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台湾老地名

图解台湾老地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老地名连系人与土地情感,更是牵连几辈子的记忆,
每个老地名的现代与历史,人情、生活与产业都在此时空交错……

  老地名与每个人生长的土地息息相关,如同人的身世,地名也是一地的身世密码,认识家乡、了解家乡就从老地名开始。当地名以在地的风土或自然界景物,或其他以乡土发展特性命名时,也是理解台湾各地理特性最佳的知识百科。

  本书从文献资料、地理与聚落发展到庶民生活情状,循序渐进发现台湾地名的脉络,再从城市乡镇的老地号取名、人情趣事与在地故事,交织而成台湾老地名身世,适合一般通识教育与乡土教学。

本书特色

  1.老地名与每个人生长的土地息息相关,如同人的身世,地名也是一地的身世密码,认识家乡、了解家乡就从老地名开始。当地名以在地的风土或自然界景物,或其他在乡土发展特性命名时,也是理解台湾各地理特性最佳的知识百科。

  2.搭配过去地名所在的现况照片,认识在地乡土,抚今追昔台湾社会文化背景与开发史蹟,极具教育意义。

  3.从文献资料、地理与聚落发展到庶民生活情状,循序渐进发现台湾地名的脉络,适合一般学子的通识教育与乡土教学。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庄文松


  笔名柯帕。嘉义县六脚乡人。

  热爱书写有关台湾地方史的旅行散文。从地方志到社区发展以及人情故事,都是迷人的写作材料。随笔散见《中华日报》「副刊」。

  着有《我与世界失去了联系》(晨星,2014);《宝贝观音》(行政院客家委员会,2008);《台湾的老港口与老码头》(远足,2004);《在二楼窗口读雨》(麦田,2001)等书。

审订者简介

翁佳音


  彰化二水人,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台湾政治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史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研究专长为十六至十八世纪台湾史、东亚‧东南亚史、史学理论、历史民俗学,可运用十六、七世纪当代有关台湾‧中国闽粤等各语文献。

  译註及着作有《大台北古地图考释》(台北县立文化中心)、《异论台湾史》﹑《荷兰时代:台湾史研究的连续性问题》(稻乡出版)、《平埔蕃调查书》(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等书。

图书目录

推荐序  ◎翁佳音  
自序    台湾老地名说了什么?

[一览就懂]从台湾古地图看地名演变
导言:老台湾古地名的身世密码

[移民世界]来自移民开拓史蹟的地名身世
◎西班牙人Santiago的唿唤──三貂角(Santiago)
◎淘金採煤武丹坑──牡丹里
◎倒风内海到魍港──好美里(wanckan)

[人文史蹟]连结在地人文活动的地名身世
◎作伙打拚来结围──五结
◎在水一方过沟桥──板桥
◎圈围成掌的白沙墩──元长
◎郑成功屯营之所——新营

[地理大观]来自地形地物的地名身世
◎秀姑峦溪的大港口──静浦
◎行过三重桥泡汤去──八烟
◎露出溪水看见石底──平溪
◎客家人开垦咸菜瓮──关西
◎季风吹到五叉港──梧栖
◎大台北海湾处──唭哩岸

[生物奇观]来自生物奇观的地名身世
◎从猴洞到猫村──猴硐

[植物百科]来自台湾植物的地名身世
◎云雾中的苦楝与绯樱——雾社
◎日出‧飞鱼‧猫公草──丰滨
◎朴仔树下的庇佑──朴子
◎斑芝花开番社庄──吉贝耍(Kabua-Swa)

[产业百科]宝岛产业百科的地名身世
◎产金的石头如金瓜──金瓜石
◎遥望原乡的古村──望古
◎晒盐的大埕──盐埕

[四季气候]四季幻化的地名身世
◎落山风起时的港澳──枫港
◎四季恆常如春──恆春

[家族血缘]移民新天地的地名身世
◎永久平靖之地──永靖

参考书目

图书序言

自序

台湾老地名说了什么?


  80年代,常常搭乘火车或公车走往台湾的山海边隅,去看不曾去过的许多小聚落。

  有一年前往屏东,在公车站里随机选定一个小地名,再转车前往。那是一个印象极深刻的地名,叫饷潭。是日正午抵达后,发现是一个靠山边的小聚落,彼时可能有人家正办喜宴,欢乐的那卡西乐声响彻小村上空。再过些年入伍当兵,有一回部队开拔往屏东下基地演习,为期二个月。当部队卡车抵达目的地后,在一所小学预备扎营,当我不经意看见小学校名,内心一悚,那个小聚落就是饷潭。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巧合。而,饷潭一带居住着的是平埔族人。

  因为生长在嘉南平原的一个小村落,童年极少走向山海,日后的台湾行脚都往山林或西岸海线的小镇游荡,也因此许多地名便留下深刻的记忆。

  当荒废许久了行脚活动,再次决定开始迈出步伐,遂建立起用「一双脚凸归台湾」的壮志雄心,因为深信唯有步行,才能够看清楚许多旅程被遗落的地方细节。但当真奔向东海岸台11 线实际去履行理想时,才惊觉这不是件易事。然,尽管如蜗牛般的慢旅,许多路上的人事物却被清楚地刻画下来,被烙印在生命的地图上。直到此回重新踏上老地名的踏查之路,重走了许多曾到过的地方,也新来乍到更多未曾去过的陌生之境。好比雾社,已是多年前即去过的,而它在赛德克族的语言是「苦苓」,却是此回才由族人邱建堂先生口中得知;又如老地名是「猫公」的丰滨,也是源于文殊兰植物的存在而成为地名。愈深入访晤原住民朋友,才了解到当年多仅为走马看花,而原来地名箇中含纳如此深沉的文化、历史、语言等,这些不正是我们口口声声要寻找的所谓「文创」?而且是更具深度的在地化文创。

  绕行了台湾许多地方,那些与我面对面谈述故乡事的在地人,每个人身上都背着一本无形之书,他们都是侃侃而谈的故乡说书人。在台南东山区的吉贝耍部落,亲耳聆听西拉雅族人潘龙山耆老在公廨前,用族语吟唱驱邪歌谣,那一刻,四周平原上的风几乎屏息,唯有吟唱声音回响在大地与天空。老地名瑯的恆春古城里,退休的张顺兴校长娓娓道叙,关于他长成的恆春半岛的车城及就学移居的恆春镇,以及曾经风靡一时的琼麻产业,还有起源于恆春的民谣与月琴,这些文化目前已传承至下一代了。嘉义故乡的朴子市,老地名是猴树港、朴仔脚,而接受访谈的是新一代文化工作者陈俊哲先生,目前戮力于复兴与再生朴子文化的耕耘。从朴子在地史料的爬梳到老建物的保存,亲力亲为的他投身争取有形无形资源,只为求朴子深厚的民间文化能再发散光与热。在五结乡的流流社前,受访的是噶玛兰族的林天成先生,他非常了解自己的文化与存在。我们站在他经营的民宿前的旧河道马路边,他弯身捡起一块石头,在水泥地上画出族人从前傍水生活的河道样子,重现现在淤塞河道前的美好风景,真令人感动。当他提及他的已故族人偕万来先生时,霎时间我忆起多年前,初涉平埔族文化、书写关于长滨(加走湾)时,即读及关于致力于正名运动的偕万来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也是一个族群。」如斯悲壮。

  老地名确实充满难以言喻的魅力,有时其沿革读来、写来,就像一部短篇历史小说一样精彩,其中弥漫着老台湾的泥土味道。

  尽管台湾目前处于众声喧譁的社会氛围,但民间各地的力量正悄悄凝聚崛起,大家深耕自己的成长在地历史,重建失落太久的社区意识,也期许政府等相关单位拉大家一把,给下一轮子民拥有更实质的文化盛世,而不只是备忘。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