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今次是我第一次出书。可能有些人会很好奇:区瑞强一向都是「靠把声搵食」,主力唱歌及做电台节目,亦曾经做过电视节目主持,演出过电视剧及电影,就是未曾出过书。为甚么我会出书?
由70年代开始到现在,我与香港乐坛一起成长,从来都未离开过乐坛。我由70年代初开始唱民歌,77年首次灌录唱片,一直到现在,音乐与香港乐坛可说是佔据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多年来我亲身经历及见证着乐坛的变迁,令我感受良多,对我来说有两样东西是最宝贵的:一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金曲;二是家喻户晓的乐坛风云人物。
在乐坛这数十年来,出现了很多首与香港人一起成长、极具代表性的金曲。这些歌曲已在不知不觉间,渗透到我们这一代每个人的心里,每首歌我们都很熟悉,而且充满感情及集体回忆。在那个一起唱歌唱到大的年代,每首歌都是一个回忆,而某首歌的其中一句歌词,更可能影响了很多人的一生。
我于70至80年代展开我的音乐历程,这段时间正是香港乐坛最灿烂及百花齐放的日子。我在书中所提及的每一首歌,对我来说都是有血有肉的,而且都能勾起我的感情及回忆。加上每首歌的背后都有一个关键性的代表人物,而这些人物位位都是这数十年来,乐坛中无人不识的殿堂级大人物,甚至有些是已去世的巨星,他们的歌声至今余音袅袅,令人难以忘怀。
在乐坛四十年的亲身经历里,我既是歌手身分,与这群香港歌手一同演出及成长,同时我亦是电台唱片骑师(DJ),因此对他们的歌非常熟悉,而且我跟他们都是朋友,游走在多重身分下,我有很多东西想讲。我想强调:这本书所说的不是香港乐坛的历史,而是我与一些乐坛的前辈及好友共度的珍贵片段,当中有很多小插曲更是不为人知的。虽然我也可以在电台及电视台的节目中讲,就正如我每日都在电台讲音乐及讲歌手,但讲完这些说话便在空气中消失了。说到底,这些说话只能透过大气电波短暂传播,很快便会被各种资讯淹没,所以我想出书把这段珍贵的经历记录下来,希望透过分享这些难忘的点滴回忆和箇中感受,细数「我们是怎样唱大的」,借此带出香港粤语流行乐坛的演变,带大家重温我们的集体回忆。
虽然我在不同的访问及场合,都分享过一些歌手的轶事,但从未试过像这本书一样,提及过这么多良师益友,而且说得这么深入。更重要的是,现在「脑退化症」(前称﹕痴呆症)这么普遍,我想我很快便会「唔记得晒所有野」。我不想这些往事随着记忆衰退而灰飞烟灭,倒不如以文字将这些记忆实实在在地在读者心中烙下深刻的印记。
最后、感谢享誉国际的设计大师靳埭强博士为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提供专业意见,使本人的拙作生色不少。
区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