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地帝国日本的文化统合

殖民地帝国日本的文化统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不只是日本帝国史,更是东亚殖民地史!
以整体性视野,掌握各地域的相互关连,
重现战前日本帝国主义对殖民地与占领区的统治样貌。

  研究台湾史,自不可不将其置入东亚殖民地史的脉络中相互检视。本书分析1895至1945年「殖民地帝国日本」的异民族统治情形,并以东亚世界做为整体地域,探讨「本国」的统治体制,和殖民地台湾及朝鲜,与满洲国及华北占领地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出深入剖析。

  作者重新解析「同化政策」的内涵,并以「国家统合」与「文化统合」这两个座标来整理,证明「同化」并非可以拿来说明什么的分析概念,事实上其本身就是需要被说明的概念。本书在狭义上可以说是殖民地教育史研究,广义上则可放在殖民地统治的政治史研究系谱,甚至通泛地与台湾史、朝鲜史、中国史等地区研究相互交错。

名家推荐

  吴叡人(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员)
  吕绍理(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近藤正己(日本近畿大学教授)
  陈文松(成功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陈培丰(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员)
  蔡锦堂(台湾师范大学台史所教授)
  钟淑敏(中研院台史所副所长)
  (按姓氏笔划排列)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驹込武


  东京大学大学院教育学博士,现任京都大学教育学研究科教授,研究领域为台湾近现代史及日本殖民地教育政策。近期关注英国传教士在台湾日治时期展开教育活动的背景、其与台湾人基督徒和抗日人士的互动情形,及与日本政府的外交关系。着有《帝国与学校》(合编着)、《世界史中的台湾殖民地统治》等书。

译者简介

吴密察(序章)


  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毕,日本东京大学博士课程修了。曾任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馆长,现任国史馆馆长。研究领域为台湾史、日本近代史。着有《台湾近代史研究》、《日本观察》等书。

许佩贤(一至三章、结论)

  台湾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史研究所教授,研究领域为日治时期台湾教育史,长期从事教育史研究及教育史料蒐集整理工作。着有《殖民地台湾近代教育的镜像》(卫城)、《太阳旗下的魔法学校》(东村)、《殖民地台湾的近代学校》(远流)等书,并译有《攻台战记》、《攻台见闻》等重要史料。

林诗庭(四至六章)

  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毕,日本北海道大学法学硕士。大学时期即开始学术论文的日文翻译;赴日留学后定居日本,持续从事英、日文笔译及日文口译工作,现为自由译者,译有《总力战与台湾》(台大出版中心)等书。

图书目录

导读/吴密察
中文版序

序章
研究课题
研究的视角:「同化政策」概念的再检讨
本书内容、结构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台湾:1910年前后──自中华帝国脱离
前言
天皇制国家的「内」与「外」
教育制度中的殖民地主义
儒教、教育勅语、日语
小结

第二章 朝鲜:1900至1910年代──弱肉强食与平等博爱
前言
统监政治时期的教育政策
第一次《朝鲜教育令》的结构
抗日民族运动与教育政策
小结

第三章  台湾:1910年代──歧视的重层构造
前言
《台湾教育令》制定过程
台湾版教育勅语发布构想
吴凤传说的改编过程
小结

第四章 朝鲜:1920至1930年代──摸索多民族国家体制
前言
「文化政治」的结构
教育勅语修正论的发展
朝鲜议会设置论的挫折
对外扩张与皇民化
小结

第五章 满洲国:亚细亚主义的可能性与局限
前言
王道主义的范围
王道主义的狭路
小结

第六章 华北占领地:日语共荣圈构想的崩溃过程
前言
华北占领地的文化工作
针对日语普及政策的合作和竞争
日本语=日本精神论的崩解过程
小结

结论
摘要与展望
「战后」国民国家的重建:被涂墨的「帝国」记忆

后记
索引

图书序言

第三章 台湾:1910年代—歧视的重层构造(摘录)
 
吴凤传说的改编过程
 
台湾版教育勅语的构想,从广义上来说,是为了对应受到辛亥革命影响而「变调」的民心;与「理蕃五年事业」直接有关而被利用的,则是吴凤传说。吴凤传说也是像台湾版教育勅语中「天」的观念一般,巧妙地利用汉人思想、世界观,而将之脱胎换骨成适合台湾统治的教化理念。而且,比起台湾版教育勅语之未曾实现,吴凤传说不只是被应用在民众教化上,也登载在总督府编纂的修身、国语、汉文科教科书,即使到了所有与汉人民族性有关的要素都被压抑的皇民化时期,也仍然继续留在教科书中。
 
从天皇制象征性的价值秩序来看,吴凤传说应该是边缘位置的汉人传说,却为什么能保有如此的生命力?其实,或许正因这种边缘性,汉人、原住民及总督府关于文化霸权的争夺,才能真正展开。基于此种假设,以下便分析吴凤传说的改编过程。
 
吴凤传说为何?总督府改编后的内容大要,可参考1914年刊行的《公学校用国民读本》卷十一第二十四课「吴凤」的叙述。
 
「以前有位阿里山蕃的通事,叫做吴凤。」吴凤想要阻止「杀人不当一回事、在祭典中供奉人头」的阿里山蕃之恶习,要他们以先前砍的四十余颗人头,每一年用一颗。过了四十余年,人头已经用完,又让他们忍耐了四年后,对他们说:「如果一定要出草的话,明天中午左右来。会有一个戴红帽、穿红衣的人经过这里,可以砍那个人的头。但会有报应,你们都会死。」第二天,阿里山蕃杀了戴红帽子的人,才发现原来是吴凤。他们因此相当悲伤,且担心「不知道会有如何的报应,阿里山蕃便祭祀吴凤,并且发誓以后不再杀人。」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