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那端遇见你

时光那端遇见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爱情
  • 青春
  • 校园
  • 治愈
  • 成长
  • 甜文
  • 言情
  • 时光
  • 相遇
  • 暖爱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珍惜往事,又岂仅仅是在想念之际

  青春多美好啊,青丝随风飞扬,耍赖投机如此理所当然,连装鬼脸都那么可爱,这教一个发根藏雪的女人,欣羡之余,不禁数算起自己还有多少时日可以自在奔跑。

  黄春美以温婉典雅的笔触,写下关于自己,从记忆起始,及至现在,以及书写关于母亲、祖母与婆婆话家常、平日相处的回忆,用文字纪念她们生命中的珍贵片段;又写至自小生长的故乡宜兰,作家林文义盛赞「黄春美的文笔犹若兰阳平原的山海抒情,文人画般地典雅自在,却在人景生活的互动之间,像专注的好茶沏美,芳醇留唇,拜读之同时,岁月和历史是如此的鲜活感心。」尽管书写日常,却能看出黄春美笔下无比巨大的美和爱的惜情之念,且让我们用心来欣赏黄春美这本无限惜情的人间书写吧。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黄春美


  花莲师院初教系毕业。作品曾获文建会儿歌征选、怀恩文学奖、基隆海洋文学奖、教育部文艺奖、兰阳文学奖等。

  已出版《一张美丽的拼图》、《云儿翻筋斗》、《心豆》、《来宜兰旅行》(合着)、《宜兰味》(合着) 、《藏在时光里的颜色》等。作品散见各大报副刊,收录于《九歌101年散文选》、清华大学中文教学写作资料库,转载于美国宜兰同乡会年刊、中华民国笔会、《明道文艺》等。
 

图书目录

推荐序 惜情人间事/林文义 

辑一 故事
我的戏院时光
蕨猫情事
变成男人
瞌睡这事
骇客入侵
徘徊
厕所的故事
房间的故事
厨房的故事
退休了
一个人的旅行

辑二 她们
单眼
踅后街
姊妹花
说故事
百岁老去去哪里
ㄎㄠ ㄎㄠ ㄎㄠ
缝纫机
后院花园
祖母
我不要嫁给阿春

辑三 平原
走冬山
我们的河
老人与家
平原相
校园大风吹
猴的悬念
来福
稻埕里的老人

图书序言

推荐序

惜情人间事
林文义


  常去宜兰。从青春年代到今时的岁月晚秋,东北角岛乡的直觉眷爱,总是为了暂别久居而厌倦的台北城,对一个生长在老城区大稻埕的我而言,回眸处这四围被群山困住的盆地生活,有着无路可出的不知所措,常想要逃离的意念尤其是在近几年,是如此的强烈而矛盾。

  以前习惯行车北宜,现在则是穿越雪隧,彷彿雾开云散的内在寻求,我终能面向壮阔无边的太平洋,龟山岛若隐若现,沉闷的心情顿时快意的转换为欣悦的自在,我抵达了宜兰。

  欣悦的自在。也是我拜读宜兰籍作家多年来的心情,熟稔于黄春明小说、吴敏显散文、林焕彰新诗有如日常的宜兰质性,那么新世代作者,以我所半生凝注的散文创作而言,近时引起我注目的是黄春美那素净且大气的文字。

  就在尔雅出版社发行人兼具作家身分的隐地先生主编的:《九歌一○一年度散文选》我拜读了黄春美作品:〈变成男人〉,为之惊艳了。这帖获得教育部文艺奖首奖的散文,令我回想到前行代作家刘静娟女士……生活散文说来宜乎求以平实之中见真情,若无实意一松弛则就怕流于日常繁琐记载。刘静娟散文早已创出不俗的典范,而黄春美的文笔犹若兰阳平原的山海抒情,文人画般地典雅自在,却在人景生活的互动之间,像专注的好茶沏美,芳醇留唇,拜读之同时,岁月和历史是如此的鲜活感心。

  这本新书中见及一文:〈厕所的故事〉。我读后有着亲炙的感同身受,不由然忆及一样是散文能手的王盛弘也有和黄春美相与的文字力道,想是致敬于和我同一世代的散文名家阿盛(杨敏盛)年轻时惊艳于台湾文学的典范大作。不禁令我有着最温暖、美好的记忆重返—一九八六年初夏,我和阿盛兄两人结伴相携去了韩国,南下釜山,北至三十八度线的北朝鲜禁区折返。回台之后,阿盛兄写了:〈半岛无穷花〉,我完成了:〈边境极北〉;是这样一种同世代作者的相知疼惜,灵犀于心。

  黄春美之值得期待,不在于几年来迭获各种文学奖项,而在于奖项的鼓舞之后,但见她以惜情的平实、素净的好笔,呈现在报纸副刊的秀异展示。以母亲入题数帖,那么的雍容自在,点拨着最是自然自得的台湾女子的坚韧和温婉,也同时回向黄春美散文的风华独具。

  宜兰隔山临海,教学和生活是宁谧而随缘倾心,笔下书写日常却有着无比巨大的美和爱的惜情之念。土地与人民、乡园和回眸都有她沉着、笃定的大气及坚执于文学追寻、索求的专志,人间事如此异采,她不愠不火的款款道来,既有山水的温润亦具壮阔的情怀。

  期待未来黄春美的好笔再续。我总是隔着困坐于几重山夜雾朝云漫然的台北盆地,想到这不凡的宜兰女子,再下一本新书将是怎般的异采翩然?序页读完,我们用心来欣赏黄春美这本无限惜情的人间书写吧。
 

图书试读

单眼
 
母亲六岁时在稻埕上削冰棒棍,邻家男孩追逐嬉戏,不小心从背后撞倒她,母亲跌倒的瞬间,手中削得尖尖的冰棒棍,戳中自己的左眼瞳仁。从此,她过着只剩一只眼睛的生活。
 
母亲左眼眼窝些微下陷,淡黄色眼球夹杂了浅绿、灰白,外观明显异于常人,但我只发现她右眼有极佳的视力,几乎忘了她的世界有一半是黑暗的。
 
印象极深刻,我幼年时,厨房的时钟坏了,母亲腕上没表,她总是从门口探出头,眼睛穿过小巷,望向对街米店墙上的老钟,再决定下厨时间。我也望过那口钟,只是钟面少了时间。
 
记得小学那几年,母亲家事得闲就搬来圆凳,要我坐好,然后在我发堆里找寻芝麻大小的头蝨和细细白白的蝨卵。待找到后,不管头蝨或蝨卵,她都先给我瞧瞧,然后移近她右眼。倏地,耳边就隐隐传来母亲以指甲尖挤压那小东西的细微破裂声。
 
为了贴补家用,母亲不分日夜在家缝制梨山果农套水果的纸袋。水果的季节过了,到成衣厂,按件计酬,剪线头。成衣厂的新布匹有辛味,「剪线头」让母亲眼睛痠涩受损。后来,母亲帮婶婶带小孩。她升格当了祖母,就帮儿媳带孙子。带过两个孙子后,帮第三个孙子沖泡牛奶时,她视力愈来愈弱,奶瓶的刻度变得模煳,孙子只好另找奶妈帮忙带。
 
母亲只受过三年汉文教育,出门看到店家招牌,便像初识字的孩童般,不自觉地唸出声来。我见状,特地借了视弱生读的大课本给她。闲暇时,母亲指着一点五倍大的字体,一字一字读,不懂的便透过注音符号拼读。除了读课本,母亲也随机读广告纸,读墙上日历的二十四节气、胎神方位、沖煞、诸事宜忌等等。直到新的一学期,我又带回新课本,母亲说她整天流目油、生目屎,还是顾好仅剩的一只眼睛要紧,要我别再带课本回家了。
 
自此,我才警觉母亲的床头陆续出现眼药水、眼药膏,地下电台买来的枸杞地黄丸等等。
 
三年前,七十五岁的母亲戴着老花眼镜穿针线缝衣服,我见了赞叹,她说,线穿不过时,心里一直唸「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佛祖听见就会来帮忙。不过,后来穿针引线的事,母亲就找孙子,原因是现在超市买来的针跟以前不一样,针头扁扁的,针孔细细的,可能连佛祖都不习惯。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