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青年的吶喊

1947青年的吶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70年前,他们对抗暴政,提起了枪;
70年后,我们抵抗遗忘,拿起了笔。

  当二二八事件的受难者逐渐凋零,伤口痊癒的可能也越来越渺茫,面对如此严峻的时刻,我们决定拿起笔,就像70年前拿起枪枝的前辈们一样,进行对抗。

  「1947:青年的吶喊」一书书名,是在访问二七部队成员──蔡伯壎先生时,他给我们的灵感。在70年前的二二八事件,有许多年轻人不畏局势,提起枪枝保卫家园、意图颠覆贪污政府,蔡伯壎先生说:「这是青年的吶喊。」

  反思现今的社会,青年普遍对于社会冷漠,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似乎越来越稀薄。回顾台湾这块土地上的历史发展,因长期陷于外族与殖民统治底下,反抗的故事与精神随着时间脉络承袭不断。如今,承袭着前人努力而发展至今的台湾民主,身为台湾青年的我们究竟要如何承接下去?

  「欲行--ê,是啥物款ê路?」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中部共生青年组合


  以阅读相关文本、倾听相关故事,理解当时代的事件发展脉络与行动成因,再借由小旅行、展览、共生音乐节等让更多人能够重新记忆这些被刻意蒙蔽的历史,用庶民的角度来协助威动转型正义具伦,令台湾的民主根基可以更为扎实、稳固。
 

图书目录

青年起义──转型正义的在地实践  

台湾独立乐团专访  
金属青年心中的正义之花──火烧岛  
用母语唱出的社会批判与关怀──张睿铨  
不该被遗忘和原谅的历史──阿鸡GLOJ  

青年的吶喊──中部二二八与二七部队  

二二八战士人物专访  
民主农夫──黄金岛  
被遗忘的二七部队成员──蔡伯壎
青年自卫队的牺牲──林才寿  

台湾转型正义工程何处去?──谈由下而上的庶民建构  
228七十週年的个人反省──郑南榕、和平纪念日、转型正义
消失的历史:二二八事件中的女性角色
一辈子的苦刑:二二八的政治寡妇
自己的歌,自己决定
政治归政治,文化归文化?以《万神》反思台湾的社会现况

二二八未究的责任
加害者的面貌

中部二二八人物群像  
 

图书序言

青年起义──转型正义的在地实践

中部共生青年组合起源于第一届、第二届「共生音乐节」,北上参与摆摊的中部异议性社团学生;在三一八佔领运动中,几位动员群众北上的学生有感于中部地区的青年缺乏运动组织网络,也发现许多议题无法在地方上被耕耘、扩散,往往只能带到台北发声,除了耗费交通成本外,也显示运动资源倾斜的现象严重。遂于2014年起身成立中部共生青年组合,重新以在地、庶民的观点回顾「二二八事件」的发展脉络;在了解中部二二八的殊异性后,我们阅读相关文本、书籍及口述访谈,深入探究事件发生原因,并开始尝试透过草根的基层组织力量,让更多人有机会认识这段历史的轮廓,进而思考如何参与转型正义的推动工作。

1947年所发生的「二二八事件」,一直是台湾人心中的阴影,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将此归咎于台湾人受日本殖民教育「奴化」的结果,并在其后的四十几年,视为禁忌,竭尽所能的抹除这段历史记忆。「二二八事件」是台湾近代史上影响最深刻的历史事件之一,在经历数十年的言论打压、档案散佚后,致使「二二八事件」真相的探寻一直都面临难以突破的困境。而这块土地上的社会价值、教育文化以及司法制度等,亦都受到相当程度的扭曲,让这道岛屿最深的伤痕一直难有痊癒的可能。

我们有感于现下青年世代与「二二八事件」不易产生连结,所以希望使用接近年轻人的语言及方式,描述这道台湾岛屿上最深的伤痕,让更多人与「二二八事件」产生共鸣。中部共生青年组合成立之初,并非直接筹备音乐节的纪念活动,而是透过读册会、讨论会、演讲会等形式,逐一梳理中部二二八复杂的故事纹理,并以「文化地景」为工作目标,借由营队实作的方式,制作中部二二八的文化地图。从2015年开始,我们将文化地图结合导览活动,用空间阅读故事,带领民众走入那些事件发生的地点;并在筹划中部共生音乐节系列活动的同时,串联不同族群、领域及组织参与,让转型正义的议题得以在不同的场域空间扩散与发酵,也期待这些行动能够影响参与的青年学子,促使他们重新认识这些被刻意蒙蔽的历史记忆。

我们透过举办读册会、演讲会、讨论会、放映会、工作坊、故事展、营队、书展、文化导览等活动,借由阅读他人的生命经验,了解事件当事人的行动过程与思想,以拉近民众与历史记忆的距离。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