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海昏侯墓大发现与墓主刘贺传奇

西汉海昏侯墓大发现与墓主刘贺传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西汉
  • 海昏侯墓
  • 考古发现
  • 刘贺
  • 历史
  • 帝王将相
  • 文物
  • 文化
  • 考古学
  • 历史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刘贺是汉武帝刘彻之孙
五岁继承昌邑王位
十九岁当了二十七天皇帝
三十岁被封为海昏侯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文物保存最好、墓主及主墓内部结构最完整、墓园区及城池区佈局最清晰、出土文物品类数量最丰富的大遗址。对于研究中国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生活诸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历史和艺术价值。

  本书以第一手可信资料,披露了西汉海昏侯墓被发现、发掘的真实过程。并结合海昏侯墓出土的各种文物,从扑朔迷离的正史中,条分缕析,将墓主刘贺传奇的一生娓娓道来,呈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有血有肉的刘贺。

本书特色

  ●刘贺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王室后裔,先后经历了王、帝、侯三种身份,是汉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一生跌宕起伏,悲怆早逝,在中国历史上唯此一人。其为人、为政,以及其废立始终、原由等等,史学界多有争议,民间更是传说纷纭,却也由此为后人留下了无数个谜。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文物保存最好、墓主及主墓内部结构最完整、墓园区及城池区佈局最清晰、出土文物品类数量最丰富的大遗址。这对于研究中国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生活诸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历史和艺术价值。

  ●这是首部关于海昏侯刘贺的历史文学作品,以第一手可信资料,披露了西汉海昏侯墓被发现、发掘的真实过程。从扑朔迷离的正史中,条分缕析,揭开历史神秘的面纱,将汉废帝刘贺传奇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呈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全新的有血有肉的刘贺。

  ●文物图片丰富、精彩。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黎隆武


  大学中文系毕业,长期从事公安、宣传工作。热爱文学,痴迷历史,尤对前汉武帝家族研读有心得和独到见解。

图书目录


序篇  大墓开启—惊艳世界的刘贺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皇帝位—幸运的刘贺
第二章  身世显赫—武帝之孙刘贺
第三章  成也霍光败也霍光—无奈的刘贺
第四章  年少易轻狂—昌邑王刘贺
第五章  任性的二十七天—汉废帝刘贺
第六章  十年隐忍—庶民刘贺
第七章  鄱阳湖畔任逍遥—海昏侯刘贺
尾篇  历史的回声
后记

图书序言



  刚刚落下帷幕的2015年,对于江西文化发展来说注定是将载入史册的一年。随着此前近五年的抢救性考古发掘的深入,在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原本僻静的墎墩山下,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墓的神秘面纱被逐步揭开。这个惊天大发现,足以让世人震惊。据权威考古专家评定,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文物保存最好、墓主及主墓内部结构最完整、墓园区及城池区佈局最清晰、出土文物品类数量最丰富的大遗址。这对于研究中国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生活诸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历史和艺术价值。2016年1月,在由中国社科院主办的中国考古界重要年度评选中,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在2015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中榜上有名,堪称摘下中国考古界的“奥斯卡奖”;在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收藏年会上,海昏侯墓出土的万余件珍贵文物入选“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十大事件”。

  毓秀钟灵,天佑江西。大美无言的寥廓山川,总是无私地向人们呈现它精彩绝伦的丰厚宝藏,展示出它载育万物的历史秘密。我多次到过海昏侯墓葬遗址现场,作为一名对考古发现充满好奇的人,深为遗址的完整性、墓园的唯一性与文物的丰富性而惊讶,为古代先人的文明遗留而叹服;而作为一名负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保护研究的管理工作者,面对先人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要以上能对得起列祖列宗,下能造福于子孙万代的历史担当肩负重责。

  自2010年到江西工作以来,足之所至,情之所生,我对江西这方水土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有着更加深切的体会,内心时常由衷地生出一份自豪与热爱。海昏侯墓葬的惊天问世,无疑是全国乃至世界性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事件。我们这一代人有幸欣逢,更有责任认真对待这份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做好这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工程,真正做到“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值得深入思考、通盘规划、稳妥推进、系统安排。江西省委、省政府已经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保护利用作为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将其列入“十三五”工作规划之中,并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保护、研究等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而遗址的建设、保护、利用和管理等工作仍然任重道远。这需要政府、社会、民间等各方力量集思广益、齐心协力。只有这样,才能将这份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真正展现、开发出来。

  文物,非纯粹之物,以其寄託文化之故。考古大发现,说到底是对历史人文的重现。沉寂千载的文物遗址,其真正价值在于文物背后曾经生活过、哭过笑过的人。海昏侯墓的重大特色之一,就在于墓主的特殊性。根据当前墓葬、墓园和出土文物的特点,结合文献记载,特别是刘贺私印的发现,我们可以确证:海昏侯墓葬的主人就是汉代海昏侯国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刘贺这位王室后裔身份复杂,是汉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先后经历了王、帝、侯三种身份,一生跌宕起伏,悲怆早逝。其为人、政治作为,以及其废立原因等等,史学界多有争议,民间更是传说纷纭。总之,在这位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墓葬主人的身上,笼罩着一层神秘和传奇的色彩。为了揭开海昏侯之谜,使海昏侯墓世界文化遗址考古公园保持长久的、持续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打造江西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名片,并使之成为南昌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引爆点,我们迫切需要史学界、文学界、文化界各路人才,特别是江西的学者和作家,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贡献力量,对刘贺、对海昏侯墓积极开展研究与宣传,破解历史迷雾,讲好海昏侯故事。

  出版当为时而作。我很欣喜地看到,在中国出版界享有盛誉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勤于思,敏于行,很快组织编辑出版了这部带有历史纪实色彩的文学作品 ── 《西汉海昏侯墓大发现与墓主刘贺传奇》。这部作品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据,结合墓葬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从扑朔迷离的正史和奇闻轶事的野述中,条分缕析,穿越历史风烟,以独到的宏观视野、真实的历史细节和生动流畅的描述,将汉废帝刘贺传奇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呈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全新的有血有肉的刘贺。作者以史为镜,与古人对话,夹叙夹议,採用史实证据和人物对比手法,从王位争夺、权力角逐、从政智慧、成败得失的前因后果中,探幽发微,阐发自己对家国的深刻思考,对民族的赤诚热爱,对历史人物的明彻剖析。这对于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刘贺以及海昏侯墓遗址,都有着莫大的帮助。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慢慢撩开了历史的面纱之后,作品最后部分还别开生面,以假设历史可以重来、刘贺可以再生的方式,与历史展开了深度对话,提出有权不可任性、年轻不可任性、有颜值不可任性、有功劳不可任性、有靠山不可任性、有冤屈不可任性六个维度的全方位思考。这种思考,既是来自历史深处的深刻

  启示,更是对当下为政为人的理性警醒。刘贺所生活的风云际会的汉代,早已成为遥远的历史;而历史大背景下其人物传奇命运所折射出的为政之道、人生哲理等丰富内涵,却历久弥新,值得后人一再品味。史家常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站在海昏侯遗址前,遥想刘贺的前世今生,作者作出这样别出心裁的解读与思考,足以说明,这不仅是一本有助读兴、促进旅游文化发展的寻常图书,也是一部称得上严肃认真、发人深思的史家着作了。我期待这本书既能在广大读者中叫座,又能在文学界叫好。同时,随着海昏侯墓考古发现的深入,随之而来的出版资源将源源不断地呈现出来。传承优秀文化遗产,打造新的历史文化名片,包括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在内的江西出版人责无旁贷。借这本书问世的机会,我们期待有更多更好的海昏侯主题图书涌现出来,推动江西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更上层楼。

  是为序。

朱虹
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保护研究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后记

  因为工作关系,我多次到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现场,遥观墓内历千年而未腐的木料,听专家对大墓结构和出土文物的讲解,内心的震撼无以言表,遂思绪万千,浮想联翩。我学的是中文,但一直对历史很有兴趣,尤其是秦汉这段历史。秦皇汉武、“图穷匕现”、“金屋藏娇”、“倾国倾城”、“勇冠三军”等等,这些被人津津乐道的历史典故常令我魂牵梦绕、热血沸腾。海昏侯墓的发现,一下子把我带入了那个风烟滚滚的时代。汉武帝、李夫人、刘贺、霍光……过去的历史场景彷彿在我脑海中回放。有一段时间我逢人就说海昏侯,开口就是刘贺。有趣的是,我每一次讲述,都能勾起对方的兴趣,有的人居然听得如痴如醉。而我的每一次讲述也似乎在不断创造,故事好像也越讲越好,越讲越顺,越讲越有趣,我也俨然成了史学家。
 
  去年12月底的一天,二十一世纪出版集团老总张秋林听我讲起刘贺的故事,也立刻被吸引住了。他突然一把抓住我的手,说,你把这些故事写下来,写一本刘贺的前世今生吧!接着,他从一个出版人的专业角度,建议我如何去创作这部作品,并把这件事向担任“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保护研究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朱虹同志汇报了。朱虹同志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并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同时秋林为我配备了一个精干有力的编辑团队。就这样,我被秋林“赶上了架”。
 
  我试图将历史故事,与当今海昏侯墓的考古发现联系起来。比如大墓中出土了十几吨重的铜钱,这些五铢钱都没有年号。墓中为甚么会有这么多的五铢钱?这些钱是干甚么用的?我看了一些此前的猜测分析,有的说是刘贺当皇帝期间准备的,因为没有来得及公佈使用自己的皇帝年号,这些钱币因此没有印制年号而不能流通,最后只能随葬。也有的说是刘贺被废之后,心中不服,因此悄悄私铸了大量钱币,准备造反用的。
 
  这些猜测分析都比较牵强,钱币铸造使用的模子应该是一次性的,不会因为加上年号而两次铸造,因此第一种猜测明显站不住脚。第二种猜测的可能性也不大,被废之后的刘贺处于被监视的状态,私铸这么多钱币这么大的事,不可能逃出朝廷的耳目。我对刘贺墓中出土了这么多没有年号的五铢钱,一开始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查阅汉代随葬品资料时,看到了汉墓有随葬陶制冥币的有关介绍,冥币的形状类似于五铢钱,只不过是陶制的,而不是金属制品。联想到汉代的南昌,青铜冶炼技术已经比较发达,有没有可能是刘贺在就任海昏侯后,利用当时南昌当地的这种便利条件,为自己铸造了一批铜质五铢钱,以作为自己百年后的随葬品。原来这些没有年号的五铢钱竟极有可能是“冥币”,按照汉代“事死如事生”的葬制,不差钱的刘贺给自己预先准备了金属制的冥币,真是个“土豪金”,怪不得出土这么多没有年号的铜钱。一想到此,我忽然有种“脑洞大开”的快感。因此,又在书中增加了一些相关内容描写,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
 
  此类灵光闪现的情景,在写作中多次出现,由此我也领略到了无限的创作快感!
 
  今年春节前,一个月的工夫,近十万字的初稿终于完成。
 
  我们把初稿送给朱虹同志,也同时送给北京的有关专家看,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春节期间我结合朱虹同志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对全书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在此,我真诚感谢他们的指导和建议。
 
  感谢秋林、凯军、“梦之队”,没有他们的鞭策和帮助,我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部近十万字的兼具历史性和文学性的纪实文学作品的。
 
  这是本人从事文学创作的处女作,期待能给广大读者带去阅读的快感,为广大海昏侯迷进一步了解刘贺提供帮助。同时希望本书的出版,能抛砖引玉,吸引史学界、文学界等各路专家、作家创作出版更多关于海昏侯刘贺的图书,为提升这张“上天赐予江西”的历史文化名片的影响力发挥作用。如果说还有更大的“野心”的话,那就是我想以此书为基础,打造一部有关帝王侯刘贺的影视剧或动漫作品,开发好后续的IP资源,为我生长的这块热土,贡献自己的力量。

黎隆武
2016年2月16日于南昌

图书试读

序篇
 
大墓开启 惊艳世界的刘贺
 
2015年底的南昌,位于鄱阳湖西岸的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一个被当地村民称为“墎墩山”的小山包上,一座汉墓的考古发掘惊艳了世界⋯⋯
 
历经五年之久的考古发掘,考古专家们探明,这个被当地村民作为祖坟山使用的墎墩山,是规模宏大的汉代诸侯国海昏国的墓园区的一部分。整个墓园佔地面积约4.6万平方米,四周有墓园墙,有东门和北门,门外还有阙。墓的东门直通海昏侯国的都城 ── 紫金城。墓园内错落有致分佈着大小九座墓葬和一座车马坑。墓园地面建筑各种要素齐全,祠堂、寝宫、便殿、厢房、墓园墙以及道路和排水系统等基址均清晰可辨,和墓主活着时候的设置一样。
 
大墓主椁室内部是按照墓主人活着时一样的居室化佈局。墓室内高2.4米,分为左右两侧,右侧为墓主人起居室,在东面,放置主人棺柩,棺侧有架子,顶上还有帏帐,前面有起居用具。这是墓室最核心部分。起居室“事死如事生”,摆放有连枝灯、博山炉、托盘、耳杯,完整地体现了墓主人生前的享用物品。墓室的左边为堂,在西面,是墓主人办公和宴请宾客的地方。在堂里发现了屏风、几案、宴饮器具等物品。墓主人生前使用的物品都安放在主椁室和四周的藏阁中。
 
墓室周边的回廊划分为武库、钱库、粮库、乐库,埋藏有文史档案、编钟、武器、酒具等娱乐用具和日常用具。靠近墓道口的地方是车库,两边都是车,中间还有鸣锣开道的导行车。考古人员从藏阁中清理出土了数十件包括伎乐俑、随侍俑、车马俑、仪仗俑在内的各类木俑。木俑制作精美、形象生动。这些木俑都是为墓主专门制作的,用于为墓主人提供各种生活服务。
 
最令人震惊的是,这里清理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随着大墓主椁室的打开清理,大量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宝呈现在世人面前: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