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如何成为国家?
2016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国庆演讲,总统蔡英文表示:「中国应正视中华民国存在事实」;10月17日立法院询答大法官被提名人之一认为:「台湾不是正常化国家」、「中华民国是中国废弃不用的国号」。他们的话语对于新闻媒体而言,或许是枚震撼弹,但在历史模煳暧昧中,台湾的地位与前途一直有着多样的解读。
时间观(time perspective)的差异是纷争的主要因素,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甚至是政治的歧见都是来自对过去、现在、未来的着眼点差异。
关于台湾的地位与前途,从历史传说与信史开始,检视台湾是否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是否就能确立台湾未来的目标?而如今,台湾对中国的高度经济依赖,中国有充分筹码对台湾进行经济战与政治统战,萝卜与棍子相互应用,可以让利、也可以切断交流,以经逼政,维持现状真的是最好的选项吗?
近年来,独派团体及领导者,多认为台湾已经独立成为主权国家,既然「已经宣布过独立」,也实质独立了,就不再宣传独立,以免中国有武力犯台借口,也会招来国际社会的指责声浪。然而,美国与国际社会却一再明确指出:「台湾不享有国家主权」、「台湾维持现状就不是独立国家,因为台湾从未宣佈独立」,台湾内部与国际社会的差异,明显有理论与事实上的矛盾。
在时间三个面向,有人沈溺于过往,有人只重视当下,有人不切实际地寄希望于未来。坚持某单一时间观经常容易形成错误的决策,也容易导致纷争。因此,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点上维持平衡,才能保持健全的方向。
本书论述集结自第六届台湾战争史学术研讨会──「台湾的地位与前途」,各篇独立研究,从日本的地缘经济学起头、到朝鲜半岛的局势,解析历史脉落中台湾的相对关系,进一步各别论述美国、中国与台湾的纠葛,以台湾关系法、国际法的观念出发,探讨对外国际政策的合宜与未来方向。再者,对内由国际法、宪法学理及事实探讨问题意识,论台湾如何成为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