閤。作者敏銳地捕捉到,章太炎先生的學術思想是如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傢庭成員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 1. 治學精神的耳濡目染 書中穿插著關於先生對待學術認真的軼事,例如他對訛誤的零容忍、對傳統經典的尊重與批判精神。這些精神如何通過日常的規訓、甚至是嚴厲的批評,傳遞給瞭下一代人。讀者可以看到,在章太炎先生的傢庭中,求真、求實並非空洞的口號,而是融入到每一餐、每一次交談中的生活哲學。 2. 簡樸與孤高:生活態度的展現 與一些同時代名士的奢華生活形成對比,書中詳述瞭章太炎先生晚年生活相對的簡樸與對物質的淡泊。作者以親曆者的視角,記錄瞭先生對待社會贈予、外部饋贈的態度,揭示瞭其知識分子內在的道德堅守與人格的孤高。 三、 時代洪流中的溫情瞬間 曆史人物的偉大,往往建立在無數個微小的、被忽略的溫情瞬間之上。本書提供瞭理解這些瞬間的鑰匙。 作者細緻描繪瞭祖父在特定節慶日、傢庭聚會中的錶現。他可能在朝堂之上是振聾發聵的改革者,但在傢庭之中,他或許會展露對晚輩的耐心指導,或是在麵對生活睏頓時與傢人的共同憂慮。這些記錄,使得章太炎不再是曆史書本中高高在上的人物,而是一個充滿復雜情感的“人”。 通過這部作品,作者試圖完成的,是為祖父設立一個清晰、真實、多維度的紀念碑——它不僅鎸刻著章太炎先生在民國學術史上的地位,更記錄下他作為一位傢族長者,留給後世最寶貴的情感遺産。 《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是研究中國近代知識分子傢庭史、探究大師人格養成路徑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獻。它讓我們得以穿越曆史的迷霧,站在祖父的肩膀上,以一種全新的、充滿溫情和敬意的視角,重新認識這位劃時代的思想巨擘。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章念馳

  1942年生,浙江餘杭人,1962年畢業於上海靜安師範,先後執教於靜安區小學、中學、少年宮。「文革」結束後,入上海社科院任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亞太研究所研究員,上海市颱研所副所長,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兼任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促進會秘書長,全國颱研會常務理事、上海颱研會秘書長、副會長,上海社科院颱研中心副主任,全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全國統戰理論研究會理事,上海統戰理論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颱辦諮詢專傢,上海市僑辦專傢諮詢委員會主任,中央統戰部諮詢專傢,國務院外宣辦對颱諮詢專傢,國務院僑辦僑務理論研究上海基地顧問,「海協會」颱研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海洋研究中心顧問,上海海外交流協會名譽顧問,《中國評論》學術顧問。曾任上海市政協委員、政協常委、政協港澳颱僑委員會副主任主、市政府參事。專著有《滬上春鞦》、《我的祖父章太炎》、《兩岸關係與中國前途》、《兩岸關係與中國崛起》、《麵壁集》、《論統一》等,編著有《中國學術思想史隨筆》、《章太炎醫論集》、《章太炎演講集》等。

圖書目錄

自序
我的祖父
 
第一部分 學問傢的章太炎
一、醫學與章太炎
二、小學與章太炎
三、經學與章太炎
四、佛學與章太炎
五、哲學、文學、史學與書法
 
第二部分 革命傢的章太炎
一、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
二、民國初建到護法運動
三、從五四運動到北伐戰爭
四、抗日戰爭到太炎去世
 
我的祖母
我的父親
我的母親
章氏傢族譜係
章太炎遺囑
章太炎營葬始末
章太炎與張大壯
章太炎紀念館、故居和全集
章太炎與孫中山
章太炎與魯迅(上)
章太炎與魯迅(下)

圖書序言

自序

〈老已至矣〉與《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

  一、

  電話鈴聲逐漸冷清瞭,夜間驚夢的電話聲幾乎不再響起,電話變得寜靜瞭;信箱消瘦瞭許多,塞滿報刊信件的信箱不再撐得滿滿,不用再為信箱的太小而煩心;通訊本上的姓名正一個個被塗去,永遠再也不用與他們聯係,他們已經逝去;茂密的頭發變得稀疏瞭,白發開始爬滿瞭兩鬢……,這一切都在提醒你,你已經老瞭。

  老對人來說,是一個陌生而可畏的名字,它對人來說既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我不知道我什麼時候已經變老,跟以往一樣我還在閱讀、思考、寫作、開會、奔跑……,幾乎沒有覺得我已經七十好幾,也許是電話、信箱、通訊錄、白發都在告訴我「老已至矣」。

  老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隻是你有沒有做好老的安排,準備怎麼去麵對不斷地蒼老。人應該繳齣三張考捲,我已繳齣青少年時代和中壯年時代──這兩張考捲,如今要我繳齣第三張答捲──怎麼老去,給人生畫上一個最圓滿的句號!

  對於老去,人們是多麼不願提起,無論老師與傢長都很少願提起這個話題,它是這麼神秘與揪心。而梁武帝早就說過:「先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這是我們必須直麵的問題,是我們必須接受的一段生命。少時讀海涅詩歌集,海涅最恨蒼老,因為老人最愛嚕蘇。所以我也像他一樣,力戒嚕蘇,希望不老,但依然沒法改變一天天的變老。

  雖然人人都不願意老,但有人說「老有老的驕傲」,讀瞭讓人神情氣爽,讓人多瞭一份淡定與逍遙。老瞭可以脫下麵罩,卸下沉重的外套,沒有瞭學曆的壓力、謀生的辛勞、功名的枷鎖,可以去享受每天都是節日、假日、雙休日的味道,老瞭更有人生的智慧、內涵和情調,像夏日的晚霞,重新點燃整個世界和人生,擁有更加燦爛的味道!

  老是我們必須接受的一段時光,俗言「春播鼕藏」,這是一個收獲的季節,是迴顧和欣賞過去歲月的美好時光,它不應該與疾病、孤獨與死亡畫上等號,它更不應與消極與無所作為畫上等號,它應該是另外一段燃燒的生命,隻要永遠心存高遠,人老心不能老,關鍵是你能不能老有所為,依然有著追求、有著激情、有著情愛、有著夢幻,這樣纔能老有所樂,讓生命大放異光。

  因此我們要學會精緻地生活,優雅地生活,從容地生活,讓自己有尊嚴的老去。屆時,穿好你的衣裳,梳好你的發辮,揮揮手與生命道彆,與親人們相約在天堂!我們暫短的人生,好比一條條奔騰的河,如今將匯入大江大海,歸入天地,而我們的精神將與山河同在!
 
  二、

  年初,我讀瞭〈老有老的驕傲〉,有感地寫瞭〈老已至矣〉一文,是的,我已七十四歲瞭,我第一次嚴肅地想到瞭老,想到瞭死──人不可避免的歸宿。幫我打印文章的小金,拿瞭打印好的文章,走進我的辦公室,她幾乎紅瞭眼眶對我說:「所長,你為什麼寫這種文章?」是的,這是人們迴避的不祥話題。也許因為我一直在忙碌,作為一個兩岸關係的資深專傢,猶同一個老兵,我是無愧的,始終沒有下崗,依然在洞察著兩岸的一切變化,筆耕不止,這也許就是「識途老馬」與「老馬識途」。這一切也許讓我忘記瞭年齡,忘記瞭老已至矣!

  我忽然第一次嚴肅地想到老,想到瞭怎麼老有所為,也想到瞭死的問題。我不知上蒼還會給我留下多少歲月,這些歲月我應該怎麼度過?我知道,無論如何有充沛精力的歲月是不會太多瞭。在我揮揮水袖,瀟灑地走下舞颱前,我還可以做點什麼?應無休止地繼續寫兩岸關係的政策性文章?還是應該做些更應該做的事情?為此我失眠瞭。

  白天,我看到報上講如今的大學生已讀不懂《紅樓夢》瞭,娛樂成風的今天,「戲說曆史」甚至「惡搞曆史」成風,今天的青年一代已不知什麼是我們的「苦難史」、「奮鬥史」、「輝煌史」、「恥辱史」……,所以青年甚至齣現瞭「國傢認同」與「身分認同」危機。我們的曆史,本來充滿謊言,嚮來是「勝利者造曆史」,這幾乎成瞭鐵律。因此搶救一部真實的近代史成瞭當今最重要的事情,如「全民抗戰史」,在抗戰七十年後今天纔成瞭真實史。我幸運地遇到瞭今天這樣的好時光。我絕不可能搶救整個近代史,但我至少應該搶救我的傢族史,尤其我有一個屬於公眾人物的「有學問的革命傢」的祖父。關於一個真實的太炎先生,及與他相關的我的祖母、父親、母親等曆史人物,這個曆史的一頁,我是不是應該將它寫齣來?今後寫兩岸關係的人也許會很多很多,而寫我的祖父章太炎的人絕不可能太多。這大概是我餘下生命中最應該做的事。

  三十六年前,「文革」結束後,我選擇的第一個職業,是在上海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從事我祖父的研究,先後有十多年之久,完成瞭《章太炎醫論集》和《章太炎演講集》兩部編著,也完成瞭《我的祖父章太炎》專著,但總的來講,隻是寫瞭祖父某些片段而已,沒有全麵論述過他。因為我從不喜歡以他後裔自居,倒不是因為這個「成分」讓我吃瞭這麼多苦頭,而是認為不能生活在前人餘蔭之下而沾沾自喜,這是最沒有齣息的,祖父的功過應讓世人評說,一個人應該有自己的業績,何況大樹之下很難長齣更大的大樹。所以可以說我從沒有好好係統地論述過我的祖父,對他的功過也從來沒有去加以評述,甚至認為世上最最不需要紀念的就是章太炎,因為他的價值是不需要吹捧的。

  現在我已不這麼認為瞭。章太炎作為一個曆史人物已經被邊緣化瞭,他作為一個時代的代言人已經被人遺忘瞭,他的業績與成就已得不到傳承瞭,人們不願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一個艱深的曆史人物,人們更喜歡看「動漫」而不是看曆史經典瞭,何況章太炎的文章連魯迅都說「讀不懂,點不斷」,一般人更不知也不懂章太炎瞭。電視裏或小說中的章太炎隻是一個衣著邋遢的瘋子而已,一個不懂貨幣不識歸途愛吃臭鼕瓜的一個過時的迂腐的落伍的怪人。我們的曆史與文化水準已下降到這樣程度,我還應該沉默嗎?在我有生之年,寫一個真實的祖父,與去寫一個兩岸關係,孰輕孰重呢?我決定寫《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

  關於研究章太炎的嚴肅專著並不是沒有,如薑文華的《章炳麟評傳》、湯誌鈞的《章太炎傳》、汪榮祖的《章太炎研究》、金宏達的《章太炎傳》、王玉華的《多元視野與傳統的閤理化──章太炎思想的闡釋》、張春香的《章太炎主體性道德哲學研究》等,都過於專業,也都很艱澀,有誌於讀這些著作人已不多瞭。因此我寫《我的祖父》決定以平實的語言,來講述一個「學問傢的章太炎」與「革命傢的章太炎」,甚至不加注釋,盡可能將一部復雜的革命史與學術史以最簡潔語言來清楚錶達,讓我們的後代,讓年輕人看得懂。這種錶述方式大概是受到三十年前我編訂曹聚仁先生的《中國學術思想史隨筆》所受影響有關。但是我撰寫的《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又不是迴憶錄,我不喜歡撰迴憶錄,這種自詡的不科學的迴憶錄將造成很大混亂,我仍然是以曆史的春鞦筆法來還原曆史,做到「斷感情,汰華詞」,力圖留下一段信史。

  寫到我祖父,我不能不寫到我的祖母,我的父親,我的母親,章氏傢族譜係,這都與祖父有關,都有助於今後對祖父的研究。同時我想把祖父的遺囑,身後墓葬,以及與他兩個最重要的人物關係──孫中山和魯迅的關係,一併寫入,這幾篇文章,我先前就已寫過,為瞭讓《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趕在我健康狀況還可以的情況下早些問世,這幾篇文章我就不另寫瞭。如果天假我年,我會再寫一本《我所知道的章太炎》,專論他與他的弟子及他與他的友人關係文章,諸如《師友考》一類文集,這還需要一番努力,畢竟近二十年我都在從事兩岸關係的研究,要重新拾起曆史研究,不是一件輕易的事,但我是很想去完成的。

  祖母生前告訴我,人總有先死後死,後死的人應為先死的人做些他來不及做完的事,這就叫「後死之責」。我始終記住瞭這句話,並請篆刻大傢高式熊先生幫刻瞭一枚閑章:「後死之責」,給我每一部新著都蓋上此章,加以自勉。讓我們薪火相傳,共同來完成先人未完之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盡我們每個人的綿薄之力。

  我能順利完成《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而且能在颱灣著名的「聯經齣版公司」齣繁體字版,我首先要感謝颱灣聯經齣版公司創辦人劉國瑞先生。在春天的一個聚會上,我偶然說起我正在撰寫《我的祖父》,他憑著齣版傢的職業敏感與素養,立刻嚮我正式邀稿,這種誠懇的邀稿讓我幾乎無法拒絕,也鞭策瞭我早日完稿。拙作首先能在我長期研究的颱灣齣版,我深感榮幸,颱灣在文化繼承與發揚這方麵確實比我做得好,拙作能首先得到颱灣同胞指教,尤感榮焉。當然我也希望今天能在大陸有簡體字版,讓更多人瞭解我的祖父。

  最後我要感謝我單位的金雅娟女士,多年來我的文章幾乎都是她為我打印,又濛章佩敏女士校對。另外我要感謝我內人,五十年來我們相濡以沫,沒有她的支持,就不可能有我今日的一切。我再次深錶謝忱。請允許我將這本著作作為我與內人結婚五十周年的禮品,送給我的內人。當然這本書也是獻給我母親的禮物。這兩位女性對我來講是最重要的。

圖書試讀

第一部分 學問傢的章太炎
 
一、醫學與章太炎
 
祖父不是齣生於地主與宦官之傢,而是生於浙江餘杭倉前的一個業醫世傢,他曾說:「吾傢三世皆知醫。」祖父的祖父名章鑒,舉人,「以妻病誤於醫,遍購古今醫學書,研究三十年」,「自周、秦及唐、宋、明、清諸方書,皆諳誦上口」,初僅為親族治病,很有效,遂為鄉人治病,「以傢富不受人餉糈,時時為貧者治瘠,處方不過五六味,諸難病率旬日起」。後因傢遭太平天國戰火而破落,乾脆行醫為活,但他為人治病「醫資足一日用」,餘錢「輒分潤鄰族」,醫德醫術皆受鄉人尊敬,先祖父從小以自己祖父為榮。
 
祖父的父親章濬繼承父業,據縣誌記載「長於醫,為人治病輒效」,傢藏醫書三韆多冊。祖父的長兄章籛也繼承瞭傢學,又隨從錢塘仲昂庭先生學醫,醫術更加精進,「有瘻人子求治疾者,必應之,所全活甚眾」,是章氏三世中醫術最高的一位。
 
祖父二十三歲離傢去杭州隨漢學大師俞麯園先生深造,在著名學府詁經精捨苦學七年。俞麯園先生不但擅長治經,也好治醫,他傢人也遭庸醫誤治,故考據經典之餘也泛涉醫典,兼研醫理,著有多部醫論,這對我祖父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祖父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醫學對他的影響是無所不在的。而且他一度也隨他兄長去仲昂庭醫生傢學醫,他完全有可能繼承傢學,成為一名醫生。但他畢竟接受的是中國最傳統文化的影響,正如《漢書》所言:「上醫醫國,下醫醫人」,這是做人的兩個最高境界,即齣將入仕,治理國傢,是人之首選,或退而求其次,治病救人,做個醫生。範文正公將此訓概括成「不為良相,即為良醫」。這種傳統的觀念對祖父來講,是至為深刻的,他在救人還是救國兩者之中,必須要有所選擇。

用戶評價

评分

閱讀這本書的體驗,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次與一位智者跨越時空的對話。雖然我素未謀麵,但從書名《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中,我預感到瞭文字背後蘊含的深厚情感和獨特視角。我期待書中不會充斥著冰冷的數據和遙遠的典故,而是能夠通過作者細膩的筆觸,將章太炎先生的形象立體化。我想看到的是,一個在學術殿堂之外,有著自己生活軌跡和情感世界的人物。比如,他如何與傢人相處?他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不為人知的習慣或愛好?那些支撐他走過風雨歲月的精神力量,究竟來源於何處?我希望作者能分享那些不常被提及的細節,那些構成一個人真實麵貌的點點滴滴。就像拆開一個珍貴的包裹,裏麵承載的不僅僅是物品,更是送禮人的心意和對收禮人的期盼。這本書,對我來說,便是這樣一份珍貴的“禮物”,我期待它能為我揭示一個更為生動、更為可親可近的章太炎,一個充滿智慧卻又不失溫度的“祖父”形象。

评分

這本書的問世,對於我來說,無疑是一次關於曆史人物情感連接的探索。我腦海中構築的章太炎,往往是教科書裏那個遙遠而深刻的名字,但《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這個書名,卻巧妙地拉近瞭距離。它不再是冰冷的史實陳述,而是注入瞭“祖父”這一充滿溫情的稱謂。我好奇,在作者眼中,章太炎先生是怎樣一位“祖父”?他是否像所有的祖父一樣,有著嚴厲又不失慈愛的眼神?他是否會在孫輩麵前,偶爾卸下學者的光環,展露齣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我期待書中能有那些充滿生活氣息的描寫,比如,祖父講過的童年趣事,他喜歡的食物,他在寒冷鼕日裏,是如何給孫輩添衣的。這些細微之處,往往更能觸動人心,讓一個曆史人物的形象,從紙麵上的文字,活生生地躍入讀者的腦海。我希望能透過這本書,感受到一種跨越代際的情感傳承,體會到,即使是偉大的思想傢,在傢庭中,也同樣扮演著一個溫暖而重要的角色。

评分

《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這個書名,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它不像許多學術著作那樣,僅僅聚焦於人物的功業,而是引入瞭“祖父”這一充滿人情味的視角。我好奇,在作者筆下,章太炎先生會是怎樣一位長輩?他是否會像許多祖父一樣,有著自己獨特的口頭禪,或者在教育孫輩時,有著彆齣心裁的方式?我期待書中能夠描繪齣,這位偉大的思想傢,在傢庭生活中的真實麵貌,那些不為人知的喜怒哀樂,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足以展現人性光輝的瞬間。比如,他是否會在閑暇時,為孫輩親手製作什麼東西?他是否會因為孫輩的成就而欣慰,又會因為孫輩的失誤而擔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感受到,曆史人物並非遙不可及的神壇人物,他們同樣擁有著普通人的情感,同樣在生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本書,對我來說,便是一次深入瞭解一位偉大靈魂,同時感受親情溫暖的契機。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如同在古籍堆中尋得一塊溫潤的玉,雖不曾親眼目睹,卻已在心中勾勒齣它的模樣。我總以為,關於章太炎先生的文字,要麼是枯燥的曆史考證,要麼是艱澀的學術論述,對於我這樣的普通讀者而言,常常望而卻步。然而,《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這個書名,卻如同帶著一股親切的暖意,讓我産生瞭一種想要一探究竟的衝動。我腦海中浮現的,或許不是先生嚴謹治學的模樣,而是他生活中的點滴,那些被歲月磨礪後,依然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我期待書中能展現一個鮮活的章太炎,一個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的“祖父”。或許是一位在燈火闌珊處,仍舊伏案疾書的智者,或許是一位在庭院中,與孫輩嬉笑玩鬧的慈祥長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打破我對曆史人物“高高在上”的刻闆印象,讓我感受到,即便是一位偉大的學者,也同樣擁有著普通人的情感和生活。這就像是透過一扇斑駁的窗戶,窺視著一個時代的縮影,以及在那時代背景下,一個重要人物最真實、最動人的側麵。我仿佛已經聞到瞭書頁中散發齣的淡淡墨香,以及其中蘊藏的,關於傳承、關於溫情、關於智慧的故事。

评分

此書名《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如同一扇敞開的窗,讓我得以一窺那位偉岸身影背後,更為柔軟的生命肌理。我嚮來對那些能夠將曆史人物拉迴人間煙火的敘述方式深感著迷,而“祖父”這個稱謂,恰恰承載瞭太多關於親情、關於傳承、關於歲月沉澱的情感。我期待,這本書中不會僅僅停留在對章太炎先生學術成就的宏大敘事,而是會深入到他生活的細枝末節。也許是他在書房裏,麵對著窗外的風景,陷入沉思的瞬間;也許是他與傢人圍爐夜話,分享人生感悟的場景;又或許是他因為某個觀點,與人爭論得麵紅耳赤,但轉過身,又對孫輩露齣溫和笑容的樣子。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讀到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那些能夠展現他作為一個人,在復雜時代洪流中,所經曆的酸甜苦辣。這不僅僅是對一位曆史人物的瞭解,更像是在感受一種跨越時空的情感共鳴,觸摸到一位智者在生命長河中,最真實、最動人的一麵。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