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務必考熱區 行政法(2版)

實務必考熱區 行政法(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行政法
  • 法考
  • 實務
  • 考點
  • 案例
  • 熱點
  • 精講
  • 考前
  • 必備
  • 法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特色

  想考上就一定要知道的實務見解

  「依實務見解,下列敘述,何者……」、「請從理論及司法實務之觀點加以分析……」這些問法在國考題目中越來越常見,換句話說,想要上榜就絕對不能輕忽實務見解的重要性!但實務見解多如牛毛,應該如何準備纔能迅速有效地提升上榜率?

  本書總共分成行政法原理原則、行政行為、行政爭訟以及國傢賠償四大部分。以傳統爭點作為本書主要脈絡,並搭配新的實務見解、經典實務判決以及重要文章(蒐錄至2017年最新實務見解、文章),作為分析及討論之主題,並在適當的地方將爭點補充以註腳或是「作者提醒」的方式加以呈現。

  最後本書在適當的章節中,作者以過來人的經驗,附上答題「罐頭」,也就是一種安全萬用答題的概念,供讀者參考利用。

  完全透析
  大法官解釋
  聯席會議決議
  最高法院判例
  行政法院裁判
刑法學原理與實務精要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係統梳理刑法學的基本原理,並緊密結閤當前司法實踐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為法律專業人士、法學學生以及關注刑法領域發展的讀者提供一部深度、前沿的參考著作。全書結構嚴謹,邏輯清晰,力求在理論深度與實務操作性之間取得完美平衡。 第一部分:刑法學基礎理論的重構與深化 本部分聚焦於刑法學的基石,對犯罪構成、刑罰製度等核心概念進行現代化詮釋。 第一章:刑法的基本原理與體係 刑法的本質與機能: 探討刑法在現代社會治理結構中的獨特地位,分析其謙抑性原則的當代價值。深入剖析刑法的保障機能與懲罰機能之間的動態平衡。 刑法規範的結構分析: 細緻解構刑法條文的“假設、前提、後果”結構,特彆是對“空白罪名”和“概括條款”的法教義學分析。 刑法體係的理論基礎: 闡述以犯罪論體係為核心的德日刑法傳統,並對比考察英美刑法在具體化規則上的差異,為讀者構建宏觀的知識框架。 第二章:犯罪構成要素的精細化研究 客體論的擴展: 傳統客體理論在麵對新型犯罪(如數據安全、金融秩序)時的局限性與應對策略。討論復閤客體和抽象危險客體的認定標準。 主觀罪過體係的最新發展: 深入解析故意形態(直接故意、間接故意)的界限,特彆關注“過於自信的故意”與“過於自信的過失”的區分實務難題。對過失的認知與意誌要素進行交叉檢驗。 行為理論的新視野: 引入社會行為理論和法律意義上的行為概念,重點分析不作為犯的成立要件,特彆是“保證人義務”的來源與界定標準,結閤司法解釋中關於環境犯罪不作為的最新裁量。 構成要件的符閤性與相當性: 詳細闡述構成要件要素在客觀層麵和主觀層麵的具體化要求,探討“危險”概念在不同罪名中的內涵差異。 第三章:違法性與有責性的辨析 正當防衛的“限度”與“時間點”: 結閤近年來司法實踐中對“無限防衛”與“防衛過當”的認定變化,詳述防衛起因、防衛意識與防衛限度的嚴格要求。探討緊急避險中“相稱性”的衡量標準。 責任的歸責基礎: 係統論述責任原則,深入分析刑法意義上的“責任能力”的判斷標準,特彆是對限製刑事責任能力人(如未達刑事責任年齡但已滿特定年齡者)的法律適用。 期待可能性與刑法目的: 探討期待可能性在責任阻卻事由中的作用,辯證分析刑罰的預防與報應機能對責任評價的影響。 第二部分:犯罪形態、未遂與共同犯罪的疑難解析 本部分側重於對犯罪過程中不同階段的認定,以及多人參與犯罪時的責任劃分。 第四章:犯罪未遂與中止 著手點的認定難題: 針對傳統“著手”理論在新型犯罪(如網絡詐騙、金融犯罪)中的適用睏境,提齣基於“犯罪計劃實現”視角的判斷框架。 犯罪未遂的處罰界限: 詳述犯罪中止的構成要件,特彆是“自動性”的判斷,區分是意誌的放棄還是行為障礙所緻。探討犯罪未遂中“情節顯著輕微”的量化標準。 第五章:共同犯罪的理論與實務操作 共同故意與共謀的認定: 區彆共同實行、共同決意和共同教唆,重點分析不作為共同犯罪的成立條件。 從屬關係與地位區分: 精準界定主犯、從犯、脅從犯的法律特徵。深入探討在有組織的犯罪活動中,如何認定組織者的地位及“組織領導”的程度。 特殊共同犯罪的應對: 針對“意外說”與“限製接觸說”在共同犯罪中的分歧,提齣一套更具操作性的判斷路徑,以應對復雜多人的犯罪現場。 第三部分:分則罪名的精講與熱點聚焦 本部分緊密圍繞刑法分則的重點罪名,結閤最新的立法解釋和司法案例進行深度剖析。 第六章:侵犯財産罪與金融犯罪的最新動嚮 盜竊罪與詐騙罪的界限重塑: 重點分析“不知情取走”與“錯誤認識”導緻的財産轉移行為的定性衝突。在新技術背景下,對網絡盜竊和網絡詐騙的認定標準進行細緻區分。 集資詐騙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區分: 從犯罪目的、非法集資的規模與社會危害性層麵,詳細闡述兩者在司法認定上的關鍵差異點和量刑參考。 洗錢罪的最新司法解釋解讀: 分析“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認知標準,以及提供資金賬戶等“協助行為”的認定範圍。 第七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罪的司法適用 故意殺人與故意傷害緻死: 結閤被害人過錯、犯罪動機對量刑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重點辨析防衛過當與故意傷害緻死的界限。 非法拘禁罪與非法搜查罪的客體保護: 強調對公民人身自由的絕對性保護,探討在特定行業執法活動中,行為人是否能夠援引“職務行為”抗辯。 第八章:職務犯罪與反腐敗法治前沿 貪汙罪與受賄罪的量刑基準: 全麵梳理近年來國傢對職務犯罪的定罪量刑幅度變化,特彆是對“數額特彆巨大”的司法認定趨勢。 行賄罪的處罰界限: 詳述“情節重要”的認定,以及對“為謀取不正當利益”這一主觀要件的司法審查標準。重點討論“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代行賄行為”的免責條款適用。 非國傢工作人員受賄罪的適用場景: 拓展對公司、企業工作人員職務犯罪的理解,分析在公司治理結構變化背景下,如何準確定位“公司、企業工作人員”的身份。 第九章: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風險控製 放火、爆炸等犯罪的危險性認定: 探討在手段已經實現,但結果尚未發生的條件下,如何認定“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客觀標準。 交通肇事罪的過失形態: 重點分析疲勞駕駛、醉酒駕駛等行為與交通事故之間因果關係的證明,以及在“逃逸緻人死亡”情形下的加重處罰適用。 總結與展望 本書在理論上力求精準,在實踐中緊貼前沿,旨在幫助讀者跨越理論與實務的鴻溝,真正掌握刑法學的精髓,為復雜案件的分析與處理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和明確的實務指引。本書的價值在於其對刑法脈絡的清晰梳理,以及對當代社會熱點法律問題的深度迴應。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鳴仁


  東吳大學法律學係
  東吳大學法律學係碩士班公法組
  101年律師高考及格
  101年司法官考試及格

圖書目錄

本書特色 P1

CHAPTER 1 行政法原理原則
UNIT 1 公法上漏洞之填補兼論公法與私法之區辨 P1-2
最高行政法院95年8月份庭長法官聯席會議2
時效、類推適用、權利抗辯、權利消滅、公私法二元論、利益說、權力說、主體說、新主體說、工程受益費
UNIT 2 行政法之法源──以判例製度為中心 P1-10
釋字第576號解釋
法源、契約自由、行政規則、過度法、判例、權力分立、民主正當性、法安定性、審判獨立、判決先例、大法庭、司法審判程序、司法行政程序、釋字第687號解釋林子儀、許宗力大法官部分不同意見書
UNIT 3 私經濟行政與基本權保障 P1-21
釋字第457號解釋理由書
平等權、公權力、公權力行政、私經濟行政、高權行政、單純高權行政、行政私法、行政輔助、行政營利、給付行政
UNIT 4 雙階理論與政府採購法 P1-27
釋字第540、695號解釋
憲法第16條訴訟權、審判權、有權利必有救濟原則、公私法二元論、雙階理論、行政行為形式選擇自由、政府採購法
UNIT 5 前公法後公法的修正式雙階理論 P1-33
颱北高等行政法院94年度訴字第752號判決
雙階理論、促參法、修正式雙階理論、釋字第533號解釋、契約標的說、契約目的說、行政契約
UNIT 6 給付行政中的法律保留 P1-39
釋字第524、707號解釋
依法行政原則、法律優位原則、法律保留原則、乾涉行政說、重要性理論、功能最適理論、釋字第443號解釋、層級化之法律保留、民主正當性、釋字第614號解釋、組織法、行為法
UNIT 7 大學自治與法律保留 P1-49
釋字第626號解釋
大學自治、釋字第380、382、450、462、684號解釋、憲法第11、21、22條、國民教育、高等教育、製度性保障、框架性立法、地方自治、中央法破地方法、地方法破中央法
UNIT 8 行政裁量與不確定法律概念 P1-56
釋字第319、423、432、469、690、702號解釋;最高行政法院93年判字第309號判例
明確性、法安定性、法治國、不確定法律概念、行政裁量、判斷餘地、密度理論、釋字第382、462、684、553號解釋、屬人性、裁量瑕疵、裁量濫用、裁量逾越、裁量怠惰、裁量收縮、裁量基準、釋字第713號解釋、釋字第680號解釋許宗力、謝在全大法官協同意見書、薄冰理論
UNIT 9 行政法上之原理原則 P1-70
釋字第432、525、717號解釋;最高行政法院93年度判字第1392號判決
明確性原則、信賴保護原則、平等原則、法安定性原則、法律明確性原則、溯及既往、信賴保護原則、信賴基礎、信賴錶現、信賴值得保護、存續保護、財産保護、比例原則、適當性原則、必要性原則、狹義之比例原則、釋字第574號解釋許宗力大法官協同意見書、釋字第589號解釋
UNIT 10 授權明確性原則在我國行政法領域之發展與適用判決字號 P1-80
釋字第390、707號解釋
法治國原則、權力分立原則、法安定性原則、法律保留原則、民主國原則、釋字第522、313、510號解釋、授權之目的內容及範圍皆分彆明確規定、授權明確程度必須與所授權訂定之法規命令對人民權利之影響相稱
UNIT 11 特彆權力關係在我國的發展以及流變 P1-87
釋字第243、298、653、684、736號解釋;最高行政法院104年8月份第2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1、2
基礎經營關係二分理論、重要性理論、憲法第16條訴訟權、有權利必有救濟原則
section 1 行政處分 P2-2
UNIT 1 行政處分之構成要件1機關之定義 P2-2
最高行政法院94年6月份庭長法官聯席會議
會計師懲戒委員會、律師懲戒委員會、犯罪被害人補償覆審委員會
UNIT 2 行政處分之構成要件2法效性 P2-7
最高行政法院99年度6月份庭長法官聯席會議4
保護規範理論、法效性、觀念通知、主觀公權利、事實行為、反射利益、當事人適格
UNIT 3 行政處分之構成要件3特定具體之事件 P2-18
最高行政法院94年度裁字第1569號判決
法規命令、可得確定之多數人、公物的使用設定、具有持續效力之行政處分
UNIT 4 多階段行政處分 P2-26
行政法院83年3月份庭長、評事聯席會議
副本、多階段行政處分、多階段行政程序、顯名主義、必要共同獨立參加、輔助參加、既判力
UNIT 5 行政行為定性之主觀以及客觀判斷標準 P2-31
釋字第423號解釋理由書
法效性、客觀的判斷標準
UNIT 6 行政處分瑕疵之態樣及無效行政處分 P2-34
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度判字第1133號判決;最高行政法院96年度判字第76號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91年度訴字第691號判決
無效行政處分、行政處分不存在、重大明顯瑕疵、形式行政處分、暫時性行政處分
UNIT 7 行政處分之效力與程序再開 P2-43
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度判字第1316號判決;最高行政法院95年度判字第1809號判決
公定力、形式確定力、實質確定力、不可爭力、自縛力、構成要件效力
UNIT 8 行政處分附款與切結書 P2-50
颱北高等行政法院100年度訴更一字第12號判決
孤立之撤銷訴訟、附款、切結書、觀念通知、準負擔、處分外負擔、行政契約
UNIT 9 公法上不當得利 P2-57
颱北高等行政法院90年度第1724號判決;最高行政法院92年度判字第777號判決;最高行政法院104年6月份第1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
一般給付訴訟、下命處分、反麵理論、欠缺權利保護之必要性
UNIT 10 行政程序法第121條知有撤銷原因時起之解釋 P2-64
最高行政法院102年度2月份第2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最高行政法院98年度判字第982號判決
除斥期間、依法行政原則、法安定性原則、形式確定力
section 2 行政契約 P2-70
UNIT 1 行政契約與私法契約之區分 P2-70
釋字第533號解釋;颱北高等行政法院96年度訴字第1132號裁定
契約目的說、契約標的說、切結書、行政行為形式選擇自由
UNIT 2 行政契約兩行為併用禁止 P2-79
最高行政法院98年7月份第1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最高行政法院95年7月份庭長法官聯席會議2
兩行為併用禁止、法定要件尚未成就之行政處分
UNIT 3 行政契約的爭訟 P2-86
最高行政法院95年度判字第1239號判決
裁量行政、強製締約、一般給付訴訟、確認訴訟、撤銷訴訟
section 3 行政命令 P2-92
UNIT 1 職權命令之容許性 P2-92
釋字第514、570號解釋
法規命令、行政規則、行政程序法第174條之1、授權命令、層級化法律保留原則、中央法規標準法第7條、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60條
UNIT 2 法規命令之授權及立法監督 P2-99
釋字第593號解釋
授權明確性、委任立法、公告及評論程序
UNIT 3 新舊函釋變更與行政規則間接對外之效力 P2-107
釋字第287號解釋;最高行政法院97年度判字第1140號判決
非直接對外效力、間接對外效力、平等原則、行政自我拘束原則、信賴保護原則
section 4 行政罰 P2-113
UNIT 1 裁罰性不利處分與單純不利處分之區辨 P2-113
最高行政法院101年度6月份第1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
裁罰性不利處分、單純不利處分
UNIT 2 行政罰中責任條件學說實務演進及流變 P2-120
釋字第49、275號解釋
推定過失、主觀過失責任之客觀化
UNIT 3 行政罰中裁罰對象之選擇 P2-124
最高行政法院95年1月份庭長法官聯席會議
行政罰法第14、15、21條以及第22條、狀態責任
UNIT 4 行政罰中行為數之判斷 P2-130
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度5月份第2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颱北高等行政法院100年度訴字第1026號判決;颱北高等行政法院100年度訴字第1025號判決;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度判字第1618號判決
一行為不二罰、行為單數、自然意義的一行為、構成要件的行為單數、接續行為、連續行為
UNIT 5 緩起訴與行政罰法第26條之關係 P2-140
法務部行政罰法諮詢小組第1次會議;法務部行政罰法諮詢小組第5次會議
特殊的處遇措施、質的區彆說、量的區彆說、質量間差混閤說
section 5 行政執行 P2-146
UNIT 1 行政執行法第17條監禁逼債的閤憲性 P2-146
釋字第588號解釋
正當法律程序、比例原則、組織法上之形式警察機關
UNIT 2 行政執行中聲明異議與救濟程序 P2-154
最高行政法院97年12月份第3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3
訴願先行程序、聲明異議、替代訴願程序

CHAPTER 3 行政爭訟
section 1 訴願 P3-2
UNIT 1 訴願主體:人民、公法人、機關 P3-2
司法院34年院解字第2990號;釋字第40號解釋;最高行政法院76年度判字第643號判決
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團體、與人民同一地位而受行政處分、對己訴訟、訴願當事人適格
UNIT 2 訴願管轄機關:獨立機關與訴願管轄 P3-8
最高行政法院97年12月份第3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1
上級管轄、監督管轄、原處分管轄、比照管轄、機關管轄原則、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平交易委員會、國傢通訊傳播委員會、行政一體原則、適法性審查、適當性審查、不確定法律概念、判斷餘地
UNIT 3 權限移轉與訴願管轄 P3-15
最高行政法院93年5月份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最高行政法院99年度6月份庭長法官聯席會議2;最高行政法院94年10月份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最高行政法院96年判字第1916號判例
顯名主義、管轄恆定原則、權限委任、權限委託、委辦、受託行使公權力、權限授予、權限代理、真正權限移轉、不真正權限移轉
UNIT 4 訴願程序中原處分機關變更或撤銷原處分之訴願程序 P3-26
最高行政法院101年度2月份庭長法官聯席會議
應作為之機關已為行政處分、脫離係屬、移審、程序經濟、處分同一性
UNIT 5 訴願程序中的暫時權利保護 P3-31
最高行政法院96年度裁字第1828號裁定;最高行政法院97年度裁字第5405號裁定;最高行政法院98年度裁字第777號裁定
暫時權利保護、停止執行、假扣押、假處分、保全之急迫性、難以迴復之損害、略式審查、後果審查、三階段審查模式
UNIT 6 訴願程序中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界綫 P3-41
最高行政法院105年8月份第1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
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訴願管轄機關、實質正確性之確保、依法行政原則、原處分機關
section 2 行政訴訟 P3-46
UNIT 1 撤銷訴訟之違法判斷基準時 P3-46
最高行政法院92年12月第2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最高行政法院94年度判字第588號判決之評析
權力分立、撤銷訴訟處分閤法判斷基準時、一次性行政處分、具有持續效力行政處分、程序再開、職權廢止、言詞辯論終結、尚未執行之行政處分、下命處分、確認處分、形成處分
UNIT 2 行政訴訟撤銷判決之既判力 P3-53
最高行政法院45年判字第60號判例;釋字第368號解釋;法務部法律字第10103102940號函
形式確定力、實質確定力、構成要件效力、信賴保護
UNIT 3 課予義務訴訟之訴訟標的及其既判力 P3-60
最高行政法院97年12月份第3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2
請求被告機關作成特定行政處分之請求權、原告指摘拒絕或怠為其所請求之行政處分為違法並侵害其權利之主張
UNIT 4 行政爭訟實益之欠缺與續行之確認訴訟 P3-64
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度判字第2234號判決;釋字第546號解釋
權利保護之必要、處分法律效果已消滅、爭訟實益、續行的確認訴訟
UNIT 5 預防不作為訴訟與孤立的撤銷訴訟 P3-71
最高行政法院99年度裁字第78號裁定
分離的撤銷訴訟、權利保護必要、訴訟經濟、預防性不作為訴訟
UNIT 6 行政訴訟停止執行、假處分、假扣押 P3-76
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度裁字第2844號裁定;最高行政法院99年度裁字第2395號裁定;最高行政法院98年度裁字第952號裁定
暫時權利保護、效果說、執行說、略式審查、後果審查
UNIT 7 行政訴訟上之訴訟參加 P3-83
最高行政法院103年11月份第1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最高行政法院104年10月份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
必要參加、獨立參加、輔助參加、既判力、裁量權限收縮至零

CHAPTER 4 國傢賠償
UNIT 1 國傢賠償之構成要件 P4-2
最高法院42年颱上字第1224號判例;最高法院80年度颱上字第525號判決;最高法院91年度颱上字第487號判決
公務人員、公權力、職務執行行為、公務員行為責任、國傢無責任論、國傢代位責任論、國傢自己責任論、行政助手、獨立協助執行職務之人、根據私法契約羅緻之私人、工具理論、有責性的客觀化、推定過失、組織有責性
UNIT 2 怠於執行任務國傢賠償之構成要件 P4-9
釋字第469號解釋;最高法院72年颱上字第704號判例(部分不再援用)
公法上請求權、反射利益、保護規範理論、裁量收縮
UNIT 3 公共設施之國傢賠償責任 P4-17
最高法院95年度颱上字第2229號判決;最高法院94年颱上字第2327號判例;最高法院92年度颱上字第731號判決;最高法院85年颱上字第2776號判例
公有公共設施、公有他管、他有公管、設置或管理有欠缺、公共設施委託民間經營管理、設置責任、管理責任
UNIT 4 法官與檢察官的國傢賠償責任 P4-25
釋字第228號解釋
平等原則、閤理的差彆待遇、審判獨立
UNIT 5 專傢參與之國傢賠償責任 P4-30
最高法院95年度颱上字第2049號判決
行政與技術分立原則、專業簽證製度、私人參與行政、受託行使公權力、行政助手、實質查察之職務義務、去行政任務化
UNIT 6 國傢賠償與行政訴訟法第7條閤併請求之性質 P4-37
最高行政法院98年6月份第1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2
訴訟經濟、紛爭解決一迴性
UNIT 7 冤獄賠償、補償、危險責任 P4-41
釋字第400、440、487、670號解釋
特彆犧牲理論、損失補償、公法上之特彆犧牲、公法上危險責任

圖書序言

二版序

  各位讀者安安,又到瞭寫序的時候惹,筆者真是萬分的感動,筆者實在是十萬分的懶惰,從初版到改版竟然相隔三年之久,這三年間已經不知道晃點主編大大多少次,終於在今年完成改版(行政法是本係列最早齣版,但也是最晚改版的一本,被主編大人嗆說:竟然改版比齣版還久。被這麼一說筆者也隻能廠廠惹)從2014年初版到今年2017年改版,中間已事隔三年之久,新的實務見解、考題以及文章也纍積瞭相當大的數量,是以本次改版的重點在於,網羅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相關的實務見解、文章,同時參考這期間相關的國傢考試及研究所考題,來進行本次的改版,同時將前版錯字、錯誤或是語句不通順的地方,進行修改,改版幅度相當之大。

  筆者於前版序中提及:「國傢考試的命題,往往還是屬於比較傳統的『老』爭點,至於很新很時髦的時事或是學說甚至是實務判決,在國傢考試的價值究竟有多少呢?就請大傢自己衡量吧,衷心認為書貴在念熟不在念多,縱然飽讀詩書、滿腹經綸,要如何在有限考試時間、有限篇幅錶現,實在令人懷疑,所以,筆者認為不如熟悉有限的東西,做做罐頭答案,騙騙改題老師或許比較實際」三年過去,迴過頭看是否得到印證!?我想答案是可以肯定的。例如:104年司法官考試第四題的第1小題,即是有關於主觀公權利之相關考點,又例如105年司法官考試第三題,是在討論有關大學處分與受處分人如何救濟之相關爭點,此類爭點都已經是一考再考的「老東西」瞭。不可否認,近年國傢考試日趨睏難,但若能掌握基礎傳統「老東西」,相信這些「老東西」可以成為大傢通過考試的重要基石。本書是以透過實務見解作為主軸,全書分為行政法原理原則、行政行為、行政爭訟以及國傢賠償四大部分,並將常齣現的相關行政法爭點,逐一做介紹,希望對大傢可以有些許的幫助。

  現今實務見解快速更迭,學說見解百傢爭鳴,考試參考用書更是五花八門,各位讀者在茫茫資料海中,應如何保持方嚮,穩定嚮前,「資料的取捨」的技能,於此試場遊戲中,請各位務必點好點滿,如此應可省下相當多的時間,避免走瞭冤忘路。又考試製度於近年快速變更,但無論如何,自身實力的纍積以及培養,纔是於此試場洪流中「明哲保身」的不二法門,當然大傢於閑暇之餘,也記得運動保養身體,隻有身體健康纔是真的。

  於此,本書得以完成,筆者得以通過考試在這裏鬍言亂語,要感謝爸爸、感謝媽媽、感謝學姊(為何感謝學姊請參照初版序)、感謝主編、感謝幕後校稿排版的工作人員、感謝豪豪(他4隨!?)、順便感謝師傅贊嘆師傅⋯⋯要感謝的人太多,最後隻好「謝天」(部編版國小課文,如果你知道筆者在說啥麼,可能跟我都是那個時代的人,科科)。筆者不纔,纔疏學淺,加上近來智商減低,腦波耗弱,書中內容錯誤的部分還請大傢不吝指教,也感謝大傢願意閱讀本書。最後,願在這閃亮的時代,讓我們打場漂亮勝戰,就算再不相信,我們會擁有超級魔力,像螞蟻默默做自己,貢獻每一個小小心力,集結成奇蹟,點點滴滴,你會發現「本書」的魔力,最後必能夢想起飛,一試中第。

腦波耗弱的.鳴仁
序於2017年.孟夏.逸仙彆館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內容,真的是太豐富瞭!感覺作者把行政法體係中所有可能涉及到的知識點都囊括進去瞭,而且還做瞭非常細緻的分類和梳理。我特彆欣賞它那種“由淺入深”的講解方式。一開始,作者會先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然後循序漸進地深入到更復雜的理論和實務問題。這種循序漸進的學習路徑,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夠輕鬆跟上,不會感到 overwhelmed。書中的每一部分都配有大量的例題和習題,而且這些題目都非常有代錶性,涵蓋瞭各種題型和難度,能夠非常有效地檢驗我學習的效果。我喜歡在學完一個章節後,就立刻去做配套的習題,這樣可以及時發現自己的薄弱環節,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鞏固。而且,書中的答案解析也非常詳細,不僅僅是給齣瞭正確答案,還會對解題思路和技巧進行深入的講解,這對於我理解和掌握解題方法非常有幫助。感覺這本書就像一個百科全書,把我想瞭解的關於行政法的一切都裝進去瞭。

评分

我真的必須說,這本書的排版設計簡直太用心瞭!我之前看過很多法律類的書籍,很多都顯得比較死闆,閱讀起來很容易産生疲勞感。但是這本書,打開之後就感覺眼前一亮。它的字體大小、行間距、段落劃分都恰到好處,閱讀起來非常舒適。更重要的是,書中的重點內容,比如“考點”、“難點”、“易錯點”等,都用瞭不同的顔色或者醒目的標注方式,這樣在閱讀的時候,能夠非常直觀地抓住關鍵信息。而且,書中的一些圖示和錶格,也做得非常精美,清晰地展現瞭復雜的法律體係和關係,讓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化。我尤其喜歡它那種“碎片化”的學習設計,每個小標題下的內容都不算太長,適閤在零碎的時間裏進行閱讀和學習。這種細緻入微的設計,充分考慮到瞭讀者的閱讀習慣和學習需求,讓學習過程變得更加高效和愉悅。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內容充實的教材,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

评分

這本《實務必考熱區 行政法(2版)》,真的可以說是我學習路上的“神助攻”。我一直覺得行政法這門課,理論和實踐的結閤特彆重要,而這本書恰恰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講解瞭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把這些理論如何應用到實際的行政執法和司法實踐中,講得清清楚楚。我特彆喜歡書裏那些“案例精析”的部分,作者選取瞭非常有代錶性的案例,然後從法律條文、理論基礎、裁判理由等多個角度進行剖析,讓我能夠真正理解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踐。那些“法條解讀”的闆塊,也讓我對法律條文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僅僅是死記硬背,而是能夠理解條文背後的立法精神和價值取嚮。這種學習方式,讓我覺得非常有成就感,也讓我對未來的法律實務工作充滿瞭期待。這本書讓我覺得,學習法律不再是枯燥的背誦,而是充滿瞭智慧和力量的探索過程。

评分

這本書的作者,真是下瞭一番苦心。從拿到書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厚重的質感和精美的排版所吸引。翻開目錄,清晰的脈絡立刻呈現在眼前,每個章節的標題都準確地抓住瞭行政法的核心要點,讓人一看便知其精髓所在。書中的案例分析更是讓我眼前一亮,條理清晰,邏輯嚴謹,將抽象的法律條文變得生動形象,仿佛身臨其境,讓我對復雜的法律概念有瞭更深刻的理解。特彆是那些“熱區”的標注,簡直是考試的“定心丸”,讓我能夠精準地把握復習的重點,事半功倍。我常常在午休時間,或者通勤的路上,拿齣這本書,沉浸在其中。那些曾經讓我頭疼的法律術語,在作者的妙筆下,都變得易於理解。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疑難點問題的深入剖析,作者總是能從不同角度切入,層層剝繭,直到真相大白。這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指引我在這片廣袤的行政法海洋中航行。我感覺自己對行政法的理解,已經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對考試也充滿瞭信心。

评分

這本書帶來的驚喜,簡直是超乎想象。我原本以為行政法會是枯燥乏味的學科,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的語言風格十分活潑,充滿瞭智慧的火花。他用生動有趣的例子,將那些原本枯燥的法律條文講解得栩栩如生,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僅學到瞭知識,還收獲瞭樂趣。書中的插圖和圖錶設計也非常巧妙,將復雜的法律關係可視化,讓我能夠一目瞭然地掌握知識的重點。我尤其喜歡書中的“考點速記”闆塊,那些簡短精煉的總結,就像是為我量身定製的“考試秘籍”,能夠幫助我在短時間內迴顧和鞏固所學知識。讀這本書,我從來沒有感到過疲憊,反而充滿瞭探索的樂趣。我常常會不自覺地加快閱讀速度,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的瞬間。這本書讓我體會到瞭學習的快樂,也讓我對行政法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將這本書分享給我的同學們,讓他們也一同感受這份學習的喜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