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奎口述自传

张发奎口述自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自传
  • 回忆录
  • 张发奎
  • 中国近现代史
  • 政治人物
  • 回忆
  • 历史
  • 人物传记
  • 口述历史
  • 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传记文学的奇葩   口述历史之极品

  潮流兴口述历史,然而口述历史出得滥了,便使人觉得都是些「老王卖瓜,自卖自夸」的货色,多数是隐恶扬善、文过饰非的伪史。不过,口述历史也有出类拔萃的,诸如《顾维钧回忆录》、《周宏涛回忆录》以及《张发奎口述自传》。前者是元老外交官顾维钧将一生所积累的一百多箱外交文件整理而成的,周宏涛回忆录是依据传主担任蒋介石机要秘书时的日记撰写而成的﹔后者则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派专人来香港访问张发奎上将四百多次写成的。

  张发奎十六岁从军,至八十四岁离世,戎马倥偬多姿多采的一生,从辛亥革命开始到北伐、东征、剿匪、抗战、国共内战,经历了廿世纪中国历史的许多重大事件,之后在香港组织反共反蒋的第三势力两次反攻大陆、支援马来亚政府剿共、支援印尼革命军反抗苏卡诺政权等等。他所结交或过招、对抗的现代名人有国民党阵营的,包括拥蒋反蒋;有中共阵营的;有革命军人;有外交官;有名流绅商;有帮会豪强;有汉奸土匪;有北方军阀;有南方军阀;有桂系人马;有贰臣叛逆;有闽变分子;有情报特工;有五十年代在香港从事第三势力活动者;有包括副总统的美国有关涉中的官员、顾问、CIA情报人员;有英国港英政府要员;有苏俄在华顾问、专员;有包括胡志明、武元甲在内的越南革命志士;有朝鲜革命志士;有印度革命领袖;有日本华南派遣军要员……

  所以这本口述自传堪称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缩影,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国共两党各自在统治的地区掌握历史教育话语权已长达数十年,有许多历史的真相被扭曲、被美化、被掩盖、被删除、被纂改,本书的出版披露了许多闻所未闻的真相,釐清了许多国共两党党国制式教育下永不可能知道的另一面事实,弥补了历史的缺憾。

著者信息

英译作者简介

夏连荫(1926-1982)

  
本名夏莲瑛。祖父夏瑞芳是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办人之一,1914年1月因反对沪军都督陈其美驻兵闸北,在上海遇刺身亡。父亲夏鹏(1897-1976)毕业于美国宾州华顿学院,曾任商务印书馆经理,上海银行董事等职。夏鹏与香港世家吴栋臣之女吴思卿小姐结婚时,女嫔相之一为蒋宋美龄。连荫幼时就读于上海中西女中,后随父母经香港到纽约读中学,在着名女校Vassar三年即毕业。先后到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进修音乐、巴黎索邦大学深造,在华盛顿当过空军上将毛邦初的驻美军购办公室秘书。最终考进哥伦比亚大学,导师韦慕庭指导她写成硕士论文《陈独秀的政治思想》,还参与翻译张作霖政府搜查苏联驻华使馆检获的大批共产国际文件。1958年起,韦慕廷教授得到福特基金会赞助,从事口述历史计划,採访民国名人,以全面记录近代中国历史。夏连荫因精通英语、法语、国语、粤语,便受命为该计划的主要执笔人。她先后访问了外交家顾维钧、王正廷、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陈立夫、银行家陈光甫、青年党党魁左舜生以及铁军军长张发奎,后者是受访之众多名人中她最喜欢的一位。她循循善诱,巧妙地引导对方谈出不少原来讳莫如深的史实。

  1971年夏,45岁的莲荫与比她大八岁的无钖望族华仲厚在泰国结婚,华父华绎之是中国现代养蜂之父,也是中国首富荣德生的亲家。华仲厚战时在毛邦初办公室任职,胜利后在中航公司服务,1949年后赴泰国,业空调冷藏。婚后,夏连荫穿梭于纽约、曼谷与香港三地。1973年罹患癌症,1982年逝世,享年仅55岁。其夫婿华仲厚现已九八高龄。

中文译註者简介

胡志伟(1942- )


  上海市人。历任香港作家总会会长,香港笔会会长。1998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艺术发展局委员暨文学委员会主席。现任香港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

  1979年自大陆移居香港。37年来着有小说、传记、书评等120多种。被日本销量一千万份的《读卖新闻》誉为「中国传记文学第一名」。他以一百多个笔名在海崃两岸三地与海内外中英文报刊发表书评、影评、随笔、特稿、社论、专栏文章逾六千万言。

  2005年7月7日荣获美国万人杰新闻文化基金会第十三届新闻文化奖。

  2009年6月29日在中华民国总统府国史馆发表演说〈有关现代史研究的拨云见日〉。

  2011年7月23日在上海市图书舘举办专题讲座〈名人传记与口述历史研究〉

  2012年9月15日出席北京大学《南海能源论坛》,讲题〈解决东海与南海纷争的若干刍议〉

  耗六年译註之《张发奎上将回忆录》荣获新华网主办的「2012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奖,系725万大陆网民从40万种书籍中选出60种图书,《张发奎上将回忆录》在传记类作品中排名第三。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国立台湾大学客家研究中心推荐

  1〉「台湾大学客家研究中心」认为从客家研究的角度,张发奎铁军的兴亡浮沉,成为广东客家子弟兵在中国近代史以及外省客家军人在台湾现代史上的重要见证。极具研究价值。本书「对客家源流、风俗作了详尽的描述,也对客家人在国民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历史表现有所月旦褒贬」,为「避免在中国大陆因政治因素而被删去的段落永远湮灭」,因此「向台湾和海内外客家研究学界郑重推荐本书」。

  2〉本书已列为「国立台湾大学客家学研究丛书」,编号004。

  3〉国立台湾大学客家研究中心特约副研究员兼副主任曾建元特以〈铁的历史〉为本书作「导读」。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本厚重的书,摆在我面前,封面上的“张发奎口述自传”几个字,带着历史的沉淀感。翻开它,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窗,通往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一个传奇人物的内心世界。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感受那份波澜壮阔的过往。作者,或者说,是张发奎先生自己,用他的回忆,勾勒出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我很好奇,在这浩瀚的文字里,我究竟能捕捉到多少关于他的真实模样?是战场上的叱咤风云,还是政治上的运筹帷幄?抑或是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本书,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等待着我去一点点地挖掘,去理解,去品味。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能让我了解一个历史人物,更能引发我对那个时代、对人生、对命运的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已准备好,让思绪跟随他的笔触,穿越时空,进行一场意义非凡的对话。

评分

手捧这本《张发奎口述自传》,我的思绪仿佛已经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张发奎,一个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故事,必然充满了传奇与曲折。我深知,口述自传是最能展现一个人真实面貌的载体,因为它承载着当事人的情感、记忆和判断。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那些隐藏在历史尘埃下的细节,那些关于他个人选择的深层原因,以及他对于当时局势的独到见解。我希望,他能够坦诚地剖析自己,不回避任何挫折和挑战,用最真挚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张发奎。这不仅仅是阅读一本书,更是通过一个人的生命历程,去理解一段历史,去感悟一种人生。

评分

当我拿到《张发奎口述自传》这本书时,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探索欲。张发奎,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他的人生经历,必然充满了传奇色彩和值得深思的片段。我一直认为,口述自传是最能展现一个人真实内心世界的载体,因为它是发自肺腑的叙述,不受太多外界因素的干扰。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张发奎本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如何回顾那些塑造了他一生的重大事件。我希望,他能够坦诚地讲述自己的决策,自己的挣扎,自己的情感,甚至是那些不为人知的遗憾。通过他的视角,我希望能更清晰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军事斗争,以及他个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了解,更是一种对历史真相的追寻,一种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评分

这本《张发奎口述自传》在我手中,感觉沉甸甸的,不仅仅是纸张的重量,更是历史的厚度。我对张发奎的了解,一直停留在历史教科书和一些零散的记载中,总觉得不够立体,不够鲜活。因此,当我知道有这样一本口述自传时,我便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扇窗口,让我得以窥视那个时代,窥视一个叱咤风云的军事家的人生轨迹。我期待,他能够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自己最真实的经历,从他的成长,到他的戎马生涯,再到他的人生感悟。我希望,在这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坚韧与豁达,也能理解他所面临的艰难抉择。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一次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充满好奇的书。张发奎,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名字总会与那个波澜壮阔的民国时代紧密相连。但是,关于他的真实形象,我总觉得隔着一层迷雾。我相信,一本口述自传,能够最直接、最真实地展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生经历。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他从一个普通青年,如何一步步成长为叱咤风云的军事将领,他又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和考验。我渴望,能够听到他自己讲述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视角,他的判断,他的感受,定会与史书的记载有所不同,也更加鲜活。我更期待,在这字里行间,我能窥见他作为一个人,他的喜怒哀乐,他的爱恨情仇,他的人生哲学。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一次对人生的深刻体悟。

评分

我拿到这本《张发奎口述自传》时,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我一直对民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在历史洪流中留下了深刻印记的军事将领。张发奎,这个名字,在我脑海中早已不再陌生,但零散的史料和片面的记载,总让我觉得少了些什么,仿佛隔着一层薄纱,看不清他完整的面貌。而这本口述自传,便是我寻求更深入了解他的绝佳机会。我期待它能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讲述他的人生经历,他的思想观念,他所见证的历史事件。我希望,在这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他作为一个人的真实情感,他的爱恨情仇,他的理想与失落。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阅读,更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去触摸历史的脉搏,去感受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我准备好,将自己完全交给这段文字,让它引领我,走进张发奎的世界。

评分

我刚拿到这本《张发奎口述自传》,就迫不及待地想一睹为快。张发奎这个名字,在我脑海中一直是一个模糊而又充满力量的符号,代表着那个时代的某种辉煌与沧桑。我一直觉得,历史人物的传记,最具有价值的就是他们的口述自传,因为那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是最不加修饰的回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走进张发奎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他的人生选择。我期待,他能够坦诚地讲述自己的经历,无论是辉煌的时刻,还是失落的低谷,都能够真实地呈现在我面前。我更希望,通过他的回忆,我能够对那个时代的中国,对那个时代的政治和军事格局,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像一把钥匙,能够打开尘封的历史,让我窥见一个伟岸的身影,感受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

评分

读这本书,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封面设计简洁却不失力量,仿佛预示着书中内容的丰富与深刻。我对张发奎这个人,一直以来都存有一种复杂的情感,他既是那个时代风云变幻中的重要角色,也是备受争议的人物。因此,我非常渴望能通过他自己的口述,去了解一个更真实、更立体、更全面的张发奎。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如实地反映他的人生轨迹,从早年的投身革命,到后来在军事和政治舞台上的种种作为。我希望,他能够坦诚地剖析自己,不回避任何曲折和磨难,将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那些在历史书上难以寻觅的情感,都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了解,更是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解读,一种还原。我非常期待,在这本自传里,能够找到那些我一直以来所好奇和困惑的答案。

评分

当我拿到《张发奎口述自传》这本书时,一种莫名的冲动油然而生,我渴望立刻沉浸其中,去探寻那个被历史赋予了深刻意义的灵魂。张发奎,这个名字,总能勾起我对那个风起云涌年代的无限遐想,他的人生轨迹,必然充满了跌宕起伏。我深信,口述自传是通往人物内心世界的最好途径,它能让我们听到最真实的声音,看到最真切的情感。我期待,在这本书里,能够找到那些历史书上难以触及的细节,那些塑造了他性格、影响了他决策的个人经历。我希望,他能够用自己的人生体验,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更加生动、更加立体的历史图景,让我们不仅仅了解一个伟人,更能感悟一段人生。

评分

翻开这本《张发奎口述自传》,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传奇人物的人生画卷。我对张发奎的印象,一直以来都带着些许神秘感,总觉得他的人生经历,远比史书上记载的更加丰富和复杂。因此,这本口述自传,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深入了解他的机会。我期待,书中能够充满那些鲜活的细节,那些关于他个人情感的流露,以及他对人生、对国家、对历史的真实看法。我希望,他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不回避任何艰难困苦,也不夸大任何功绩。通过他的回忆,我希望能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挑战,以及他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一次对历史的回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