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二二八:战后美中体制、中国统治模式与台湾

重构二二八:战后美中体制、中国统治模式与台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纪念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之作

  许久前观赏宫崎骏动画《神隐少女》,主角提到「忘记自己名字的人,就找不到回家的路」,心头一惊。许多政治哲学家、史学家们一再殷殷提醒探索历史的重要性,透过了解过去、方能定位现在,并提高对未来的洞察力。而历史研究之于政治共同体的价值之一,岂不正是担当着「自我认识」的功能?──摘自作者自序
   
  这是一本带领台湾各世代读者重返二二八事件历史起点之书。
   
  七十年前的二二八事件,是台湾历史上死伤最惨重的官民冲突事件。在戒严期间,这道历史伤口成为不可碰触的禁忌,相关研究直到解严后的一九九○年代,才开始蓬勃发展,至今已累积出相当丰硕的成果。但作者陈翠莲认为,关于二二八的研究「迄今为止仍然偏重于整理受害记忆」,然而,「面对历史,我们不仅要控诉群体惨烈的受害与牺牲,更应探索我们的群体为何受害?如何受害?」因此,她力图跳脱将二二八事件个案化的研究框架,把视角拉高,以俯瞰的姿态,重新检视二二八事件爆发的时空背景。   
   
  作者拉高视角后发现,过往研究都将二二八事件视为中国的内政问题,忽略了两条极重要的国际政治脉络:一是美国在战后决定与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合作,联手压制日本、建立远东新秩序。另一则是战后台湾的地位问题仍有争议,虽然按照开罗宣言,台、澎应于战后归还中国,但作者提醒我们,就国际观点而言,当时中国是以盟军代表的身分对台湾进行军事占领,并非当局所称的「光复」。所以二二八事件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决定快刀斩乱麻以免遭美方质疑其统治能力,美方最后也选择只关切、不插手,这背后其实跟战后美中合作体制的成形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除了全新的观点,本书也广泛运用最新出土的史料,例如二○一五年才由中研院台史所出版的《保密局台湾站二二八史料汇编》,内容为当时国民党基层特务人员在二二八事件中的活动与报告。借由作者精采的论证与解读,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国民党派系政治盘根错节及偏好利用特务剷除异己的统治文化,如何导致二二八事件最终以悲剧收场。
   
  二二八,似乎是这座岛屿不得不纪念、却说不清楚的全国性创伤,又不幸长期沦为意识形态之争的战场。透过历史研究努力还原事实,或许才是纪念二二八最好的方式,也才是当代台湾讨论转型正义的真正基础。

本书特色

  ◎本书从战后美中协力体制与中国统治模式移植两大新取径探讨二二八事件,带领读者回到这段历史的起点,一同梳理自身过去,借此理解当前处境,思考未来方向。

  ◎本书提出的全新研究架构,除开拓了二二八事件的研究视野,也有助读者了解台湾当前国际地位的困境所由何来。作者在书末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假设性问题:如果二二八事件是发生在一九四八下半年,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因为这时候,随着国民党在国共内战中日趋下风,美方对于这位盟友的信任感也愈趋下降,开始思考让台湾脱离中国、提交联合国处理等方案的可行性,美中合作体制濒临破局。然而,一九五○年韩战爆发,东亚冷战格局形成,为围堵共产势力,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再次携手,「中华民国在台湾」遂成为难以动摇的定局。而台湾受困于美、中两大强权之间的处境,也至今未变。

  ◎除了新的观点,本书并大量运用新出土的档案,解读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的发生、经过与后续影响。同时让许多悬案得以破解,许多细节得以明朗,也曝光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内幕,像是有些「被失踪者」证明是遭到「密裁」;CC派想借机赶走属于政学派的陈仪,因此不希望事件太快平息,频频暗中挑拨、制造动乱;特务渗透进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煽动民间代表一再升高诉求,而这些却成为官方日后认定他们有叛乱意图的证据。

  ◎陈仪是迫于无奈才向蒋介石请兵镇压?蒋介石是误以为台湾有共产党作乱才派兵镇压?这些争议已久的问题,作者也透过爬梳新旧史料,给予了相信能令读者信服的答案。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翠莲


  台湾大学政治学博士,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自立晚报记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治时期台湾政治史、战后台湾政治史。已出版《派系斗争与权谋政治:二二八悲剧的另一面相》、《战后台湾人权史》(合着)、《二二八事件责任归属研究报告》(合着)、《台湾人的抵抗与认同,一九二○~一九五○》、《百年追求卷一.自治的梦想》等。

图书目录

自序
绪论

第一章 战后美中体制的建立
第二章 战后美中体制与台湾人处境
第三章 中国统治模式移入台湾
第四章  二二八事件分析
第五章 特务、派系与二二八事件
第六章 国府当局的考量与对策
第七章 美国与二二八事件

结论
参考书目
索引

图书序言

第二章 战后美中体制与台湾人处境
 
第二节 盟国与中国对台湾人地位的不同看法
 
战后台湾由中国代表盟国进行军事占领,属暂时统治状态,军政府为维持公共秩序、治理占领区,具有临时管辖权,但不能取代或移转占领区的主权,不得改变当地人民之国籍,亦不得要求当地人民向其效忠,过渡性统治直到和平条约缔结为止。
 
但中国政府却认为开罗宣言已承诺,战后台湾已是中国领土。中国当局刻意模煳军事占领与主权转移之差别,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陈仪在交付安藤利吉的第一号命令上载明,「依照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兼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之命令,接收台湾、澎湖列岛之领土、人民、治权、军政设施及资产」;在广播时又说是,「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权之下。」
 
国府当局片面将台湾人视为中国人,将战后惩治汉奸政策在台湾执行,造成台湾社会人心惶惶。但是,国府当局对台湾人国籍的主张并未被盟国所接受。此些问题,都成为台湾民众在身分认同上痛苦的来源。
 
一、「台湾光复」与「汉奸」审判
 
国府官员抵台后,积极宣传「台湾光复」、「三民主义」。一九四五年十月十日国庆日纪念大会上,前进指挥所主任葛敬恩表示,「台湾是分别五十一年的小兄弟,如今重归祖国怀抱。」二十五日,行政长官陈仪在受降典礼后立即举行第一次「台湾光复纪念大会」,大会上致词说:「九一八以来,蒋主席即有收复台湾之决心,经十四年抗战才得光复台湾,我们要遵行蒋委员长之决心以建设新中国及新台湾。」
 
十一月三日陈仪对台湾民众进行广播,提出数项期许:台湾同胞已从日本政府的奴隶变成中华民国的主人,要恪遵政府法令,做一个好国民,要了解并奉行三民主义,这是中华民国立国精神所在。十一月十二日孙文诞辰纪念週会上,更明白阐述:
 
中华民国是 国父一手创建出来的……今天台胞纪念 国父诞辰,要知道收复台湾,是 国父毕生的志愿。
   
我希望在台湾的每一个同胞都是 国父的孝子贤孙,台湾每一块土地,都是实行三民主义的实验室、育种场,把全中国很快地建设成富强康乐的三民主义共和国。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民族复兴节,陈仪再度透过广播,将主义、领袖、台湾人的责任连结起来: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