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物语

亚洲物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亚洲文化
  • 历史
  • 文学
  • 旅行
  • 风俗
  • 社会
  • 纪实
  • 游记
  • 人文
  • 亚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而幸或不幸为国族的一份子……

  二〇XX年,美国纽约一所大学社会新学院中,五名亚裔研究生因研究论题、文化背景逐渐聚集,结为朋友。来自中国、台湾、日本、新疆、图博的五名青年,试图借着学术理论,审视批判各自的民族处境,在个人无能背负的历史阴影下,却也希冀维系彼此的情谊。

  同时,学院外的国际情势逼近临界点,面对中美两帝决战一触即发,东亚故土将无可避免沦为战地,个人与国族,学问与砲弹,五人又能如何抉择……

  作者凭借文字飞驰亚洲五地,读者得以观览丰富的史地知识、分辨今日各区立场与国际冲突。承袭《情世界──回到未来》的试验,《亚洲物语》以更纯熟的「叙事观点」,分别呈现视角迥异的人物内心,创建更宽阔丰富的阅读视野。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乔


  1934年生,台湾战后第二代作家,已出版《李乔短篇小说全集》十一册,《重逢梦里的人——李乔短篇小说后传》,加上漏列的,计二百余篇二百余万字。长篇小说十四部,四百余万字,文学论述两部,文化论述九部十册,剧本三部,叙事诗一部。总计九百余万字。

  曾获第三届「台湾文学奖」(1968),第四届「吴三连文艺奖」(1981),第四届「吴永福评论奖」(1993),台美基金会「社科人才成就奖」(1995),第十届「国家文艺奖」(2006),行政院客委会「客家文化终生贡献奖」(2007),获颁静宜大学「第一届盖夏论坛讲座」(2010),真理大学「台湾文学牛津奖」(2010),「台湾文学奖图书类长篇小说金典奖」(2013)。

  代表作《寒夜三部曲》等有英日文译本,公共电视拍成四十辑连续剧曲,另有福台语歌仔戏、客台语舞台剧演出。

  《寒夜三部曲》、《埋冤「1947」埋冤》、《咒之环》、《V与身体》、《散灵堂传奇》、《情世界──回到未来》等乃台湾历史、社会、文化人性之连续演绎,计三百万字。

图书目录

前言
亚洲物语
后记

图书序言

前言

  二〇一五年七月《情世界──回到未来》出版,《老台湾、新国家》──电视纪录片剧本与已放映过的《乙未抗战》、电影剧情片剧本《情归大地》,也于二〇一五年底合为《李乔戏剧集》之名出版。另外八十二岁完成的平生唯一「散文」──《草木恩情》在二〇一六年初问世。

  半年来天天提醒自己:「笔耕」够了。这期间数个中长篇题材还不断骚扰脑海,其中一熟悉故事还冲破意志阈,硬是写了近万字。还好,杖朝之余意志力还是能够掌控自己;把它撕了……

  这时多年知己陈携好友黄来舍。谈及黄在美国三十多年奋斗有成;儿女长大,最近除留下少许资产予子女作「落脚粮」外,已将资产变现将成立「亚洲台湾基金会」云云……

  笔者十分震撼、感动。

  笔者是悲观者、悲观论者,除了身世或有所谓先天资质外,主要是存活的大小空间,而广泛智识接触,不断证明「悲观有理」。台湾多么美好,台湾的草木飞禽走兽游鱼之外的,好吗?台湾所在的亚洲,亚洲里的台湾,台湾的东邻西舍;波涛汹涌的亚洲海域,风沙烟霾……很绝望,但我不能绝情……

  于是一缕非来自感情意志的动力萌生:要写一部涵盖亚洲,一种期待或凭弔或……的「作品」。很清楚,「完稿的机会」不大;尽心就是。另一层面看:我活着,不创作还要做什么?

  诚然,下笔当下自己心里有数:我想呈现什么。不过我不愿意祇把「语言文字当成主题的承载体」而已;是希望「语言文字本身」也能型塑作者也不一定可知的主题。有「后设的概念」,但不是metafiction。小说中的时空,有些是「身体去过的」,有些祇是「心识游历」而已──就像《寒夜》全书和《孤灯》中南洋地区一样。另一方面,到了杖朝之年后,意识常在天地形外,风云变态中,一生书写加上储蓄杂书满怀,于是;过去现在未来,有无想像事实等等再予分辨真假有无,好像反而假假啦。这是我现在活着的实况。

  存在界在变,既变必然「加速度」……无奈的存在界,被「拉扯得死死」的地球,无可如何的生命界,实在「很烂」的人类──而幸或不幸为人类的一份子,乃以「好笑而不甘心」心态,落笔试写「亚洲物语」。当然希望能够竟篇,不过心理明白,「半途离去」机会不低,心理有充分准备。「亚洲物语」是八十二岁以后老人写下的「东西」,下笔之后形成什么样态,坦白说:未知。在此先向也许会读到的人致意。谢谢,恁仔细。

  援前例,在小说前面要交代一下:各段落的「叙事观点」(Viewpoint):

  全知观点:各人物外在形貌言行,内心世界,时空叙事都自由行止。不过人物内心情状,尽量不予涉入;留给读者想像探索,或留待某「单一观点人物」呈现。
  台湾女子「吴美治」的「单一观点」。
  中国女子「龙一华」的「单一观点」。
  日本男子「富井直大」的「单一观点」。
  新疆(威吾尔)男子「都达尔‧阿迪里──Totaer Artili」的「单一观点」。
  西藏(图博)男子「埃耳克──Aierken」的「单一观点」。

  声明一事:近年来台湾的小说写作,Viewpoint的技术观念普遍给遗忘,或放弃了,可能是「网路敲作」所造成的。个人是深感可惜的。这本小说,力求严谨。

  这篇作品是个人真正晚年小说。声明于「前言」。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十一日近午于玉泉居

图书试读

二〇XX年五月二十日上午十点钟,纽约的温度异常,竟然超越历年六月分的「平均温度」──摄氏二七・五六度。
 
这天,纽约「New School University──新学院大学」举行一次很特别的小型集会,就在「社会研究新学院」所属大楼六楼,「社会研究图书馆」办公室举行。
 
这是鲜见四研究院所负责人都与会的商讨会。与会者四位教授、五名研究生。
 
主持者是「社会研究院」所长:Tulian A. Douglas──道格拉斯教授(名人类学家Mary Tew Douglas的后裔)。
 
「基础研究院」所长Keesing──柯菁英教授。
 
「mannes音乐学院」所长:Tambian──坦比安教授。
 
「India-China Institute──印度、中国机构」的负责人Godelier──嘎德利亚教授(他可是精究马克斯、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等跨领域学者Maurice Godelier的孙子)。他,才是这场聚议的要角。也就是上列三学院有五名研究生决定转入「印度、中国机构」;要共同讨论些方法、疑义等。更重要的是:给予五位研究生所提研究主题重点的斟酌提醒等。
 
实际上,她他们转入I.C.I已经半年了。五位的来历与论文the subject是:
 
龙一华:女生,中国南京籍。论题:
 
「文化传统」与「意识型态」的比较研究──以中国为场域。
 
The Comparison of Culture Tradition and Ideology-Taking China as the Field.
 
吴美治:女生,台湾中坜籍。论题:
 
台湾原居民(一九四五年以前定居者)的「传统文化」中「文化传统」批判。

The Criticism of the Culture Tradition with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mong Taiwanese Residents(Settled Down Before 1945).
 
Totaer Artili(都达尔、阿迪里):男生,威吾尔人。论题:
 
威吾尔族传统音乐到流行音乐研究──以艾尔肯‧阿布杜拉为中心。
 
From Traditional to Modern Music of the Uyghur-Centering on Erkin Abdulla.
 
埃耳克:男生,图博人。论题:
 
图博「政教分离」主张的现实与展望。
 
The Tibetan Claim of Separating Religion from Politics and Its Prospect.
 
富井直大:男生,日本京都籍。论题:
 
东南亚国家协会与中国关系的展望。
 
The Prospect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ASEAN(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nd China.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