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與宋代文化史

青銅器與宋代文化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王國維曾說:「漢代孔子壁中書齣,而有古文經之學;宋代古器物齣,而有金石學」,
  但為何象徵中國古史三代的青銅器物,會在一韆多年後的宋代大放異彩,並衍生齣影響後世深遠的「金石學」?

 
  北宋中葉,儒學者一改漢唐以來經學傢注疏為主的禮製研究傳統,透過實際齣土器物,追求「觀其器,誦其言,形容髣髴,以追三代遺風」的復古運動。在劉敞、歐陽修、蘇軾、呂大臨等人的參與下,士大夫之間齣現瞭收藏、研究鼎彞之器的風氣,並在徽宗朝「隆禮作樂」的推動下,形成官、民之間仿製古器的風潮。古式禮器齣現的場域,也從國傢祭典擴及到地方孔廟釋奠,更深入文人書齋與佛道教之中。宋室南渡後,透過硃熹的倡導,仿古器物與道學相結閤,將三代意象轉化為硃子學的符號及工具,奠定瞭往後元、明、清三代的社會文化基礎。影響遠及海外的李氏朝鮮,乃至於清代颱灣孔廟中的祭器形製。
 
  本書爬梳大量文獻、文物資料,並揀選再生「三代銅器意象」的代錶性器群,清楚呈現齣宋代從考古、博古、仿古到玩古的變化過程,並以圖像結閤文獻,探索此一變革背後的動力,及其對後世文化史、器物藝術史的影響。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芳妹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博士,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國立颱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上古及近代考古藝術史,與颱灣近代物質文化史,著有相關期刊論文近六十篇,散見於《國立颱灣大學美術史研究期刊》、《故宮學術季刊》等學術期刊。

圖書目錄

導言
圖版目次
 
壹 宋代「金學」的興起與宋仿古銅器
一、宋代「金學」的建立:從「解經」到「考古」
二、稽古作新,以追三代之隆:徽宗朝的「隆禮作樂」與《重修宣和博古圖》
三、餘論:金學與仿古銅器的文化意義
 
貳 「追三代於鼎彝之間」:宋人從「考古」到「玩古」的轉變
一、士大夫新價值觀及三代銅器的「考古」齣土與時空流動
二、皇室新價值觀與仿古
三、三代銅器意象的流傳:贊助階層及使用情境的擴大
四、從考古到玩古
五、餘論:從考古到玩古者的社會階層流動現象
 
參 金學、石刻與法帖之學的交會:《曆代鍾鼎彝器款識法帖》宋拓石本殘葉的文化史意義
一、殘葉為「宋石本」的視覺證據
二、殘葉碑碣格式蠡測
三、薛尚功與北宋復古潮流中的金學、石刻與法帖之學
四、餘論:兵火後南宋地方官的金學重建
 
肆 「與三代同風」:硃熹對「釋奠儀式」的形成及影響
一、硃熹「釋奠儀式」的形成(1155-1194)
二、影響力的評估:齣土證據與儒學教化的「視覺符號」的流傳
三、餘論
 
伍 十三世紀桂林府學釋奠二圖的新發現
一、提典刑獄吳純臣的釋奠禮儀觀:圖像化與立碑化
二、碑麵圖像化手法與圖文關係
三、〈釋奠位序儀式圖〉碑的新發現:「桂學釋奠二圖」的意涵
四、碑與拓片的形式轉換與位移
 
緻謝
圖版齣處
參考書目
索引

圖書序言

貳 「追三代於鼎彝之間」:宋人從「考古」到「玩古」的轉變(摘錄)
 
一、士大夫新價值觀及三代銅器的「考古」齣土與時空流動
 
古銅器從「散棄於山崖墟墓之間」、「未嘗收拾」,到成為宋人的「三代至寶」,與北宋新興「士大夫」階層所賦予的新價值觀有關。呂大臨即用「士大夫」一詞稱呼一群珍愛古銅器的收藏傢,顯示北宋中期的古銅器收藏傢即是他眼中的「士大夫」階層。他們計有寇準(961-1023)、文彥博(1006-1097)、劉敞、蘇頌(1020-1101)、蘇軾、李公麟(1049-1106)以及呂大防(1027-1097)等三十七傢,兩百三十七器。此群士大夫多通過科舉,以進士入仕。
 
三代銅器在漢唐間之所以被忽視,可能與嚮來研究三代經典的態度有關。一般士人讀經,多從文字,而對文字內容所涉及的視覺形象缺乏懷疑或「探源」的興趣。漢獨尊儒術以後到隋唐科舉製度確立,三代經典已是國傢用人任官的主要知識,這些飽學之士在入仕途中,基本上是通過經典及注疏等「文字」說明,以認識經典上有關三代銅器的詞匯。縱或當時已有鄭玄等所圖繪的禮圖,曆代且經修正,也罕見有質疑其確實性者。換言之,「文字」認知,與文字所指稱的「實物」之間,彷彿是缺乏交會的兩條綫,也罕見有人試圖,或覺得必要使其交會。宋人慨嘆古代銅器散棄於山崖墟莽,正足以況此情形,也是歐陽修所說「禮傢傳其說,不見其形製」的「名存實亡」時期。直到宋初,聶崇義《三禮圖》仍踵繼過去的態度。
 
從宋初到呂大臨元祐七年(1092)序成的《考古圖》,約一百年間,古銅器在士大夫的觀念中,則有關鍵性的改變。新興士大夫階層如劉敞、歐陽修(1007-1072)、呂大臨等要角,鼓舞收藏三代銅器的新風氣,發齣新文化論述。這群士大夫使古銅器從「散棄」之物,成為「考古」的珍寶,且隨著士大夫的仕宦之途而流動於人間。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