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永恆的爱

上帝永恆的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信仰
  • 基督教
  • 神学
  • 永恒
  • 救赎
  • 恩典
  • 灵性
  • 生命
  • 希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 信仰

  信仰不应该是坚持于教义、教条、形式或仪式。不应该像蒙着面纱、模煳不清或盲从。今日的信仰,应该是直接、正向、没有被怀疑的空间及模煳性。信仰超越于仅承认并知道我们与上帝(创造主)间的一种关系,或意识到上帝对宇宙万物的统权,信仰应该是我们借由上帝所派遣的圣者,对他们的认同所建立的盟约。也就是说我们接受圣者及祂的教导,也就等于认可上帝并接受上帝的教导。盟约是一种接受上帝对我们今生的计画、并且愿意遵守祂的计画,活在祂的计画及促成祂对我们的计画。这表现在我们将灵的成长视为今生的任务及追求灵的提升。

  对信仰的了解,将提供我们对信仰灵 (spirit of faith) 的认识。信仰灵是一个动力及力量,帮助我们完成上帝对我们今生的计画。换个方式说,在这信仰灵里,我们会变得有力量面对事情与挑战,圣灵是帮助我们灵成长的导师(我们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但透过圣灵,上帝可以将祂的讯息传递于人类),获得圣灵的帮助需要透过信仰,正教才是信仰中心,唯有信仰正教才能获得圣灵的引导、上帝的开启。圣灵不专属于某一宗教,真正走在信仰道路上的人,是可以感觉到祂的带领。圣灵的能力远超于人类的理解,人类在创造界是无价的,因为只有人类可以接受圣灵的引导,感知圣灵的引导,将可更笃定我们对自己价值,且更珍惜活在地球上的日子。

  巴哈欧拉说今天上帝认可的正教包括印度教、犹太教、拜火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巴哈伊等。透过这些宗教的教导,才能认识真理,并且正确的认识灵。帮助人类净化心灵,并提升灵性品质是每一正教的工作。所以真正走在信仰道路上,是走在提昇心灵品质的道路上,是需要时时反观自己的行为举止并修正之。此外,信仰是找回我们的自性,恢复神创造人类的美善,是回归 (趋向)上帝之道,这是信仰与迷信的区别。

  2. 灵是什么?

  打个比方,它好比地心引力,我们看不见,但当苹果掉下来时,我们看到它起作用。灵对我们生命引响作用就像地心引力,他是一股力量(force),也是一种能量(power),它左右生命的诞生与延续,也左右我们思想、决定与作为。在自然界,它是宇宙星云不断凝聚变动的那股隐藏力量,在植物是生长力量。因为灵是看不见的存在,所以认识灵是在观察「有」的变化中,去感觉与体认它的存在。

  《道德经》云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就是说,灵是「无」,它的奥妙可在观察「有」的稀徼去体会。现象界(有)是受着灵(无)的影响与牵动,「无(灵)」可以暸解为创造本体,而「有」可以暸解为万物根源,是灵的广大无边作用。一个是「道」的本体,一个是「道」的作用,这两者虽有着不同名称,却都出于创造主,是创造界及宇宙的奥秘。

  宗教信仰里,灵性的开发就是在认识「灵」及灵起作用的奥妙,让它成为生命之泉。因为灵是看不见的力量,所以要借由「有」的现象,来察觉体会它的存在及变化的奥妙。但如果我们的心依附着凡尘事物,过于执着感官的感性知识,就会有障碍去理解体悟灵的理性知识 (真理),所以心的净化,是为去除那会影响我们获取理性知识的障蔽。在宗教里修行、心的沈淀是非常重要的过程,当障蔽我们看到真理的尘世依附(执着)渐渐去除后,真理与灵的奥祕就会渐渐显现。我们的心就像一面明镜,当我们有执着时,明镜就被尘埃盖住,心灵净化就是在擦拭尘埃,名镜干净了,心就能反射出真理,也就是在心灵之镜上看见真理。心净化了,我们的洞察之眼就明亮了,就会看到我们的「心」及「灵」,就会知道我们本来的面目。

  阿博都巴哈告诉我们,灵在进化的层次上可分为四层次,依序为矿物(mineral kingdom)、植物( vegetable kingdom)、动物( animal kingdom)、及人类( human kingdom)。「灵」在矿物界里,代表的是一种凝聚、黏着力;在植物界里,代表的是凝聚与生长力;在动物界里,代表的是凝聚、生长与感官知觉能力(这感官是直觉与对状况的本能反应);在人类,除具有动物的能力外,让人类在创造界成为得天独厚的是灵魂 (或称理性灵)的大能。Henry Weil 在《比你的静脉更近(Closer Than Your Life Vein) 》一书中,将灵魂的大能(the powers of the soul)分为七项:(1) 身体的协调性 (The coordinator of bodily functions);(2) 心智能力 (The mental faculties of the soul);(3) 内在洞察之眼 (The faculty of inner vision);(4) 个人独特性(Individuality);(5) 本质明镜 (The mirrored reflection of your moral choices);(6) 灵里的快乐 (Spiritual happiness);(7) 灵魂不朽性 (Immortality)

  灵与魂的用语,在很多地方一直很模煳,有时被视为同一样东西,但它们是有区别的。「灵」代表的是能量的来源(本质),「魂」代表的是属性(特性);灵与魂之间的关连性,就如太阳(相对于灵)与太阳的辐射(相对于魂),太阳和它的辐射是很难被分开来看的,灵和魂也很难被分开来看的,所以我们常常把灵与魂说成一体,也就是「灵魂」。当我们这个生命有着存在的理由时,「灵魂」在「体(身体)」上就有关联性并有了作用;当「灵魂」停止了在「体」的关联性与作用时,「体」的作用就终止,也就是我们称的死亡。在「体」消失后,「灵魂」将继续存在。我们这身子的存亡,代表的是这「灵魂」在「体」的关联性存在与否,所以认识真正生命的意义,也就要认识「灵魂」存在的意义。灵魂大能的认识、开发与灵性的提昇,是我们今生要学习的重要课题,因为灵性的提升,它攸关着我们每个人的来世去向,也就是提升的程度,将决定个人灵魂的下一站旅程起点。此外,认识了「灵魂」才算真正认识了自己,「我」的存在是包括「体(身体)」与「灵魂」;「体」是有时空限制的,而「灵魂」是超越时空的,灵魂的重要性远超过身体的重要性。千万别错把身体当所有,这将错过我们今生的真正存在目的。

  身体存在的实相,是我们必须每隔一段时间进食以供给能量的来源,使它能正常运作;人的灵也有类似的实相,须要常常将我们的心灵转向上帝,要与我们存在的源头交流,才能获得灵性粮食的供应。上帝的显圣者在宗教里都告诉我们相同的实相,要走在上帝的道,面向真理之阳与慈悲之水,就能满足灵性粮食的供应。节制的饮食是为了健康的身体;有戒律的生活是为了维护健康的灵魂。这是实相,也是真理。

  人的灵魂(理性功能)来自上帝众界。人身上的毎一个功能,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均是灵魂的显示。例如,每一种感官的能力都来自灵魂,每一种灵性品质都由它产生。然而,一个人的内部的所有这些功能的总合并不等于灵魂。灵魂是不可知的,如果一个人仔细思考这一主题直至死去,他也永远不可能理解自己灵魂的本质,或者猜透珍藏其中的奥秘。 (巴哈欧拉)

  尽管我们无法了解自身灵魂的本质,但在有限范围的认识下,就可一窥上帝创造的奥妙及祂的伟大。

  3. 我的概念

  将人跟动物区分开的人性灵就是理性灵魂(哲学术语),而这两个名称──人性灵及理性灵魂──指的是同一事物。前面我们提过灵魂的大能,这七项大能里,让我们先来简单谈谈身体的协调性与心智能力两项。

  身体的协调性(心跳的调整与身体化学物质的释放,以因应身体需求状况或器官与器官间的协调性…),是身体存在才有的作用。试想想,这能力并非人的意识在掌控,那股协调作用的来源动力,是来自于我们灵性的力量。透过身体各器官及来自灵性的协调力量,这个身体就能活动及有行为的表现。然而,身体死亡后这大能就不再起作用,身体是因缘而有,因缘有的是为了展现无(灵)的作用。而心智能力则与我们的脑作用息息相关,脑部受伤的病患,身体的协调性仍存在,但传递心智能力的管道却受阻碍,这不表示心智能力没有作用,只是表现起作用的管道受阻。这障碍使心智能力作用,无法借由身体动作表现出来,有些病患只是部分的能力受阻,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脑部受伤者仍能听见并有情感的表达。借由这两个例子,希望让各位思考我们称「我」的这个身体,真的只是身子的作用吗?灵借由这个身子来起作用,以展现它「无」的存在性,就像重力借由苹果来展现它「无」的作用,我们这个身子的存在,就是在展现灵性的作用。这也是创造界「有」与「无」的奥妙。

  至此,很清楚的我们可将「自我」分成身体与灵魂两部分。不过这里,我们想将「自我」分成三个部分来看:肉体、心与灵魂。「心」被特别区别出来,是因为它可被视为肉体和灵魂之间的一个桥樑(对一个脑部无受损的人,这桥樑是起适当作用的),它连结着肉体和灵魂,是灵魂大能在身体起什么样作用的管道,也影响着肉体能否无阻碍的在灵魂大能下作用的联结性强弱。也就是说,当我们误把「识心」当成「真心」时,灵魂在这肉体起的行为作用就扭曲了,灵能量传递至肉体的强度就会受到阻碍;当我们用真心时,灵的能量就能正常传递至肉体是肉体正常运作,行为也会是美善的。识心所生的妄心与妄念,就像是会阻塞桥樑的障碍物,妄心妄念消除时,灵魂与肉体才能真正合而为一的无阻碍运作。我们不是都说压力与烦恼是身体出问题的原因吗? 错用心不仅会使身体较易出状况(能量状态),它也是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问题(作用表现的行为状态)的原因。

  认识「心」是信仰里的一大课题,正确的使用「心」,才能解决烦恼及人与人间的问题。心这座身与灵之间的桥樑畅通无阻了,身心灵才能真正合一,上帝赋予我们的生命才能真正发挥。也就是说,真心与妄心使心智能力起两种极不同的作用。心智能力在真心下起的作用,是创造者(上帝)赋予人类能够发现事物实质、知晓其特性与效能,及认识人类自身的实质和属性的能力;然而心智能力在妄心作用下,却有可能成为私慾的工具,违反上帝创造人的用意。

  那我们如何分别是识心或真心呢? 识心往往是考虑自己观点或自己利益的,而真心是站在别人立场着想与利他的,当我们诚实面对自己时,若有一丝丝私心或为自己考量、或以自己的立场观点为主的想法,那就是识心。这也是「我」与「无我」较容易被理解辨别的方式。

  若将心比作一面镜子,当明净光滑、清清亮亮,它就能映射出灵性的奥秘。若将灵比作树,心则是果,当心智的能力被正确使用时,心就成为灵(自性)的完美表现,也就成了灵的根本特质,心的果就是我们的「美德」。当心未被正确使用时 (用于私心与私利),就如灵树不能结出果实,灵(自性)的根本特质就无法展现。所以要展现真正的我(原本被创造的样子),就要先认识这个「心」(真心与妄心),才能正确使用心智的能力,这也是每个人今生的功课。

  所以「我」有肉身的我及灵性永恆的我,在我们认识永恆的我 (真我) 之前,我们都把肉身的我 (非我) 当成真正的我。认知了非我与真我,就能从非我提升的真我,自我成长、自我提升就是要使自己的心(识心转为真心),由非我提升到真我,提升到真我的境界就会超脱,恢复到上帝创造我们本来的样子。

  努力提升自我吧! 认识自我应该是包含认识肉体、心与灵这三层面。但真正关键在于对心的认识与心的驾驭。当我们能正确使用心,不再为「识心(妄心)」所掌控,就能远离贪、瞋、痴,心智能力就会发挥正面的作用。了解因错用心所带来的苦果(苦当知);进而遵守上帝所订的戒律,修正心的活动(集当断);当我们的心活动导向正确方向时,苦就会渐渐减少(灭当证);借由守戒律而应证上帝的真理,便能渐渐体会神性所带来的真正快乐,进而认定上帝为我们预备的道路而愿意遵循(道当修)。用对了心,真理与灵性世界奥妙就会向我们开启,所以心也是通往灵性世界的大门。
《星河彼岸的微光》:一部探索人类情感与宇宙奥秘的史诗 书籍简介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背景下,《星河彼岸的微光》并非一部探讨神学或传统宗教信仰的作品,而是一部深度挖掘人类情感、复杂人性以及对未知宇宙永恒探索精神的科幻史诗。故事以公元2542年为时间轴,地球文明在经历了“大寂静”时期后,正努力重建一个基于科学与逻辑的星际联邦。 本书的核心人物是艾莉亚·凡恩,一位天赋异禀的天体物理学家兼资深宇航员。艾莉亚的童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太阳耀斑事件所笼罩,这场灾难不仅夺走了她双亲的生命,也使她对宇宙中那些无法用现有科学解释的现象产生了近乎偏执的求知欲。她的研究方向聚焦于“暗流场”——一种理论上存在、却从未被直接观测到的宇宙结构,被一些激进的科学家认为是连接不同维度、甚至孕育新生命形态的基础。 联邦内部的政治格局错综复杂。以冷酷的首席执政官卡尔·泽农为代表的“纯粹逻辑派”主张严格限制探索的范围,认为过度冒险只会重蹈历史覆辙。他们致力于巩固既有的殖民地,并对任何可能挑战现有科学范式的理论持排斥态度。而艾莉亚则加入了由老派科学家和哲学思想家组成的“远航者协会”,他们坚信人类的未来在于探索那片“星河彼岸”,那里或许隐藏着超越碳基生命的文明形态。 第一部分:迷雾中的信号 故事的开端,艾莉亚和她的团队驻扎在木星卫星欧罗巴的冰下深海基地。他们并非在寻找生命,而是在利用欧罗巴独特的磁场干扰,试图过滤掉银河系背景辐射中的“噪声”。一个雨夜,一个微弱却极富规律的信号穿透了所有已知的干扰源,它不是脉冲星发出的规律闪烁,也不是任何已知通讯协议的编码,而是一种复杂的、具有情感波动的频率。 这个信号被命名为“哭泣之弦”。经过数月的解析,团队发现“哭泣之弦”似乎来自猎户座旋臂的边缘,一个理论上缺乏恒星形成条件的“虚空区”。更令人不安的是,信号的内容并非科学数据,而是一段段极为抽象的、关于“遗忘的颜色”和“时间的破碎”的描述。 泽农执政官得知此事后,立刻下令封锁消息,并要求艾莉亚将所有资源投入到防御系统的升级上。他认为“哭泣之弦”不过是宇宙射线反射造成的幻觉,或是某种未知的自然现象,目的是转移联邦对内部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的注意力。 艾莉亚违抗了命令。她利用私人关系和她在“远航者协会”的支持,秘密组建了一支小型、老旧的探索飞船“漫游者号”。她的目标明确:追寻“哭泣之弦”的源头。 第二部分:穿越边界 “漫游者号”的旅程充满了技术挑战和人性的考验。船员组成了一个微缩的社会:除了艾莉亚,还有沉默寡言的导航员杰克,一个对人类情感有非凡洞察力的合成人工程师丽娅,以及坚信信号是某种高级文明求救的语言学家马库斯。 在航行途中,他们必须穿越被称为“混沌湍流区”的区域。这个区域是虫洞旅行留下的不稳定残骸,充斥着时间扭曲和空间折叠。在这里,船员们经历了深刻的心理冲击。杰克被迫面对他被删除的“前人类”记忆片段,丽娅开始质疑她被编程的“逻辑至上”原则,而艾莉亚则在无尽的黑暗中,重温着双亲逝去的瞬间。 在混沌湍流区深处,“漫游者号”遭遇了一次突如其来的“时间逆流”。船上的所有设备瞬间老化了数十年,随后又恢复正常。这次经历让马库斯坚信,他们正在接近一个对时间概念有不同理解的实体。他们发现,信号中的“破碎时间”描述,正是对这种空间环境的隐喻。 第三部分:虚空中的共鸣 经过漫长的航行,“漫游者号”终于抵达了信号源——一个被“暗物质”云团包裹的静默星系。这里没有可见的恒星,只有微弱的、均匀分布的背景光芒,如同宇宙深处的一层薄纱。 在那里,他们没有发现巨大的母舰或先进的城市,只有一个巨大的、悬浮在虚空中的晶体结构。这个结构并非由任何已知的元素构成,它似乎在以极慢的速度进行着“呼吸”,每一次呼吸都对应着一次“哭泣之弦”的脉冲。 当艾莉亚试图用联邦的标准通讯协议进行接触时,晶体结构没有回应。然而,当丽娅根据船上合成人运算单元的推测,尝试使用一种基于纯粹情感频率的“共鸣波”进行尝试时,奇迹发生了。 晶体结构没有发出声音,而是直接将信息投射到了所有船员的意识中。他们“看到”的,不是一个种族的兴衰史,而是一段关于“存在”本身的哲学思考。这个实体——姑且称之为“守望者”——是一个高度进化的、非生物形态的智慧体。它存在的目的不是扩张或征服,而是记录和感受宇宙中所有生命形态在“熵增”过程中所产生的“意识火花”。 “守望者”解释道,它发出的“哭泣之弦”,并非求救信号,而是一种对“被遗忘之美”的挽歌。它记录了无数文明的诞生、辉煌与最终的消亡,而联邦所依赖的理性逻辑,只是生命体验的极小一部分。真正的“微光”,存在于非理性的、充满矛盾和牺牲的情感之中。 第四部分:抉择与回归 “守望者”向艾莉亚展示了联邦的未来:如果继续排斥“非理性”的探索,联邦将陷入停滞,最终因内部僵化而自我崩溃。它没有给出拯救的方案,只提供了一个信息包——一种全新的、整合了情感波动的物理学理论基础。 艾莉亚必须做出选择:是带着这个颠覆现有认知的信息回去,面对泽农的铁腕镇压,还是将“守望者”的坐标永远保密,以保护这个宁静的记录者不被联邦的贪婪所玷污。 在返回的途中,泽农的追击舰队已经抵达了虚空区的边缘。一场涉及理念冲突的追逐战爆发。艾莉亚最终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她利用从“守望者”那里学到的知识,制造了一个短暂的、局部的“时间涟漪”,成功地掩盖了“守望者”的坐标,并让追击舰队陷入了短暂的混乱。 当艾莉亚和幸存的船员们带着新的物理学理论返回联邦时,她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科学家。她成为了一个携带了宇宙深层秘密的信使。本书的结尾,留给读者一个开放式的思考:人类是否准备好迎接这种超越理性边界的“微光”,以及,当情感被提升到与物质同等重要的地位时,星际文明的真正面貌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是一个关于探索、牺牲与认知边界拓展的故事,它邀请读者一同思考,在冰冷的星空下,什么才是真正驱动文明前行的力量。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黄耿亮


  台大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农业工程)学系硕士
  佛罗里达大学农业工程硕士
  现居美国伊利诺州,任职家庭主妇及参与社区义工服务

  走过三个宗教(佛教、基督教、巴哈伊),在内观与操练中渐渐体悟了灵性实相,也体悟了离苦之道,找到心灵皈依处。真理在宗教经文里,而真理的体悟验证,要在生活遇缘对境中用心体会。灵性虽看不见,但它却可在有相世界里看见它的迹象。这本书(第一本书) 汇集这几年的灵性成长心得所写,只愿是个与人结缘的开始,借由这本书能与更多在真理追求道路上的人来结缘。

  个人blog网站 : valleyofunitych.wordpress.com

图书目录

序言    5
1.信仰    8
2.灵是什么?    10
3.我的概念    15
4.我们的双重天性    19
5.投射    21
6.心智能力    23
7.意识的三个状态    26
8.认识内在视觉与梦的关系    30
9.认识想法的两个来源    35
10.人格     38
11.孤儿的灵      42
12.掌握心的活动 远离孤儿的灵     44
13.为孤儿的灵找个家 在上帝爱的家庭里成长    47
14.为什么要有信仰才能提昇灵性    51        
15.上帝爱的原则     56
16.真爱         59
17.入世与出世     61
18.天堂与地狱     64
19.新因果观    67
20.今生的目的 预备来世健全的灵魂 71
21.灵性进步与物质途径     73
22.繁荣与提升 真正的财富     75
23.与上帝的约定    78
24.上帝的显示者    82  
25.人与上帝的关系    86                    
26.洗礼才能获得重生吗    89                
27.圣灵的力量    93                    
28.属灵征战    96                        
29.上帝的创造与完美的意义    99    
30.冥想与祈祷    102
31.生活中赞美与感恩    105  
32.上帝的情感与爱    108                
33.心灵明镜    112                        
34.一切都是领受的    116                    
35.世界是真实存在或是虚幻    120            
36.在默思里找到上帝爱的堡垒    126            
37.在上帝的爱中转识成智    131                
38.让上帝的爱来填满我们的心    134            
39.来世    138                        
40.爱上帝就能超脱 了生死出三界    144
41.上帝的律法    149                    
42.灵性生活    155                        
43.另一种方式看创造的实相    162
44.上帝的宗教一体    166                    
45.从科学发现来看一体世界    171            
46.宗教与科学的和谐    179                
47.变动的年代 开放与求改变的心    182    
48.上帝永恆的爱    188    

图书序言



  时代与科学的进步,并未使我们对信仰的观念有所改变,谈到信仰,常常弥漫着迷信或对灵性世界那不可知的恐惧,或者在修行里一直为妄心与真心的认知所迷;更有些人,以为信仰了上帝就好像拿到了进天国的票据,而未能真正了解信仰上帝的意义。

  这本书的目的,想借由我们已有的现代知识,来重新认识创造我们的真主(或称神、创造主、上帝、上苍、大地之母),让我们能感知与祂的联结。今天的知识已足以让我们正确的认识神,揭开过去宗教里那隐密的面纱。虽上帝创造的奥秘,智慧的深奥非人类能理解,但对祂些许正确的认识,就足以除去与祂的隔阂。神的伟大展现在创造界的奥妙(宇宙、无机世界、有机世界),佛陀试着以心性的奥妙来传达神创造的智慧;而基督以上帝的爱来传达神的情感;穆罕摩德以大自然现象(渐渐带入科学),来呈现神的启示与祂自身的属性,让人类更进一步认识唯一创造主的伟大;巴哈欧拉则以科学文明及直接的文字表达,揭示了上帝的种种特质与知识,把之前每个宗教仅对上帝的部分描述整合起来。

  不管您是借由创造界的奇蹟与伟大(科学)来认识真神,或是借由祈祷与祂在心灵交流的关系建立来认识祂,每个人有他不同认识神的方式。上帝创造每个人时都赋予了不同的特质,因特质的差异,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方式来认识祂。在宗教里有些人对发展史较感兴趣,他就会从发展史入门;有些人对心的活动较感兴趣,就会从禅修打坐开始;又有些人在祈祷中较容易获得感应,他就会在与神的对话中与祂建立关系并认识祂;又有些人,沉浸在大自然里的忘我,就能感觉神的爱并与祂交融在一起而获得灵里的快乐…这些都在说明神创造的美丽与多样化。

  希望借由这本书及一些观念的传达,能让我们更认识灵,并消除错误认知所带来的恐惧与不安,渐渐摆脱传统错误观念与迷信,以更科学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宗教,回归上帝创造我们本来的样子,走在祂为我们设定的道路,并从中发现祂赋予人类的珍宝与祂创造的奥妙。

  神是情感丰富的,祂的爱是祂创造的所有源头,靠着这个爱的力量把祂所有创造物连结在一起。因为祂自身是隐藏的,超乎祂的创造物,为了显现祂自身,祂创造了万物来展现自己,更赋予人类能力来认识祂,能在祂的创造物中看见祂的荣耀与光辉。每个创造物中祂都赋予了反映祂的或一或二的属性(特质),唯独人类具有反照祂所有属性的潜能。人们啊!这是多么大的恩赐啊!当我们表现爱、慷慨、怜悯、慈爱、宽容、诚信、隐藏别人之过、容忍、恩慈、救助、公正、庄严、威仪、知识、艺术美……就是在彰显上帝的荣耀,就是在反映出上帝的华美!祂要我们净化心灵,让祂的属性彰显。因为这才是祂真正创造我们的用意——彰显祂自身的荣耀与华美,这也才是宗教的真正意义。

  上帝的神性,那一切完美的总合便将自己反映到人的实质里——就是说,那唯一之精髓就是所有完美的集合,由这一聚合,祂在人的实质上投置了影像。因此,人就是朝向那真理之阳的完美镜面和反射点 : 真理之阳就在这镜中闪光。神圣美质的反映是在人的实体中表现的,因此人是上帝的代表,是上帝的信使。倘若不存在人,宇宙将是无结果的,因为一切存在的目的就在于展现上帝之完美。 (阿博都巴哈 已答之问之人类起源的灵性证据)

图书试读

1. 信仰
   
信仰不应该是坚持于教义、教条、形式或仪式。不应该像蒙着面纱、模煳不清或盲从。今日的信仰,应该是直接、正向、没有被怀疑的空间及模煳性。信仰超越于仅承认并知道我们与上帝(创造主)间的一种关系,或意识到上帝对宇宙万物的统权,信仰应该是我们借由上帝所派遣的圣者,对他们的认同所建立的盟约。也就是说我们接受圣者及祂的教导,也就等于认可上帝并接受上帝的教导。盟约是一种接受上帝对我们今生的计画、并且愿意遵守祂的计画,活在祂的计画及促成祂对我们的计画。这表现在我们将灵的成长视为今生的任务及追求灵的提升。
   
对信仰的了解,将提供我们对信仰灵 (spirit of faith) 的认识。信仰灵是一个动力及力量,帮助我们完成上帝对我们今生的计画。换个方式说,在这信仰灵里,我们会变得有力量面对事情与挑战,圣灵是帮助我们灵成长的导师(我们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但透过圣灵,上帝可以将祂的讯息传递于人类),获得圣灵的帮助需要透过信仰,正教才是信仰中心,唯有信仰正教才能获得圣灵的引导、上帝的开启。圣灵不专属于某一宗教,真正走在信仰道路上的人,是可以感觉到祂的带领。圣灵的能力远超于人类的理解,人类在创造界是无价的,因为只有人类可以接受圣灵的引导,感知圣灵的引导,将可更笃定我们对自己价值,且更珍惜活在地球上的日子。
   
巴哈欧拉说今天上帝认可的正教包括印度教、犹太教、拜火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巴哈伊等。透过这些宗教的教导,才能认识真理,并且正确的认识灵。帮助人类净化心灵,并提升灵性品质是每一正教的工作。所以真正走在信仰道路上,是走在提昇心灵品质的道路上,是需要时时反观自己的行为举止并修正之。此外,信仰是找回我们的自性,恢复神创造人类的美善,是回归 (趋向)上帝之道,这是信仰与迷信的区别。
 
2. 灵是什么?
   
打个比方,它好比地心引力,我们看不见,但当苹果掉下来时,我们看到它起作用。灵对我们生命引响作用就像地心引力,他是一股力量(force),也是一种能量(power),它左右生命的诞生与延续,也左右我们思想、决定与作为。在自然界,它是宇宙星云不断凝聚变动的那股隐藏力量,在植物是生长力量。因为灵是看不见的存在,所以认识灵是在观察「有」的变化中,去感觉与体认它的存在。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四)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触及灵魂深处,引发持久思考的书籍情有独钟,而《上帝永恆的爱》恰恰就是这样一本。这本书的叙事方式相当独特,它不像传统的说教类书籍那样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和个人感悟,引导读者进行自我探索。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份睿智与慈悲。他能够用最朴素的语言,揭示出最深刻的真理,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对生命、对爱、对人生的意义产生新的认识。书中对“无条件的爱”的阐释,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它打破了我之前的一些固有观念,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在关系中应该持有的态度。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内心的对话,它鼓励我勇敢地面对内心的脆弱,也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蕴藏的无限可能。读完之后,我感到内心充满了力量,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更加明亮和温暖。

评分

(评价一) 拿到《上帝永恆的爱》这本书,我几乎是带着一种审视的目光开始阅读的。我一直对那些冠以“永恆”之名的事物抱有天然的警惕,总觉得这样的词汇容易落入空泛和虚浮。然而,翻开书页,我却被一种意想不到的真诚所打动。作者并没有试图用宏大的叙事或艰深的哲学去“证明”什么,而是用一种极其朴素、却又直击人心的方式,娓娓道来。书中那些关于人生的起伏、内心的挣扎、以及在困境中寻求慰藉的故事,都显得那么真实可信。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绘人与人之间情感连接时所用的笔触,那种细腻、温暖,仿佛能穿透纸张,触碰到读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它让我想起了很多生命中相似的片段,那些被爱包围、被温暖鼓励的时刻,也让我在孤独和迷茫时,重新找回了一种力量。这本书更像是一位老朋友的絮语,不带任何说教,只是静静地分享,却在不经意间,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它提醒我,即使在最黯淡的日子里,也总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我们,一种超越时空的温暖,让我们不至于彻底沉沦。

评分

(评价五) 拿到《上帝永恆的爱》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就是它所传递出的那种宁静而深邃的气息。在如今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找到一本能够让人沉下心来,认真阅读的书籍实属不易。这本书做到了。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他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而是用一种近乎耳语的方式,将关于爱、关于信仰、关于生命本质的思考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宽恕”与“和解”时所展现出的深度和广度。它不是简单地劝人放下恩怨,而是深入剖析了宽恕对于个体心灵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它所带来的自由与释放。书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在作者的笔下却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让我看到了平凡生活中蕴藏着的伟大力量。这本书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更加坚定和乐观的信念。它让我明白,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总有一股不灭的光芒指引着我们前行。

评分

(评价三) 这是一本能够让你放慢脚步,静心品味的读物。《上帝永恆的爱》,光听书名,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它离自己很遥远,甚至有些沉重。但当我真正投入其中时,却发现它其实触及了我们最普遍的情感和最深刻的困惑。作者在书中构建了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叙事框架,但绝非空中楼阁。他巧妙地将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永恆的爱”,融入到一个个生动的生活场景和人物故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个关于家庭关系的章节,它细腻地描绘了亲人之间在矛盾与理解中的成长,让我忍不住回想起自己与家人的点滴。书中关于“放下”与“接纳”的论述,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压力裹挟,焦虑不安。这本书就像一剂温柔的良药,它没有强迫你去改变什么,只是静静地告诉你,在一切喧嚣的背后,总有一样东西是稳定不变的,它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评分

(评价二) 《上帝永恆的爱》这本书,怎么说呢,它给我带来的阅读体验非常奇特。起初,我以为会是一本探讨宗教教义的厚重读物,可能会有些枯燥,但事实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就像在和你闲聊一样,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作高深的理论。但正是这种朴实,让书中的道理显得格外容易理解和接受。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剖析人性弱点时所展现出的深刻洞察力,他没有回避人性的阴暗面,而是以一种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去解读,这让我觉得非常舒服。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书中提出的观点似乎与我自身的经历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那些关于付出、关于宽恕、关于生命意义的探讨,都引发了我内心深处的反思。它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答案,也没有试图强加给我某种信念,而是更像是在引导我,让我自己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读完之后,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仿佛卸下了心中许多沉重的包袱,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