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世界上所有公司的老闆,一定都在想同一個問題--如何纔能讓獲利源源不絕。
每個老闆都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對社會有貢獻」、「重視員工和員工的傢人」、「擁有卓越技術,能活躍於全世界」等,大傢都對自己的公司抱有各種不同的理想,隻不過,這些理想都得在公司有獲利的前提下纔能實現。
實際上,大部分的公司都處於虧損狀態,大部分的老闆也無法決定什麼是應該最先解決的問題。
為什麼會這樣?怎麼做纔能確實獲利?
不管公司大小,經營者或乾部聽到這樣的問題,都會異口同聲的嘆氣說,都是因為「沒有好人纔」,大傢都用這個理由來當擋箭牌。
「我們公司沒人纔,就算想找也找不到,要培養也培養不瞭。」
「所以,纔會達不到理想中的獲利。」
「反正,沒有獲利不是我的責任,都是因為沒有人纔。」
大傢都拿這種說法當理由,理所當然的把沒有人纔當作是無法提升獲利的免死金牌。
事實上「好人纔」的確不太多。特彆是「好人纔」不會去中小企業更是不爭的事實。
不過,到底什麼樣的人,纔算「好人纔」?尤其是中小企業老闆所需求的「好人纔」究竟在哪裏?
當我這麼想的時候,得到瞭一個結論。
那就是,「說穿瞭,好人纔不過是幻想,哪裏都不存在」。
前麵說的因為「人纔」不足,所以獲利無法提升,根本是強求不得到的東西,異想天開罷瞭。
想要變成「真正能持續獲利的公司」,首先要承認「沒有好人纔」、「不要渴求人纔」這件事。接著,「思考利用公司現有的員工就能獲利的方法」。也就是採用「不依靠人纔的經營方法」。這種經營方式就是把需要用到人纔的部分,控製在一成左右,剩下的九成交給「本分該做」非做不可的作業流程。
常常可以聽到大傢這麼說。
「人纔是公司是最大的資産。」
「培養人纔是老闆最重要的責任。」
「人、物、財當中,最重要的是人。」
本書介紹的是和以上言論完全相反的經營手法,也就是「不靠人纔的經營」,也許大傢或許會覺得我的論點有些奇特。
不過,本書所舉的例子,全都是執行過的成功例子,是經過實際檢驗的。
本書若能成為因為沒人纔而感到煩惱的人的「特效藥」,真是再好不過瞭。
兒島保彥 二○一七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