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真有其人,孤胆写历史的间谍之王:是恶棍也是英雄,是骗子也是忠臣,英国情报员波波夫三面间谍,改写二战史。FBI、MI6封锁50年资料,独家解密

007真有其人,孤胆写历史的间谍之王:是恶棍也是英雄,是骗子也是忠臣,英国情报员波波夫三面间谍,改写二战史。FBI、MI6封锁50年资料,独家解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Larry Loftis
图书标签:
  • 二战史
  • 间谍战
  • 波波夫
  • 英国情报
  • 历史解密
  • FBI
  • MI6
  • 冷战
  • 人物传记
  • 真实事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今日美国》、《纽约邮报》书评热烈推荐。
美国联邦调查局、英军情六处、德联邦情报局尘封文件首度公开。

  珍珠港事变前半年他就发现、
  瞎扯假造的英国海岸防御计画让德军深信不疑、
  肉馅行动让德军以为盟军要攻希腊、
  跨国洗钱,把德国人的美金都骗进自己口袋、
  FBI的胡佛设计谋杀他、
  身分曝光了居然没被处死、骗翻德国防御局、盖世太保和希特勒,
  诺曼地大捷了,希特勒还坚信盟军会在其他地方登陆……
  他一个人就改写了历史,改变二次大战战局。

  英国双面间谍,达斯科.波波夫,
  007电影的庞德,就是照套他(智勇色兼备)的言行,
  但他纵横英德欧陆、玩弄美国的事蹟,电影里的007根本无法和他相比。

  波波夫的间谍足迹横跨十国、三大洲,同时掌握轴心国和同盟国谍报网,
  希特勒、纳粹情报头子只信他的情报、英军情六处C局长佩服万分,
  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更是忌惮他三分,为了抢功还派人暗杀他。
  如果你还不信他有真本事,
  就会像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一样,自家后花园被炸开花了还没知觉!

  波波夫是出身塞尔维亚贵族的纨裤子弟,英俊潇洒坐拥美女,
  当二次大战迫在眉睫时,他同时接到德、英两国情报头子的招募,
  就此掌握二战两大阵营的情报网、
  以假情报在德军眼下作乱、参与二战大小事。

  ◎德国主动重用,他却投向英国。

  .迈达斯行动:骗走德国鉅款:
  波波夫极善洞悉人性,偏偏他的纳粹上司又贪财,于是他帮英国献计,
  暗地洗了纳粹9万英镑,等于德军付了全英国谍报部门的薪水!

  .皇家夜总会,是电影也是历史:
  007系列电影中,庞德拥女郎、开高额赌局,大赢反派分子,场景赌场富丽堂皇,
  因为原着作者佛莱明亲眼目睹波波夫的风流韵事,才构出这令人战慄的一景。
  当年波波夫携鉅款豪赌,连赌场都不敢做庄!

  ◎间谍业务遍及美国,招惹杀身祸。

  .调查局长漠视预警,只看见微点:
  因同时掌握德英谍报网,波波夫半年前就拦截到日军要偷袭珍珠港,
  因此才到美国九天,他就向FBI铁口预告何时何日会发生。然而,
  美国局长只关切能把文件缩小至1毫米的新技术,导致珍珠港最终5千人死伤。

  .胡佛删除珍珠港预警的证据:
  当时的FBI局长胡佛对这位欧洲来的花花公子嗤之以鼻,
  窜改波波夫提供的情报、让罗斯福总统蒙在鼓里。
  FBI查禁50多年的资料,本书独家解密。

  ◎间谍之王:

  .骗过吐实血清,坚忍行动压轴戏:
  诺曼地登陆前,盟军展开「坚忍行动」,诱使希特勒相信「加莱」才是反攻地点。
  德国内部各式情报大乱,还相互牴触,但波波夫的第一手「假」消息,
  唯一被列为「确切无疑」。

  .诺曼第大捷,希特勒还坚信盟军会在别处登陆:
  盟军登陆后,希特勒震怒,质疑旗下探员通敌,却拒隆美尔将军调兵诺曼第,
  因为他始终只信波波夫,认为「加莱」绝对是真正登陆点,诺曼第只是障眼法。

  达斯科.波波夫,他演技精湛,
  英、德怀疑他,美国想宰了他,偏偏大家都需要他
  能戴上各种面具,从恶棍到英雄,兇手到情人,骗子到忠臣,
  当然也是全世界最伟大的间谍。

名人推荐

  历史作家/陈启鹏
  知名百万部落客、文学评论家/乔齐安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赖瑞.罗夫提斯(Larry Loftis)


  目前同时身兼律师、作家和法学院助理教授。曾在《佛罗里达大学法学评论》、《萨福克国际法期刊》、《乔治亚国际法和法规比较期刊》出版专刊。在佛罗里达法学院取得法学博士,同时也是该大学出版《法学评论》的资深执行编辑,并兼任法律研究与写作的讲师。

译者简介

李宛蓉


  主修新闻与传播,曾任杂志採访编辑及报社编译,现专事翻译。译作有:《全球教养圣经》、《工匠之魂,让口袋与脑袋同时富裕》、《股神巴菲特的神谕》(以上皆为大是文化出版)等书。
 

图书目录

前言 英、德怀疑他,美国想宰了他,大家都需要他

第一部 德国主动重用,他却投向英国
第一章 塞尔维亚贵族
第二章 以为可以不向希特勒宣誓效忠
第三章 我当上德国特务,英国人找我合作
第四章 杀了家里的司机,怀疑最好的朋友
第五章 里斯本满街间谍,中立国难中立
第六章 电影里的M其实是C,权力滔天
第七章 海岸防御的间谍之旅,边骗边玩
第八章 去美国张起德国的间谍网
第九章 迈达斯行动:骗走德国鉅款
第十章 突袭珍珠港,日军模仿英军
第十一章 皇家夜总会,是电影也是历史

第二部 间谍业务遍及美国,招惹杀身祸
第十二章 调查局长漠视预警,只看见微点
第十三章 胡佛删除珍珠港预警的证据
第十四章 远征巴西,挖出德国情报站
第十五章 游轮假期,意外斩断轴心国传信路线
第十六章 狗仔队与华府恶整,这下得冒死回欧
第十七章 背叛的气息,闻到了吗?

第三部 间谍之王
第十八章 学杀人,上海大哥亲授
第十九章 肉馅行动,以及三方骗局
第二十章滴 侥倖躲过胡佛脑子里的那个念头
第二十一章 美国暗杀、反间,命悬一线
第二十二章 德国特务英国线人,别想脱身
第二十三章 骗过吐实血清,坚忍行动压轴戏
第二十四章 让德军确切无疑的大谎
第二十五章 诺曼第大捷,希特勒还坚信盟军会在别处登陆
第二十六章 战争将结束,我的战争才开始
第二十七章 循着蛛丝马迹祕密营救家人好友
第二十八章 追兇
第二十九章 最后的谎言:我没扣下扳机

后记 他转身回到那个神祕的富贵世界
 

图书序言

前言

英、德怀疑他,美国想宰了他,大家都需要他


  他知道自己必须杀死这个人。

  时间是一九四三年七月底,葡萄牙蔚蓝海岸边一幢奢华别墅的大厅里,英国双面间谍达斯科.波波夫(Dusko Popov)正在等候他的德国情报官,也就是卢多维克.冯.卡斯特霍夫(Ludovico von Karsthoff)少校。此时这位防御局(Abwehr,德国军事情报机构)的上司对波波夫信心满满,深信德方已经成功吸收此人,对同盟国进行反间工作。

  英国的塔尔.罗博琛(Tar Robertson)上校已经警告波波夫不要回去,否则要怎么对德方解释,过去十四个月以来,不论德国人提供他什么有用的情报,最后行动都失败了?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用波波夫的名义发送无线电讯号,他要怎么帮自己辩白?德方指示波波夫前往珍珠港海军基地,他抗命不从,又该怎么澄清?波波夫回答说,德国人可能不会立刻动手杀他,他的直属上司英国情报官伊恩.威尔森(Ian Wilson)说:「到时候恐怕你生不如死。」

  卡斯特霍夫很可能已经下令当场逮捕波波夫,可是绝对不能让他们如愿;波波夫是神枪手,大衣里随时揣着填满子弹的鲁格手枪(Luger)。

  问题是对方的火力可能压过他,万一有盖世太保(Gestapo,译按:纳粹秘密警察)的干员随同卡斯特霍夫少校前来,他就逃不掉了,对方会强迫他缴械,绑住他彻夜刑讯与刑求。等到他全盘招供,就等着被弃尸暗巷的下场吧。

  波波夫轻轻推动鲁格手枪的保险钮。

  他瞥了房间一眼,这个大厅有两个出入口,一个通往餐厅,另一个是整面法式落地门,可以通往外面的庭园。波波夫走到窗户边向外张望,一边盘算逃脱路线,一边迅速回顾自己过去三年半的祕密行动和双面间谍任务。

  忽然间,背后响起脚步声——

  「慢慢转过身来,波波夫,不要轻举妄动。」

  卡斯特霍夫的声音很强硬。

  手枪滑过波波夫的掌心。

推荐序一

改变历史后消失,却又在历史留上一笔的间谍之王


  无论是什么年纪、什么个性,每个男人的心里都潜藏着一个小小的英雄梦,幻想自己潇洒多金,面对心爱的女人有过人的魅力,出生入死之际,总能特别受上天眷顾,在陷入危机、刻不容缓时,还能奇蹟般的逃过一劫。这样的人物,在中国武侠小说以楚留香为代表,在西方,则是以英国情报员007詹姆士.庞德为首。然而,楚留香毕竟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人物,但007却真有其人,而这个原型还被誉为史上最成功的间谍,他就是达斯科.波波夫。

  电影中的詹姆士.庞德不仅IQ高,EQ更高,所以他不仅和同事相处融洽,更受到无数美女的欢迎。这可不是浮夸的电影情节,真实的波波夫与电影中的庞德相比毫不逊色。波波夫出生于南斯拉夫的富豪之家,生活优渥,是不折不扣的语言天才,但偏偏又是天生情种,每到一个陌生之处,总会结识当地美女,共度美好的夜晚。照理来说,他应该没有理由,从事情报员这种危险的工作,但或许正是因为生活顺遂、平淡,才让他勇于接受挑战。

  然而,这本书不只是记载波波夫投入情报圈的丰功伟业,它更具体的呈现史上最伟大间谍的心路历程与信念。既然是加入情报工作,就该抹煞个人思想与情感,以完成任务为最高原则,但波波夫却不然,当他意识到自己不认同希特勒的做法,照理来说,应该是想办法全身而退,但波波夫却採取了大胆的对策:与德国敌对国家英国的军情局联系,成为所谓的「双面间谍」。

  历史上不乏知名的双面间谍,尽管有抱负,但在局势恶劣时,鲜少能不见风转舵,但波波夫却是少数几个无论遇到什么危险,都坚持要打倒希特勒。但想要凭一己之力撼动一国元首,哪是易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波波夫竭尽智慧、临机应变,周旋在两国之间,甚至英、德两国情报机关都分别都对他进行严苛的考验与测试后,他仍不改初衷。只不过,情报工作风云诡谲,胜券在握时,也有可能一夕生变,他也曾差一点就栽在另一个双面间谍手中,还好,多年的间谍生涯让他练出了超凡的直觉,才终究让他逃过一劫。

  「超凡的直觉」听来好像很不可思议,其实不过是面对无数险境后,凝练出来,能下意识的危机解读,但是当这种危机解读成为本能时,也代表危险多到不可胜数,正如古代武林高手练功,总要千锤百鍊,把招式练到收发由心,才算真正大功告成。但武林高手只把练功当功课,而波波夫却是把危机当日常,由此看来,他练就的超凡直觉,无非就是在危机四伏中,为图谋一线生机,而练就的生存本能。

  然而,别以为波波夫是什么伟大的圣人,他自己也曾表示:「间谍不是什么正义使者。」这意味着,跟一般人一样,他也有人性的弱点。而且真正的间谍工作,比想像中更艰难十倍,只不过他的天赋、才能、坚毅的个性,让他能在陷入困境时化险为夷。而这也是本书出版的最大意义,本书不是要介绍绝顶的间谍生平这么简单,而是把间谍不为人知的灰色立场、难以抉择的任务两难,以及情报工作的无情,具体呈现在读者眼前。

  完成任务之后,波波夫低调的像是从来不曾从事过情报工作,面对外界询问他是否是007的原型时,他也从不正面回答,这样的模稜两可,也正好说明他为什么能成为间谍之王。因此,当我们阅读此书时,别只是把自己投入那英雄式的际遇,而是要深入体会间谍的情感与人性挣扎,这样你才能明白,当一个人改变历史后,却消失无踪,但在历史上留下的那一笔却不曾消逝,这样的间谍,当的有多么彻底。
 
历史作家/陈启鹏

推荐序二

二战影子英雄传奇人生,揭密历久不衰特务魅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我们的间谍实例,远比任何间谍小说作家能想像的更有趣、更逗乐、更微妙。」──约翰.嘉德佛瑞(「007情报员」系列作者伊恩.佛莱明上司)

  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80年代,谍报小说(Spy Fiction)便崭露头角,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迈向成熟、冷战时期的美苏暗斗时达到高峰,至今也在九一一后的恐怖主义环境中盛行。

  在间谍电影(Spy films)部分,根据统计全球有一半人口看过其系列电影,包括詹姆士.庞德、名作家约翰.勒卡雷《冷战谍魂》、汤姆.克鲁斯主演的《不可能的任务》系列、麦特.戴蒙主演的《神鬼认证》系列,以及由漫画改编、今年正要推出续集的《金牌特务》等,同样令民众耳熟能详。

  在西部电影、战争电影之后,电脑图形学技术进步后大量发展、超级英雄电影大量出现以前,毫无疑问的,在大众娱乐文化中,间谍特务类型电影成为不可或缺的「英雄主义」代表,并创造出脍炙人口的角色与剧情,无论故事背景设定在现代或过去,作品魅力总能历久不衰。

  间谍类型同样跨足游戏界,以冷战为背景的《潜龙谍影》系列、美国NSA处理国家各种安全问题的《纵横谍海》系列,皆为叫好叫座的经典之作。华盛顿国际间谍博物馆执行董事彼得.欧尼斯特说得精辟:「只要还有人们想知道的祕密,间谍就将会一直发挥作用。」

  如同本书开宗明义提到的,「间谍」这个词带有一点贬抑,工作内容也往往见不得光,在战场上,他们也是与死亡为邻的一员,甚至常在战争开打前就必须身在最危险的敌营中,却没办法像指挥官、将军、士兵般,正大光明的享受荣耀。他们总是担任最优秀的骗子与赌徒,不断的背叛朋友、也被背叛。吃这行饭一点都不容易,却充满吸引力。

  英国女星伊丽莎白‧赫利就说她:「一直都很想当间谍,情报部门没有来找我,我真是有点吃惊。」间谍的魅力究竟在哪?或许正是帅气与恐惧并行带来的刺激感吧!英剧《追杀》(Hunted)的制片人分析,人们总梦想着能够信赖身边的人、害怕背叛,却也隐藏着矛盾心理,想要塑造完美的形象欺瞒世人。描述骗行的间谍故事宛如恐怖片般,将我们最深层的恐惧「具现化」,并让人以尝试恐惧的心态,无法戒断的喜欢上这种类型。

  间谍搏得敌我两方的信任,也符合人性对生活、交往的向往,他们不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英雄,行走于灰色地带,为生存下去而奋斗与良心的纠葛,却更为接近人们的心理。除此之外,间谍角色的神祕感、酷炫形象、背后代表的忠勇爱国价值观(或爱公司的企业间谍),与必要时的自我牺牲悲壮感,皆显现不同于其他英雄人物的深度,构筑出复杂、多元面向、丰富层次的魅力。

  由于间谍是如此神祕的职业,许多相关故事不免流落俗套,欠缺足够的说服力。世上最闻名的情报员詹姆士.庞德为何如此长红与畅销,与他的原作者伊恩.佛莱明,和他笔下的原型人物,也就是本书的主角达斯科.波波夫,这两人的身分有莫大的关系。

  这两个人都是二战时期的间谍,波波夫更是深受德国信任,同时担任邱吉尔与希特勒的亲信,最终成为史上最成功的「双面间谍」,对同盟国战胜轴心国有莫大的贡献!

  众所皆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死亡人数也最多的惨烈战争,各国杰出领导、将领辈出、名留青史,本作便是描写这位「间谍之王」的精彩人生故事。由于波波夫顺利完成艰辛任务,活到69岁,并在1974年出版回忆录,二战时台面下各国暗潮汹涌的谍报战,才留下了珍贵的文字记载,本书也收录了那些五花八门的谍对谍手法,如同引文的那句名言,直叫读者眼花撩乱、大唿过瘾。

  波波夫的浪漫潇洒、智勇双全,佛莱明曾亲眼见识他震慑赌场的风采,并将此景转化为庞德在《皇家夜总会》内的经典场景。我们更可以说,现代间谍的帅气、绅士属性,便是由波波夫建立起来的,甚至可以说影剧角色们皆是他的「复制品」!

  想了解波波夫在二战中的任务与功绩,本书是最佳门路!本书包含他曾蒐集到日本即将偷袭珍珠港的情报,通报FBI后,对方却置之不理,导致惨剧发生的祕辛;以及成功欺瞒希特勒不调动部队支援,导致盟军缔造「诺曼第登陆」的大捷战果,极为热血。而且这些史实在战后,也都陆续得到相关资料的佐证。

  俗谚常道:「现实比虚构还要离奇」,波波夫的这部二战间谍史便是最成功、也最不容错过的一页传奇!
 
知名百万部落客、文学评论家/乔齐安

  本文作者乔齐安(Heero),为台湾推理作家协会成员、推理评论家、百万人气部落客、电视台特约球评、运动专栏作家。挂名推荐与推荐文散见于各类型出版书籍中。长年经营「新闻人Heero的推理、小说、运动、影剧评论」部落格。现为出版社编辑,持续为台湾原创推理小说的出版与推广竭尽心力。
 

图书试读

调查局长漠视预警,只看见微点

波波夫初次到美国的会议上,美国探员艾里斯将波波夫调查表的英文版交给美国探员康纳利,还说他以后会再补送一份德文原版。第二天是8月19日,康纳利把这次的讨论摘要,写成一封长达12页的信件,连同波波夫双面间谍身分的完整资料,呈交给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他在信中写道:「波波夫先生有一份德文的调查表,先前这封信被转交给本地的英国有关当局,艾里斯先生给我那份调查表的英文译本,本信附的证物C,便是该文件的副本。这份指示附带的参考资料显示,德国方面已经拥有相当多情报,同时也指出他们期待波波夫在美国期间,再取得更详细的情报。」

证物C就是波波夫的调查表。此时是1941年8月19日,也就是即将发生珍珠港事件前四个月。胡佛和联邦调查局不在意德国人和日本人对夏威夷海军基地感兴趣,也轻忽德国人派波波夫调查珍珠港的防御状况。

同一天,朗曼再度与波波夫见面,这次碰头的地点选在林肯饭店。波波夫将自己皮箱里的东西交给朗曼,包括隐形墨水、密码书、纸张、地址、无线电的组装说明、电报档案(内含四个用微点复制的调查表)。他还提供一份誊打的德文调查表原稿。

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查验康纳利的证物C,朗曼收到波波夫的微点,英国反间委员会也从军情六处那里接到调查表副本。大战结束后,英国探员梅斯特曼写道:「后人将会铭记,联邦调查局在美国拿到微点,然后加以放大,所以美国人其实有调查表内的一切情报。」对梅斯特曼和英国情报局来说,这份调查表的目的再清楚不过:

整份调查表大约有三张四开大小的纸这么长,内容由誊打而成,其中1/3的内容与夏威夷有关,而且特别关注珍珠港。引人注意的是,尽管其他的问题多少都比较笼统,和夏威夷有关的问题却很深入、详细。因此我们可以合理推测,这份调查表清楚点出,美国一旦参战,珍珠港将是遭受攻击的头号目标,而早在1941年8月,对此攻击的规画已经来到了后期。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