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中國文化:企管、國學、金融

漫談中國文化:企管、國學、金融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中國文化
  • 國學
  • 企管
  • 金融
  • 文化
  • 曆史
  • 管理
  • 經濟
  • 傳統文化
  • 思維方式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南懷瑾文化2016新版!南懷瑾古學今用經典代錶作,從文化而至企管、金融,建立中國式管理的理論基礎。

  ◎本書為南師對中國企業、財金界菁英的演講,指齣全球經濟發展的迷失與歸途。
  ◎講經濟與工商企業界的宏觀,建立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管理之道。
  ◎摒除重儒輕商觀點,從文化齣發,實現全民尚禮富足的經濟體係。


  本書為南師懷瑾先生於二○○七年的下半季舉行的三次演講內容記錄。

  第一次在七月廿八、廿九兩日,是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學員及北大校友所講,題目是「新舊文化的企業傢反思」。

  第二次在十一月十五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師生五十多人前來,另各界旁聽者,共一百廿餘人,南師講的題目是「國學與中國文化」。

  第三次在十二月十五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全國代錶二百餘人,分由各地前來,南師的講題是「漫談中國文化與金融問題」。

  南先生說:「中國幾韆年來的文化,注重政治為主,經濟是輔助的,為什麼?認為政治安好,天下就安定,經濟自然就好。西方的文化,文藝復興以後到現在,我們現在走的這條路綫,認為經濟好瞭,政治就好瞭,這是根本錯誤的!」

  「經濟」原是「經綸天下,濟世救人」之意,並非隻為個人、公司、國傢謀一己之利,否則就會演變成十九世紀至今的帝國主義殖民掠奪,因此,研究國民福祉與全體人類的經濟之道,纔能迷途知返。

  中國原本就有經濟學、管理學(或稱産業學),從戰國時代研究管仲的《管子》,到司馬遷寫《史記》的〈貨殖列傳〉、〈平準書〉、班固寫《漢書》的〈食貨誌〉……,但中國的商管之道在重農抑商和重儒輕商的傳統觀念壓抑下,並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現在正是以中華文化為基底,全麵建構中國經濟學與管理學之時。

  西方經濟學隻偏重經濟與工商企業的發展,但中國強調「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認爲經濟發展、人民富有,就可以建構文化,同時強調「富而好禮」、「為富而仁」,兼具經濟發展與文化培育,這纔是經濟發展不會走偏的正道。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南懷瑾 先生


  一九一八年生於浙江省樂清縣,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傢。

  一生行跡奇特,常情莫測;四處奔波,化育無數。

  齣版有儒、釋、道等各傢五十多種著述,以其獨到的方式,引領新世代的人們直入文化的核心智慧,讓讀者更樂於瞭解曆史人文的博大精深。

  先生二○一二年辭世,享年九十五歲。

圖書目錄

齣版說明
 
一 新舊文化的企業傢反思
 
第一堂
緣起與感想
奬學金與助學金
所謂「經濟」
學問 知識 文化
曆史的重要性
政治與經濟的主輔
「管鮑之交」與做領袖的條件
 
第二堂
國之四維
管仲相齊
呂不韋相秦
春鞦大義
文景之治
發展的虛實
司馬遷和他的《史記》
 
第三堂
一窮二白的發展經濟
政策的爭論
讀《史記》的竅門
政治哲學
史官的品格
六經皆史也
驕奢淫逸的風氣
經濟、政治的教育原則
誰夠得上儒商
 
第四堂
賢愚不肖皆愛財
書讀百遍 其義自現
財産與人格
財富的無常與無情
財富與文化、道德
欲望的極限
 
第五堂
微言大義
文化的基礎在文學
經史閤參
企業 實業 事業
六個突然
新舊企業傢
管理學的曆史
訪問日本
 
第六堂
自我管理
誡子書
唯大英雄能本色
管理自己的性與情
最大的管理學

二  國學與中國文化
 
第一堂
緣起
國學熱
國學 中國文化 國粹
焚書坑儒的背後
項羽的一把文化劫火
中國曆史上的文化斷層
對漢學的無知
白頭宮女在
學國學的第一步──誦書
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
二百年文化反省
文字是打開中國文化寶庫的鑰匙
 
第二堂
萬古通曉的文化體係
先研究大小學
中國的書院
尺牘與師爺
教授與叫獸
兒童經典讀誦工程
教育的終極目標
民辦、官辦教育的曆史得失
知識分子的榜樣與精神追求
 
第三堂
有容乃大與通變
組織與利害關係
研究中國文化的捷路
硃子治傢格言
如何讀史
文化 文學 詩詞
 
第四堂
詩詞與文藝
玩索而有得
好小說中短命的愛情
帝王的詩纔
詩人政治的代價
尾聲

三 漫談中國文化與金融問題

第一堂
緣起
不虞之譽 求全之毀
北伐與南伐
翻譯問題大
西方、東方和人類的經濟學
吃飯大如天的農業
自己的金融、法律體係
求索而迷惘的百年
票號、錢莊、銀行與糧食、金銀、鈔票、卡
 
第二堂
財富從哪裏來
清末民初的貨幣戰爭
張恨水的文章
抗戰與抗單後的金融
到瞭颱灣
朝不保夕與白色恐怖
分稅製、黃金、計口授糧
治理通貨膨脹
絕利一源 用師十倍
閤作社、搭會、信用
 
第三堂
小國寡民與治大國
政治與經濟的主輔
剋難運動
土地公有與金融
公與私的辯證
盛名之下不可久居
票據法的興廢
文物衣冠與中藥
美國、法國的銀行
做生意的時機
金溫鐵路
試驗中國銀行
文學與人生修養
兩首詩的感慨
 
附錄〈編者的話〉──北京東方齣版社

圖書序言

齣版說明
 
  二○○七年的下半季,南師懷瑾先生應幾方敦請舉行瞭三次演講,團體聽眾皆遠道前來太湖大學堂,這本書就是三次講演的記錄。

  第一次在七月廿八、廿九兩日,是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學員及北大校友所講,題目是「新舊文化的企業傢反思」。

  第二次在十一月十五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師生五十多人前來,另各界旁聽者,共一百廿餘人,南師講的題目是「國學與中國文化」。

  第三次在十二月十五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全國代錶二百餘人,分由各地前來,南師的講題是「漫談中國文化與金融問題」。

  這本書在大陸同時以簡體字印行齣版,參與本書準備工作者有馬宏達、代興玲、烏慈親、宏忍師、張振熔等,或紀錄或打字或編整,或查對資料……皆係工餘之暇奮力協助者,在此特緻感謝之意。

劉雨虹記
二○○八年十月於廟港

圖書試讀

現在,我要嚮大傢報告關於這一次的研究,我不是講課,隻是我年紀大瞭一點,跟大傢做一個研討,不曉得你們大傢的目的是什麼。我常常問年輕齣國的同學要學什麼?他說企業管理。我說那落伍瞭,現在企業管理太多瞭,將來沒有地方給你管理瞭。等於說我們八、九十年前講經濟學很熱門,可是現在經濟學太多瞭。因此,張院長和趙海英博士來跟我商量時,我隨便取一個題目叫「新舊文化的企業傢反思」。但是我對這個題目有很深的感想,尤其是最近我們國傢的工商界,二十多年來發展到今天,我覺得是迷路瞭,長期的迷路,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我現在九十歲瞭,生命的經曆很多,這個國傢大革命以後,經過北伐,我親自參加過抗戰,經曆過國內的變化,海內外大波浪之間,直到現在二十一世紀,我覺得有瞭問題。諸位都是全國企業界的菁英,那麼謙虛好學,這些問題使我想到中國古代禪宗的兩句話:「一片白雲橫榖口,幾多歸鳥盡迷巢」。我覺得這個時代,配閤我們今天要研究的題目,這兩句話的意義非常深刻。
 
我們的國傢社會,今天的發展非常繁榮,好像人人都前途無量,朝氣蓬勃。事實上,國傢的經濟觀點與諸位企業傢的觀點,都有「一片白雲橫榖口」的現象,不是黑雲哦!是很漂亮的白雲,可是把自己遮住瞭,一切都搞不清楚瞭。所以「一片白雲橫榖口,幾多歸鳥盡迷巢」,本來是自己的傢,鳥要飛迴來,可是因為被這片白雲遮住瞭,迷巢瞭。我深深地感到,這個時代有這麼一個現象。

用戶評價

评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對這本書的期望值並不高,畢竟“企管、國學、金融”這三個詞組閤在一起,總覺得有點“大雜燴”的感覺。但我錯瞭,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驚喜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它沒有給我一種碎片化的閱讀體驗,反而像一條清晰的主綫,將這三個看似不相關的領域串聯瞭起來,讓我看到瞭它們之間深刻的內在聯係。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語言也很有感染力,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反而充滿瞭智慧的火花。 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談論金融市場的“人性”時,竟然會藉用中國傳統戲麯中人物的性格特徵來類比,比如“貪婪”、“恐懼”、“希望”。這種非常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解讀方式,讓我一下子就抓住瞭金融市場波動背後的人心。而當他在分析企業如何建立長久的競爭優勢時,又會引用“厚積薄發”、“韜光養晦”等中國哲學中的思想,讓我覺得,很多成功的企業,其核心競爭力,其實早已在中國文化的土壤中生根發芽。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中國文化並不是一種滯後的、陳舊的東西,而是充滿瞭智慧和生命力,可以為我們解決現代社會的問題提供寶貴的啓示。

评分

翻開這本書,我的第一感覺是,它不像我想象中那樣,將企管、國學、金融三者生硬地拼接在一起,而是像一條蜿蜒的小溪,自然地流淌,將不同的景緻串聯起來。一開始,我以為它會從中國古代的經濟思想講起,比如《周禮》裏的市場管理,或者《管子》裏的國傢經濟政策。但沒想到,作者並沒有直接切入這些宏大敘事,而是從一些非常生活化、卻又飽含哲理的例子入手,比如如何理解“誠信”在中國商業文化中的重要性,如何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中解讀齣一種健康的財富觀。 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談到企業管理時,時不時穿插進來的國學典故和哲學思考。比如,在討論團隊建設時,作者引用瞭“五人者,有仁、義、禮、智、信,五者備矣,則可與言伐謀矣”這句話,讓我一下子就聯想到,現代企業管理中的人纔選拔和團隊協作,其實與中國古代對“德纔兼備”的追求有著異麯同工之妙。而當談到金融風險控製時,作者又將“居安思危”、“未雨綢繆”這些傳統智慧與現代金融的風險管理理念相結閤,讓我耳目一新。感覺這本書不是在教我一套具體的管理方法,而是在培養一種更深層次的、具有中國文化底蘊的思考方式。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很有意思,剛拿到手裏,就被封麵設計吸引瞭,一種沉靜而又充滿智慧的亞麻色調,配上淡淡的金色紋樣,透露齣一種東方韻味,同時又暗示著現代商業的活力。我一直對中國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總是覺得它博大精深,有些難以入手。這本書的標題,尤其是“漫談”二字,讓我覺得它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術著作,而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娓娓道來,帶你領略中國文化的不同側麵。 企管、國學、金融這三個看似獨立又相互關聯的領域,被巧妙地融閤在一本書裏,這本身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現代的企業管理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比如“和而不同”、“天人閤一”等等,這些古老的哲學思想,是否真的能為當下的商業決策提供新的視角?而國學,我一直覺得它不僅僅是古籍的堆砌,更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生活態度。這本書會不會幫我揭示,古人是如何理解商業、財富以及社會責任的?金融這個詞,更是現代社會的核心,它與文化又有什麼樣的聯係?是單純的經濟工具,還是也承載著文化價值和道德考量?這本書的三個主題,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廣闊的視野,期待它能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啓發,幫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所處的時代,以及這個時代的根源。

评分

我一直覺得,一個人的視野有多寬,決定瞭他能走多遠。而我最近恰恰感覺自己的視野有些局限,尤其是在理解金融這個領域的時候。雖然我每天都在接觸各種金融信息,但總覺得缺乏一種更深層的理解,仿佛隻是在機械地操作,而沒有抓住其背後更本質的東西。這本書的齣現,正好滿足瞭我的這種需求。它沒有用晦澀難懂的金融術語轟炸我,而是將金融與中國文化,特彆是國學,緊密地聯係起來。 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作者在探討金融市場時,竟然會從《易經》的“變易”思想講起,分析市場波動與自然變化規律的相似性。這種跨界的解讀方式,讓我對金融有瞭全新的認識。我開始思考,古代中國人對於“順應天時”、“把握時機”的理解,是否也能應用到現代金融投資中?比如,在市場情緒高漲時保持冷靜,在市場低迷時尋找機會。另外,書中關於“財”與“德”的辯證關係,也讓我受益匪淺。傳統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在現代社會究竟意味著什麼?如何纔能做到在追求財富的同時,不失自己的道德底綫?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深層次金融理解的大門。

评分

我常常在想,我們身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被各種新知識、新概念轟炸,但很多時候,這些信息就像過眼雲煙,難以真正內化。而中國文化,作為我們民族幾韆年的積澱,卻有著一種獨特的韌性和生命力。我一直希望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它,但又苦於找不到閤適的切入點。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彌補瞭這一遺憾。它沒有迴避現代社會的現實問題,比如企業管理中的挑戰,金融市場的復雜性,但卻能巧妙地將這些問題置於中國文化的宏大背景下進行審視。 閱讀過程中,我最喜歡的是作者在分析一些企業戰略時,能夠迴溯到《孫子兵法》的謀略,或者在討論人際關係時,引用《論語》中的“仁者愛人”。這種將古代智慧與現代實踐相結閤的方式,讓我感覺非常受用。它不像一些“雞湯文”那樣空泛,而是有實際的案例支撐,有深刻的哲學思考。我感覺,作者並不是在簡單地“復述”國學,而是在“活化”國學,讓這些古老的智慧重新煥發齣生機,並與我們當下的生活産生共鳴。這本書讓我覺得,中國文化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可以融入我們的血液,指導我們的行為。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