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泽谕吉与《学问之劝》

福泽谕吉与《学问之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对青年学子而言,为学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学问可以兼顾有趣与有用吗?而什么样的学问才称得上是有用的学问?这些古今中外学子心里经常存有的迷惘与疑惑,皆可从福泽谕吉《学问之劝》一书中找到解答。这本近代日本史上的首部畅销书,自出刊以来历一百四十年而不衰,日本社会每每遇上瓶颈时,例如,幕末维新的时期、太平洋战争败战之后,以及所谓「消失的二十年」之现在,《学问之劝》经常扮演救赎的角色,温故而知新,人们试从作者福泽谕吉的教示中寻求处方笺,更突显福翁思想的历久弥新。

  身处瞬息万变、前途多舛的二十一世纪,每个人心底多少潜藏着各种隐忧,《学问之劝》则引领读者凡事应正面思考,以逻辑思惟的合理精神去面对各种困境,言动审慎,学习自尊自重而不损知识分子风范之道。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林呈蓉


  日本御茶之水女子大学比较文化学研究人文科学博士(1993);
  学术专长为日本对外关系史、日治时期台湾史。

  现为淡江大学历史系专任教授。曾获取2003年日本御茶之水女子大学亚洲女性研究者支援奖助金,并担任过台湾历史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等职务。

  代表着作有《近现代史のなかの日本と中国(合着)》(1992)、《前近代日本对外方针之研究》(1998)、
  《Island in the Stream ~ A Quick Case Study of Taiwan’s Complex History(合着)》(2000)、
  《台北县史料汇编~淡水篇》(2001)、《台湾史(合着)》(2003)、《桦山资纪苏澳行》(2004)、
  《近代国家的摸索与觉醒~日本与台湾文明开化的进程》(2005)、
  《近代台湾的医疗卫生~从「安平追想曲」到「国家卫生原理」(莎士比亚版)》(2006)、
  《牡丹社事件的真相》(2006)、《皇民化社会的时代(莎士比亚版)》(2007)、《日本史》(2008)、
  《皇民化社会的时代(五南版)》(2010)、《水野遵—一个台湾未来的擘画者》(2011)、
  《台湾涉外关系史概说》(2015)等。
 

图书目录

前言 福泽谕吉:日币万元的肖像
明治日本最热销的教科书:《学问之劝》
历史文脉中的未来:史学研究之真义
另一思考核心:民权论、国权论与实学

壹 福翁的心路历程
一、福泽谕吉思考的形塑
二、聪明大智的境界
福泽谕吉的〈脱亚论〉

贰 《学问之劝》真义
往上提升的帝王之道
一、《学问之劝》之内涵
〈初编〉天不在人上造人亦不在人下造人
〈二编〉人际间的同等事宜
〈三编〉国际间的同等事宜
〈四编〉论学者之职分 其一
〈五编〉论学者之职分 其二
〈六编〉论国法之可贵
〈七编〉论国民之职分
〈八编〉不可以我心制他人身
〈九编〉学问之目的所为何事
〈十编〉提升学问的目标
〈十一编〉名分与职分之相违
〈十二编〉讲演乃学问研究的一项重要手法
〈十三编〉怨念有害论
〈十四编〉心念的盘点与决算
〈十五编〉凡事存疑并断然取舍
〈十六编〉守护眼前的独立
〈十七编〉论人望
二、《学问之劝》解析
《学问之劝》之于二十世纪的意义
《学问之劝》之于二十一世纪的意义

参 《学问之劝》释疑
伪本《学问之劝》
《学问之劝》释疑

肆 再谈福翁
一、福泽谕吉迷思之背景
福泽史观的本质
讲究实用之学
人间平等论
《学问之劝》的时代意义
福翁的文明观
福翁对外观之形塑
文明与野蛮的抉择
国权与民权之间
二、福泽谕吉的思想进程
《美欧回览实记》的启示
「明治十四年政变」的冲击
清日甲午战争:见证文明开化的成果

结语 独立自尊
国民的品格:判断力与行动力
综观福翁

附录 福泽谕吉的学问论
附录一 学问之独立
附录二 中津留别之书
附录三 财富之外还有名誉

主要参考资料(依出版年份排序)

福泽谕吉年表
 

图书序言

〈二编〉人际间的同等事宜
 
延续〈初编〉所谓的人与人之间、国民与政府之间应该各司其职,相互敬爱,而非弱肉强食、相互掣肘。在〈二编〉开头,开宗明义「学问」之定义,区分为「有形」的学问与「文形」的学问两类。心学、神学、理学乃无形之学问;而天文、地理、穷理、化学等则属于有形之学问。我们应该增长知识、扩大见闻,才能明辩事非道理,了解自我职责之所在。为了增广见闻,必须听取前辈经验,或是精进技艺,抑或是博览群书。因此为学的前提莫过于具有阅读能力,但阅读却不等于为学(二编,页19)。 福泽谕吉以「读论语但不懂论语」,定义之。
 
另一方面,福泽谕吉虽称人际之间乃对等存在,但其所指的是「权理通义」之事,但现实上却有贫富、强弱、愚智之别(二编,页21)。 所谓「权理通义」乃指个人的生命、财产、名誉应该受到保障(二编,页22)。 福翁认为平等的权利与义务,乃是每个人所与身俱有的,然而倘若欠缺学问之修得,便难以伸张自我权利,更遑论善尽己任与义务,而其撰写劝学的意义则莫过于此。
 
人与人之间皆有同等的地位、平等的权利,出生之际是没有上下阶级的区别。每个人皆具有尊重生命、保守财产的权利,而人格与名誉更远胜于一切。无论身处什么状态,这个权利是不容他人任意侵犯。在旧幕府时代,武士与平民之间的社会地位天壤之别,武士总是逞其勐威,视百姓町人为罪人。而政府与平民的关系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是幕府,地方大名亦在自家领地开设小政府,任意支配平民百姓,不认可他们的基本人权。
 
事实上,当政府与民众之间皆拥有对等权利的同时,两者所应承担之义务亦同,但现实上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确具有强弱之别。政府向民众收取年贡米与税金,就应该正当运用,保护民众,这是政府所应善尽之职务,毕竟国家的财富收入乃取之于国民。因此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有契约、亦有义务,应该以礼相待(〈二编〉,24-25)。
 
福泽谕吉认为无学者既不解国法,亦不知己任,天生就是遭致政府压制的对象,因为政府势必会以苛政处置无学、文盲的投机取巧者。因此,唯以学问为职志,修炼自己的能力与品格,才能有效与政府抗衡,避免招致苛政之祸,确保国民之于政府能拥有对等的资格与地位(大久保启次郎,2)。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