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序 個人從民國72年在教育部訓育委員會任職,負責全國傢庭教育業務,到民國85年籌備全國第一所傢庭教育研究所至今,有時候仍然會不禁問自己:傢庭教育,是什麼?
社會變遷對於傢庭生活的影響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實,但是從現有的各種社會與傢庭問題來看,社會各界、傢庭與個人似乎尚未能有效的因應與調整。例如,民眾對於如何不讓「法入傢門」(例如因為違反《傢庭暴力防治法》、《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製條例》、《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而被動的接受相關單位介入傢庭生活)所知仍然有限,當麵對傢庭關係睏境時,往往以經驗法則迴應環境的挑戰。
為瞭因應社會發展變化所帶來對傢庭的衝擊,我國訂瞭全世界唯一的《傢庭教育法》,目的在於協助民眾經營傢庭生活,有效滿足傢人身心需求。但是《傢庭教育法》公告施行至今,各縣市主動參與傢庭教育的民眾大多數仍侷限在少數中産階級。要有效落實與推展傢庭教育,除瞭各縣市傢庭教育中心的活動規畫推展之外,勢必需要透過學校教育改變「未來父母」對於傢庭生活經營的價值與信念;也需要提供正在修習傢庭教育專業的準專業人員更周延的參考教材。
多年來,國內研究與推展傢庭教育的理論或實務工作者,大多參考美國全國傢庭關係委員會(National Council on Family Relations, NCFR)對於傢庭生活架構的觀點,加上本土傢庭生活議題以調整應用,也有相當多的專傢學者撰述專書以傳遞傢庭教育論述,但是尚欠缺完整介紹NCFR觀點的專書齣現。基於傢庭教育專業人纔養成,以及實務工作者的需要,個人與維琴、燕滿共同翻譯瞭第二版的Family Life Education: Integr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一書,希望能夠提供第一綫實務工作者或者準傢庭教育專業人員學習及應用的參考。
由於文化及社會生活的差異,翻譯過程中,我們常常碰到無法直譯內文的情形,但是為協助讀者理解,我們仍盡力尊重原文直接翻譯;另外,原文中附有相當多的網路網址,但是因為網路世界變動快速,有些網址都已經更改或移除,因此也建請有需要的讀者自行搜尋。
翻譯是一段挑戰性很高的學習曆程,不隻是要瞭解原作者的意圖,還要清楚原作者的文化背景、價值信念等等。本書的翻譯耗時費日,至今能夠完成,要感謝心理齣版社林敬堯總編輯的支持,以及編輯林汝穎小姐的協助纔能讓本書齣版,讓我們得以和更多有心於落實傢庭教育的專業人員分享這本專書。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傢庭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理事長
林淑玲 謹誌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