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
引领我们实践信仰的挚友 二十多年前读毕德生(Eugene H. Peterson)的Reversed Thunder: The Revelation of John and the Praying Imagination(1988),第一次感觉启示录的力量。那不是预测历史和未来的震摄,而是生命的触动和体会;不是获得开启未知奥祕的密码或钥匙,而是对生活的连接和感悟。于我,从二十多年前的阅读开始,启示录不再神祕,而是亲密;不再遥远,而是靠近。如今校园书房出版社将此书译成中文,付梓出版《天启的雷声》(2017),从此,我希望读者不再视启示录为怪客陌者,反而认识到,它是我们冷落多年的挚友良朋。
的确,启示录是我们的老友。正如毕德生所言:「启示录的每个信息,都可以在圣经的前六十五卷书里找到。启示录没有增添任何新的实质内容。福音书内的真理已经完备,已由耶稣基督启示出来。在这个主题上,启示录没有增添任何新的见解。」(第5 页)启示录一章1 节以「启示,耶稣基督的」开篇,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全书所有的内容,无一不是源自、指向、有关耶稣基督言说论述的。而这一切,又是与初代诸圣领受、传承、持守的传统紧密相连。明白这点,自然不会就那千奇百怪、却又一再卷土重来的「解经」和「预测」所困惑。掌握这面,就不会强求启示录回答一些从来不是其关注的问题。
我们冷落了这挚友,因为缺乏想像力,不仅对创造和生活掉以轻心,甚至习非成是。感悟大自然、触摸生命,绝不能以因果、机械式的计算量度、期待或操控,而是以谦卑的感度聆听、凝视和等候。启示录的体裁和表述,犹如大自然花草、瞬息风云、生命成长,不能量化计算,只能以诗歌颂、祈求、赞美,以画作描绘、突出、对比。当然,启示录的想像不是一厢情愿、无中生有的幻想,而是基于神的信实和应许而发出的祷告(praying imagination)。
冷落挚友,是因为我们以为已经熟悉。熟悉使我们失去新鲜、好奇、探索、等候的美德。熟悉使我们将恩典视为必然。也许,熟悉是骄傲的一种表达。对人、对事,对神的话语和启示,一定的陌生感是必须的。这种陌生感使人谦卑,也让人期盼、等候、渴慕和思念。启示录的体裁和象征手法,不断挑战我们以为理所当然的熟悉。
匆促是现代人的特性。匆忙急促的脚步,使我们对重复迂回不耐烦。「效率、品质、准确」是今天量度的标准。正是这急乱烦燥的步伐,使我们无法安静、不愿凝视、不能聆听。读启示录,必须愿意静下来,让看来迂回重复的启示录,一层一层、一步一步地将启示题现眼前。
自我中心无法得听神的圣言,野心使人拒绝天启之道。以一己的关注提问,以自己的喜恶期待答案,都是读启示录的障碍。「耶稣基督的启示」—启示录一再说的,不外就是神在基督耶稣里的工作和救赎,成就和更新,不是任何族群、个人的企划和梦想。读启示录,必须在神借耶稣基督的生命和言说面前,放下野心和私心。
现代人的另一特点是焦虑;讽刺的是,读启示录,也让不少人焦虑—特别启示录那层出不穷的异象和灾难。然而,启示录带出的,正是消解焦虑。正因为正视灾难苦困,知道其必为创造主所救赎、改变和更新,这一切艰困指向的是神的同在、眼泪被抹干、不再饥、不再渴,死亡或任何苦疾不再能控诉神的子民。启示录不是让人恐惧,是使人得安慰,不仅是他世,更在此生。
《天启的雷声》缕述启示录的核心主题,并非解经书。经文的梳爬训诂不是这书的目的,读者不应期望此书为难解经文和神学难题提供解答。然而,此书触及的都是启示录内容的关键,也是信仰的憧憬和实践的视域所在:圣经、基督、教会、崇拜、邪恶、祷告、见证、政治、审判、救赎、新天新地。
正如毕德生所言:「展读启示录,我探讨的主要问题不是『这代表什么意思?』而是『这在我牧养的信徒群体里,要如何运用?』我写作动机很清楚,解经不是要去破解密码;而是唤起惊奇、展现意象,在祷告中延伸想像,共鸣意含、折射亮光。」(第6 页)读者必定从本书有所启迪,我更相信传道牧者可以因为这书获得更多牧养的滋养、力量和勇气。
孙宝玲 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