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

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吴密察、陈永兴专文推荐!二二八事变先驱纪录《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最新修订第三版时隔33年于台湾再度发行。

  ◎「二二八事变」的先驱纪录──《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最新修订第三版,时隔33年,于台湾再度发行。
  ◎新增〈国际〉部分,看日本战败后,台湾为何没有如其他日本殖民地一样独立?「二二八」为何无法避免?
  ◎引用事件发生前后相关报章报导、政府来往公文,完整纪录「二二八」发生的背景与过程。

  最新第三版!增录〈国际〉部分,分析二二八事变前台湾在国际社会的处境,以及为何二二八事变无法避免的根本肇因!

  《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第一版于1984年在美国出版,早在郑南榕、陈永兴、李胜雄等人在1987年发起的「二二八公义和平运动」之前。书中引用来自二二八事件当时的报刊报导与公文,完整纪录「二二八」发生的背景、过程,以及台湾各地的状况与相关的人物,在海外引起广大的回响。1990年本书第2版在台北出版发行,对于后续研究台湾二二八事件的学者有相当大的帮助。

  2017年最新第三版,因近年来对二二八事变的相关受迫害者的状况更加明晰,〈人物〉部分有较多的修订,另增加〈国际〉部分,分析酿成「二二八革命」无可避免的始作俑者,是怎么拿下台湾的?

  诚如作者们所言:

  「针对这个台湾人世世代代、永志不忘的大事件──二二八革命,我们竭力搜集资料,以台湾人民的立场,重新整理评估这件史实。本书的出版,并不是为少数个人写传记,而是为一代烈士立碑塔。让我们更深入检讨当年失败的教训,作为来日成功的借镜。」

名人推荐

  吴密察/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馆长;陈永兴/《民报》发行人 专文推荐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秋森


  加州理工学院博士,纽约大学环境医学助理教授、纽约州雪城大学化工系教授、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与陈婉真、陈进财及李贤群在洛杉矶创设「台湾文化事业公司」,并发行《台湾新社会》月刊,现为《环保资讯》月刊撰述。

陈婉真

  师大社会教育学系毕业,历任中国时报记者、台湾戒严令下第一份地下刊物《潮流》创办人、美国发行之《美丽岛周报》总编辑、洛杉矶台湾同乡会会长、立法委员、南投县政府社会局局长、彰化县政府新闻局局长、文史工作者,现任《民报》彰化特派员。

李贤群

  俄亥俄州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台湾新社会》月刊编辑、南加州南湾台湾同乡会会长、「台湾人公共事务委员会」(FAPA)洛杉矶分会理事,现为全美台湾人权协会会长。

李坚

  留美学人,美南《半屏山》杂志创办人之一、《台湾新社会》月刊编撰、美国《台湾公论报》总编辑,现为美国《太平洋时报》专栏作家。
 

图书目录

吴密察‧前事莫忘,重掘历史
陈永兴‧浴火重生,重读二二八
王秋森‧三版序
王建生‧再版序
陈婉真‧序

第一部分 背景
历史上的转捩点
从失望到愤怒
巨变中的不变
空前的掠夺
动盪的二月

第二部分 战况
星火燎原
七日民主
大屠杀
尾声无声
第三部分
失败的原因
二二八的影响
评估

第四部分 国际
引言
中国国民党如何拿下台湾
通令第一号──日本帝国占领地及领土的处置
1947年的美国外交电文──台北,南京,上海与华府

第五部分 人物
阵亡或被杀害者
被逮补者
「自首」者
潜往中国者
人民之敌
其他

附录 二二八大事记
参考资料
 

图书序言

空前的掠夺
 
战争,是人类数千年来一直无法逃避的劫数。而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类用以自相残杀的武器,也在一次次的战争中出现了骇人的「突破」。
 
空中轰炸,可以说是二次大战中的一项「突破」。它的运用,使前方与后方的界线消失了。任何后方地区,如果不幸被圈选为轰炸目标的话,便会在一次大空袭中化为焦土。日本广岛便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在大战末期,台湾被美军选为轰炸目标之一,在美机夜以继日的勐烈轰炸下,遭遇了空前的浩劫。任何具有战略价值的地方,如港口、桥樑、机场以及军工厂都被炸得面目全非。甚至连商业区和住宅区,也几乎变成废墟。
 
而在大战结束前两年,日本的兵力及物资已渐趋枯竭。于是它开始征调台湾青年,一批一批送往日本本土以及它的占领区充当军伕。据统计,被送往新加坡、马来亚、南洋群岛、朝鲜、海南岛、满州(亦称东北)及日本各地的台湾人,最少有3万。台湾的劳动力因之大减。
 
同时,为了供应军方的需用,台湾地区的粮食及各项物资亦被搜刮殆尽。在一次又一次的搜刮之下,人民若有番薯签充饥就很幸运了。学生制服上原有的铜制钮扣及住屋门窗上原有的铜制品,都一一用木制品取代下来,然后送到军工厂去供制造军火之用。当然,汽油是买不到了,民间的卡车都改用木炭行驶。
 
处在这种困境中,休战是一个何等令人欢欣的讯息!人们又是何等急切地期待着重建家园的日子!
 
破坏后的破坏
 
以台湾人拥有的科技知识,将整个台湾复原应该不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但是,战后从「祖国」派来的陈仪这一班人,却使台湾人对复原的希望迅速变成绝望。原来,陈仪的目的并不是复原,而是劫收。他带给台湾的并不是重建,而是破坏。
 
陈仪这一班人的劫收是极有计划的,是鉅细靡遗的,是刮而又刮的。在劫收政策下,本来未被美机炸毁的工厂也迟迟未能开工。工厂受劫收之害的程度,最好以数字说明: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