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86岁,也就是流浪了86年。
活过了20世纪的我,这本书等于是我所活过的20世纪
这本书,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才能写成!
最戏剧性的人生!最刻骨铭心的感情!
华文世界着名女作家聂华苓
86年岁月人生
近300张珍贵照片
见证了一段大时代的记忆
我是一棵树。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
聂华苓把心,放在了三个地方,
中国大陆的灵魂,台湾的风华,美国的情缘。
历经岁月峥嵘与离合悲欢,
关于那逝去的,聂华苓有深情的回忆;
对着爱荷华河上的落日,有着说不尽的惆怅……
她的经历,是一个世纪的缩影,用自己的生命经验娓娓道来,尤其丰富深刻。
从1925至2011年的86年间,这一个大时代的重重叠影和繁复图像,从中国大陆的故园、到青年时期暂寓的台湾,以至中年迄今定居的美国,聂华苓超越了地域与文化的疆界,凌驾了政治与历史的分野,以一贯细腻优美的笔触,记述自己曲折动人的一生,写下三个人生阶段、三个年代和三个活动空间中的记忆,这些记忆如此明晰,彷如昨日,让读者看到一位重要作家曲折动人的一生──曾相依为命的挚爱母亲、为了理想而共同奋斗的至交好友、与世界各地作家相知相交的动人故事,以及相知相爱27年、却不幸猝逝的丈夫……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真情,令人动容。
聂华苓的个人记忆和大时代的集体记忆,读来令人动容,交织出当代海外杰出华人作家的清晰身影,苍劲与美丽。
聂华苓与夫婿保罗‧安格尔(Paul Engle)最为世界文坛所津津乐道的,就是在美国爱荷华大学主持爱荷华国际写作计画四十多年,曾经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一千多位作家,包括杨逵、痖弦、商禽、白先勇、王祯和、王文兴、七等生、林怀民、蒋勋、郑愁予、陈映真、柏杨、尉天骢、吴晟、季季、杨青矗、向阳、宋泽莱、李昂、萧飒、黄凡、张大春、骆以军等人到爱荷华,参与这个跨国跨界的文学写作计画。
聂华苓一生的故事,是一次20世纪的文学壮游。
聂华苓与保罗‧安格尔家中的客厅,有如一幅壮伟的世界文学地图,在这里交会,发出璀璨的光亮。
国际名家赞叹 李欧梵:「这本着作已脱离了各种文体,创造了新的文体,让所有的人感动。」
余华:读这种特别好、特别棒的人物传记,会让小说家们怀疑自己虚构小说意义何在。
董启章: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把「文学之城」(City of Literature)的荣誉颁发给爱荷华,表扬她对世界文学的贡献。我们很高兴,一位中国人有份做出这贡献,她就是国际写作计画的共同创办人聂华苓老师。这当中有一个百讲不厌的故事:话说当年「堕入爱河」的保罗‧安格尔和聂华苓在爱荷华河上泛舟,聂华苓忽发奇想,说:为什么不创办一个国际写作计画,邀请世界各地的作家一起交流和创作?当时安格尔还说这是个「crazy idea」!想不到的是,当年的一个「疯狂主意」,由两个「文学疯子」搞起来,终于成就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