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的雷声:毕德生陪你读启示录

天启的雷声:毕德生陪你读启示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Eugene H. Peterson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启示录,就像一道天启的雷声,要唤醒每个沉睡与枯瘠的生命!

  许多时候,我们的生活面对各种沉重的压力,落入枯竭和索然无趣的境地;曾经有过的梦想变得如此遥远,圣经的丰富真理和应许也似乎不再真实。我们彷彿卡在中间地带,知道故事的开头与结尾是什么,却只发现自己活在中间点,进退维谷。或着,就像走在一片广袤、生机蓬勃的森林,却是冷漠无感,急促、匆忙地走过,闻不到当中的芳香,看不见处处蕴藏的丰富生命。

  而被称为「牧者中的牧者」,也是灵修神学大师的毕德生牧师,透过他的牧养经历和教导圣经的过程,蓦然发现身为圣经最后一卷书的启示录,竟然隐藏着问题的解答。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是,身为诗人、牧者和神学家的约翰所写下的启示录,正是上帝要用来唤醒每一个受困生命的恩典之声。原来,启示录不是一卷高深莫测的预言书,也不是带来恐惧与不安的末世判决;它乃是要开启我们的想像力,唿唤我们用全部的感官和心力,去投入上帝向我们展现的宏大拯救。启示录所揭橥的想像,不是一厢情愿、无中生有的幻想,而是基于神的信实和应许而发出的祷告。我们需要驻足、默想,全神贯注地观看使徒约翰所展现的每一个奇妙意象,并且投入其中。

  在毕德生牧师兼具诗意、神学视野与牧养关怀的解读下,我们得以学习这份想像力,使我们所有的感官和知觉全然开启,让使徒约翰的异象以前所未见的力量震撼我们:我们彷彿踩着圣经时代的泥土,亲身体验人子降临的荣耀、参与雷霆万钧的敬拜、观看正邪分踞的恶战、参访圣洁有序的天堂。当我们进入这些异象,便一同在末世敬拜,听见那如香升起又如雷覆返的祷声,也听见从主而来的句句爱语,安慰嘱咐着祂的子民。

  枯寂的生命要如何复甦?启示录所揭示的以基督为中心的深广救赎,正是我们最需要的解药。而毕德生牧师的这本《天启的雷声》,深描出启示录的深意与力量,使我们重新恢复对于恩典的感受,同时看见并回应上帝在我们当中的行动!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毕德生(1932-)


  生长于一个朴实的基督教家庭,而牧职的唿召不知不觉在他生命中缓慢成型。早年在美国马里兰州开拓「基督我王长老教会」,牧养二十九年后,开始在维真学院教授灵修神学,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并且扩展他的牧者职分,透过写作和教学来传达以圣经故事为本的「翱翔牧养学」。他是位多产的作家,其亲切而充满诗意的文字,或拉近圣经与人的距离,或以圣经来引导灵性的成长,成为许多信徒与牧者的属灵指引,被称为「牧者中的牧者」。毕德生的着作至今有三十余本,其中灵修神学五卷本更是精华所在。另外,他以近二十年的岁月,将圣经原文意译为平易近人的白话英文《圣经信息版》(The Message),生动有力地传达经文的力量,帮助成千上万的人们走入圣经里的奇异新世界。
 

图书目录

x 推荐序  属灵导师再献盛宴/杨永民
xii 导读一  引领我们实践信仰的挚友/孙宝玲
xv 导读二  上帝是最终的答案/谢乐知

001 导言
009 第一章  着名的最后之言
021 第二章  关于圣经的最后之言  启示录1章1~11节
039 第三章  关于基督的最后之言  启示录1章12~20节
057 第四章  关于教会的最后之言  启示录二~三章
075 第五章  关于敬拜的最后之言  启示录四~五章
093 第六章  关于邪恶的最后之言  启示录六~七章
111 第七章  关于祷告的最后之言  启示录八~九章
127 第八章  关于见证的最后之言  启示录十~十一章
145 第九章  关于政治的最后之言  启示录十二~十四章
167 第十章  关于审判的最后之言  启示录十五~十八章
187 第十一章  关于救赎的最后之言  启示录十九~二十章
207 第十二章  关于天堂的最后之言  启示录二十一章1节~二十二章5节
229 第十三章  最后之言

 

图书序言

导读一

引领我们实践信仰的挚友


  二十多年前读毕德生(Eugene H. Peterson)的Reversed Thunder: The Revelation of John and the Praying Imagination(1988),第一次感觉启示录的力量。那不是预测历史和未来的震摄,而是生命的触动和体会;不是获得开启未知奥祕的密码或钥匙,而是对生活的连接和感悟。于我,从二十多年前的阅读开始,启示录不再神祕,而是亲密;不再遥远,而是靠近。如今校园书房出版社将此书译成中文,付梓出版《天启的雷声》(2017),从此,我希望读者不再视启示录为怪客陌者,反而认识到,它是我们冷落多年的挚友良朋。

  的确,启示录是我们的老友。正如毕德生所言:「启示录的每个信息,都可以在圣经的前六十五卷书里找到。启示录没有增添任何新的实质内容。福音书内的真理已经完备,已由耶稣基督启示出来。在这个主题上,启示录没有增添任何新的见解。」(第5 页)启示录一章1 节以「启示,耶稣基督的」开篇,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全书所有的内容,无一不是源自、指向、有关耶稣基督言说论述的。而这一切,又是与初代诸圣领受、传承、持守的传统紧密相连。明白这点,自然不会就那千奇百怪、却又一再卷土重来的「解经」和「预测」所困惑。掌握这面,就不会强求启示录回答一些从来不是其关注的问题。

  我们冷落了这挚友,因为缺乏想像力,不仅对创造和生活掉以轻心,甚至习非成是。感悟大自然、触摸生命,绝不能以因果、机械式的计算量度、期待或操控,而是以谦卑的感度聆听、凝视和等候。启示录的体裁和表述,犹如大自然花草、瞬息风云、生命成长,不能量化计算,只能以诗歌颂、祈求、赞美,以画作描绘、突出、对比。当然,启示录的想像不是一厢情愿、无中生有的幻想,而是基于神的信实和应许而发出的祷告(praying imagination)。

  冷落挚友,是因为我们以为已经熟悉。熟悉使我们失去新鲜、好奇、探索、等候的美德。熟悉使我们将恩典视为必然。也许,熟悉是骄傲的一种表达。对人、对事,对神的话语和启示,一定的陌生感是必须的。这种陌生感使人谦卑,也让人期盼、等候、渴慕和思念。启示录的体裁和象征手法,不断挑战我们以为理所当然的熟悉。

  匆促是现代人的特性。匆忙急促的脚步,使我们对重复迂回不耐烦。「效率、品质、准确」是今天量度的标准。正是这急乱烦燥的步伐,使我们无法安静、不愿凝视、不能聆听。读启示录,必须愿意静下来,让看来迂回重复的启示录,一层一层、一步一步地将启示题现眼前。

  自我中心无法得听神的圣言,野心使人拒绝天启之道。以一己的关注提问,以自己的喜恶期待答案,都是读启示录的障碍。「耶稣基督的启示」—启示录一再说的,不外就是神在基督耶稣里的工作和救赎,成就和更新,不是任何族群、个人的企划和梦想。读启示录,必须在神借耶稣基督的生命和言说面前,放下野心和私心。

  现代人的另一特点是焦虑;讽刺的是,读启示录,也让不少人焦虑—特别启示录那层出不穷的异象和灾难。然而,启示录带出的,正是消解焦虑。正因为正视灾难苦困,知道其必为创造主所救赎、改变和更新,这一切艰困指向的是神的同在、眼泪被抹干、不再饥、不再渴,死亡或任何苦疾不再能控诉神的子民。启示录不是让人恐惧,是使人得安慰,不仅是他世,更在此生。

  《天启的雷声》缕述启示录的核心主题,并非解经书。经文的梳爬训诂不是这书的目的,读者不应期望此书为难解经文和神学难题提供解答。然而,此书触及的都是启示录内容的关键,也是信仰的憧憬和实践的视域所在:圣经、基督、教会、崇拜、邪恶、祷告、见证、政治、审判、救赎、新天新地。

  正如毕德生所言:「展读启示录,我探讨的主要问题不是『这代表什么意思?』而是『这在我牧养的信徒群体里,要如何运用?』我写作动机很清楚,解经不是要去破解密码;而是唤起惊奇、展现意象,在祷告中延伸想像,共鸣意含、折射亮光。」(第6 页)读者必定从本书有所启迪,我更相信传道牧者可以因为这书获得更多牧养的滋养、力量和勇气。

孙宝玲 牧师

图书试读

每週一我都会固定搁下工作,到马里兰州郊区,沿着溪涧,穿越森林徒步行走。在平淡无奇的头一个小时当中,我精疲力竭,无精打采,又心不在焉。走着走着,鸟鸣渐渐开始渗入我的感官,光影在橡树叶和紫苑丛中嬉耍,引人入胜。这片林子里有棵高大挺拔的梧桐,让我的目光总是不禁像抛物线般,由上向外眺望。长年以来,我常至此漫步,但是每次来,总会发现过去没见过的昆虫,牠们集兇勐和脆弱于一身,令人惊叹。不知道还有多少小家伙等着我去发现?即便是刚形成的一颗石子,也压挤了数百万年的历史痕迹于其中,才展现于我眼前。天地万物,满是各种生命、形状、颜色、气味,如此繁复又细致!我从这里走过,像是既聋又哑又瞎般,摸索前行,笨拙地要踏稳每一步,看到的还不及其千万分之一。週一的林中漫步总能唤醒我,让疲乏于例行事务之中的我,稍稍甦醒些。有时,这份清醒持续到週四,偶尔甚至可以撑到週日。有朋友戏称我这每週的遛达为「以马忤斯之行」;「他们的眼睛明亮了,这才认出他来」(路二十四31)。

如同马里兰林间漫步,唤醒我身体的感官;阅读启示录,也唤醒我信仰的感知。就像我因着习以为常,而对受造万物漠不关心一样,对基督立约的宝贵话语也同样地提不起劲。我会心想:「主啊,难道我要继续这样黯淡地虚度光阴?」然而,使徒约翰的启示录就不会让我这样枯竭乏力了。只消读个几段,大量肾上腺素便涌入信仰的动脉,顿时生命复甦,麻痺的脚在刺痛中站起,感官知觉都活络了起来。读启示录,绝不可能不激起想像力的火花。启示录迫使我用全新的眼光去看那铺陈在眼前的一切,并帮助我看明白。说它迫使我,是因为它是圣经最后一卷书,要读完整本圣经,就得读它。说它帮助我看明白,是因为借由启示录的末世异象,这些陌生的语言唤醒了我,使我的想像力生气蓬勃。

尽管有这些明显的好处与必要的复甦,许多人仍执拗地拒绝阅读文本,甚或坚持用自己的方法任意解读启示录。如同有些人抵制童话故事,认为童话世界充满残忍不平之事,让孩子的心灵充满物质的梦魇,残害孩童心灵;又有些人删改乔叟(Chaucer)诗作,认为那太过艰涩。凡是需用脑力、发挥想像力的作品,他们一律避开。如果无法以惯有的阅读节奏浏览全文,索性放弃,不如去看卡通、看广告,完全不用动脑。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