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霍的上帝(修订版)

挥霍的上帝(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Timothy Keller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口袋版精装礼物书!

  《挥霍的上帝》一书主要是为了要精确地陈述在基督信仰中,不可或缺的精湛本质──福音。对于尚未认识基督福音、或是远离基督信仰的人而言,这是一本有助稳固根基的入门序论。

  在本书中,提摩太.凯勒引用了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基督教寓言故事,揭开关于盼望与救赎,令人意想不到的启示。书中前五篇,将会揭示这个故事的基本真义;第六篇则会示范,此故事可以如何帮助我们全面性地理解圣经;第七篇则是述及把故事的教导,有效地运用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提摩太.凯勒向来擅长以知识份子的角度,来切入基督信仰,解开藏锁在平常熟悉的比喻背后,主耶稣寓意的精髓。在这个比喻中,主耶稣表明了上帝挥霍的恩典,是为了无宗教者和道德人士。这本书将挑战所有敬虔和怀疑的人,用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基督信仰。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提摩太.凯勒Timothy Keller


  出生成长于宾夕福尼亚州,毕业于巴克纳尔大学(Bucknell University)、戈登-康维尔神学院 (Golde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威敏斯特神学院 (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初期牧会于维吉尼亚州霍普威尔市(Hopewell, Virginia)。一九八九年与妻子凯西(Kathy)和三个儿子于曼哈顿(Manhattan)创立救赎主长老教会 (Redeemer Presbyterian Church)。

  今天,救赎主教会有超过六千人固定参加礼拜天崇拜,也在世界各地帮助建立了将近两百间新教会。他的作品包括了《祷告解密》(Prayer)、《婚姻解密》(The Meaning of Marriage)、《工作魅力》(Every Good Endeavor)、《慷慨的公义》(Generous Justice)、《山寨版的上帝》(Counterfeit Gods)、《挥霍的上帝》(The Prodigal God)、《王的十字架》(King’s Cross),以及《我为什么相信》(The Reason for God)。作者现与家人居住于纽约。
 

图书目录

9导论
19一则比喻

第一篇
23围绕在耶稣身边的人:「都挨近耶稣,要听他讲道」
24两种群众
29为什么人们喜欢耶稣,却不喜欢教会

第二篇
39两个失丧的儿子:「一个人有两个儿子」
40失丧的小儿子
44小儿子的计画
50失落的大儿子

第三篇
57重新定义罪:「我服事你这多年」
58两种寻找快乐的方法
64两个失丧的儿子
69更深地认识罪
79两个人都错了;两个人都蒙爱

第四篇
87重新定义失丧:「大儿子却生气,不肯进去」
88愤怒与优越感
100为奴与虚空
109哪些人需要明白这些道理?

第五篇
119真正的长兄:「儿啊!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
120我们需要什么?
128我们需要谁?

第六篇
143重新定义盼望:「他往远方去了」
144我们对「家」的渴望
154回头的困难
159历史终了的盛宴

第七篇
165天父的盛宴:「他回来,离家不远,听到作乐跳舞的声音」
168救赎是可体验的
173救赎是实质的
178救赎是属个人的
192救赎是共有性的
197芭比的盛宴

205致谢
 

图书序言

两个失丧的儿子

在第一幕里,耶稣透过小儿子描绘出大家都认得的罪。这个年轻人羞辱他的家庭,过着自我放纵、道德沦丧的生活,他完全失去控制,远离了在故事里代表上帝的父亲,当时所有听见这个比喻的人,应该都会一致同意:上帝必剪除这样在过生活的人。

第二幕的焦点则是大儿子。他小心翼翼、分毫不差地顺从父亲,以此类比便是:顺从遵守上帝的命令、完全受控而且相当自律。从传统标准来看这两个儿子, 他们一个「坏」、一个「好」,但是两者都远离了父亲。父亲都必须要出去去寻找失丧的儿子,个别邀请他们进来享受祂爱的盛宴。所以在这个比喻里,不是只有一个失丧的儿子,而是有两个。

但是,第二幕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讲故事的主耶稣刻意将大儿子留在与父亲关系疏离的状态。坏儿子进入了父亲的盛宴,好儿子却不肯;爱跟妓女厮混的人得救了,道德高尚的人却依然失丧。在故事的结尾,我们几乎可以听见那些法利赛人倒抽一口气的唿吸声,因为这完全颠覆了他们所学的一切。耶稣并没有单单地停在这里,还有更惊人的内容是:为什么大儿子不进去?他自己说出了理由:「我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令。」原来大儿子失去父亲的爱,不是因为他不够好,而是因为他以为自己够好。不是因为他的罪行使他与父亲隔离,而是因为他以自己的道德记录为骄傲,成为他和父亲之间的藩篱。不是因为他错误的行为,反倒是他的义使他拒绝参加和享受父亲的盛宴。

为什么会是如此呢?答案是:虽然外面看起来不一样,但是在两兄弟的心中以及这二种生活方式,其所表征的却是非常相似。

小儿子最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他不愿在父亲的看管监督之下,共同分享家庭的产业,他要自己做决定,完全自由地处理自己的财产。要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他大胆地操弄权力、公然地违反社会标准,宣告完全独立。

而大儿子最想得到的是什么?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原来他要的是跟他的弟弟一模一样。他跟小儿子一样忿恨自己的父亲,他不要父亲本人,他只想得到父亲的产业。当小儿子离家远去时,大儿子留在父亲的身边,而且「从来没有违背过父亲」。「从来没有违背过父亲」就成为了他掌控父亲的方法。他没有说出口的要求是:「父亲,我从来没有违背过你!所以,你一定要照着我想要的方式去做。」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