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骤逝,用泪水「读」懂的生死智慧!
真人实事,NEW YORK TIMES两度大篇幅报导
痛失至亲的悲伤,被理解、被安慰了
百万网友热烈回响,作者登上TED Talks演讲
一日一书,她用阅读,走出死亡恐惧,找回生命勇气&希望
与《珍.奥斯汀读书会》并列书迷最爱之作‧媲美《奇想之年》最佳疗癒之书‧欧普拉感动热评 面对姐姐的死亡,世界摇摇欲坠,我该如何在大地上、在生活中站稳,继续走下去? 这一年,她疗癒了自己,改变了人生
(疗癒家庭关系、成立网站、出书、登上媒体报导、上TED演讲)
46岁那年,姐姐失去了生命,以及生命中一切奇妙的、无穷无尽的可能。我们能继续活着,但她不能。安妮‧玛丽逝去后,我要把身边每一个人失去的每一样东西都找回来……
就这样加速运转了三年,我终于意识到,我做不到,我无法摆脱哀痛,没办法让身边每一个人安全而幸福。我要逃离死亡,逃离失去、孤寂和绝望。我害怕这辈子活得不值得。姐姐死了,为什么得到生命卡的是我?我该拿它来做些什么?
问题在我心里成形,答案却不肯前来。
我必须停止奔跑,动个不停是找不到答案的。想得越多,想到书的次数就越多。我需要慰借与希望。我需要相信,即使生活背弃了你,给你最痛的打击,但有朝一日,它必将转身返回,把幸福带给你……
这是作者妮娜‧桑科维奇的真实故事。在大姐过世三年后,46岁生日那天,她开始一日一书的阅读年计画,她为自己订下简单的规则:
(1)接触新作家,每个作者的作品只能读一本;
(2)已经读过的书不再重读,读心仪作家的其他作品;
(3)读过每一本书必须写500字书评。
每天超过六小时的读写,每一篇书评都会记录在作者成立的「read all day」网站上。
妮娜的阅读年计画,原本只是单纯的个人疗癒和记录,没想到,在网路上引起众人关注,全球爱书人纷纷上网留下自己的书评与心得,并相互推荐书单。引发百万人共鸣,登上新闻媒体,甚至两度获纽约时报专题报导。
「生命切实存在的佐证,不是必将到来的死亡,而是我们曾经活出的精彩。」这一年,书籍为她打开了一扇窗,让她看到其他人是如何生活的,看见人生的悲喜、单调、挫折,也带着她找到宽恕、爱、友谊和分享。
「我从未像现在一样,如此安静地坐着,却体验到如此丰富的人生。……我已经用了一年时间,来搅拌这碗人生之汤,我烹煮美食,寻找疗癒的良方,也找到我自己。」
【一位爱书人的365本疗癒书单】
谈失去 ◎《圣彼得堡的文豪》:「他想要保护儿子,不让他知道自己要死了。只要我还活着,他心想,就让我做那个知晓真的人吧!不管这需要多么强大的意志力,就让我做那个在空中坠落的、会思考的动物。」我想做那个承受死亡的人,让所有人都轻松地继续走下去。
谈铭记 ◎《移民》:文字创造了故事,而故事成为历史,被人铭记不忘。铭记逝去的人,也能给逝者尊严,尊重他们曾经拥有的人生。
谈珍惜 ◎《刺猬的优雅》:「人生是不公平的,既艰难又痛苦。但人生也必定会有出乎意料、突然降临的美好时刻。」美好突如其来地降临,我们带着感激收下。这些瞬间恆久不变,一次又一次地唤醒我们的生命力。往昔为我们提供滋养,我们的生命因此绽放。
◎《没什么好怕》:让美好的世界转动:让人重拾信念,相信世界能成为一个善良慈悲的地方。
谈回顾 ◎《向后走》:向后看,是为了向前走。回顾过往,为的是得到更完整的视角。「我们生活于方寸之间,唯有某些时候才得窥全貌。」明白哪些事才是最重要的。
谈宽恕 ◎《偶然》:与其说他原谅了自己的罪孽,还不如说他原谅了自己还活着。他明白:「人必须掌控自己的人生,否则只会变成一根随波逐流的残枝枯节。」活着只是偶然,如此便能宽恕命运。
谈爱 ◎《好兵》:我们因被爱而独一无二。「你对我很重要。」意味着说话的人已经接受了天长地久,甚至主动承担起这份心愿,维系这份牢靠的情感。
谈战争 ◎《攻击》:「如同一场顺借风势的烈火,吞噬了宁静的土地汉善良的人民。」战争给人留下失去、恐惧、愤怒和迷茫的伤痕。所有的苦难和悲伤,既是获得生命弹性的代价,也是存在的明证。
谈死亡 ◎《没什么好怕的》:从小令我害怕的正是人死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一切都将不复存在。我找到了一个法宝,可以抵抗死亡送来最糟糕的东西。我要追忆,也要让自已好好活着,有回忆的地方就不会有虚空。
谈梦想 ◎《梦想家》:能终生做梦的人是幸运的。这需要一种深远的乐观。我渴望看书的原因之一,是为了回到那个对所有梦想都确信无疑的地方。
谈感恩 ◎《失落的感恩之心》:那些得到了许多天赐之福,比如健康、财富和安全感的人,理应做出更多贡献。
谈生命 ◎《伪券》:最终决定我此生意义的,是我如何面对欢欣与伤痛,如何与他人建立连结,并用这些连结与我的人生体验,一起构筑安稳的内心世界,如何向他人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走好曲折的人生路。
各界好评力荐 作家 言叔夏
作家 郝誉翔
教授/作家 张曼娟
旅日作家 张维中
谘商心理师/作家 苏绚慧
新生代女演员 连俞涵
前国家图书馆编审 王岫
永乐座书店店主 石芳瑜
百万人气粉丝专页 阅读
台东晃晃书店 罗素素
一本书店
水牛书店
瓦当人文书屋
每一个曾在文学作品中寻求庇护的人,都必会对这本书产生共鸣。──《欧普拉杂志》(O,The Oprah Magazine)
一部优美、流畅、发人深省的回忆录,用亲身经验证明书本如何打开我们的心房、甚至推及到整个错综复杂的人类集体经验,并结合了影响整个家族的大历史背景。作者的疗癒书单范围之广之多元,可以说是一流之选。──《书单杂志》(Booklist)
一个嗜书瘾君子的美梦……这本回忆录说出了书籍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力。在作者看来,阅读不是癖好,而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这本书是爱书人之间的绝佳赠礼。──《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这个阅读年的美好之处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书籍如何与日常生活交织在一起,对我们的情绪和互动又有着有多么大的影响力,以及(尤其是对作者而言)我们该如何寻回并面对心中的回忆……作者把阅读变得平易近人、放松惬意、充满启发,又妙趣横生。──《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
这部动人的回忆录把她移民家庭的历史与普天下共同的主题:希望、生命弹性、回忆巧妙地交织在一起。这本书赞颂的不仅仅是文学的治癒力量,还有它的联结能力,让我们与自我最美好的部分相连,也让我们彼此相连。──《美国方式》杂志(American Way)
作者深情地赞颂了书籍和阅读的力量,这本富有启发性的书优雅地指出,书籍具有疗癒的力量,她正是从阅读中学会了在康复之后该如何生活。──《书页》杂志(BookPage)
这本书深刻地描述出读者与作者之间那种几近神祕的联系,那是一种惊人的感觉,因为你与一个素昧平生的人相知相惜……一本扣人心弦又引人深思的好书。──《康乃狄克邮报》(Connecticut Post)
妮娜‧桑科维奇撰写出了一部迷人的回忆录,这本书让我们忆起文学作品最首要的功能:疗癒、呵护,让我们与最本真的自我相连。──优瑞加(Thrity Umrigar,文学评论家)
这本书娴熟地把作者心爱的书籍(有些作品还蛮出乎意料的)与她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穿插编织在一起。从这本感人的书中能学到太多东西了。桑科维奇的笔法机敏而坦诚,引得我们这些读者也坦诚地面对内心。──奇塔.蒂娃卡鲁尼(Chitra Banerjee Divakaruni,前美国国家图书奖评审、《香料情妇》作者)
一本展现书籍力量、最贴近人心与迷人的书。──乔伊观点(JOE'S VIEW)
我们多么幸运能体验到她的旅程,谁知道未来几年将有多少人会在这个美丽的书里找到安慰?──乔.梅尔在《康乃狄克邮报》(Joe Meyers of the Connecticut Post)
作者在她这第一部作品中,完成的不只是证明阅读能够转化情绪、甚至疗癒的力量,更是借由她同样身为一个读者,用专业深入的眼光,使其他读者有如同也读过那些书的感同身受。──《柯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starred review))
独创又感人,集结了一个女人一生与书籍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她试图透过这种亲密关系去处理因姐姐去世后的悲伤。这本书低调却动人地叙述了神奇阅读之年的影响。──《达特茅斯学院报纸》(The Dartmo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