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大爆炸:公民不服从,群众上街头,美欧政局风云变色的反思与警示

民粹大爆炸:公民不服从,群众上街头,美欧政局风云变色的反思与警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John B. Judis
图书标签:
  • 民粹主义
  • 公民不服从
  • 政治运动
  • 社会变革
  • 美欧政治
  • 政治风险
  • 社会问题
  • 公共政策
  • 政治分析
  • 时代反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民粹运动,是政治危机的警示灯!民粹主义,是政治变革的催化剂!
全球民主国家,为何都无法抵挡民粹狂潮?
本书是了解当今全球政治体系脉络与最新发展的必读之作!
彭博资讯:2016年最佳书籍!
《纽约时报》:了解川普胜选的最重要着作之一
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美欧所研究员严震生 专文推荐
知名专栏作家公孙策、跨界思考者范畴、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刘必荣 热情推荐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艾德索(Thomas Edsall):犀利地检视当代政治学主流的发展!
  卡辛(Michael Kazin),《民粹主义信念:在美国的历史》作者:深刻分析现今大西洋两岸选民内心的不满,朱迪斯再度展现「美国最佳政治记者」的魄力。
  CNN、BBC、彭博资讯、《经济学人》、《纽约时报》、《财星》杂志、《国家》杂志、《美国前景》、《雪梨晨锋报》等媒体大力推荐

  不满、反对、抗议、示威……为何民粹浪潮袭卷全球?
  美国、欧洲成熟的民主国家,为何会走上民粹之路?

  川普当选美国总统与英国公投脱离欧盟,被视为2016年国际政治出现最大的两只黑天鹅,背后原因则是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民粹风潮。英国与美国是全球两个老牌的民主国家,比起许多民主化进程较短的新兴国家相对成熟,因此民粹而非理性的对话与论述当道,确实让许多人感到意外。

  美国资深政治分析师朱迪斯,在《民粹大爆炸:公民不服从,群众上街头,美欧政局风云变色的反思与警示》犀利解析:

  ‧民粹政治是什么?为什么包括川普、桑德斯、法国的民族阵线、希腊激进左翼联盟和西班牙的我们能党,全都深陷其洪流之中?

  ‧美国和欧洲民粹主义的历史脉络与发展有何差异?欧洲各国民粹主义如何兴起与演变?
  ‧现今美国和欧洲的「民粹主义」,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法西斯主义」,有何不同?
  ‧民粹主义何以又分为左派与右派?左派民粹主义与右派民粹主义的主张有何差异?
  ‧民粹运动兴起于1890年代的美国,1970年代传到西欧。在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众多候选人如何借此成功获得选民支持?

  朱迪斯将十九世纪末期在美国出现的人民党的民粹主义,与随后崛起的进步主义运动、三○年代路易斯安纳州联邦参议员龙恩(Huey Long)的「分享我们财富协会」、小罗斯福的新政等相结合。并将南方阿拉巴马州长华莱士(George Wallace)与上述运动串联起来,特别是社会学家华伦(Donald Warren)分析华莱士支持者为「美国中产激进派」的部分,让读者看到民粹主义的历史脉络对欧洲的民粹主义在各国的兴起也有详尽介绍,包括读者比较熟悉的法国雷朋父女所领导的民族阵线、丹麦的人民党、荷兰的自由党,以及英国的联合王国独立党等右翼政党,以及左翼的希腊激进左翼联盟、西班牙的我们能党。

  欧洲的民粹运动基本上没有美国十九世纪的历史脉络,大都出现一九七○年代以后。虽然各个民粹政党出现的背景和政治主张不尽相同,但经济衰退或迟滞不前、移民问题对既有社会秩序的挑战、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对欧盟运作的质疑,是这些民粹政党兴起及获得支持的主要原因。

国内外名人、学者、媒体大力推荐

  台湾各政党的政策白皮书基本上都是以讨好选民为诉求、但基本上无法兑现的论述……随着选民对体制内两大政党的不信赖,且此情况迟迟未能改善时,不排除会有民粹政党的出现,它们是否能获得选民的认同,或许可从本书所对一些欧洲民粹政党表现的分析,得到答案。──严震生(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美欧所研究员)

  作者指出,民粹「不是一个意识形态,而是一个政治逻辑,是某种思考政治的方式」,因此在世界各地以不同面貌出现。本书让我们了解各地不同现况,肯定有助于思考台湾的民粹现象。──公孙策(知名专栏作家)

  《民粹大爆炸》无疑是对当代政治学中心发展的最犀利检视:不论是右翼或左翼民粹主义的兴起。朱迪斯的过往纪录无可匹敌,是处理这题材的理想作家,他也交出亮眼的成绩,将当代趋势(包括川普崛起)置于历史的视野中。朱迪斯揭示,对于新自由主义主论调的破坏,2008年在美国与欧洲的大衰退扮演重要角色。──《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艾德索(Thomas Edsall)

  《民粹大爆炸》结合突破性的报导与有见解的学识,对当代政治现象的最佳指南。──《应许之地:美国经济史》作者,林德(Michael Lind)

  朱迪斯再度展现他是美国最佳政治记者的魄力。深刻分析当代大西洋两岸选民的不满,没有其他着作比《民粹大爆炸》更明智或更好。──《民粹主义信念:在美国的历史》作者,卡辛(Michael Kazin)

  对一个绝对仍未结束现象的明智指南。──CNN,札卡瑞亚(Fareed Zakaria)

  如果你今年没读过其他政治学书籍,不妨阅读朱迪斯的《民粹大爆炸》,这本书巧妙呈现与当代时局的连结。──BBC,马代尔(Mark Mardell)

  写作出色,研究扎实,论述有力,时机巧妙。──《经济学人》

  这彰显了如果新闻工作者能具备历史感且理解历史讽刺之处,便不至于对我们这个时代的全球菁英遭到激烈反对而感到困惑。──彭博资讯(Bloomberg),米什拉(Pankaj Mishra)

  从左派的观点出发,对于民粹冲动的赞赏有节制,朱迪斯主张,就历史而言,民粹暴动一直是酝酿更大政治危机的警讯。──《财星》杂志(Fortune),纽迈尔(Tory Newmyer)

  对于既难以捉摸又爆炸力十足的政治现象,这本书极具说服力。──《纽约时报书评》,亚尔塔(Jonathan Alter)

  丰富的历史与政治论述,精巧地连结大西洋两岸的反抗运动。──《国家》杂志(The Nation)

  朱迪斯在《民粹大爆炸》中,敏捷导览了左派与右派民粹主义、它们的历史与现状,并提供美国与欧洲民粹主义增长的有用对照。──《美国前景》杂志(The American Prospect)

  朱迪斯指出:美国正处于「新民粹暴动」的第一阶段。──《雪梨晨锋报》(Sydney Morning Herald)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约翰‧朱迪斯(John B. Judis)


  现任《国家期刊》(The National Journal)资深撰稿员,曾任《新共和》杂志(The New Republic)资深编辑。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哲学硕士。

  文章刊登在《纽约时报》杂志、《琼斯夫人》(Mother Jones)与《华盛顿邮报》等刊物。着作有:《创世纪:杜鲁门、美国犹太人与以阿冲突的源起》、《帝国之蠢:小布希可以从罗斯福与威尔逊学到什么》,与泰昔拉(Ruy Teixeira)合着《新兴的民主多数》和《美国民主的矛盾:菁英、特殊利益与公众信任的背叛》。

译者简介

李隆生


  现任国立台中科技大学国际贸易与经营系专任教授。密西根州立大学物理学博士、康乃狄克大学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高等教育评鑑中心处长、圣约翰科技大学商管学院院长,及静宜大学国际企业学系主任等职。

  译着有:《财富大逃亡》、《给青年数学家的信》、《失灵的众神》、《石油效应》、《以信仰为本的管理》、《国家竞争力》、《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当中国统治世界》、《欧元美金大风暴》、《世界,没你想的那么糟》、《多少才满足》等。

张逸安

  专业译者。译着有:《财富大逃亡》、《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世界,没你想的那么糟》等。

图书目录

导读 美国和欧洲政局,为何走上民粹之路? 严震生

前言 什么是民粹主义?有何重要性?
定义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的重要性

第一章 美国民粹主义的逻辑:从人民党到华莱士
两类政治事件
人民党
龙恩的分享财富
华莱士

第二章 新自由主义与其敌人:裴洛、布坎南、茶党和占领华尔街
新自由主义的胜利
裴洛、布坎南
茶党
占领华尔街

第三章 沉默多数和政治革命:川普和桑德斯
川普和新自由主义
沉默多数
川普和共和党人
桑德斯和亿万富翁阶级
桑德斯的支持者

第四章 欧洲民粹主义的兴起
繁华落尽
移民和穆斯林
右翼民粹派
民粹派和福利国家
欧盟的成立

第五章 左翼民粹主义的极限:希腊激进左翼联盟和西班牙我们能党
欧元危机
希腊激进左翼联盟的兴起
我们能党:是的,我们能

第六章 北欧右翼民粹主义进行式
丹麦和奥地利:繁荣富裕里的民粹主义
英国独立党:来自左翼和未受到关照者的反抗
雷朋和民族阵线
社会党的倾颓
让法国镇定

结论 民粹主义的过去和未来
早期预警的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致谢

参考文献

图书序言

导读(节录)

美国和欧洲政局,为何走上民粹之路?/严震生(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美欧所研究员)

  二○一六年被视为国际政治出现黑天鹅的现象,英国的脱欧(Brexit)公投及川普当选美国总统被视为最大的两只黑天鹅,而其背后则是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民粹风潮(populism)。由于英国与美国是全世界最老牌的两个民主国家,而不是民主化进程较短的新兴民主国家,因此民粹而非理性的对话与论述当道,确实让许多政治观察家感到意外。

  英国的脱欧和美国川普所揭橥的「美国优先」口号,都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解释。英国虽然位在欧洲,但并非欧洲大陆的国家,尽管曾经是世界第一强权,但英国却有一个「光荣孤立」的传统,仅愿意在欧陆强权的冲突矛盾中,扮演制衡的力量,成为权力的平衡者。在一九五○年代末期,欧洲经济共同体刚成立时,英国并没有加入这个区域整合的组织,而是选择成为另一个区域组织—欧洲自由贸易协会。不过,英国在一九六○年代的经济表现不佳,也让它感受到有必要加入共同市场,但却因法国总统戴高乐从中作梗而未能如愿,直到一九七三年经过公投同意,才加入欧洲共同体。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英国即使加入后来的欧盟,但基本上态度并非相当积极主动,甚至是在欧元与欧盟国家签证方面,英国仍然维持其货币的英镑,也没有成为申根签证区(Schengen Area)的一部分。

  由于德、法是欧盟的原始会员国,也是主导欧盟的强权,英国虽有其影响力,但绝对不是这区域组织的领导力量。然而加入欧盟的结果,却是许多与国内相关的政策,如劳工及移民等问题,都由欧盟来决定,这让英国人难以接受,认为这是布鲁塞尔对其主权的侵犯,脱欧成为这些疑欧者的选项。脱欧派忽略了欧盟成立六十年,让过去的军事冲突及政治矛盾,能够透过经济的整合得以化解,摆脱两次大战在欧洲肆虐的阴影。脱欧的诉求当然是民粹大于理性,自私的国家利益重于利他的国际合作。

  如果布鲁塞尔是脱欧派的谴责对象,华盛顿的建制派就是美国所有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也是为何川普在竞选期间的语言,如强调「美国优先」、「让美国再度伟大」,或是「我们要将美国拿回」等民粹喊话,基本上就是排斥建制派长期维护的国际主义。川普所谓的将华府「沼泽排干」(drain the swamp),不仅是表明不再信任及聘用建制派人士,更是排斥他们的政治主张及过去所推动的政策,以民粹式的口号取而代之。

  同样的,美国也有孤立主义传统,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两任总统后的告别演说中,就立场鲜明地表示美国不应介入欧洲事务,随后的门罗主义(Monroe Doctrine)虽然是将拉丁美洲画入美国势力范围,但其前提则是美国与欧洲强权互不干涉其势力范围内的事务。一次及二次大战一开始时,美国并没有选边站,尽管它立场上可能同情英国,但在遭到德国及日本攻击前,它没有对一次大战的同盟国或二次大战的轴心国宣战,这些都是因为受到孤立主义势力的辖制。

  虽然,美国与英国都有孤立主义的历史,但美国的民粹传统,却是英国所没有的,这也是本书最值得深入阅读的部分。作者将美国十九世纪的民粹思维,从杰克逊(Andrew Jackson)这位平民总统的杰克逊式民主萌芽,但真正形成风潮则是十九世纪末期所出现的人民党(Populist Party)。二十一世纪川普民粹演说的对象,是蓝领阶级的白人劳工,他们的工作因为企业将生产业外移而消失,又因为缺乏专业的教育和知识,无法靠着职业训练投入高科技产业,只能选择进入薪资仅较最低工资高出不多的服务业工作,他们是全球化经济贸易的受害者,因此很能在川普简单的民粹语言中找到慰借。……

  本书作者将人民党的民粹主义,与随后在美国出现的进步主义运动、三○年代路易斯安纳州联邦参议员龙恩(Huey Long)的分享我们财富协会(Share Our Wealth Society)、小罗斯福的新政(New Deal)等相结合,让读者看到民粹主义的历史脉络。而其最值得称许之处,则是将南方阿拉巴马州长华莱士(George Wallace)与上述运动串起来,特别是社会学家华伦(Donald Warren)分析华莱士支持者为「美国中产激进派」(简称MARs)的部分。

  作者指出这些夹在富人与穷人间的中产阶级,绝大多数是白人,其中男性多过女性,高中毕业者多于大学毕业者,在许多方面认同新政自由派的观点,但一旦遇到种族、法律与秩序的议题时,就反对相关的社会福利政策。他们既不是左派,但也不能算是右派,由于对民主党在民权运动中给予少数族裔的赋权有所质疑,更无法接受为了矫正过去种族歧视而推出的「强运学童」(busing)以达成种族融合,以及在高等教育选择学生和公务机关用人方面优先考虑少数族群的「弱势族群优惠政策」等方案。华莱士的选民随后转向支持尼克森,在一九八○年雷根当选总统后,更让美国南方的政党重组彻底完成,过去南方保守民主党与北方自由派的新政执政联盟崩解,华莱士的支持者转而投票给共和党,让后者成为南方占绝对优势的政党。

  这股民粹运动的力量,在九○年后又以不同的身分出现,包括挑战建制派老布希总统的政治评论员布坎南(Patrick Buchanan)、和两度挑战总统大位的独立候选人裴洛(Ross Perot)。二十一世纪兴起的茶党、占领华尔街运动,也可以看到 MARs 的影子。显然,川普总统没有忽视这股潜藏力量的爆发性,认定他有 MARs 想要接收的政治讯息,因而推出带有种族主义色彩、挑战共和党建制派、反对国际主义,以及颠覆华盛顿的民粹论述。

  这回不仅南方的共和党选民强烈支持川普,连过去民主党略有优势的中西部几个州也做出政治转向。靠着宾州、密西根州及威斯康辛州的选民移动,川普尽管输了普选票(populary vote),仍然能够在选举人团票(electoral vote)胜出,当选总统。作者认为挑战希拉蕊社会主义者、来自佛蒙特州的联邦参议员桑德斯,也是充满民粹色彩的总统参选人,但功败垂成。

  作者对欧洲的民粹主义在各国的兴起做了详尽地介绍,包括国人相当熟悉的法国雷朋父女所领导的民族阵线(National Front)、丹麦的人民党(Danish People’s Party)、荷兰的自由党(Freedom Party),以及英国的联合王国独立党(UK Independence Party)等右翼政党,以及左翼的希腊激进左翼联盟(Coalition of the Racial Left)、西班牙的我们能党(Podemos)。欧洲的民粹运动基本上没有美国十九世纪的历史脉络,大都出现一九七○年代以后。虽然各个民粹政党出现的背景和政治主张不尽相同,但经济衰退或迟滞不前、移民问题对既有社会秩序的挑战、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对欧盟运作的质疑,是这些民粹政党兴起及获得支持的主要原因。

  读完本书后,不知读者会不会思考台湾是否存在民粹主义的问题?从某个角度来说,台湾各政党的政治主张或政策白皮书,基本上都是以讨好选民为诉求、且基本上大多无法兑现的论述。不过,由于台湾少有极具煽动能力的政治演说者,缺乏能够整合不满现状、散见在政治光谱上有不同意识形态者能力的政治人物,因此民粹风潮尚未成形。然而,随着选民对体制内两大政党的高度不信赖,且此情况迟迟未能改善时,我们不排除会有民粹政党的出现,但它们是否能够获得选民的认同,或许可以从本书中对一些欧洲民粹政党表现的分析,得到答案。

前言(节录)

什么是民粹主义?为何重要?


  ……当政治学者提到民粹主义,就如同对待像是熵(entropy)或光合作用这样的科学名词,通常从定义民粹主义开始。这是一个错误,因为不存在一组特征能完全定义运动、政党和民粹主义者─从俄国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民粹主义者(Narodniks)到龙恩(Huey Long。译註:美国民主党员,一九二八年担任路易斯安那州长,一九三○年担任参议员,一九三五年遇刺身亡),以及从法国的雷朋(Marine Le Pen)到已去世的美国众议员坎普(Jack Kemp)。使用大众语言、甚或是使用一般的政治术语,被称为「民粹派」的个人和政党,虽然个别彼此之间都有相似的地方,但对他们整体而言,并不存在一组共同的特征。

  然而,源自于十九世纪美国的某种民粹政治(populist politics),延续到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并在一九七○年代传到西欧。虽然拉丁美洲的民粹政党和运动有时会尝试颠覆民主竞争以取得政权,但美国和西欧的民粹运动和政党却欣然接受民主政治。在过去数十年,这些运动和政党所关心的事物逐渐相近,并在金融海啸之后爆发出来。本书的主题:我想要介绍这种民粹政治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民粹政治包括川普、桑德斯、法国的民族阵线和西班牙的我们能党。

  首先,这种贯穿美国历史、又被移植到欧洲的民粹主义,不能以右派、左派或中间派来加以定义,因右派、左派和中间派都有民粹政党。它不是一个意识形态,而是一个政治逻辑,是某种思考政治的方式。在历史学者卡津(Michael Kazin)所写关于美国民粹主义的一本书《民粹信仰》里,有着和前述论点类似的观点,他写道:「民粹主义是一种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是一般民众。他们是不受限于狭义阶级的高贵集合体,将他们的对手—菁英—视为追逐私利和反民主的群体,并且寻求动员一般民众来对抗这些菁英。」

  上述是一个好的起点。它并未提到诸如雷根或普亭,这两位有时也被称为「民粹主义者」。取而代之的是,它描述从一八九二年美国人民党到二○一六年法国民族阵线雷朋的政党、运动和候选人的逻辑。然而,我会将卡津对民粹的特性描述再往前带一步,并对左派民粹主义者(如桑德斯或我们能党的伊格莱西亚斯〔Pablo Iglesias〕)和右派民粹主义者(如川普和民族阵线的雷朋)加以区分。

  左派民粹主义者支持民众对抗菁英或建制派(the establishment),垂直整合下层和中产阶级对抗上层阶级。右派民粹主义者支持民众对抗某些菁英─这些菁英被控过于偏袒诸如移民、穆斯林或美国激进黑人等第三团体。左派民粹主义是对偶的;右派民粹主义则为三元的,因为它向上看,同时瞧不起「外团体」。

  左派民粹主义,在历史上和社会主义者或社会民主运动是不同的两件事;它不是政治上的阶级冲突,且不必然寻求消灭资本主义,也不同于寻求调和对立阶级和团体利益的渐进或自由政治。左派民粹主义假设民众和菁英之间存在根本性对立,这是它的政治理念核心。另一方面,右派民粹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不同之处,在于保守主义认同商务人士对抗位阶在他们之下的批评者和对手;右派民粹主义也和独裁保守主义不同,因为独裁保守主义意图颠覆民主,而右派民粹主义是在民主脉络下运作。

  就如同不存在共通的意识形态可用来定义民粹主义,也不存在由「人民」所组成的同质选民;人民可以是蓝领工人、店员或背负学贷的学生,也可以是穷人或中产阶级。同样地,「建制派」也不存在共同的特点。民粹主义还有以下变型:从民粹主义者过往使用「金钱权力」来责难华莱士的尖头知识分子(pointy-headed intellectual),到我们能党对「阶级」的攻击。对何谓「人民」和「菁英」的精确指涉,描绘不出何谓民粹主义。定义民粹主义的是两方之间的冲突关系─或就右派民粹主义而言,则是三方之间的冲突。

  冲突本身取决于民粹主义者对菁英的一些要求。民粹主义者认为,这些要求不是可以立刻协商的一般要求。虽然这些要求是有益和符合公义的,但他们不认为建制派会同意这些要求。桑德斯想要「让所有人都有健保」,以及每小时十五美元的最低工资。如果他想要的是让平价医疗法案将助听器纳入给付,或是将最低工资调高到每小时七‧七五美元,则不会构成人民和建制派之间的冲突。如果川普想要的是增加在美墨边境的巡查人员,或丹麦人民党想要的是降低获得政治庇护的人数,这些都不会造成人民和菁英之间的巨大鸿沟。然而,承诺会让墨西哥政府为美墨边境高墙支付费用,或完全停止接受移民,确实将导致争端。

  民粹主义的重要性

  我在本书所谈的民粹运动和政党的第二项重要特征是:它们通常是政治危机的警示灯。只有在非常特别的状况下,才会引发美国的民粹运动。在欧洲,民粹政党有时可以用边缘政党身分存续,这是因为欧洲的多党体系能包容小党。但就像美国的民粹派那样,只有在特定条件下,他们才能获得成功─也就是当人们认为目前的政治常规(该国领导阶层所提出、施行和捍卫)与他们自身的希望、担忧和关切不一致时。民粹主义者表达这些受到忽略的民众关切,并将之架构在会引领人民对抗冥顽不灵菁英的政治见解上。这么做,民粹主义者成了政治改变的催化剂。

  直到美国选民强烈反对非法移民,以及欧洲发现移民社区成了犯罪和之后恐怖活动的温床之前,大西洋两岸的主要政党都仍欢迎日增的移民,而民粹候选人和政党却为这些关切发声。欧洲大陆拥抱共同货币想法的主要政党,在大衰退期间突然发现,共同货币成了不受欢迎的东西。美国两党领袖拥抱「自由贸易」协定,却发现许许多多的民众并不支持这些协定。

  民粹运动本身并不常能达成自己所设定的目标;它们不一定能成功地提供全民健保,或保护劳工免于受到全球资本主义或欧洲联盟的伤害。它们的要求可被主要政党所吸纳或被完全拒绝,但民粹派的确搅乱一池春水,他们点明现行的政治意识形态行不通,必须被修复,以及标准的全球观点正在崩溃中。这是为何川普和桑德斯对美国如此重要,以及为何民粹左派和右派对欧洲是重要的。在接下来的内容里,我将描述民粹主义运作的逻辑,以及为何在此一特别时刻,相类似的民粹抗议者正雨后春笋般在北大西洋两岸冒出头来。

图书试读

民粹主义的过去和未来
 
川普在美国的竞选活动、右翼民粹政党在欧洲,以及甚至是左翼的五星运动,常被比作是一九二○年代的法西斯。前美国劳动部长莱克(Robert Reich)以〈川普:美国法西斯主义者〉为题写过一篇专栏文章。史密斯(Jamil Smith)在《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宣称:「是的,川普是法西斯主义者。」德国财政部长萧伯乐(Wolfgang Schaeuble)将民族阵线描绘成「不只是右翼政党,还是……法西斯、极端主义者政党。」荷兰哲学学者雷曼(Rob Rieman),控诉威尔德斯的自由党为一种「法西斯运动」。英国的《旁观者》杂志将格里罗(Beppe Grillo)描绘成「义大利的新墨索里尼。例子到处可见。
 
「法西斯主义」这个词和「民粹主义」是相似的,也就是很难找出一组特性能够完全用于定义法西斯运动或政党。纳粹党让犹太人这个外来群体成为替罪羔羊;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党最初并未针对种族或国籍。然而,在现今民粹派竞选活动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法西斯主义者之间,必然存在一些相似性:领袖魅力,这是很重要的(川普、雷朋、桑德斯和格里罗);对民主规范的夸耀(川普);让外来团体当替罪羔羊(川普、雷朋、英国独立党的法拉吉、桑德斯和丹麦的人民党)。但现今美国与西欧的民粹主义,和两次大战期间的法西斯运动之间,存在两项重大的历史差异。……
 
欧洲的右翼民粹派运动无疑反对超国家的形成。他们想要让国家再次掌控自己的货币、财政政策和边界。他们不喜欢使用「民族主义者」这个词汇去描绘他们的目的,因为这个词汇显示与欧洲不名誉的过往(扩张主义曾是民族主义的一部分)有所牵连;民族阵线使用主权主义者、而非民族主义者。在丹麦,人民党发言人伯斯解释:「民族主义让人印象不佳,所以我们不称自己为民族主义者,而是形容自己为国家的。」在西班牙,我们能党使用爱国的而非民族主义的。但事实上,例如外交政策分析师弗列德曼(George Friedman)所指出,这些运动是民族主义者对抗帝国主义者或全球主义者。相对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法西斯主义,他们对欧洲和全球政治,施加了离心力、而非向心力。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