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荒谬时代,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线索
戒严历时38年,因为身陷「匪区」,
许多译者的名字被移花接木、张冠李戴……
该是还他们正义的时候了。
转型正译!现在开始!
揭开台湾翻译史上荒谬时代的面纱 台湾受到二次大战后政治因素与戒严时期的影响,「投匪」或「陷匪」的译者之作不能在光天化日下出现,加上语言与文化政策造成的青黄不接,有能力从事中文翻译的人才不多,出版社或基于文化使命、文学喜好,或在商言商、有利可图,于是将旧译易容改装、借壳上市。此举虽不免风险,但毕竟相对较小,并可省却找人重译成本高昂、旷日废时且品质没有把握的情况,以致仿冒者众,流风所及,出版界习以为常,除了少数明眼人之外,绝大多数读者都遭蒙骗而不自知。
这种翻译界的怪现象固然为当时台湾的文化荒漠注入一些活水,后遗症则是使得台湾翻译史成了一笔煳涂帐,埋名隐姓、化名出版、冒名顶替、「谋杀译者」的情况比比皆是,时间一久就沉寃莫白了。本书追根究柢,针对一例例个案加以处理,根据一块块碎片逐渐拼凑出大时代下的台湾翻译史拼图。
全书收录翻译事务所历年来精彩案例,洋洋洒洒五十则,除纪录了翻译侦探破案的轨迹,也带领我们见证那个译者「被隐身」的时代,以及台湾的译事与轶事。
〈独裁秘辛之卷〉呈现戒严时代翻译与政治、权力、禁忌的关系:揭露反共年代短命的编译机构「台湾省编译馆」;遭逢白色恐怖的春明书店与启明书局;官方禁书政策下,民间出版社的作为/作「伪」;美新处为了保护「投匪」或「陷匪」译者而成为伪造译者的始作俑者;台湾如何为了反共而伪译或炮制不同的译本;如何透过翻译来看统治者蒋介石或中国大陆;以及戒严时期的禁书于解严后出现了一书两译的中文译本与台语译本。
〈偷天换日之卷〉从已发现的一千四百多种抄袭的译本中,精选案例说明如何移花接木,张冠李戴:像是大名鼎鼎的林语堂、以翻译俄国文学享有盛誉的耿济之、译作《茶花女》风行台湾的生物学家夏康农、译作《鲁滨逊飘流记》成为台湾主流译本的吴鹤声。以及同书异译、一书多译、抽樑换柱、鱼目混珠的现象,如三本《红与黑》、十本《茵梦湖》……。
〈高手云集之卷〉由个案凸显大时代的沧桑与个别译者的命运,读来令人不胜嘘唏:因国共对抗、两岸分隔而不得相见的父子(英千里与英若诚)与怨偶(沈樱与梁宗岱);以创办《文学杂志》、培养出白先勇等作家闻名的文学教育者与反共译者夏济安;自由主义先驱、夹译夹论的殷海光;父未竟译作由子续完的郁达夫与郁飞;多产译者却因血案入狱的冯作民;以及众多白色恐怖下的受害译者……。
〈追忆再启之卷〉从个人经验出发,记录与形塑我们这一世代的翻译记忆:从原本无语到中译有话的美国漫画《小亨利》;历三十多年不衰的日本漫画《千面女郎》;同一年出现七个中译本的《天地一沙鸥》;美国名将麦克阿瑟的〈为子祈祷文〉;三毛译自西班牙文的漫画集《娃娃看天下》;甚至自德文翻译的〈摇篮曲〉,自英文翻译的骊歌,自英文、日文翻译的流行歌曲……。
最末〈娱韵绕樑之卷〉则是分享办案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有趣现象,以博读者一粲:如台日对照、做为学习台语之用、台湾最早的《伊索寓言》,台湾最早的莎士比亚故事〈丹麦太子〉,最早的安徒生童话中译其实是台湾出版的〈某候好衣〉,把名盗亚森罗苹的犯案现场移到高雄的《黄金假面》,《拾穗》出版的香艳大胆蕾丝边译作《女营韵事》,以及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由译者成为作者而撰写的充满东方(主义)遐思的神探狄仁杰……。
本书特色 ★ 同名部落格荣获2016台湾部落格大赛「文化与艺术类」佳作
★ 解严将近三十年,陷匪作家的书都已获得平反;但陷匪译者的书,仍待赖慈芸这样有心且有能的学术侦探继续追查。欣喜《翻译侦探事务所》结集出书,身为曾是戒严时代的乡民之一,我要给翻译史上的键盘柯南按个赞。——作家、文史工作者管仁健
★ 除了以幽默风趣的文字呈现严峻荒诞的史实之外,全书搭配了作者上下求索、千辛万苦找到的许多珍贵图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佐证内容的真实无讹。书中出现的一些图表,也是多方耙梳经年累月的资料而来,不宜等闲视之。——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单德兴
名家推荐 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单德兴 ╳ 作家、文史工作者 管仁健 联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