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天问. 问天 受苦的人,心中充满情绪,整个人进入天摇地动的生命处境中,一切都成了不确定,一切都成了问题。
屈原的《天问》,出于他忧国之苦,总共一百八十七组对句,共问了一百七十个问题。从太古之初,万物如何生成流传?直问到为何弒君者,却能以忠名显扬于世?这些都是难以回答的问题。
圣经中,约伯遭受了在一日之内家财全失、子女丧尽的大苦,不久后又遭受全身毒疮齐发,卧立难安之苦,只能坐在炉灰中,叹息坚忍。三位朋友远道前来关心,起初只耐心陪伴,一连七天不发一言,但当约伯发出感叹之天问时,同伴们却也忍不住发表了他们的受苦神学,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引得约伯问了更多问题。约伯大约发出了一百一十三个问题。 但最后上帝并不直接回答约伯的问题, 反倒又问了约伯八十五个问题。
为何受苦?受苦的问题,对任何人都是难题。对基督徒而言,这难题又是难上加难,因为我们信的是全能又慈爱的上帝。如果不是基督徒,受苦就问「天」吧。但「天」是什么?是命运?是自然?祂不见得是慈爱的,那我也就只好认命了。祂不见得是全能的,祂帮不上忙,我也无法强求了。但基督徒信的却是慈爱又全能的上帝,祂掌管一切,祂又说祂爱世人,那么为什么世上会有苦难?更难过的问题是:上帝为何这样对我?
谭国才 牧师
Ph. D., Southwest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USA
台湾浸会神学院助理教授
推荐序
神同在 痛苦是人必有的经历。所有新生儿都是哭着来到这个冷漠的世界,即使不哭,医护人员也会设法让他们嚎啕大哭,否则肺部无法扩张唿吸。而这出生的不适,其实不过是道开胃小菜;往后适应环境、适应父母、适应不同阶段的社会要求,人生变故,以及疾病与突发意外的侵袭,在在显示人终究逃不过苦难的催逼。然若人生仅如雅各对法老所言:「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则人又何必活在世上受苦呢?
人很无奈,自己无法选择是否要生在世上,而痛苦临到也往往不是自己能掌控的,因此在无法去除的痛苦中,人忍不住会问:「我为何要受这样的苦?」本书的作者拉维与文生就是尝试要为这样的问题提出解答而合写了这本书。他们不单是要回答「人为何受苦?」更是要回答:「如果有上帝,人为何受苦?」「上帝如果是慈爱的,为何会让人受苦?」
本书是由生于印度的拉维与生于美国的文生两人所合写,书中反映出东西方思维的平衡。东方思维重生活哲学,西方重分析哲学;本书不仅尝试以逻辑分析为何受苦,也从生活经验回答这些问题。因他们相信,面对苦难,人所需要的不只是理性的知识,更需要有人性真实接触的牧养关顾。因此本书不仅以精彩的逻辑推论驳斥以恶的存在反对神存在的论证,也以发人深省的生活事例说明:唯有在降世为人的神里面,才有一切的答案。苦难与神的存在是可以相容的;没有道成肉身的神,反而会使苦难与痛苦缺乏意义,使人生走向虚无。
就写作策略而言,两位作者先从没有神就没有所谓的善恶,也就没有所谓的受苦问题;先确立神的存在之于探讨苦难问题的必要性,再从多方的探讨,提供多元答案回应苦难的意义。这是作者使用的一项比较特别的写作策略:他们并不计画提出既能令人完全信服、又有决定性的完美答案,但透过提供多方殊途同归的证据,让存有疑虑的观察者,眼光能朝向最佳的可能性,终能获得自己的结论。而所有的理由,都指向道成肉身的神是一切的答案。
推荐序 不论是因人的罪、关系破碎而受苦,或是为道德或自然因素而受苦,作者认为这都是神所允许的。人须透过苦难认识神;没有苦难,便没有人的存在。神在人的苦难中展现祂的爱,叫人因经历祂的爱而能更深的认识祂。神参与人的苦难,在人类历史最具体的展现,即是神亲尝十字架的羞辱与痛苦。而在个人日常生活,苦难是拓展对人、对神认识的深度与广度所不可或缺的要素。神透过与人同经苦难,带给人更深刻、丰富且有意义的人生体会;而同经苦难也使人与神能发展出伙伴般的情感,走过越深的苦难,跨过越大的考验,产生越紧密的连结。
若如作者所表达的:有这样一位全能、全智、全爱的生命创造者,苦难是祂展现自我与追求的策略,祂邀请你与祂一同走入人生的枪林弹雨,经历祂难以言说的爱与智慧,观看祂如何迎敌与脱逃,接受祂的指挥与掩护,使毫无胜算的我们赢得苦难与死亡战争的最后胜利,你会拒绝吗?
谢娜敏 临床心理学博士
中华信义神学院关顾与辅导助理教授
《为何受苦》一书,诚实而深刻地回应了「受苦」的问题。这问题有好多面向,作者们也从好几方面回应,从自由、恩典、道德、盼望等不同的角度来思想受苦的意义。但另外有两个角度,值得特别一提。第一,是我认为最能叫受苦人的心得到安慰的思想,就是「十架上的回应」。这一章是讲到上帝并非高高在上,对人的受苦袖手旁观的上帝,而是亲自来与我们一同受苦的上帝。第二是让受苦人谦卑交託的思想,就是在「上帝的各种回应」这章中提到的,我们要在全能的上帝面前承认自己并不能完全明白祂的作为和原因。前者,是讲到启示,上帝在基督里与我们一同受苦的爱,是领受上帝启示出来的爱,这爱能安慰我们,使我们在患难中得力。后者,是讲到在启示之上的奥秘,讲到我们因基督启示出来的爱,而能在我们不能理解的奥秘中交託与安息,并且心怀盼望,相信到那一天我们就全知道了。
《为何受苦》一书,不是要给在世受苦的人们哲学和理性的答案,而是引导我们的思想进入基督十架之爱与复活的能力中。当圣灵将上帝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我们就不再问「为什么?」,而是问「主啊,我当如何行?」。
对正在受苦的人们,这本书或可使你我从无意义的痛苦中,转为与主同受苦难经历祂的爱;对未来可能受苦的人们,这本书更可装备你我的思想,在苦难的打击来到时,不让苦难成为魔鬼的试探来打倒我们,反倒让苦难成为使我们信心炼成精金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