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新詩學:新詩學三重奏之一

空間新詩學:新詩學三重奏之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詩學
  • 空間
  • 新詩學
  • 文學理論
  • 文化研究
  • 現代詩歌
  • 結構主義
  • 後結構主義
  • 認知詩學
  • 語境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不同的空間影響詩人的成長,不同的文化背景影響詩人的空間選擇,本書就在審視現代詩人詩作中所追求的空間與視角,會有什麼特殊的景觀呈現,空間與情意之間又如何相互激發。由空間的討論,進而觀察詩人寫作視角、切入點的選擇,新詩論述天地將有更新的空間。詩意空間研究,其實可以深入個人靈魂的隱蔽處、隱匿處、隱密處,從詩中不自覺詳述的空間去索隱觀秘,窺幽探玄,深入於現象學、心理學的領域而優遊自如。從具體的實物、實境,進入想像的天地、虛擬的幻境、心靈的廣遠與深邃處,因而成為迷人的顯學。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蕭蕭


  本名蕭水順(1947-),颱灣彰化人,輔仁大學中文係畢業,颱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曾任中學教職三十二年,大學專任教職十四年,現任明道大學中文係講座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颱灣詩學》季刊社社長。一生戮力於詩、散文的創作,現代詩的推廣與理論的建構。一九七九年與颱灣大學教授張漢良編著颱灣第一套現代詩「賞析」書《現代詩導讀》(五冊,故鄉版);一九八九年齣版颱灣第一本新詩「詩話」《青少年詩話》(爾雅版);二○○四年齣版颱灣第一部「新詩美學論述」《颱灣新詩美學》(爾雅版);二○○七年齣版颱灣第一部「區域詩學論述」《土地哲學與彰化詩學》(晨星版)。創作與編著書籍已超過一四○冊,仍繼續在文學創作與評論上繼續挺進。重要詩集有《鬆下聽濤》、《月白風清》、《雲水依依》、《蕭蕭.世紀詩選》等。二○一七年春天齣版七十紀念詩集《天風落款的地方》(新世紀美學版);文集《亂中有序:詩人與詩人的第一類接觸》(新世紀美學版);論集《空間新詩學》、《物質新詩學》、《心靈新詩學》(萬捲樓版)等三部。
 

圖書目錄

〔新詩學三重奏〕總序 1

第一章 緒論:新詩人所追求的空間與視角 1

第二章 生命撞擊下的空間詩學︰論《商禽詩全集》的空間對比與隱蔽 7

第一節 前言:超現實或者超級現實的對比與隱蔽 8
第二節 《夢或者黎明》的空間對比與隱蔽 11
第三節 《用腳思想》的空間對比與隱蔽 18
第四節 《把現在放進過去的過去裏麵》的時空交涉與互攝 25
第五節 結語:超現實主義或者商禽主義 33

第三章 曆史文化裏的空間詩學︰論《瘂弦詩集》聚焦的鏡頭應用與散置的舞颱效應 37
第一節 前言:瘂弦鍾一生之愛於一本詩集 38
第二節 聚焦於物的鏡頭應用 41
第三節 鋪展其境的舞颱設計 48
第四節 凸顯人物的戲劇企圖 52
第五節 十字架說的文化效應 58
第六節 結語:瘂弦的空間開啓與文化承載 64

第四章 現實思維後的空間詩學︰論《張默小詩帖》的虛實對應與融攝 69
第一節 前言:在熱與動之中透視張默的靜 70
第二節 在靜之中透視張默的空間感 73
第三節 在空間感中透視張默的現實思維 77
第四節 在現實思維中透視張默的虛實對應 81
第五節 在虛實對應中透視張默的融攝之功 89
第六節 結語:在融與攝之後透視張默的詩 92

第五章 地方視境前的空間詩學:林亨泰詩作與東螺溪的文化係連與形象思維 97
第一節 前言:林亨泰與北鬥的臍帶 98
第二節 濁水溪與彰化人的土地記憶 101
第三節 東螺溪的馴化與東螺街的轉化 105
第四節 東螺溪的地文書寫 108
第五節 北鬥街的人文書寫 113
第六節 鬥苑路的現代書寫 119
第七節 結語:新詩地理學的期待 122

第六章 飛騰跑跳間的空間詩學︰論王鼎鈞《有詩》的意象流動 125
第一節 詩是文學的遺傳基因 126
第二節 重復是空間流動的記憶留存 128
第三節 隱喻與換喻的意象流動 136
第四節 意識是空間流動的靈魂 139
第五節 流動是詩的終極指歸 143

第七章 飄浪行旅時的空間詩學︰以金庸《連城訣》探討文學中的角落設計 147
第一節 前言:時間藝術裏的空間設計 148
第二節 小處著手的空間設計 151
第三節 金庸小說起筆處的角落設計 155
第四節 希望之所係:窗颱上盆花的象徵寓意 159
第五節 功夫之所習:牢房與破廟的象徵寓意 162
第六節 情意之所寄:洞穴的象徵原型與寓意 166
第七節 結語:角落設計後的時間藝術 171

第八章 都市心靈的工程師:隱地詩中的空間觸感與人間情味 175
第一節 前言:罕見的都市型詩人 176
第二節 木盒圓瓶方鏡是都市拘囿的當然縮影 179
第三節 口舌體腔四肢是都市慾望的必然載體 185
第四節 喜怒哀樂愛惡是都市活力的自然型錄 191
第五節 孤獨寂寞懷憂是都市本質的黯然伏流 195
第六節 結語:罕見的智慧型都市型詩人 203

第九章 鄉鎮郊野處的空間詩學:林煥彰詩作的快意穿梭 209
第一節 前言:市井閭巷的背包客 210
第二節 007公事包規格 213
第三節 颱灣包巾標誌 218
第四節 個性帆布包形象 222
第五節 結語:庶民詩學的遊戲龍 224

第十章 結論:空間文化學的深度觀察 227

附錄 蕭蕭評論書目 231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剖析事物本質的理論著作很感興趣,尤其是涉及到藝術和文學創作的。這本書我拿到手後,就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它到底有什麼特彆之處。開篇的導論部分,作者就旗幟鮮明地提齣瞭他對“新詩學”的理解,雖然聽起來有點學術化,但他的語言並不枯燥,反而充滿瞭辯證的思辨。他沒有迴避那些傳統詩學中的經典理論,而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試圖去構建一個更加符閤當下時代特徵的詩歌理論框架。我尤其欣賞他那種敢於挑戰權威、勇於提齣新觀點的精神。他提到瞭“三重奏”的概念,我一直在猜測這“三重奏”究竟是指哪三個方麵,是創作、批評和接受?還是理論、實踐和反思?作者在開篇並沒有直接揭示,而是用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讀者去思考,去探索。我猜想,這可能是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詩歌的生命力,或者是一種多維度的分析方法來解讀詩歌的內涵。他在討論過程中,大量引用瞭現當代詩人的作品,而且選擇的都是那些非常有代錶性的,那些我平時也經常閱讀,但可能沒有深入思考過的作品。他通過對這些作品的細緻解讀,來佐證自己的理論觀點,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方式,讓原本抽象的理論變得生動起來,也讓我對那些熟悉的詩歌有瞭新的認識。

评分

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有一種層層遞進、不斷發現驚喜的感覺。作者似乎非常擅長設置懸念,又能在關鍵時刻給齣令人豁然開朗的解釋。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空間”的闡釋,這在詩學中並不是一個被頻繁提及的概念,但作者卻將其提升到瞭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從多個維度去解讀“空間”在詩歌中的意義,不僅僅是物理意義上的空間,更是心理空間、情感空間,甚至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化的空間。他舉瞭很多例子,比如一首詩中的“遠方”,這不僅僅是一個地理上的距離,更是一種心靈的寄托,一種對未知或理想的嚮往。他又談到詩歌中的“留白”,那是一種視覺上的空白,但卻蘊含著無限的想象力,讓讀者可以填補自己的情感和理解。這種對“空間”的獨特解讀,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理解詩歌的視角。我以前讀詩,更多的是關注文字本身的情感和意境,很少會去思考“空間”這個維度。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原來詩歌的空間感也是如此重要,它能夠影響詩歌的整體氛圍,甚至決定著詩歌的意蘊深度。我尤其對作者分析某位現代詩人作品時,如何通過對空間意象的運用,來錶達人物內心的孤獨和疏離感的部分印象深刻。

评分

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受是深刻且富有啓發性的。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詩學的書,更像是一次關於文學、關於藝術、甚至關於人生意義的探索之旅。作者的文筆優美,邏輯嚴謹,而且充滿瞭人文關懷。他對於詩歌的熱愛,貫穿瞭整本書的始終,這種深沉的熱愛,也感染瞭我,讓我重新拾起瞭對詩歌的興趣。我尤其欣賞他對於“詩歌的邊界”的探討,他並沒有將詩歌局限於傳統的定義,而是大膽地將其拓展到更廣闊的藝術領域。他提齣的“新詩學”理論,雖然我還在努力消化和理解,但已經讓我看到瞭詩歌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性。我期待在接下來的閱讀中,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他所提齣的“三重奏”的概念,並從中獲得更多的智慧和啓示。這本書就像一顆璀璨的珍珠,在文學的海洋中閃耀著獨特的光芒,值得每一位熱愛文學、追求思想深度的人細細品讀。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寫作這本書時,傾注瞭大量的心血和智慧,這種真誠的錶達,無疑是這本書最大的魅力所在。

评分

我一直認為,一本好的書,不僅僅是文字內容的傳遞,更是一種與作者思想的深度對話。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作者在行文中,並不像許多理論傢那樣高高在上,而是用一種非常真誠、甚至有些“接地氣”的語言,與讀者進行交流。他會分享自己閱讀詩歌時的睏惑,也會講述自己對某個詩歌現象的思考過程,仿佛一個經驗豐富的引導者,帶著讀者一起去探索詩歌的奧秘。我尤其喜歡他那種鼓勵讀者獨立思考的風格,他不會直接給齣答案,而是通過提齣問題、提供綫索,讓讀者自己去尋找答案。這種互動式的閱讀體驗,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參與到這場思想的盛宴中。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常常會停下來,反復思考作者提齣的觀點,並且嘗試將自己的閱讀經驗與之對照。他對於詩歌創作的某些“潛規則”的揭示,更是讓我茅塞頓開,仿佛看到瞭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某種規律。我猜想,書中關於“三重奏”的第三個部分,可能就是關於詩歌的“生命力”或者“傳承”,是如何在時代變遷中保持其獨特魅力的。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子神秘感,那種深邃的藍色和抽象的金色綫條交織在一起,好像在暗示著某種未知的宇宙奧秘。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也很好,不是那種廉價的閃光紙,而是帶著淡淡的油墨香,翻開第一頁,我就被作者的開篇所吸引。他沒有直接切入正題,而是用一種非常個人化、帶著迴憶的筆觸,描繪瞭自己與詩歌最初的相遇。那種青澀的、帶著點笨拙但又充滿真摯情感的觸動,仿佛隔著時光也能感受到。我小時候也是個特彆喜歡讀詩的孩子,雖然現在早已不寫詩,但讀到這段時,那些被遺忘在角落裏的文字和畫麵又鮮活起來。作者寫到,他第一次被一首詩打動,是因為詩中描繪的月光,那種柔和的、仿佛能滴齣水來的月光,讓他第一次意識到文字原來有如此強大的力量,能夠如此細膩地觸及人心最柔軟的部分。他沒有直接給齣那首詩的內容,而是通過自己當時的感受來傳遞,這種“留白”的手法反而更引人遐想,讓人忍不住去迴味自己人生中那些被詩歌點亮的時刻。書的裝幀也很有匠心,每一章節的過渡都用一些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風格各異,有的寫意,有的寫實,但都與文字的主題緊密契閤,為閱讀增添瞭不少意趣。整體來說,這本書在視覺和觸覺上都給人一種非常愉悅的閱讀體驗,還沒深入到具體內容,就已經讓人對接下來的文字充滿瞭期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