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爵士乐:温顿・马沙利斯的音乐与人生自述

这就是爵士乐:温顿・马沙利斯的音乐与人生自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Wynton Marsalis, Geoffrey Ward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亲身见证了艺术的力量,更具体来说,是爵士乐的力量,
这种力量能够不断提升你的生命。」

  
当代地位最崇高的爵士音乐人,
带你认识爵士乐的核心精神,以爵士乐的语言解释当代的生活!
  
  什么是爵士乐的美学?大多数活动都会一套方法带领观众入门享受眼前的一切,运动比赛有赛评、歌剧有实用的乐曲解说或字幕、博物馆有语音导览。但爵士乐的描述往往很模煳,甚至对音乐家也充斥着「把你的感觉演奏出来」「继续听,总有一天你会了解」「如果你还需要问,你永远不会知道」等玄奥的建议,你听了还是不懂,徒然觉得自己很不入流。
  
  有太多人认为当今的爵士乐只为鑑赏家而演奏,对一般人而言过于艰涩,没有可以辨认的根基或目的。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爵士音乐家温顿‧马沙利斯却认为这些都彻底错了。为了揭开这层迷雾,帮助一般人学习聆听爵士乐,理解音乐的弦外之音如何改变一个人的生命,他在这本书中传递自己多年来从音乐中学到的一切。
  
  温顿出生于一九六〇年代的纽奥良近郊,父亲艾利斯及三位兄弟均为杰出的爵士乐手,本人更一手带动美国爵士乐的复兴风潮,挽救了垂死的爵士乐,而这一都源于他年幼时看着父亲与一帮爵士乐手演奏无人理解的咆勃乐而不改其乐,虽贫困却能获得邻人的敬重,因此懵懂地认识到,这门音乐必然有着深刻的价值。
  
  在成长历程中,温顿面对种族隔离下黑人的艰困处境,却也在爵士乐中找到了自我认同的力量,以及族群融合的可能:精彩的爵士乐演出仰赖乐手互相聆听、理解彼此的演奏并携手合作,既要表现个人特色,也要给他人发挥的空间。因此,爵士乐手往往不分种族彼此敬重,融洽相处。在这层认知下,他发现了理解爵士乐的全新观点,那就是,这门音乐的一切都与人际互动有关。
  
  透过温顿的观点来认识爵士乐,读者将了解音乐家如何演绎蓝调的核心,如何与团员共同维系摇摆的感受。本书以浅显的方式说明切分节奏、唿应、短歇、齐奏段落等音乐术语,也带领你认识迪吉‧葛拉斯彼、比莉‧哈乐黛、迈尔士‧戴维斯、欧涅‧柯曼、约翰‧柯川等伟大音乐家的独特个性与乐风。温顿生动地描绘出爵士乐手在演奏中的互动,以及个人表现与自我牺牲在爵士乐中的创造张力。这张力不但是摇摆的核心,也是音乐与人生的核心。
  
  借由本书,我们也将看到音乐背后蕴含的想法如何改变听者的生命,并从乐手身上学到如何在正当表现自我和为所欲为之间找到平衡,领悟在为共同目标努力时,你有责任尊重他人。最终,我们将发现温顿透过童蒙之眼从父执辈乐手身上所看到的,美国伟大的音乐的核心价值与精神。
  
  【爵士人生体悟】
  
  关于摇摆
  演奏摇摆乐有三个必要条件,包括高度的协调,因为摇摆就像是和踏着即兴舞步的人共舞。此外还需要决策者的智慧,对你个人有利的决定,不一定对整个团队或当下的情况是有利的。最后,演奏摇摆乐需要抱持正面心态,你得相信其他乐手跟你一样希望做出好音乐,而不会受自我中心的心态所蒙蔽,或者被尚未察觉的音乐缺陷所误导。
  
  关于蓝调
  蓝调也像疫苗:一种安全剂量的悲伤,帮助你将来面对无可掌控的悲痛。就像以前蓄奴时代,有些父母会虐待孩子,那是为了让孩子准备好面对接下来的一切。在军中也是,老兵欺负菜鸟,让他们在战争时不会期待自己能够得到怜悯。
  
  关于即兴
  即兴,也就是凭空编造事物以脱离困境,几乎所有人都需要这样的能力,即使只是及时想出得宜的应对话语。
  
  舞台上的时间流动
  当你站在舞台上,时间分为三种:实际时间(不停流逝、平凡无奇的每分每秒)、你的时间(你感受到的时间流逝)、摇摆时间(你调整自身时间感,将实际时间转变成与众人共享的共同时间)。实际时间是恆定的,你的时间来自主观感知,摇摆时间则是团体合作的成果。每个演奏爵士音乐的人都在试图创造出一种有别于实际时间,更具弹性的时间感。
  
本书特色
  
  对我来说,这本书让我想起了爵士乐原本的模样。大多数人习惯听到的爵士乐,是一张张精心雕琢的完美录音,是一场场大师乐手比拼技艺与热情,又能合作无间的神蹟展演。但温顿•马沙利斯用他的阅历、经验(包括在台上被前辈洗脸的经验)提醒我们,每场爵士乐演出都是在无数个当下发生的事件,每个乐句都是乐手在时间压力下倾吐的真实情感与思绪。因此爵士乐演出不见得都是完美的,也许在节奏上有瑕疵,或者乐手在独奏中流露出不安和犹疑,然而这些真实性都是这种人类活动之所以吸引人的原因。
  
  读过这本书,我们将能注意到乐手们在演奏中的互动与交流,也会懂得观察乐手的性格与其乐音如何相似,这些都是让音乐在我们耳中与心中开展出更多层次与细节的关键。读这本书会让我渴望聆听更多爵士乐现场演奏,而且不见得要是国际级大师乐手或乐团的演奏;因为作者让我了解到,聆听与我生活在同个城市,共同享有更多生命经验的乐团或乐手演奏,反而能让我获得更多共鸣,接收到更多乐音中的细腻情感。让爵士乐由鑑赏目标恢复为感受的对象,是我最推荐这本书的原因。
  
名人推荐
  
  ★「温顿・马沙利斯从二十出头开始便成为音乐的灯塔。在《这就是爵士乐》中,他仍持续地激励、提升、教育我们。」——大提琴家/马友友
  
  ★「温顿・马沙利斯对爵士乐的最大贡献是让这种音乐在主流与创新之间保持弹性。在马沙利斯笔下,爵士乐是艺术,是文化与历史,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台大翻译硕士学程兼任助理教授/陈荣彬
  
  ★「他带给这世界的不单单只有爵士小号的演奏技巧与风格,他更带给了音乐人更多的想法与影响世界的可能性。」——东华大学音乐系助理教授/魏广皓
  
  ★乐评人/沈鸿元、NEWS98电台《爵士Taxi》主持人/程港辉——好评推荐(按姓氏笔画排序)
  
  ★「痛快淋漓的阅读。深入、博学,将主题探索至极致。本书除了驳斥平庸、千篇一律的批评,更能丰富音乐学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汤妮‧莫里森
  
  ★「每家书店、音乐行,国内的每所学校,都应该放这本书。」——爵士巨星/东尼班奈特
  
  ★「对温顿・马沙利斯而言,爵士乐完全不亚于探求智慧。他的思考就跟他的摇摆一般优雅且充满力量。当他思索即兴演奏时,他思索的是自由。当他思索和声理论时,他思索的是多元性、冲突与平和。当他思索蓝调的意义时,他思索的是哀伤及克制哀伤(要快乐,但不流于盲目)。他的小号演奏带有哲学性,他的着作也是如此。这个男人拥有罕见的深情,而这本书正是他探究真理所发出的明亮之声。」——《新共和》杂志
  
  ★「温顿‧马沙利斯绝对是写作这本书的不二人选。他就是这样的人,如早晨般年轻、如露水般清新,却已成为人们口中的爵士巨掔。他不只是先知,也不只是音乐家的典范,更是诗人。他告诉我们,音乐家创造爵士乐的目的,是揭露种族主义及美国种种无知的虚伪与荒谬。诗也是基于相同的目的而写。」——美国诗人作家/马娅‧安杰卢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温顿‧马沙利斯Wynton Marsalis


  小号演奏家、作曲家,纽约市林肯中心爵士乐团艺术总监。嫺熟古典乐、纽奥良爵士乐乃至咆勃乐、现代爵士乐等各种爵士音乐风格。获九座葛莱美奖,包括爵士乐及古典乐的最佳独奏与最佳专辑等多种项目,也是唯一获得普立兹音乐奖的爵士音乐家。

  他出身纽奥良,父亲是爵士钢琴家,从小便耳濡目染爵士乐传统与爵士乐手的重要人格特质。八岁起与兄长布蓝佛一同学习爵士乐,就读高中期间加入纽奥良当地多支爵士乐团与放克乐团。十八岁时搬至纽约市就读茱莉亚音乐学院,隔年加入由亚特•布雷基带领的爵士信差乐队,出色的表现为当时疲弱的爵士音乐市场振衰起敝。二十岁成立自己的乐团,并于1983-1987的五年间发行多张葛莱美奖获奖专辑。1987年与林肯中心合作举办爵士乐节目,并于1996年起掌理林肯中心新成立的爵士乐部门。

  他也透过大众媒体推广音乐教育,制作的电视节目《马沙利斯谈音乐》(Marsalis On Music)、广播节目《制作音乐》(Making the Music)均获得美国广播电视界最高荣誉「皮博迪奖」(George Foster Peabody Award)。

  他拥有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等多所大学的荣誉学位,2011年应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Drew Faust)之邀举办为期三年的系列讲座,自2015年起于康乃尔大学执教。

杰佛瑞‧沃德Geoffrey Ward

  杰佛瑞•沃德是历史学家、编剧及畅销书作者,其着作包括《战争:详细的历史,1941-1945》(The War: An Intimate History, 1941-1945)、《爵士乐:美国音乐史》(Jazz: A History of America's Music)以及国家书评奖得奖着作《一流的性情: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崛起》(A First-Class Temperament: The Emergence of Franklin Roosevelt)等等。

译者简介

Chris


  纽约市里不上不下的爵士吉他手。开心的时候音乐是液态,环绕、渗透他存在的一切,直到他发现自己没有鳃这件事。但他依旧是爱这东西的,不然这自残未免太缺乏幽默感。

  想在这里向许多像朋友亲人,以及像亲人的朋友/老师,表达感谢。(谢谢你们在我生命里所提供的,超出理性的耐心,和爱。)
 

图书目录

前言   ▎这就是爵士乐
第一章 ▎发现摇摆的喜悦
第二章 ▎说爵士的语言
第三章 ▎所有人的音乐:蓝调
第四章 ▎演奏的要件与感受
第五章 ▎伟大的融合
第六章 ▎大师的教诲
第七章 ▎无名之物

 

图书序言

前言    
  
  一九七〇年代初,民权运动刚萌芽,詹姆士‧布朗、马文‧盖伊和史提夫‧汪达称霸美国黑人流行音乐,人们顶着二十公分的爆炸头,穿着聚酯纤维休闲西装,空气里依旧能嗅到革命的味道。对任何时髦人士来说,狄西兰爵士乐只会让人想起汤姆叔叔之类的迂腐故事,这种音乐充满奴性,只是为了讨好观光客而存在。光是听到狄西兰这个字就令人生厌。因此,当父亲要带我和哥哥布蓝佛去参加丹尼‧百克(他是班卓琴和吉他界的传奇人物)所主持的儿童乐团时,我们只能想像到卡通配乐,或是某种老派的媚俗音乐.谁还知道什么是班卓琴?那大概是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译注:FrederickDouglass,19世纪的黑人民权运动者。)在听的东西吧?天啊!我们竟得放弃星期六的玩乐时间,回到奴隶制度的年代。真是太棒了!
  
  丹尼‧百克其实曾经和一堆大人物一起演奏,包括路易‧阿姆斯壮、,席尼‧贝雪、詹姆斯‧约翰逊以及凯伯•凯洛威等等,但当时我们完全不认识这些名字。我们那时候住在路易西安那州的肯纳市。布蓝佛九岁,我八岁。父亲开车载着我们从家里到百克先生在纽奥良市为费尔维尤浸信教会铜管乐队主持排练的空地,大约要花半个小时。
  
  在那里我们见到一位老先生,我猜就是百克先生。他是个有趣的人物,充满了热情以及故事。他热爱纽奥良的音乐,也喜欢孩子。那天,他让我学到了关于演奏爵士乐,最深刻的一课,也让我学到了如何表达自我,以及彼此尊重。
  
  他从鼓开始:「低音鼓和钹是一切的基础。一小节四拍。一、二、三、四。低音鼓在一、三拍,钹在二、四拍。两者就像在应答彼此。当低音鼓说『咚』,钹就回应『戚』。」
  
  1234
  
  咚、戚、咚、戚
  
  1234
  
  咚、戚、叭咚、咚
  
  戚
  
  「现在,第四拍出现第二次时,钹和低音鼓达成一致了!当你同时敲打两者时,这,就是爵士乐!」
  
  他解释道:「听着,你得在你的演奏中创造律动,跨过一些重拍,像在跳舞一样。」
  
  接着他走向低音号手。「轮到你了,低音号,你演奏的是最巨大的乐器。除了吹出巨大的音,也得记得留白。如同其他庞然巨物一样,动作是缓慢的。」他哼了一段低音号的旋律,然后说:「你和低音鼔联系在一起,都是在最低的声部,所以你们一定要互动。你们就像地板,是节奏的地基。」
  
  低音号手开始吹奏,百克先生说:「你得带着情绪吹奏。当你带着情绪,就能够在低音中创造律动。」于是低音号也开始吹出有律动的乐音。接着低音号手和鼓手开始互动。百克先生说:「你们得同步演奏,在同步之余带点变化!」他们制造了些低沉、混浊的噪音之后,百克先生说:「好的!这就是爵士乐。」
  
  然后他转向伸缩号手:「你拥有什么其他乐手所没有的?」
  
  「滑管。」男孩回答。
  
  「没错!你要记得,在爵士乐里,永远要强调你独有的特色。以做自己为荣。你吹奏的是低音域的乐器,吹得越低,节奏就会被拉得越慢。所以我要你这样吹奏。」他跟着谱唱了起来。「但有时候你也得来个『呜哇哇哇哇噗』,我要你把音拉高、拉破!」低音号、伸缩号和鼓开始合奏,听起来糟透了。但百克先生还是宣称:「这,就是爵士乐!」
  
  然后他开始对小号手喊话:「小号是领导的乐器。你们得展现出力量,负责吹奏主要旋律。」他教了我们《小伊莱莎‧珍》(Li’LLizaJane)的旋律。我们开始演奏。在我们重挫这首曲子的旋律之后,他说:「给旋律一点个性。摇晃它!给自己一点空间自由发挥。把旋律和节奏融合在一起,你也得随之律动。」百克先生会自己先哼唱一次,再要求我们演奏。于是我们全团一起演奏了那首曲子,但听起来只是一团混乱。是啊,听起来烂透了,但也听得出来,这一切终究会变成某有趣的东西。
  
  接着他走向单簧管手,说:「好的,你们有好多按键可运用,你们可以吹得快、吹得高,甚至比小号手还高。你们可以吹出快速跳跃的音或颤音等等,这些音让你们和小号手有所区别。我要你们偶尔运用这些技巧,吹奏和小号相同的旋律,但拉高八度。」他也哼了单簧管手应该吹奏的旋律,,单簧管手们接着挤出吱吱喳喳的声响。百克先生听了后说:「你们所吹奏的一切,都应该要表现出你们的个性。现在试着让乐音变得圆滑、有弹性。」乐手们试着照做。
  
  百克先生说:「这就是爵士乐!现在单簧管手和小号手一起吹旋律,但你们合奏时,必须像在对话一般!单簧管手要在小号手留白时说些东西,而小号手,记得要留白。」于是我们开始合奏,单簧管手吹着高八度的旋律,加入一些快速的乐句,但依旧发出吱吱喳喳的杂音。很糟。但百克先生说:「现在我们试着演奏这首曲子,《小伊莱莎‧珍》。」我们照做了,那可能是你这辈子听过最脱节、吵杂的东西。
  
  他兴奋地宣布:「各位,这,就是爵士乐!」
  
  如果你观察当今的纽奥良爵士乐圈,很多最优秀的音乐家——卢西恩‧巴尔别林(伸缩号)、夏农‧鲍威尔(鼓)、麦克‧怀特(单簧管)、葛雷格‧史塔福(短号)、贺林‧莱里(当时是小号手,现在是鼓手)都待过丹尼‧百克所主持的费尔维尤浸信教会铜管乐队。或许他当时从我们身上听到了特别的东西。他同时也教导我们这观念:你拥有创造力,无论你的身份是什么。尊重自己的创造力,同时也尊重他人的创造力和发挥空间
  
  那是我最早学到关于爵士乐的人生课题之一。我们听过太多人如此描述当今的爵士乐:只为鑑赏家而演奏,对一般人而言太过艰涩;没有可辨认的根基或目的;最好的爵士乐只在烟雾弥漫的无人夜总会里演奏,已成过去;爵士乐已经躺在礼仪师的桌上,离下葬只有一步之遥。
  
  过去三十年,我竭尽所能地证明那些都是极度错误的刻板印象。在这本书里,我希望传达美国最伟大音乐中的正面讯息:伟大的音乐家在舞台上给予彼此尊重和信任,而这能够改变你的世界观、全面充实你的生命,从个人的创造力、人际关系到成就事业的方式,甚至能够协助你理解身为世界公民的现代意义。
  
  参与任何新的活动,通常需要老鸟带你入门,教导你基本的知识,进而帮助你了解、享受正在发生的一切。体育活动有赛评来解释局势,歌剧有实用的演出曲目简介或字幕,博物馆则有语音导览。但爵士乐的叙述通常很模煳,甚至对音乐家而言也是如此:「跟着你的感觉演奏的」、「继续听,有一天你会了解的⋯⋯总有一天」,或是像「如果你需要问,你永远不会知道」这类奥祕的建议,这不是要帮助你理解,而是要让你觉得自己不入流。也因此,爵士乐的美学在大众眼中依旧显得神祕难解,即使从阿姆斯壮、塞隆尼斯•孟克到马库斯•罗伯兹这些爵士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都有着相同的艺术目的。我们在下文中会解释摇摆、蓝调、用切分音演奏各式音乐、创造新的音乐形式、互动的即兴演奏、展现自家绝技,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以爵士乐的语言解释当代的生活。
  
  我希望能够揭开这层迷雾,不光让你了解如何聆听爵士乐,也让你理解音乐背后的弦外之音如何改变你的生命。我也希望能够帮助你认识一些伟大音乐家的独特个性以及风格,包括:迪吉.葛拉斯彼、比莉.哈乐黛、迈尔士.戴维斯、欧涅.柯曼、查利.帕克、杰利.罗尔.莫顿、约翰.路易斯等等。
  
  我会让你瞥见音乐家演奏时的思绪,向你展现蓝调的核心,并解释爵士乐的即兴演奏如何与其他音乐类型的即兴演奏不同,以及那种在表现个人创造力和自我牺牲之间的拉扯,这张力不但是摇摆的核心,也是音乐与人生的驱动力。
  
  我希望能够以本书传递自己多年来从音乐中学到的,也希望这些关于艺术和人生的重要课程能够帮助你找到(或维持)个体和团体间的平衡,以及如何在为共同目标努力时,尊重他人及自己。这也正是丹尼.百克教导我们的:在自我以及他人的独特性里找到乐趣。希望借着音乐,你也能够做到这件事。
  
  温顿‧马沙利斯Wynton Marsalis.


推荐序

文/魏广皓(东华大学音乐系助理教授)

  
  温顿・马沙利斯,当代最重要的音乐家,我无法定义他是古典或是爵士乐手,因为他都行,而也正因为都行,他重新定义与打破了古典与爵士小号的界限。
  
  如果要我说一位当今最具代表性而且最成功的爵士音乐家,那么绝对就是他了。在他的音乐会与大师班中,除了可以听到他精湛的演奏技巧与概念之外,更可以听到他对于爵士乐的体认与对传统的坚持。
  
  生在美国纽奥良,爵士乐的发源地,爸爸与兄弟们全是爵士音乐家,虽然他大学念的是古典音乐名校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但这绝对不是离经叛道,反倒成为他日后演奏乐器最大的养分。古典音乐的练习,绝对是对于日后演奏任何种类音乐最好的基础训练。对于一个十多岁就已经成名,以非常年轻的姿态便参与许多重要的录音与演出的乐手,马沙利斯一直是音乐界最受瞩目的一颗星。对于爵士乐手来说,演奏与创作都是在表演人生,而他这三十多年的音乐职业生涯中,追求的是什么?又经历过什么?又是什么经验让他内化成可以演奏的动人音符?具有高知名度的他,又是用什么方法一步步将他最喜爱的爵士音乐精神,传递给全世界?
  
  我在纽约学习音乐的过程当中,爵士林肯中心总是我最爱去的地方,马沙利斯的每一场演出我几乎必到。在那他们称为「House of Swing」的重镇里,只要是学生身份,你都可以得到特别的优惠。那代表着他们特别希望学生来,这并不是学生的钱好赚,而是他知道唯有教育才能够将爵士乐的美传递给更多人欣赏。在爵士林肯中心里,有着许多课程让年轻的世代体会到最好的爵士经验。除了在世界各地演出,他也四处演讲、举行爵士大师班、谱写曲子,甚至在许多重要媒体上出现,他带给这世界的不单单只有爵士小号的演奏技巧与风格,更带给了音乐人更多的想法与影响世界的可能性。
  
  不管你是不是音乐人,都该来瞧瞧他心里怎么想!
  温顿・马沙利斯,一个用爵士乐让世界跟着摇摆的音乐家。

图书试读

【演奏的要件与感受】
 
爵士乐教导我们同理,教我们跟别人共同创造并酝酿某种感受,同时也鼓励我们找寻自己的独特风格。这种音乐能够兼容无数种演奏方式,供不同的乐手寻找并表达自我,没有任何规则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的。
 
在成长过程中,我发现被社会视为异类的各种边缘人都能在爵士乐圈子里找到欢迎的双臂。这圈子为各式各样的人保有一方空间,如果你有演奏天分,获得的空间自然又会大一些。最让我着迷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套学习即兴演奏的方法。有的人能够掌握绝对音准,也有人凭直觉就能够找到合宜的音调。也有些人用科学方法分析歌曲的和弦组合,然后套入对应的音阶。有些人缺乏华丽的技巧,却能用浑厚音色配上蓝调音阶来阐诉非常深刻的感情。他们的声音是非常个人的。
 
某乐手或许不擅长辨认和声,旋律感却非常好。也有人仰赖优越的节奏感来弥补匮乏的旋律,靠着有限的音乐词汇搭配多变的节奏组合来应付即兴独奏。每个人各有长处和短处,也都了解没有人是完美的,因此你最好能欣赏别人所能演奏的、容忍别人所不能演奏的。
 
但偶尔还是会出现天生好手,彷彿不需下任何苦工,生来就是为了演奏这种音乐。在爵士乐里,所谓的「演奏天分」也包括向众人倾吐的欲望。这种表演欲在孩子身上并不容易见到。要找到具音乐天分的孩子不难,但他们多半还没有信心和魄力对这世界说:「这就是我的音乐,不喜欢你可以离场。」
 
在纽奥良的音乐传奇里,席尼.贝雪是少数特例。他从小就了解自己的天赋,九岁就和成人一起表演,十四岁就有自己的乐团。他不曾学习读谱(他过耳不忘,何必学?),却能看出人生的诗意。我从老一辈的法国朋友口中听过他的故事。他晚年在法国被封为偶像,还极具女人缘。从他的照片中,我看不出原因,他的外貌并不是非常有魅力。但读了他的自传《温柔以对》(Treat It Gentle)之后,一切就明朗了。他非常会说故事,对人生有一种很玄的理解。他写道:
 
「有些人以为你得吸一堆大麻才能创作。」

「以为你的生活离不开女人和酒⋯⋯酗任何能把你醉倒的东西,酒精或性,或是药物。当然,你可以这么做,也有很多人以为你必须这么做。」

「但你创作的真正理由,是一股无法压抑的驱力⋯⋯你无法不创作。」

「但,灵感又是另一回事。」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