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蛮牛建筑师。热情不灭的生命与建筑思考★
关心台湾建筑,一定要认识这位建筑师。 廖伟立四十岁毅然决然结束经营成功的建筑事务所,前往南加大建筑研究所求学,回国后正好碰上台湾建筑最惨澹的光景,他「一台车凸全台」,如此十多载岁月。当我们不经意走进礁溪、台南、苗栗、新竹,于街角撞见一栋建筑,很不“像”台湾的建筑。这样的建筑怎么会在这里,内心惊喜又充满许多疑问,的确,台湾有如此美好建筑出现,需要建筑师够坚持,在这个阶段,台湾依然需要蛮牛型的建筑师,充沛的生命力,坚持想作的,一点一滴令人惊艳的建筑将于台湾各角落绽放。
故乡通霄小镇是廖伟立心中理想的居所,从十五岁离家求学,故乡不曾远离他的心中,甚至对于故乡所有的地景与身体记忆更是创作的养分。在美国南加大求学时,教授要求的设计作业〈以色列纪念馆〉,这项设计让他十分痛苦,虽然能够以专业来完成,却觉得自己无法脱离母体而工作,因此毕业后毅然决定回台。
这本书写出台湾蛮牛建筑师廖伟立对建筑生命的追寻与思考。
他如何找到自己的原形为自己定位,他的创作养分来自何处?
生命的轨迹又如何与建筑交叠?对他而言建筑是什么?谁是滋养他的建筑大师?
他坚持在台湾留下的建筑是什么?
建筑师想和读者一起来探询我们期待的好建筑是什么。
当我们觉得台湾建筑不美时,大多时候我们似乎只能抱怨。可身为建筑师的廖伟立,真诚面对他的故乡,他不抱怨,抱怨浪费时间,他知道他有能力改变与创造,他耐心等待他的作品熟成,他做他所能做的,坚持他想做的,保有赤子之心,对他来说,建筑即生活,生活即建筑。
一枝草一点露,十五年来廖伟立的立建筑在台湾各城镇绽放,廖伟立如蛮牛般的草莽能量,一台车凸全台湾接地气,大气魄挑战建筑的刻板印象——
厕所不是厕所,是第一个作品桃园东眼山森林游乐区自导式公厕,厕所不像是厕所,一个个圆筒状的压花钢桶,直泻而下的天光,创造如在野地方便的经验。
桥不是桥,彰化王功生态景观桥,折纸般的构造,于桥面制造可逗留与休憩的空间,让桥从直线穿越变成了一场曲折的心情散步。北港天空之桥短短三十米的桥,也是运用折纸的概念,牵引民众,或远眺女儿桥,转一百八十度看见北港市区的日常景致。
赋予现代街角教会全新的空间体验,融合神圣与世俗。第一座教堂作品台中市基督救恩之光教会(又称救恩堂),落成之后成为台中新地标,至今已有超过十万人次参观。
本书特色 1、李清志在推荐序中提及「建筑师是否拥有热情是很重要的!⋯⋯事实上,有热情的建筑师十分稀少,因为建筑是一种非常消耗热情的行业⋯⋯要持续对建筑保持热情,不至于被现实打败,是很困难的人生功课!」本书从生活从专业的角度向建筑师提问,也採访和建筑师一起工作的合伙人,同事,团队,找出建筑师热情不灭的生命态度与建筑思考。
2、阮庆岳则在阅读廖伟立作品中,提及「或许并未完全具有本雅明宣称的「迷路」能力,但是在无意识间,他却能以直觉做驾驭的手绘及诗作,回应了本雅明对于「整体/局部」、「感知/推演」的思辨与期待」对建筑师来说绘图就像唿吸一样自然,本书如行云流水般的水墨绘图,亦是读者瞥见建筑师无意识思考的一景。
3、对廖伟立来说,故乡通霄所带给他的创作养分是一辈子的,或许这也是他源源不绝的动力来源。廖伟立对通霄的记忆如同电影影像,鉅细弥遗绘地绘下通霄地景鸟瞰及生活场景,让人动容,收录超感人的五幅通霄地景手绘拉页,及思考建筑的草图。
4、这本书是建筑师的纸上展览,从生命时间的向度,从建筑空间的向度,从建筑师的意识与潜意识,从手迹的开始与结束,从与许多人的对话,从不同媒介与肌理的交叠,呈现一位建筑师多元丰富的能量。
名人推荐 谢英俊(建筑师,第三建筑工作室负责人)
阮庆岳(元智大学艺术与设计系教授)
李清志(实践大学空间设计系专任副教授)
郭重兴(读书共和国社长)
专文推荐
★推荐精选 廖伟立以扎实认真也自信的态度,以及崇高的自我期许,一步一脚印向我们证明,他是台湾难于忽视的建筑师。——阮庆岳
要持续对建筑保持热情,不至于被现实打败,是很困难的人生功课!⋯⋯如此的建筑热情究竟从何而来?如何才能保有对建筑热情的初衷?这样的问题,相信是许多人想问廖伟立的。——李清志
廖建筑师都乱做!他的材料、手法很多,看越多越想学,太刺激了。——赵沛柔(立建筑工作所设计师)
好设计是要出人意料之外的!廖伟立的设计依旧在进化中十年了,还掏不完。在这里可以做教堂、美术馆、纳骨塔、国家级游客中心⋯⋯那是外面找不到的案子。只要你愿意,在这里做得越多、收获也越多。——高鼎翔(立建筑工作所执行长)
廖伟立本身就是一个能量,一个能够不停激发你的能量,让我一个即兴的念头还没消失,另一个创意就冒出来了。——庄家忠(立建筑工作所工程师)
廖建筑师的眼光是超越时间及历史的,他要打造的是四百年后依旧不朽的建筑。——任庆力(立建筑工作所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