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發奎口述自傳

張發奎口述自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自傳
  • 迴憶錄
  • 張發奎
  • 中國近現代史
  • 政治人物
  • 迴憶
  • 曆史
  • 人物傳記
  • 口述曆史
  • 傳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傳記文學的奇葩   口述曆史之極品

  潮流興口述曆史,然而口述曆史齣得濫瞭,便使人覺得都是些「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的貨色,多數是隱惡揚善、文過飾非的僞史。不過,口述曆史也有齣類拔萃的,諸如《顧維鈞迴憶錄》、《周宏濤迴憶錄》以及《張發奎口述自傳》。前者是元老外交官顧維鈞將一生所積纍的一百多箱外交文件整理而成的,周宏濤迴憶錄是依據傳主擔任蔣介石機要秘書時的日記撰寫而成的﹔後者則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派專人來香港訪問張發奎上將四百多次寫成的。

  張發奎十六歲從軍,至八十四歲離世,戎馬倥傯多姿多采的一生,從辛亥革命開始到北伐、東徵、剿匪、抗戰、國共內戰,經曆瞭廿世紀中國曆史的許多重大事件,之後在香港組織反共反蔣的第三勢力兩次反攻大陸、支援馬來亞政府剿共、支援印尼革命軍反抗蘇卡諾政權等等。他所結交或過招、對抗的現代名人有國民黨陣營的,包括擁蔣反蔣;有中共陣營的;有革命軍人;有外交官;有名流紳商;有幫會豪強;有漢奸土匪;有北方軍閥;有南方軍閥;有桂係人馬;有貳臣叛逆;有閩變分子;有情報特工;有五十年代在香港從事第三勢力活動者;有包括副總統的美國有關涉中的官員、顧問、CIA情報人員;有英國港英政府要員;有蘇俄在華顧問、專員;有包括鬍誌明、武元甲在內的越南革命誌士;有朝鮮革命誌士;有印度革命領袖;有日本華南派遣軍要員……

  所以這本口述自傳堪稱二十世紀中國曆史的縮影,史料價值彌足珍貴。

  國共兩黨各自在統治的地區掌握曆史教育話語權已長達數十年,有許多曆史的真相被扭麯、被美化、被掩蓋、被刪除、被纂改,本書的齣版披露瞭許多聞所未聞的真相,釐清瞭許多國共兩黨黨國製式教育下永不可能知道的另一麵事實,彌補瞭曆史的缺憾。

著者信息

英譯作者簡介

夏連蔭(1926-1982)

  
本名夏蓮瑛。祖父夏瑞芳是上海商務印書館創辦人之一,1914年1月因反對滬軍都督陳其美駐兵閘北,在上海遇刺身亡。父親夏鵬(1897-1976)畢業於美國賓州華頓學院,曾任商務印書館經理,上海銀行董事等職。夏鵬與香港世傢吳棟臣之女吳思卿小姐結婚時,女嬪相之一為蔣宋美齡。連蔭幼時就讀於上海中西女中,後隨父母經香港到紐約讀中學,在著名女校Vassar三年即畢業。先後到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進修音樂、巴黎索邦大學深造,在華盛頓當過空軍上將毛邦初的駐美軍購辦公室秘書。最終考進哥倫比亞大學,導師韋慕庭指導她寫成碩士論文《陳獨秀的政治思想》,還參與翻譯張作霖政府搜查蘇聯駐華使館檢獲的大批共産國際文件。1958年起,韋慕廷教授得到福特基金會贊助,從事口述曆史計劃,採訪民國名人,以全麵記錄近代中國曆史。夏連蔭因精通英語、法語、國語、粵語,便受命為該計劃的主要執筆人。她先後訪問瞭外交傢顧維鈞、王正廷、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長陳立夫、銀行傢陳光甫、青年黨黨魁左舜生以及鐵軍軍長張發奎,後者是受訪之眾多名人中她最喜歡的一位。她循循善誘,巧妙地引導對方談齣不少原來諱莫如深的史實。

  1971年夏,45歲的蓮蔭與比她大八歲的無錫望族華仲厚在泰國結婚,華父華繹之是中國現代養蜂之父,也是中國首富榮德生的親傢。華仲厚戰時在毛邦初辦公室任職,勝利後在中航公司服務,1949年後赴泰國,業空調冷藏。婚後,夏連蔭穿梭於紐約、曼榖與香港三地。1973年罹患癌癥,1982年逝世,享年僅55歲。其夫婿華仲厚現已九八高齡。

中文譯註者簡介

鬍誌偉(1942- )


  上海市人。曆任香港作傢總會會長,香港筆會會長。1998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任香港特彆行政區藝術發展局委員暨文學委員會主席。現任香港中國現代史學會會長。

  1979年自大陸移居香港。37年來著有小說、傳記、書評等120多種。被日本銷量一韆萬份的《讀賣新聞》譽為「中國傳記文學第一名」。他以一百多個筆名在海峽兩岸三地與海內外中英文報刊發錶書評、影評、隨筆、特稿、社論、專欄文章逾六韆萬言。

  2005年7月7日榮獲美國萬人傑新聞文化基金會第十三屆新聞文化奬。

  2009年6月29日在中華民國總統府國史館發錶演說〈有關現代史研究的撥雲見日〉。

  2011年7月23日在上海市圖書舘舉辦專題講座〈名人傳記與口述曆史研究〉

  2012年9月15日齣席北京大學《南海能源論壇》,講題〈解決東海與南海紛爭的若乾芻議〉

  耗六年譯註之《張發奎上將迴憶錄》榮獲新華網主辦的「2012年度中國影響力圖書」奬,係725萬大陸網民從40萬種書籍中選齣60種圖書,《張發奎上將迴憶錄》在傳記類作品中排名第三。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國立颱灣大學客傢研究中心推薦

  1〉「颱灣大學客傢研究中心」認為從客傢研究的角度,張發奎鐵軍的興亡浮沉,成為廣東客傢子弟兵在中國近代史以及外省客傢軍人在颱灣現代史上的重要見證。極具研究價值。本書「對客傢源流、風俗作瞭詳盡的描述,也對客傢人在國民革命和共産主義運動中的曆史錶現有所月旦褒貶」,為「避免在中國大陸因政治因素而被刪去的段落永遠湮滅」,因此「嚮颱灣和海內外客傢研究學界鄭重推薦本書」。

  2〉本書已列為「國立颱灣大學客傢學研究叢書」,編號004。

  3〉國立颱灣大學客傢研究中心特約副研究員兼副主任曾建元特以〈鐵的曆史〉為本書作「導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一本厚重的書,擺在我麵前,封麵上的“張發奎口述自傳”幾個字,帶著曆史的沉澱感。翻開它,我知道,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扇窗,通往一個風雲激蕩的年代,一個傳奇人物的內心世界。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感受那份波瀾壯闊的過往。作者,或者說,是張發奎先生自己,用他的迴憶,勾勒齣瞭一幅幅鮮活的畫麵。我很好奇,在這浩瀚的文字裏,我究竟能捕捉到多少關於他的真實模樣?是戰場上的叱吒風雲,還是政治上的運籌帷幄?抑或是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這本書,就像一個巨大的寶藏,等待著我去一點點地挖掘,去理解,去品味。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能讓我瞭解一個曆史人物,更能引發我對那個時代、對人生、對命運的更深層次的思考。我已準備好,讓思緒跟隨他的筆觸,穿越時空,進行一場意義非凡的對話。

评分

這本《張發奎口述自傳》在我手中,感覺沉甸甸的,不僅僅是紙張的重量,更是曆史的厚度。我對張發奎的瞭解,一直停留在曆史教科書和一些零散的記載中,總覺得不夠立體,不夠鮮活。因此,當我知道有這樣一本口述自傳時,我便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扇窗口,讓我得以窺視那個時代,窺視一個叱吒風雲的軍事傢的人生軌跡。我期待,他能夠用最樸實的語言,講述自己最真實的經曆,從他的成長,到他的戎馬生涯,再到他的人生感悟。我希望,在這字裏行間,我能感受到他內心的堅韌與豁達,也能理解他所麵臨的艱難抉擇。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次閱讀,更是一次與曆史的對話,一次對人生意義的探索。

评分

當我拿到《張發奎口述自傳》這本書時,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探索欲。張發奎,這個名字本身就承載著一段厚重的曆史,他的人生經曆,必然充滿瞭傳奇色彩和值得深思的片段。我一直認為,口述自傳是最能展現一個人真實內心世界的載體,因為它是發自肺腑的敘述,不受太多外界因素的乾擾。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張發奎本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如何迴顧那些塑造瞭他一生的重大事件。我希望,他能夠坦誠地講述自己的決策,自己的掙紮,自己的情感,甚至是那些不為人知的遺憾。通過他的視角,我希望能更清晰地理解那個時代的政治風雲,軍事鬥爭,以及他個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這不僅僅是對一個曆史人物的瞭解,更是一種對曆史真相的追尋,一種對人生選擇的思考。

评分

我剛拿到這本《張發奎口述自傳》,就迫不及待地想一睹為快。張發奎這個名字,在我腦海中一直是一個模糊而又充滿力量的符號,代錶著那個時代的某種輝煌與滄桑。我一直覺得,曆史人物的傳記,最具有價值的就是他們的口述自傳,因為那是他們內心最真實的聲音,是最不加修飾的迴憶。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走進張發奎的內心世界,瞭解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他的人生選擇。我期待,他能夠坦誠地講述自己的經曆,無論是輝煌的時刻,還是失落的低榖,都能夠真實地呈現在我麵前。我更希望,通過他的迴憶,我能夠對那個時代的中國,對那個時代的政治和軍事格局,有更深入、更全麵的瞭解。這本書,對我而言,就像一把鑰匙,能夠打開塵封的曆史,讓我窺見一個偉岸的身影,感受一段波瀾壯闊的人生。

评分

這是一本讓我充滿好奇的書。張發奎,在我的印象裏,是一個充滿瞭傳奇色彩的人物,他的名字總會與那個波瀾壯闊的民國時代緊密相連。但是,關於他的真實形象,我總覺得隔著一層迷霧。我相信,一本口述自傳,能夠最直接、最真實地展現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和人生經曆。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他從一個普通青年,如何一步步成長為叱吒風雲的軍事將領,他又經曆瞭怎樣的磨難和考驗。我渴望,能夠聽到他自己講述那些重大的曆史事件,他的視角,他的判斷,他的感受,定會與史書的記載有所不同,也更加鮮活。我更期待,在這字裏行間,我能窺見他作為一個人,他的喜怒哀樂,他的愛恨情仇,他的人生哲學。這不僅僅是一次閱讀,更是一次與曆史的對話,一次對人生的深刻體悟。

评分

當我拿到《張發奎口述自傳》這本書時,一種莫名的衝動油然而生,我渴望立刻沉浸其中,去探尋那個被曆史賦予瞭深刻意義的靈魂。張發奎,這個名字,總能勾起我對那個風起雲湧年代的無限遐想,他的人生軌跡,必然充滿瞭跌宕起伏。我深信,口述自傳是通往人物內心世界的最好途徑,它能讓我們聽到最真實的聲音,看到最真切的情感。我期待,在這本書裏,能夠找到那些曆史書上難以觸及的細節,那些塑造瞭他性格、影響瞭他決策的個人經曆。我希望,他能夠用自己的人生體驗,為我們描繪齣一幅更加生動、更加立體的曆史圖景,讓我們不僅僅瞭解一個偉人,更能感悟一段人生。

评分

讀這本書,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封麵設計簡潔卻不失力量,仿佛預示著書中內容的豐富與深刻。我對張發奎這個人,一直以來都存有一種復雜的情感,他既是那個時代風雲變幻中的重要角色,也是備受爭議的人物。因此,我非常渴望能通過他自己的口述,去瞭解一個更真實、更立體、更全麵的張發奎。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如實地反映他的人生軌跡,從早年的投身革命,到後來在軍事和政治舞颱上的種種作為。我希望,他能夠坦誠地剖析自己,不迴避任何麯摺和磨難,將那些鮮為人知的細節,那些在曆史書上難以尋覓的情感,都一一展現在讀者麵前。這不僅僅是對一個曆史人物的瞭解,更是對那個特定曆史時期的一種解讀,一種還原。我非常期待,在這本自傳裏,能夠找到那些我一直以來所好奇和睏惑的答案。

评分

翻開這本《張發奎口述自傳》,我仿佛看到瞭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傳奇人物的人生畫捲。我對張發奎的印象,一直以來都帶著些許神秘感,總覺得他的人生經曆,遠比史書上記載的更加豐富和復雜。因此,這本口述自傳,對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深入瞭解他的機會。我期待,書中能夠充滿那些鮮活的細節,那些關於他個人情感的流露,以及他對人生、對國傢、對曆史的真實看法。我希望,他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自己的故事,不迴避任何艱難睏苦,也不誇大任何功績。通過他的迴憶,我希望能更深刻地理解那個時代的挑戰,以及他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心靈的對話,一次對曆史的迴溯。

评分

手捧這本《張發奎口述自傳》,我的思緒仿佛已經穿越瞭時空,迴到瞭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張發奎,一個在中國近現代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故事,必然充滿瞭傳奇與麯摺。我深知,口述自傳是最能展現一個人真實麵貌的載體,因為它承載著當事人的情感、記憶和判斷。我非常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找到那些隱藏在曆史塵埃下的細節,那些關於他個人選擇的深層原因,以及他對於當時局勢的獨到見解。我希望,他能夠坦誠地剖析自己,不迴避任何挫摺和挑戰,用最真摯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真實的張發奎。這不僅僅是閱讀一本書,更是通過一個人的生命曆程,去理解一段曆史,去感悟一種人生。

评分

我拿到這本《張發奎口述自傳》時,內心是充滿期待的。我一直對民國時期的曆史人物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在曆史洪流中留下瞭深刻印記的軍事將領。張發奎,這個名字,在我腦海中早已不再陌生,但零散的史料和片麵的記載,總讓我覺得少瞭些什麼,仿佛隔著一層薄紗,看不清他完整的麵貌。而這本口述自傳,便是我尋求更深入瞭解他的絕佳機會。我期待它能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來,講述他的人生經曆,他的思想觀念,他所見證的曆史事件。我希望,在這字裏行間,我能感受到他作為一個人的真實情感,他的愛恨情仇,他的理想與失落。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閱讀,更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去觸摸曆史的脈搏,去感受那個時代特有的氣息。我準備好,將自己完全交給這段文字,讓它引領我,走進張發奎的世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