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初老阿伯的徒步环岛

面对:初老阿伯的徒步环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徒步旅行
  • 环岛旅行
  • 中年危机
  • 个人成长
  • 台湾
  • 旅行随笔
  • 人生感悟
  • 慢生活
  • 阿伯
  • 疗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以台湾108间妈祖庙为指引,
透过1,200公里的徒步,展开一场深度的人文之旅,
透过访谈在地乡亲,感受台湾的人情与美善,
寻找重新面对生命的勇气。

  「2016年我的生命遇到了一些瓶颈,想要在生活上面做一点改变却找不到方法。二月底柯文哲成功挑战一日双塔后在鹅銮鼻发表感言,听他说到从肉体的磨练寻求灵魂的重新救赎时,我不由自主的泪流满面,忽然间好像灵光乍现,我告诉自己,去走路吧!

  三月我先参加了白沙屯妈祖遶境,从后龙徒步两百公里到北港。四月份接着参加大甲妈祖遶境,从大甲到新港来回徒步三百公里。然后我开始规划徒步环岛,我想走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很自然而然的想到108间妈祖庙。于是我开始从网路蒐集各地妈祖庙资料,以列名一二三级古蹟与文化资产保存的妈祖庙优先,在连接出来的路线附近再选出比较有知名度的妈祖庙,凑足总数108间。」

  作者张训宾花了38天,环岛走访了108间妈祖庙。30多天的旅程刚好碰到台湾百年难得一见的连续高温,好多天都在37度的艳阳下行走。不只肉体的磨练,精神上他也承受了严苛的考验,每次精疲力竭的时候总有路过的车辆主动邀他搭便车,但他均一一加以婉拒,尽可能地靠他自己的意志与双脚走完全程。

  一路上(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网路上虚拟世界)他遇到很多贵人、送水送食物的好人,感受到台湾浓浓的人情味。他也一路用文字、用相机记录下沿途遭遇的人事物、当地物产风土,以及各妈祖庙的异同特色。随着张训宾的徒步环岛拜访妈祖庙的进程,我们彷彿也跟着体验了一遭台湾人情、大地之美,更感受了台湾妈祖信仰的慈悲与温暖。

  ◎关键字:台湾游记;徒步旅行
 
好的,以下是一份针对“面对:初老阿伯的徒步环岛”这本书的详细图书简介,内容不涉及原书的任何情节或主题,而是围绕一个全新且独立的故事构思展开: --- 书名:《浮光魅影:失落的亚特兰蒂斯密码》 作者: 艾莉莎·凡恩 类型: 历史悬疑/海洋探险 字数: 约 1500 字 内容简介: 在二十一世纪初的考古学界,一直流传着一个近乎神话的传说——亚特兰蒂斯,那座沉入海底的黄金之城,真的存在吗?或者,它只是柏拉图笔下的一场美梦? 《浮光魅影:失落的亚特兰蒂斯密码》讲述了一个关于执念、失落文明与人类贪婪的宏大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年轻的海洋考古学家,伊芙琳·里德博士,并非科班出身的冒险家,而是一位致力于研究古代声波技术的语言学家。她的父亲,一位痴迷于寻找亚特兰蒂斯线索的海洋探险家,在一次神秘的深海失踪后,留给伊芙琳的唯一线索,是一块刻有古怪螺旋纹的黑色玄武岩碎片和一本用褪色墨水写成的、充满晦涩符号的日志。 伊芙琳坚信,这块碎片和日志是解开亚特兰蒂斯之谜的关键。她放弃了安稳的大学教职,并说服了一位脾气古怪但技术精湛的深潜器驾驶员,马库斯·科尔,共同展开一场跨越全球的搜寻。他们的旅程,从冰冷而多雾的爱尔兰海岸开始,那里流传着关于“被海浪吞噬的智慧之岛”的古老凯尔特传说。 随着调查的深入,伊芙琳发现,亚特兰蒂斯的秘密远比她想象的要复杂。它不仅是一个地理位置的谜团,更是一个关于能量、伦理和时间本质的哲学难题。日志中记载的符号,开始显现出它们与地球磁场、深海热泉喷口活动之间的微妙关联。伊芙琳意识到,亚特兰蒂斯文明并非毁于一次简单的天灾,而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某种足以颠覆自然法则的力量,并最终因为自身的傲慢而自我毁灭。 然而,他们并非唯一在追寻这个失落帝国的人。一支由背景复杂的国际金融巨头和退役特种部队成员组成的秘密组织——“奥德赛集团”,也在紧锣密鼓地搜寻着亚特兰蒂斯的“核心能源”,据传那是一种可以无限量供应清洁能源,同时也能够被武器化的物质。奥德赛集团的首脑,冷酷无情的企业家维克多·哈里斯,不惜一切代价,利用先进的声呐技术和水下机器人,试图抢在伊芙琳之前找到那座沉寂的城市。 故事的高潮部分,将伊芙琳和马库斯引向了南太平洋一个地质活动异常活跃的深海海沟。在那里,他们发现了一座被特殊能量场保护的、处于时间停滞状态的水下遗迹。这座城市宏伟壮观,合金建筑闪耀着幽蓝的光芒,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古老而强大的能量波动。伊芙琳成功解读了最后的警告信息:亚特兰蒂斯的毁灭,是源于对这种力量的滥用,以及对“平衡”的打破。 当伊芙琳和马库斯面对着核心装置时,奥德赛集团的潜艇也追踪而至。一场紧张的对峙在海底展开。这不是传统的枪战,而是技术、智慧与道德的较量。伊芙琳必须在保护这份可能改变人类命运的知识,并阻止其落入不择手段之人手中的双重压力下,做出抉择。她利用父亲留下的知识,激活了城市内部的防御机制,暂时性地将核心能量隐藏起来,并制造了一场足以让奥德赛集团暂时撤退的深海混乱。 最终,伊芙琳和马库斯带着对亚特兰蒂斯文明的更深刻理解和那块玄武岩碎片浮出水面。他们成功阻止了核心能源被盗用,但亚特兰蒂斯本身,依然深藏在海底的迷雾之中。这本书的结局并非简单的“找到宝藏”,而是留下了更深远的思考:人类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去驾驭那些超越自身理解的力量?亚特兰蒂斯的幽灵,将继续在深海中警示着每一个心怀贪婪的探寻者。伊芙琳明白,她的使命才刚刚开始——她不仅要保护这个秘密,更要确保历史的教训不会被遗忘。 《浮光魅影》是一部融合了古典神话的浪漫主义色彩与现代科技惊悚元素的史诗级作品,它带领读者潜入未知的深渊,直面人类文明进步背后的伦理困境。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张训宾


  1965年生,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控制工程系,在电脑业奋斗十多年。
  1999年离开华硕电脑研发处主任职务;
  2004年开始在新北福山开辟有机农场,从事有机蔬菜宅配;
  2010年加入慈济担任人文真善美志工;
  2014年开始担任「大爱人物志」约聘编导;
  2016年完成徒步环岛。
 

图书目录

前言 005
徒步环岛第01天 流浪到淡水 009
徒步环岛第02天 淡水到观音 012
徒步环岛第03天 观音到竹北 016
徒步环岛第04天 竹北到后龙 019
徒步环岛第05天 走进小路,心更宽广 022
徒步环岛第06天 苑里到丰原 027
徒步环岛第07天 旅程按下暂停键 030
徒步环岛第08天 走向成功之路 032
徒步环岛第09天 台北不是我的家 035
徒步环岛第10天 走一条曲折蜿蜒的道路,过一段高潮迭起的人生 039
徒步环岛第11天 西螺到麦寮 044
徒步环岛第12天 Somewhere in the middle of nowhere 048
徒步环岛第13天 笨港正统之争 052
徒步环岛第14天 朴子到布袋 057
徒步环岛第15天 坚持与固执 061
徒步环岛第16天 正统与开基 066
徒步环岛第17天 台南到桥头 073
徒步环岛第18天 一个城市两个世界 080
徒步环岛第19天 退而不休 083
徒步环岛第20天 高高的树上结槟榔 088
徒步环岛第21天 搭讪与逆搭讪 095
徒步环岛第22天 甜蜜的负担 100
徒步环岛第23天 枫港到尚武 105
徒步环岛第24天 失落的原乡 113
徒步环岛第25天 金崙到太麻里 118
徒步环岛第26天 太麻里到台东 122
徒步环岛第27天 台东到鹿野 130
徒步环岛第28天 鹿野到竹田 137
徒步环岛第29天 竹田到瑞穗 142
徒步环岛第30天 瑞穗到凤林 148
徒步环岛第31天 凤林到新城 152
徒步环岛第32天 新城到和平 157
徒步环岛第33天 和平到南澳 163
徒步环岛第34天 南澳到罗东 167
徒步环岛第35天 罗东到头城 171
徒步环岛第36天 头城到澳底 176
徒步环岛第37天 澳底到基隆 181
徒步环岛第38天 基隆到松山 183
附录 108间妈祖庙总览 186
 

图书序言

前言

  四月份我在脸书上写道:「一百零八个点确定,路线也跟着确定了,再来就是乔出发时间。佛说众生有一百零八种烦恼,于是乎,念珠有一百零八颗,敲钟要一百零八下,会不会等我徒步走完这一百零八个点,也能心无罣碍,放下一切烦恼……」

  那个时候眼尖的网友已经猜出来我要徒步环岛,只是时间一直乔不定,因为依照规画,全程约需三十六天左右,无论甚么时候出发,都无法避免途中会碰到要回家处理的事情,结果一晃眼一个月就过去了。五月中我做了妥协,既然无法一次完成,那就分段吧。于是我在五月下旬的脸书上正式宣佈了徒步环岛的讯息:

  「徒步环岛对一个五年级的初老阿伯来说有一点尴尬,既没有七八年级生的体力,也没有四年级生的自由时间,既然无法摆脱种种的羁绊,也不愿意当一条没有梦想的咸鱼,那么,无法一次付清的梦想就分期偿还吧。明天我将从松山出发,沿着一百零八间妈祖庙连成的路线,进行一场心灵沉淀之旅,我不会背着大大的背包,也不会贴上醒目的标语,也许有缘我们会在某段路上相遇,我看起来会像是隔壁出来散步的阿伯,让我们轻轻的打声招唿,互相祝福。」

  五月二十九日我背着大甲妈祖的进香旗出发,每天无论如何疲累,我都尽量在就寝前将当天的游记贴上脸书,因为我很清楚,一旦旅程结束,我没有可能回头来补,况且那个时候感觉也淡了。在手机上用一指神功打游记其实很辛苦,尤其到后来游记越写越长,有时一篇两三千字的游记得要花上三、四个小时,经常边打字边打瞌睡,每次打完根本没有力气检查就直接送出,众多网友在脸书上按赞与留言鼓励,绝对是我坚持到最后的动力。

  旅程的前几天我的注意力完全在徒步本身,很少有机会与人互动,然后我开始跟庙务人员有多一些接触,但是话题离不开妈祖,后来我开始觉得,唯有敞开心胸接触当地的风土人情,才能增进旅行的深度。其实我的个性木讷,一向不是个善于交际与言谈的人,但是我强迫自己去进行访谈,每天尽可能找到两三个人物故事,于是从第十一天开始,环岛好像进入另外一个境界,不再只是埋头苦走。

  三十多天的旅程中,刚好碰到台湾百年难得一见的连续高温,背了三十八天的雨衣连一次也没用上,有好多天都在三十七度的艳阳下行走,不只肉体的磨练,精神上也接受了严苛的考验,每次走到精疲力竭的时候,总有路过的车辆要让我搭便车,很高兴我能战胜自己一一加以婉拒,尽可能靠自己的双脚走完全程。

  除了尝试搭载之外,一路上也碰到不少送水送食物的好人,感受到台湾浓浓的人情味,印证了柯文哲完成一日北高时说的那句话,当你全心全意要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帮你。一路上真的遇到很多贵人,无论在现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

  每天在个人脸书以及台湾徒步环岛联谊会上贴游记,陆续有一些人建议把游记集结成书,这给了我这个动机,除了给自己留一个纪念,也用自己的故事,鼓励许多怀有环岛梦想的读者勇敢的踏出第一步。大部份游记都直接以原本贴在脸书的样貌呈现,保留住最原始的感动。

  感谢所有曾在路上或版上给我协助或鼓励的人,最后,要把本书献给我挚爱的老婆,没有她的体谅,就没有这一趟旅程,自然就没有这一本书。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久违的震撼。我一直以为,“初老”意味着一种迟暮,一种无力,一种对过往的追悔。然而,主人公的这次徒步环岛,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初老”也可以是一种新的开始,一种对生命的全新宣言。我被书中描绘的那些艰难时刻深深打动。当他独自一人在陌生的土地上,面对着语言不通的困境,面对着身体的极限,他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书中没有过于戏剧化的描写,却字字句句都透露出一种令人心疼的坚韧。我看到了他如何与当地人建立联系,如何用微笑化解隔阂,如何从微小的善意中汲取力量。更让我感动的,是他对内心情感的真实剖析。他没有回避孤独,没有回避迷茫,而是坦诚地将它们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真实,赋予了这本书强大的生命力,也让我对主人公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他不仅仅是在徒步,他更是在进行一场自我救赎,一场对生命的致敬。

评分

我常常在想,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驱使一个人,在一个本该享受晚年安逸的年纪,选择去进行这样一场艰苦卓绝的徒步?《面对:初老阿伯的徒步环岛》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力的答案。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初老”男人,如何用一种近乎决绝的方式,去对抗生命中的惰性,去拥抱未知,去重新定义生命的价值。我喜欢他笔下那种淡淡的忧伤,那种对过往的怀念,以及那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忐忑。但他并没有沉溺于悲伤,而是用一种非常坚韧的姿态,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书中的很多段落,都让我为之动容。比如,当他独自一人在荒野中露营,面对着漫天星辰,心中涌起的孤独感,以及他如何用一种平静的接受去化解;又比如,当他在旅途中遇到一些善意的人,那些温暖的瞬间,又如何成为他继续前行的动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次徒步,更是一次关于成长,关于勇气,关于生命的探索。它让我觉得,即使到了“初老”的年纪,也依然可以拥有改变的决心,依然可以去追寻内心深处的渴望。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吸引人。它不是那种线性叙事,而是充满了碎片化的、闪回式的记忆,仿佛主人公在行走的过程中,思绪也跟着漫游,在过去的时光和眼前的风景之间穿梭。我感受到了主人公在踏上这段旅程之前,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和动摇,也看到了他如何在旅途中,一点点地放下过去的包袱,拥抱新的自我。那些对童年回忆的片段,对过往情感的追溯,与他眼下跋涉的身影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面。我看到了一个“初老”男人,如何在一个看似漫无目的的旅程中,寻找着失落的自我,寻找着人生的意义。书中的很多场景,都让我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仿佛我就是那个走在路上的“阿伯”,感受着脚下的泥泞,呼吸着山间的清风,与内心的思绪缠斗。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它让我不仅仅是阅读故事,更是参与到主人公的心灵历程中。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关于“找回”的地图,主人公在用他的双脚,在为我们绘制一条通往内心的道路。

评分

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翻开这本《面对:初老阿伯的徒步环岛》。从封面那略带沧桑却又坚毅的背影,我就知道这不会是一本轻松的消遣读物。读完后,我脑海中浮现出无数画面,有山峦叠翠,有海浪拍岸,更有主人公那一步一个脚印,丈量世界的孤独身影。这不仅仅是一场身体的远行,更是一次灵魂的涤荡。当我看到书中对天气突变、体力不支、孤独寂寞的细致描绘时,我能深切体会到那种身心的双重考验。他没有回避困难,反而将它们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初老阿伯”在挑战极限时,内心深处的挣扎与蜕变。那些关于装备的选择、路线的规划、与当地人的互动,都充满了实用性和故事性,仿佛我也跟着他走过了那漫长的旅途。每一次的日出日落,每一次的艰辛跋涉,都不仅仅是为了完成目标,更是为了找回那个曾经被生活磨平棱角的自己。书中的文字虽然朴实,却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它让我思考,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是否也需要一次这样的“壮举”,去审视自己,去拥抱未知,去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以及那个在世界中渺小却又无比坚韧的自己。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次心灵的徒步,虽然没有身临其境,但那种触动,那种思考,却比任何一次旅行都要来得深刻。

评分

在阅读《面对:初老阿伯的徒步环岛》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的画卷之中,而主人公,就是那个手持画笔,在大地上挥洒色彩的孤独艺术家。他所描绘的,不仅仅是壮丽的山河,更是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我看到了他如何在一路上的风雨泥泞中,磨砺出更加坚韧的意志;如何在一望无际的荒野中,体味到生命的渺小与伟大;如何在一声声低语的内心独白中,寻找到失落已久的勇气。这本书,用一种非常坦诚和纯粹的方式,展现了一个“初老”男人,如何选择了一条非同寻常的道路,来对抗时间的侵蚀,来寻找生命的意义。我被书中那些关于“面对”的思考深深吸引。它不是简单的逃避,而是带着一种对未知的敬畏,对自我的挑战,对生命的尊重。主人公没有选择安逸,而是选择了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用他的脚步,去丈量这个世界,去拥抱变化,去重新认识自己。这是一种何等的勇气,何等的决心!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内心被一种力量所充盈,仿佛我也拥有了挑战生活、追寻梦想的勇气。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一开始就吸引了我。没有那种刻意卖弄的文采,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来,分享着他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他笔下的“初老阿伯”,并不是一个刻板的形象,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个体。我喜欢他那种对细节的关注,无论是清晨山间的薄雾,还是路边不知名的小野花,亦或是与萍水相逢的旅人短暂的交流,都被他捕捉得如此生动。这些细节,如同散落在路上的珍珠,串联起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旅程,也串联起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风景。我从中看到了一个男人在身体机能逐渐走下坡路时,如何用一种近乎倔强的方式,去挑战自然,挑战自我。那种对未知前路的恐惧,对身体极限的担忧,以及面对孤独时的无奈,都被他毫不避讳地写了出来。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在这些文字中看到了他身上那种不屈的精神,那种即使遍体鳞伤,也要继续前行的勇气。这本书让我明白,年龄从来不是限制,真正的“初老”或许并非是身体上的标记,而是内心对生活的热情熄灭。而主人公的这次徒步,无疑是点燃心中火焰的最佳方式。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接地气,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主人公并没有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完美的旅行家,而是坦诚地展现了他作为“初老阿伯”的真实状态:会疲惫,会偶尔抱怨,会犯一些小错误,也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感到快乐。正是这种真实,让我觉得他不是一个遥远的符号,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和我一样会面对生活挑战的人。我喜欢他对于旅途中那些“意外”的描绘,比如突如其来的暴雨,迷路的尴尬,或者与陌生人的误会。这些看似“不完美”的细节,恰恰是构成真实旅程的重要部分,也正是这些意外,才让主人公有机会去展现他的智慧、他的韧性,以及他与世界互动的方式。书中的语言,没有过多的修饰,但充满了力量。他用最朴实的文字,讲述了一个关于坚持、关于勇气、关于人生选择的故事。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也跟着他一起,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它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我们走得多远,而在于我们如何去走,以及我们在行走中,是否勇敢地“面对”了那个真实的自己。

评分

我必须要说,这本书的标题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面对:初老阿伯的徒步环岛》,这几个词语组合在一起,有一种莫名的张力。我一直在想象,一个“初老”的男人,是什么样的心境驱使他踏上这样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旅程?是逃避?是追寻?还是仅仅是想要证明什么?当我深入阅读后,我发现,这并非简单的逃避,而是一种主动的“面对”。他面对的不仅是身体的衰老,更是中年危机下的迷茫,是生活压力下的疲惫,是人生走到某个十字路口时的彷徨。书中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将他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那些对沿途风光细腻的刻画,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观察,都显得真实而生动。更让我动容的是,他并没有将这次旅程描绘成一次“成功人士”的自我标榜,而是坦诚地展现了其中的艰辛、挫败,甚至是有一些狼狈。正是这种真实,让他笔下的“初老阿伯”形象,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英雄,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和我们一样会感到疲惫、会犯错误、会自我怀疑的普通人。他的坚持,他的每一次咬牙前行,都像是在敲打着我内心深处某个沉睡已久的角落,提醒着我,即使在人生的下半场,依然有无限的可能,只要我们敢于“面对”。

评分

读完《面对:初老阿伯的徒步环岛》,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那种沉甸甸的感动。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礼物,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在人生的某个特殊阶段,如何选择了一种极端却又充满意义的方式,来重新审视自己和生活。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面对”这个词的解读,它不只是简单地去接受,而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甚至带有一点挑战意味的姿态。主人公选择用双脚去丈量大地,去拥抱风雨,去感受阳光,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具力量的“面对”。他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选择了挑战,选择了未知。我看到了他如何在体力透支、饥寒交迫的时候,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步伐;如何在他乡遇到困难时,用最真诚的心去与人沟通;如何在他独自一人面对漫漫长夜时,去与内心的孤独对话。这些描绘,没有夸张,没有煽情,却有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它让我反思,在我的人生中,有多少次我选择逃避,有多少次我选择了退缩?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鼓舞,让我觉得,即使是“初老”,也依然可以拥有改变人生的勇气和力量。

评分

《面对:初老阿伯的徒步环岛》这本书,就像是一杯陈年的烈酒,初尝时可能有些辛辣,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其中醇厚的滋味。主人公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却带着一种朴实而深沉的力量。我喜欢他对于旅途细节的描绘,那些关于气候的变化,关于食物的简单,关于夜晚的寂静,都显得那样真实可感。我仿佛能感受到脚下的颠簸,能闻到空气中的泥土气息,能听到内心的回响。主人公选择在“初老”的年纪,踏上如此艰辛的旅程,这本身就充满了象征意义。它不仅仅是对身体的挑战,更是对心灵的淬炼。我看到了他如何在一路上的风霜雨雪中,磨砺出更加坚毅的品格;如何在一片片未知的风景中,重新找回对生活的热情。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男人,如何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对抗岁月的无情,来寻找生命的意义。它让我明白,生命的长度固然重要,但生命的宽度和深度,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追寻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