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教宗方濟各一起朝拜聖體

和教宗方濟各一起朝拜聖體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信仰
  • 天主教
  • 方濟各
  • 聖體
  • 朝聖
  • 靈修
  • 宗教
  • 教會
  • 祈禱
  • 靈性成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朝拜聖體
  是整個人與基督相遇。
  是受造物與造物主相會。
  是門徒親近天上導師。
  是病人求助醫治靈魂的醫師。
  是口渴者尋獲水泉。
  是盲人重見光明。
  是去探訪知心好友。
  是徬徨迷失的人找到道路。

  基督聖體是世界的希望之糧。
  ──教宗方濟各

  敬禮朝拜聖體是教會的優良傳統。藉著朝拜聖體,讓我們的生命紮根在耶穌基督內,與祂密切交談,享受溫暖親密的友誼,更熱誠地活齣信仰的美好與真諦。

  本書有31天朝拜聖體的祈禱,以天主聖言為祈禱的基礎,光照我們的生活並賦予更新的活力。每日默想的題材取自教宗方濟各的著作,由教宗親自帶領我們與天主聖三相遇、體會聖言的深意,靜下心來平安地與主同在;並在聖母的陪伴和代禱中,迴顧與反省生活、定誌實踐信仰,敞開心門迎接耶穌的恩寵。

  ISSUU試閱連結:issuu.com/wisdompress/docs/9789866036392

本書特色

  ★ 提供31天的祈禱,以天主聖言為基礎,光照並賦予更新信仰的活力。
  ★ 默想題材取自教宗方濟各的著作,與教宗一起迴顧生活及實踐信仰。
  ★ 祈禱步驟簡明易行,更容易靜下心來進入祈禱氛圍,獲得朝拜聖體的果實。
  ★ 附錄提供明供聖體的程序、歌麯和各種實用禱文,亦可運用於日常的祈禱。
  ★ 朝拜聖體的最佳「伴禱書」,適閤個人、傢庭、堂區和善會團體使用。

主教的強力推薦

  朝拜聖體是感恩祭的延續,幫助我們在平凡生活中認齣基督真實的臨在,並獲得滿溢的恩寵。──颱北總教區 洪山川總主教

  對聖體敬禮的熱誠,使我們更能體會共融在耶穌基督愛內的喜悅與平安,也慷慨地以愛還愛。──新竹教區 李剋勉主教

  朝拜聖體能幫助內心與天主聖三相遇,藉聖言與基督建立更親密的關係,光照並賦予更新生命的活力。──颱中教區 蘇耀文主教

  我們藉著朝拜聖體歸嚮基督真光,成為熾熱的證人,懷著喜樂與熱火,將天主聖愛點燃整個世界。──嘉義教區 鍾安住主教

  朝拜聖體吸引我們與基督親密結閤,效法耶穌全然奉獻自己,擁抱生命的苦架。──颱南教區 林吉男主教

  聖體聖事拉近我們與耶穌的距離。朝拜聖體,來到耶穌麵前與祂交流談心,是增進信仰的良方。──高雄教區 劉振忠總主教

  聖體敬禮使我們在愛的饗宴中得著力量,以火熱的心服事眾人、關懷世界。──花蓮教區 黃兆明主教
好的,這是關於一本名為《天國的麵包:中古世紀的聖體崇敬史》的圖書簡介,該書內容與您提到的書名無關。 《天國的麵包:中古世紀的聖體崇敬史》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探索瞭中世紀歐洲天主教信仰的核心——聖體崇敬(Eucharistic Adoration)的演變曆程、神學基礎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深遠影響。從公元500年至1500年間,聖體,即被視為基督真實臨在於餅和酒中的聖禮,如何從一個單純的彌撒儀式核心,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復雜且充滿儀式感的獨立崇敬活動,是本書關注的焦點。 第一部:奠基與初探(500-1000年) 中世紀早期,對聖體的理解主要集中在彌撒聖祭本身。當時的信徒更多關注的是聖事的神聖性與祭獻的意義,而非聖體的“留存”或“展示”。然而,隨著教會禮儀的日益復雜化,對聖體“實體存在”的強調開始浮現。 本部分詳述瞭加洛林復興時期神學傢(如阿爾昆和拉班·魯夫斯)對“變體論”(Transubstantiation)的初步討論。他們開始區分聖體的“相”與“體”,為後來的神學發展埋下瞭種子。在此階段,聖體通常在彌撒結束後立即被消耗,極少被公開展示或保存。我們考察瞭早期修道院的實踐,它們如何謹慎地處理剩餘的聖體,以及民間流傳的關於聖體顯跡的早期故事。 第二部:可見的聖跡——聖體顯現與崇敬的興起(1000-1200年) 11世紀後半葉,歐洲社會對聖體的渴望達到瞭一個新的高峰。這一時期見證瞭聖體崇敬儀式中一個關鍵性的轉變:聖體的公開展示與朝拜。 本書重點分析瞭1079年發生在博韋(Bouve)的著名聖體顯跡事件,該事件被認為是推動聖體崇敬儀式化的重要催化劑。顯跡故事的傳播,極大地激發瞭信眾對基督真實臨在的感性認知,促使神職人員尋找更恰當的方式來“展示”並“保護”聖體。 我們詳細考察瞭“聖體櫃”(Pyx)和早期“聖體盒”(Reliquary)在保存和展示聖體中的作用。同時,教會權威開始對這些新興的民間實踐進行規範。這一階段的文本和藝術描繪清晰地顯示齣,信徒的目光不再僅僅停留在祭壇,而是開始尋求一種更直接、更個人化的“觀看基督”的體驗。 第三部:教義的確立與禮儀的標準化(1200-1300年) 13世紀是聖體崇敬曆史上的一個分水嶺。教宗英諾森三世的領導下,第四次拉特蘭大公會議(1215年)在正式確立變體論教義的同時,也間接推動瞭對聖體更嚴格的保護。 本書的第三部分聚焦於1264年教宗烏爾班四世設立的“聖體聖血節”(Corpus Christi)。這是一個裏程碑式的事件,它將對聖體的崇敬提升到瞭一個全國性的、官方認可的節日高度。聖體聖血節的設立,不僅使得聖體遊行成為可能,也固化瞭特定的禮儀動作和神學解釋。我們細緻梳理瞭聖體遊行(Corpus Christi Procession)如何從一種象徵性的展示,演變為盛大、公開的社會政治聲明,反映瞭教會權力的鞏固。 此外,聖體櫃和聖體颱(Altar)的設計也在此期間趨於成熟,以適應公開展示的需求。 第四部:教派的盛行與民間信仰的交織(1300-1500年) 到瞭中世紀晚期,聖體崇敬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信眾不再滿足於一年一度的節日,而是渴望每日都能在聖體前默想。 本書考察瞭“朝拜聖體”這一實踐的普及。許多城市和教區開始設置固定的時間,允許平信徒在彌撒之外的時間裏,對安放在聖體櫃或特彆布置的聖體颱上被祝聖的聖體進行私下的、長時間的默想和祈禱。這與當時“精神之光”運動(Devotio Moderna)的興起息息相關,信徒們追求更個人化、更內省的基督體驗。 我們還分析瞭聖體崇敬如何與當時流行的“臨終聖事”緊密結閤。在瘟疫流行和戰爭頻發的年代,一塊被保留的聖體被視為抵禦邪惡、獲得恩寵的強大保障。 結論:遺産與張力 《天國的麵包》最後總結瞭中古世紀聖體崇敬實踐對後續宗教改革運動産生的巨大影響。正是因為教會將聖體崇敬發展得如此復雜和物質化,纔為後來的路德等改革傢提供瞭猛烈攻擊的靶子。然而,本書也強調,正是這種深厚的崇敬傳統,塑造瞭西方基督教世界對神聖、儀式和臨在的核心理解。 本書通過對大量拉丁文、地方方言文獻、禮儀手冊以及藝術史資料的細緻鈎沉,為讀者描繪瞭一幅生動、立體、充滿張力的中世紀信仰圖景。它揭示瞭聖體如何從一個神秘的儀式核心,一步步成為中世紀人精神生活和公共生活的焦點。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推薦序  更新信仰,從朝拜聖體開始/蘇耀文主教
祈禱指南
第1天:耶穌敲門
第2天:父親的心
第3天:聖母的順服
第4天:天主的子女
第5天:洗禮的恩寵
第6天:跟隨我
第7天:與耶穌同在
第8天:真正的幸福
第9天:天主的位置
第10天:天主的智慧
第11天:基督的化身
第12天:數算恩典
第13天:來赴盛宴
第14天:承行天父的旨意
第15天:慈悲的眼光
第16天:空虛自己
第17天:修和聖事之美
第18天:彌撒的恩寵
第19天:從死亡到復活
第20天:謙遜和忍耐
第21天:基督徒的喜樂
第22天:共融閤一
第23天:認識天主
第24天:與窮人同甘共苦
第25天:傢庭是愛的學校
第26天:最重要的是愛
第27天:勇氣──聖神的禮物
第28天:病人傅油聖事之美
第29天:基督的使者
第30天:關心近人
第31天:天主賜予我的新名字
附錄一:明供聖體程序
附錄二:實用禱文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和教宗方濟各一起朝拜聖體》這本書,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觸動瞭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它沒有刻意去宣揚任何教條,而是通過對聖體聖血的細膩描繪,引領我進入一種前所未有的寜靜境界。我一直覺得,真正的力量,並非來自於外在的聲名顯赫,而是源自於內心的強大和對真理的追求。書中關於“希望”的論述,讓我深感共鳴。它讓我明白,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總有一束光芒,能夠穿透陰霾,指引我們前行。教宗方濟各用他的話語,如同溫柔的手,撫平瞭我內心的焦慮和不安,讓我重新找迴瞭麵對生活的勇氣。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次閱讀體驗,更像是一次心靈的“充電”。它讓我意識到,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腳步,去感受那份神聖的連接,是多麼重要。這種連接,不僅僅是宗教層麵的,更是一種對生命本質的迴歸,一種對愛與真理的渴望。它讓我對未來充滿瞭信心,也更加珍惜當下擁有的每一個瞬間。

评分

最近沉浸在《和教宗方濟各一起朝拜聖體》這本書中,感覺像是經曆瞭一場靜默的洗禮。我並非宗教人士,但這本書的深度和普適性,讓我從其中汲取瞭許多寶貴的養分。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宗教儀式的解讀,更像是一場關於生命本質的深刻對話。書中關於“謙卑”的闡述,讓我尤為觸動。教宗方濟各用他一貫的溫和而堅定的語調,引導讀者去認識到,真正的力量,往往來自於內心的柔軟和對萬物的敬畏。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往的驕傲和執著,並嘗試用一種更加平和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每一次的閱讀,都仿佛在進行一次心靈的“微調”,將那些不必要的情緒雜質悄悄清除,留下的,是更加純粹和寜靜的心靈。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信仰並非遙不可及,它就藏在我們生活的點滴之中,藏在我們對每一個生命的尊重和關懷裏。它不是要我皈依,而是要我用更廣闊的胸懷去理解世界,去擁抱生命。

评分

《和教宗方濟各一起朝拜聖體》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是沉靜而持久的。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智慧,往往隱藏在最樸素的語言之中。而這本書,恰恰就是如此。它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故作高深的理論,卻以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將聖體聖血的奧秘,化作瞭觸手可及的啓示。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奉獻”的論述印象深刻。它讓我明白,奉獻並非是一種犧牲,而是一種分享,一種將自己內在的生命力,轉化為愛與希望的能量。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看到瞭教宗方濟各那充滿智慧的雙眼,他鼓勵我們,在每一次的朝拜中,都敞開心扉,去接納、去給予。這種無私的愛,如同一股清泉,滋潤瞭我乾涸的心靈。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思考如何纔能活齣更有意義的人生。這本書不僅是一次精神的旅程,更是一次靈魂的喚醒。它讓我明白,即使我們身處凡俗,也能夠觸碰到神聖的光輝,也能夠活齣充滿愛與希望的生命。

评分

讀罷《和教宗方濟各一起朝拜聖體》,我腦海中浮現的並非是宏大的教義宣講,而是一種觸及靈魂的溫潤。我並非天主教徒,但這本書的語言魅力和思想深度,卻深深地吸引瞭我。它以一種近乎對話的方式,將古老的聖體奧跡,在現代語境下重新詮釋,賦予瞭它新的生命力。我仿佛能聽到教宗方濟各的聲音,帶著無盡的慈愛和智慧,引導我一步步走嚮那神聖的祭壇。書中對於“感恩”的描繪,讓我久久不能忘懷。它不僅僅是錶麵的感謝,更是一種源自內心的,對生命饋贈的深刻體悟。每一次的朝拜,都仿佛是一次與至高的連接,一次靈魂的洗禮。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否足夠懂得感恩,是否足夠珍惜眼前擁有的一切。這本書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內心的不足,也激勵我不斷成長。它不是要我改變信仰,而是要我以一種更虔誠、更感恩的心去麵對生活,去愛身邊的人。這種力量是靜默而強大的,它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我的視角,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廣闊和充滿希望的世界。

评分

我最近讀瞭一本讓我心緒寜靜的書,書名是《和教宗方濟各一起朝拜聖體》。雖然我不是一個虔誠的教徒,但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卻遠超宗教範疇。它就像一位溫和的嚮導,引領我穿越日常的喧囂,進入一片寜靜而神聖的空間。閱讀的過程,我仿佛能感受到一種深沉的愛與包容,如同被一股溫暖的河流輕輕包裹。書中對聖體聖血的講解,並非枯燥的說教,而是充滿瞭詩意和哲理,讓我重新思考生命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它讓我明白,即使在最平凡的時刻,也可能蘊藏著非凡的意義。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等待”的章節,它教會我在紛擾的世界中,如何安然地等待,如何從等待中汲取力量,而不是被焦慮所吞噬。這種平和的力量,如同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前行的道路,讓我在麵對挑戰時,多瞭一份從容和堅定。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豐盈,對生活也多瞭幾分感恩和珍惜。它不是一本速成的“心靈雞湯”,而是一份沉甸甸的邀請,邀請我去探索生命更深層的意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