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漫步

书法漫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书法,这门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让各书家结合创意与风格,将古今之精华,借由文字与线条,展露不同情感与风貌,或柔或刚,透过笔端,倾注丰沛的生命力,一览无遗地呈现在字里行间。

  在印刷技术大量地取代了书写的现今,用笔写字已属难得,更遑论写书法这份雅致了;然而,顾名思义「书法」又岂止是「写字」这么狭义的学问呢?诚如作者所言:「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其以点、线作为表现的形式。除了形式的表现之外,更融入了艺术家的才情与性格,表现了物我互为观照的审美特质。」 李新扬校长更在推荐序中提及:「忠信老师将长年专研与严谨论证书法所得,从宏观或微观角度,对历代书法各书体发展与各书家作品赏析,多所精挑细选研究内容,长篇累牍……。」

  这不只是一本教学的工具书,也是一本值得阅读的艺术之书,就让我们翻开《书法漫步》,跟着作者深入浅出的带领,一窥书法这座宏伟的殿堂。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忠信


  1964年生,台湾台中人。 
  1992年东海大学社会系毕业。
  2006年东海大学第一届在职硕士专班毕业。
  现职台中市大肚国小视觉艺术、书法科任教师。

  作品曾获:
  第七届大墩美展书法类优选。
  第十六届全国美展书法入选。
  东海大学美术系展书法类第一名。
 

图书目录

推荐序
李惠正
曾世永
李新扬
 
自序
 
第一讲 美的初发与探索

◎为甚么要来参加精进书法教育研习?「我」在哪里?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楷书与小篆──官方文字的代表)
◎感知教育的先知──东晋.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之《笔阵图》
◎轻轻地写,慢慢地写;「正、好、美」观念的强调
◎练习书写的字体宜大不宜小,字数宜少不宜多
◎初学的叮咛
◎楷书採双钩法,篆书採中心描写法
 
第二讲 发现
◎书写的单一性(单字)与整体性(词句)──「王、羲、之」与「王羲之」
◎情意与造形:「笔阵图」与「永字八法」;感知与认知;情与理
◎点法填墨与直接书写填墨法
◎由描到摹的经验发展
 
第三讲 师法于古(一)
◎「永字八法」的介绍(上):是方便法,不是唯一法。
一、点(、):点为侧,如鸟翩然侧下
二、横(一):横为勒,为勒马之用缰
三、竖(丨):竖为努(弩),用力也
四、钩(亅):为趯(弋),即趯,貌与跳跃同
◎「九宫格」(欧阳询的发明)的位置与对应
◎描、临、摹的转换,依赖的转化
◎纸、笔、墨,新手对应的感知学习
◎练习书写的字迹笔画,宜大不宜小──「气」的练习
 
第四讲 师法于古(二)

◎「永字八法」的介绍(下)──楷书之宜
五、策(ˊ):左上为策,如策身之用鞭
六、掠(丿):左下为掠,如篦之掠发
七、啄(ノ):右上为啄,如鸟之啄物
八、磔(乀):右下为磔,裂牲谓之。磔,笔锋开张也
◎书写中的感知:迟、涩、缓、慢、巧、拙、顺、畅……等
◎临摹的转换
◎学习提醒
 
第五讲 转化与蜕变(一)
◎书写中临摹的转换──从唐楷出发
◎读帖
◎修碑帖
◎习帖与读帖的共修
◎基础书法之临与摹的转化(小学五年级上学期)
 
第六讲 转化与蜕变(二)
◎书法字帖的临写转化(二)──唐楷、魏碑的临写
◎学习与表达
形:造形──表征的──外在形式──方法模式──字体字帖的传移摹写和想像
意:情意──内涵的──内在精神──本质内容──我自有我在的美感价值之纯然显现
◎历史演化的偶然与必然
历史的演化:声音→图形→文字
学习的方法:文字→图形→声音
◎习的叮咛
◎对字帖的阅读
 
第七讲 转化的飞扬(三)
◎唐楷、魏碑到汉隶的转化
◎往返多次的转化临写
◎褚遂良之「阴苻经」(帖)、苏孝慈墓志(碑)、张勐龙(碑)、曹全碑(隶书)等
◎用笔的方法:中锋与侧锋
◎由临摹到书写的准备
◎六年级小朋友的临与写
 
第八讲 转化的内化(四)──自有我在

◎唐楷、魏碑、隶书、篆书、金石、甲骨、等的转化
◎书法之书写到笔的作用
形式→功能作用→文字工匠之美→书写能力的素养
精神→心性造化→性灵情意之美→美学的人文素养
◎书法之美,及对「对象」的反省
◎书法之精进──一本而多方的学习
◎六下基础书法──书写与表现
◎以下我们以「法善随缘」这句话做「中锋」、「侧锋」的书写练习
 
第九讲 书法学习的观想

书法的观想
◎「观想」是什么?
◎书法的观想
一、碑帖的观想:行书、草书、楷书、隶书、篆书、砖文、金石、甲骨等。
二、运笔的观想:写、涂、画、划、戳、切、割、挖、凿、铸、镂、拓等。
三、墨韵的观想:晕、染、积、叠、交、破、穿、会、合、畅、驰、润、涩等。
四、书写律动的观想:奇、透、润、静、圆、匀、清、柔、芳等。(琴音九要)
五、生活的观想:食、衣、住、行、育、乐、医、美等。
六、心情意绪的观想;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七情)
◎书写的形式:行书、草书、楷书、隶书、篆书、金石、甲骨
◎学习的根源与追寻方向
文字书写的表现力
◎书写墨韵的练习
1.墨的练习
2.水加墨的练习
3.酒加墨的练习
4.水加酒加墨的练习。
◎书写的试炼:碑帖临百遍,百临诸碑帖
◎书法书写的表现
 
第十讲 书法书写的表现力
◎书法书写表现的形式与内涵
◎原始本质(图像声音)进化→文明性格(语言文字)
◎「日日是好日」,「年年是好年」的表现力之书写练习
 
第十一讲书写与生活
◎书写媒介的空间形式:
◎书写内容的形式:造形、色彩、空间结构。
△造形的应对
△色彩的应对
△书写的空间结构
◎书写表现力的练习
△造形的平衡,(计白当黑,疏可走马,密不通风……等)
△色彩的变化(黑、红、黄、蓝……各种色彩变化等)
△空间结构的安排(由一次性到多次重复性等)
△字体字数的多寡(由一张纸只写一个字,到一篇文章等)做出书写练习
 
第十二讲书写表现与款识
◎款识的形式:直、横、中、左、右、上、下……等
◎款识的内容
◎作者的款识
◎款识的附记
◎书写的自我情境表现──太初本无法,我自有我法,「我」的大发觉
◎纸、笔、墨、形式、技巧、情意……等之综合表现──无法之法
◎自我观照
(附录一)基础书法教学指要
(附录二)阅读书法三大名帖的观感
 

图书序言

◎轻轻地写,慢慢地写;「正、好、美」观念的强调
 
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对书写的形式,「典范」的借助,与「感知」的融入,做简单的陈述了。最后一定要进行「书写」的动作,否则这一切岂不是成为空谈且无益。所以我对于初学书法者,在观念上提出「正」、「好」、「美」的观念口诀。书写的方法上是「轻轻地写」、「慢慢地写」。「正」,是指端正,是对每个「字」体结构保持平衡而完整的书写,它必须是四四方方,不倚不斜,甚至可能做到近似呆板且缺乏变化的造形结构安排的书写技法。力求笔笔诚恳,笔笔端庄。所谓「心正」则笔正。毕竟写字,并不只是书写的问题,而是尚有「心意」的问题。佛家在陈述「佛」的境界时说:「止观静虑」。儒家说:「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说:「岂能婴儿乎!」都是要求回到「初衷」里去发掘本真自性,那么这个「正」,正是个不偏不倚的「中道」思想,《尚书.大禹谟》:「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正是这样的想法与作为。又所谓大巧为拙,「正」,是在要求一种「纯纯然」的心性上的一种「书写」行为,所以状似呆板、迟滞!但其实是一纯纯粹粹的单纯而非单调,也就是一种心体合一的书写行为,好像愈说愈不懂了。简单说:就是书写时,心境却把它放在和和气气之间,尽量做到不偏倚,不多不少,及「大中至正」。
 
「好」是完整、完美,甚至是没有缺失。其实「好」也很难界定,每个人对「好」的要求与感受是有程度上的差异,而到底「好」有没有准则呢?「有」!好的唯一准则,就是「不够好,而可以这样修正的」。这个好,是一种「自由心证」,其唯一准绳则在发掘、发现可以修正的地方,因此会不断地从事修正的动作。孟子说:「求学问无他,但求放心。」这就是求好最佳说法。求放心,是把失落的心找回来;求好,就是把不完美的地方修正过来。这「好」不会永远固定不变,会随着学习者的技能、认知、人品、才情……等发生变化。一开始会有一种不近人情,吹毛求疵的苦涩味,但渐渐地产生包容性、开阔感、无私而客观,聆听且谦沖,欣赏更是赞美!对人、事、物心怀感激而有恩赐。那么,这个求好的心境大概不会太远了。很奥妙吧!说书法竟然会说到人生的修为境界上,这不正是各位对待书法想要从中得到的期待吗!同时也证明了对「书法」的修为,除了形式上的结构排列技法,还有性灵上的感知表现与传达。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