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澤諭吉與《學問之勸》

福澤諭吉與《學問之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對青年學子而言,為學的目的與意義是什麼?學問可以兼顧有趣與有用嗎?而什麼樣的學問纔稱得上是有用的學問?這些古今中外學子心裏經常存有的迷惘與疑惑,皆可從福澤諭吉《學問之勸》一書中找到解答。這本近代日本史上的首部暢銷書,自齣刊以來曆一百四十年而不衰,日本社會每每遇上瓶頸時,例如,幕末維新的時期、太平洋戰爭敗戰之後,以及所謂「消失的二十年」之現在,《學問之勸》經常扮演救贖的角色,溫故而知新,人們試從作者福澤諭吉的教示中尋求處方箋,更突顯福翁思想的曆久彌新。

  身處瞬息萬變、前途多舛的二十一世紀,每個人心底多少潛藏著各種隱憂,《學問之勸》則引領讀者凡事應正麵思考,以邏輯思惟的閤理精神去麵對各種睏境,言動審慎,學習自尊自重而不損知識分子風範之道。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呈蓉


  日本禦茶之水女子大學比較文化學研究人文科學博士(1993);
  學術專長為日本對外關係史、日治時期颱灣史。

  現為淡江大學曆史係專任教授。曾獲取2003年日本禦茶之水女子大學亞洲女性研究者支援奬助金,並擔任過颱灣曆史學會秘書長、副理事長等職務。

  代錶著作有《近現代史のなかの日本と中國(閤著)》(1992)、《前近代日本對外方針之研究》(1998)、
  《Island in the Stream ~ A Quick Case Study of Taiwan’s Complex History(閤著)》(2000)、
  《颱北縣史料匯編~淡水篇》(2001)、《颱灣史(閤著)》(2003)、《樺山資紀蘇澳行》(2004)、
  《近代國傢的摸索與覺醒~日本與颱灣文明開化的進程》(2005)、
  《近代颱灣的醫療衛生~從「安平追想麯」到「國傢衛生原理」(莎士比亞版)》(2006)、
  《牡丹社事件的真相》(2006)、《皇民化社會的時代(莎士比亞版)》(2007)、《日本史》(2008)、
  《皇民化社會的時代(五南版)》(2010)、《水野遵—一個颱灣未來的擘畫者》(2011)、
  《颱灣涉外關係史概說》(2015)等。
 

圖書目錄

前言 福澤諭吉:日幣萬元的肖像
明治日本最熱銷的教科書:《學問之勸》
曆史文脈中的未來:史學研究之真義
另一思考核心:民權論、國權論與實學

壹 福翁的心路曆程
一、福澤諭吉思考的形塑
二、聰明大智的境界
福澤諭吉的〈脫亞論〉

貳 《學問之勸》真義
往上提升的帝王之道
一、《學問之勸》之內涵
〈初編〉天不在人上造人亦不在人下造人
〈二編〉人際間的同等事宜
〈三編〉國際間的同等事宜
〈四編〉論學者之職分 其一
〈五編〉論學者之職分 其二
〈六編〉論國法之可貴
〈七編〉論國民之職分
〈八編〉不可以我心製他人身
〈九編〉學問之目的所為何事
〈十編〉提升學問的目標
〈十一編〉名分與職分之相違
〈十二編〉講演乃學問研究的一項重要手法
〈十三編〉怨念有害論
〈十四編〉心念的盤點與決算
〈十五編〉凡事存疑並斷然取捨
〈十六編〉守護眼前的獨立
〈十七編〉論人望
二、《學問之勸》解析
《學問之勸》之於二十世紀的意義
《學問之勸》之於二十一世紀的意義

參 《學問之勸》釋疑
僞本《學問之勸》
《學問之勸》釋疑

肆 再談福翁
一、福澤諭吉迷思之背景
福澤史觀的本質
講究實用之學
人間平等論
《學問之勸》的時代意義
福翁的文明觀
福翁對外觀之形塑
文明與野蠻的抉擇
國權與民權之間
二、福澤諭吉的思想進程
《美歐迴覽實記》的啓示
「明治十四年政變」的衝擊
清日甲午戰爭:見證文明開化的成果

結語 獨立自尊
國民的品格:判斷力與行動力
綜觀福翁

附錄 福澤諭吉的學問論
附錄一 學問之獨立
附錄二 中津留彆之書
附錄三 財富之外還有名譽

主要參考資料(依齣版年份排序)

福澤諭吉年錶
 

圖書序言

〈二編〉人際間的同等事宜
 
延續〈初編〉所謂的人與人之間、國民與政府之間應該各司其職,相互敬愛,而非弱肉強食、相互掣肘。在〈二編〉開頭,開宗明義「學問」之定義,區分為「有形」的學問與「文形」的學問兩類。心學、神學、理學乃無形之學問;而天文、地理、窮理、化學等則屬於有形之學問。我們應該增長知識、擴大見聞,纔能明辯事非道理,瞭解自我職責之所在。為瞭增廣見聞,必須聽取前輩經驗,或是精進技藝,抑或是博覽群書。因此為學的前提莫過於具有閱讀能力,但閱讀卻不等於為學(二編,頁19)。 福澤諭吉以「讀論語但不懂論語」,定義之。
 
另一方麵,福澤諭吉雖稱人際之間乃對等存在,但其所指的是「權理通義」之事,但現實上卻有貧富、強弱、愚智之彆(二編,頁21)。 所謂「權理通義」乃指個人的生命、財産、名譽應該受到保障(二編,頁22)。 福翁認為平等的權利與義務,乃是每個人所與身俱有的,然而倘若欠缺學問之修得,便難以伸張自我權利,更遑論善盡己任與義務,而其撰寫勸學的意義則莫過於此。
 
人與人之間皆有同等的地位、平等的權利,齣生之際是沒有上下階級的區彆。每個人皆具有尊重生命、保守財産的權利,而人格與名譽更遠勝於一切。無論身處什麼狀態,這個權利是不容他人任意侵犯。在舊幕府時代,武士與平民之間的社會地位天壤之彆,武士總是逞其猛威,視百姓町人為罪人。而政府與平民的關係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僅是幕府,地方大名亦在自傢領地開設小政府,任意支配平民百姓,不認可他們的基本人權。
 
事實上,當政府與民眾之間皆擁有對等權利的同時,兩者所應承擔之義務亦同,但現實上政府與民眾之間的確具有強弱之彆。政府嚮民眾收取年貢米與稅金,就應該正當運用,保護民眾,這是政府所應善盡之職務,畢竟國傢的財富收入乃取之於國民。因此政府與民眾之間的相互關係既有契約、亦有義務,應該以禮相待(〈二編〉,24-25)。
 
福澤諭吉認為無學者既不解國法,亦不知己任,天生就是遭緻政府壓製的對象,因為政府勢必會以苛政處置無學、文盲的投機取巧者。因此,唯以學問為職誌,修煉自己的能力與品格,纔能有效與政府抗衡,避免招緻苛政之禍,確保國民之於政府能擁有對等的資格與地位(大久保啓次郎,2)。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