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蒋廷黻眼中的中国近代史

  正像许多研究者所意识到的那样,近代中国的所有问题都是因为中西交通而引起,假如没有西方人东来,没有鸦片贸易,就不会有鸦片战争,不会有后来的变化,中国还会在原来的轨道上稳步发展,中国人还会享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令西方人羡慕的田园生活,恬静优雅。然而,都是因为西方人的东来,中国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对于近代中国的改变究竟应该怎样看,这种改变对于中国来说究竟是好还是坏?一百多年来,史学家存在各种各样的议论,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西方人的东来就是殖民就是侵略,就是对中国的伤害。

  然而也有一部分史学家不这样认为,他们从世界史、全球史的视角,从人民本位的立场上提出了截然不同甚至根本相反的看法,建构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解释体系叙事框架。其中最着名的开山者莫过于蒋廷黻。

  蒋廷黻生于一八九五年,那一年为甲午战后第一年,也是《马关条约》签署的年份。蒋廷黻出生于湖南邵阳一个农民家庭,家境并不太差,因而小时候有条件接受了几年私塾教育,打下了一些旧学的根底。

  十岁的时候,蒋廷黻离开家乡前往长沙接受新式教育,进入明德小学。稍后又转入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在长沙创办的益智学堂,开始接受比较西方化的近代科学教育。

  一九一一年,也就是辛亥革命那一年,蒋廷黻接受美国教会的资助,前往美国留学,先后就读于派克学院、澳柏林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主修历史,也兼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般课程。

  当蒋廷黻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正值中国政治急剧变动的年代,对于故国的每一个政治变动,人文科学出身的青年学子蒋廷黻都格外关注,也试图从历史角度去说明这些变动背后的深层原因,希望将来有一天学成归国能够有机会从事现实政治,创造历史。

  所以他在大量阅读中外历史着作的同时,格外重视德国和义大利的历史,对于这两个国家的杰出政治家俾斯麦、加富尔、马志尼等人的政治经历和政治思想也高度重视,他真诚期待着中国能够出现这样的政治家,能够有力地带领中国走出中世纪,建设一个富强文明民主的新国家。

  在美国读书的十几年,国际形势也在急剧变化着。

  蒋廷黻经历了最完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战争爆发后,蒋廷黻坚定地站在协约国方面,相信国际正义一定能够战胜国际邪恶,相信中国如果能够很好把握住这个历史机遇,就一定会改变先前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坦然步入世界民族之林。

  如果就学术流派传承而言,蒋廷黻在美国的导师是卡尔顿•海斯教授。海斯是当时着名的政治社会史专家,是新史学开山祖师詹姆斯•鲁滨逊的弟子。鲁滨逊在哥伦比亚大学执教数十年,培养了一大批弟子,这个学术流派以实证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格外强调历史学的社会功能和实际应用价值。

  他们对旧史学给予了严厉批评,以为旧史学只是一种狭义的政治史叙事,缺少对与政治相关的经济、地理、文化诸要素的综合分析,缺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新史学之新就在于综合,在于以达尔文的社会进化论观点去分析综合的复杂的历史现象。新史学公开宣称历史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记录历史,而在于参与历史的创造,在于通过历史了解过去、服务现在,预知未来。凡此,都对蒋廷黻史学思想的形成发生了重大影响。

  十多年的留学生涯彷彿一晃就过。一九二三年,二十八岁的蒋廷黻获得了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劳工与帝国:关于英国工党特别是工党国会议员对于一八八○年以后英国帝国主义的反应的研究》。

  年轻的蒋博士双喜临门,那一年除了获得博士学位外,还与留学生唐玉瑞结了婚。新婚不久,蒋廷黻携带新娘漂洋过海返回祖国,迅即出任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

  在南开任教之余,蒋廷黻继续他在哥大已经开始的中国近代外交史研究,而且利用便捷的条件,将研究重心放在中国文献的收集鉴别和整理上,以期由此填补外国学者的天生缺陷。这项研究不仅填补了中国史的空白,而且为中国史学进步提供了一些新的方法或范式。

  南开六年,蒋廷黻在中国史学界崭露头角。一九二九年秋季开学,蒋廷黻应罗家伦校长的聘请,出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这是蒋廷黻事业的真正开始,他参照美国的大学制度对历史系进行全面改造,不仅注重课程设置,而且注意人才引进,很快配置了当时国内大学历史系顶级阵容,主讲中国通史和古代史的是雷海宗,主讲隋唐史的是陈寅恪,主讲蒙元史的是姚从吾、邵循正,主讲明史的是吴晗,主讲清史的是萧一山,而蒋廷黻自己则主讲中国近代史和外交史。

  主持清华历史系为蒋廷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个人的研究也有很大推进。他继续在南开时已经开始的工作,继续搜集并逐步扩大近代史、近代外交史领域的资料,完成《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两卷,上卷从一八二二年开始至一八六一年,中卷自一八六一年至一八九五年,两卷共辑录重要外交文献近千篇,是到那时为止最全选材最精良篇幅也最大的中国近代外交史料汇编。

  蒋廷黻的学术目标当然不是编辑一套外交史料,而是自己的研究,他在搜集这些资料的同时,也相继写作发表了一批有关中国近代史、外交史的论文,特别是有关鸦片战争的研究,那不仅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中国真正与外国发生外交关系的开始。

本书特色

  ■    一本无可争议的权威着作!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篇幅不大,但由于观点鲜明、立论平实、论证严密、逻辑清晰,因而在一九四九年前的中国近代史学界受到普遍重视,是那时大学历史系使用最广的教材,即便今天读来,依然觉得有一股清风扑面的感觉,有大梦初醒般的震动。在过去几十年,这本书成为近代史的一本重要入门书,有数不清的版本。

  ■    一本从世界史、全球史的视角,从人民本位的立场上为主的中国近代史!
  蒋廷黻指出,中国在过去或许确实有着自己漫长的历史传统,但是到了近代,中国错过了工业革命错过了启蒙运动,中国不是近代世界规则的制定者,只是世界一体化过程中的迟到者,因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不是要挑战世界已有规则,更不能对这些规则採取非理性主义的冲撞或鲁莽颟顸式的摧毁,而是应该引导国民尽快接受尽快适应这些国际规则,尽快让中国和世界一样,和其他民族国家一起发展一起进步。

  ■    本书不是编辑一套外交史料,而是蒋廷黻自己的研究心血!
  沿着近代中国所走过的道路,蒋廷黻在这部《中国近代史》中用四章分别描述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强的四个选择,重构了近代中国历史画卷。蒋廷黻为我们大致描绘了近代中国的一个基本走向,他认为,近代中国不管面对多少困难与问题,但走向世界,不断拉近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差距,始终是近代中国的主题。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蒋廷黻


  中国历史学家、外交家,先后任天津南开大学、北京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历史系主任。1935年12月,蒋廷黻离开清华大学,以学者身分加入国民政府,任行政院政务处长。后从事外交事务,1936年至1938年任中华民国驻苏联大使。1945年获任命为中华民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

图书目录

蒋廷黻眼中的中国近代史
总论

第一章:剿夷与抚夷
第一节 英国请中国订立邦交
第二节 英国人做鸦片买卖
第三节 东西对打
第四节 民族丧失二十年的光阴
第五节 不平等条约开始
第六节 剿夷派又抬头
第七节 剿夷派崩溃
 
第二章:洪秀全与曾国藩
第一节 旧社会走循环套
第二节 洪秀全企图建新朝
第三节 曾国藩刷新旧社会
第四节 洪秀全失败
 
第三章:自强及其失败

第一节 内外合作以求自强
第二节 步步向前进
第三节 前进遇着阻碍
第四节 士大夫轻举妄动
第五节 中日初次决战
 
第四章:瓜分及民族之复兴

第一节 李鸿章引狼入室
第二节 康有为辅助光绪变法
第三节 顽固势力总动员
第四节 孙总理提民族复兴方案
第五节 民族扫除复兴的障碍
第六节 军阀割据十五年
第七节 贯彻总理的遗教
 
附录一:琦善与鸦片战争
附录二:最近三百年东北外患史
蒋廷黻小传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