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則則的故事,
要學習聽故事,也要學習講故事,
這樣的人生纔有詩意,也纔有思想。
知名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逝世轉眼已二十週年。其最著名的「三色」電影《藍》、《白》、《紅》,奠定瞭他在影壇的不朽地位,更是他留給世人的天鵝之歌,道盡瞭嚮現代西方普世價值「自由」、「平等」、「博愛」所發齣的根本提問。其實,早在「三色」電影之前的《十誡》影集係列,已經蘊含瞭其豐富深邃的核心思想。若不理解《十誡》,就無法明白奇士勞斯基透過電影藝術,展露齣他對生命的凝視入微,以及對「十誡」精神的深切關注。
《十誡》雖以聖經「十誡」作為藍本,奇士勞斯基卻不把它視之為教條來理解,反倒設定貼近日常的敘事情境來重述古老誡命,精準地呈現齣誡命的本質──「愛」。本書作者即是帶著這樣的理解,對《十誡》進行神學詮釋,嚮心中唯一鍾愛的神學美學傢緻敬與緻謝,不僅帶我們聆聽故事中真實生活的人們及其麵臨的掙紮與眼淚,更凝視他們如何在偶遇與命運的辯證之下,進行艱難的倫理抉擇,從而理解往往我們視而不見的聖經「十誡」,如何與自身的生命故事緊密交織,甚至生死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