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法导论

能源法导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能源法
  • 能源政策
  • 法律导论
  • 能源行业
  • 可再生能源
  • 电力法
  • 石油天然气
  • 环境法
  • 能源监管
  • 法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古籍修复的艺术:从纸张到灵魂的守护 图书名称: 《古籍修复的艺术:从纸张到灵魂的守护》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深度聚焦于中国古代典籍修复技艺的专业著作,旨在系统梳理和展示这一古老而精深的文化传承过程。它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关于时间、物质与精神的对话录,探讨了如何通过精湛的技艺,挽救那些承载着千年文明的脆弱载体。 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从古籍的材料学基础到复杂的修复实操流程,辅以大量的历史案例与现代科学检测成果,力求为修复师、图书馆学者以及所有对传统文化抱有敬畏之心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 第一部分:物质的语境——古籍的“生命史” 本部分着重于对古籍物质载体的深入剖析。首先,作者从植物学和化学的角度,详细阐述了中国古代用纸(如麻纸、皮纸、竹纸)和用绢的制造工艺、纤维特性及其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老化机理。这部分内容不仅涉及传统的“抄纸”过程,还引入了现代显微分析技术对纸张酸化的诊断。 接着,对墨、印、线装等辅助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细致的论述。例如,探讨了不同时期使用的墨锭成分对纸张的侵蚀性,以及不同装帧形式(如蝴蝶装、经折装、线装)在结构上对保护古籍的作用与限制。理解了这些“物质的语境”,是有效进行修复工作的前提。 第二部分:病理的辨识——损伤的分类与诊断 修复工作的核心在于准确的诊断。本部分系统性地介绍了古籍常见的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病害。 物理性损伤包括了:残损、虫蛀(重点分析了蠹虫的生命周期与蛀孔特征)、装订松脱、裁切不当导致的缺角等。作者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肉眼观察、放大镜检查以及紫外线照射等手段,对损伤的严重程度进行量化评估。 化学性损伤是现代修复师面临的主要挑战。书中详细阐述了纸张水解、氧化、酸化(特别是由于环境污染和早期修复材料不当导致的二次污染)的化学反应过程,并配以具体的案例,展示了“洇化”(墨迹扩散)和“泛黄”的微观形态。 生物性损伤主要集中在霉菌和真菌的侵蚀。作者提供了不同霉菌的形态特征图谱,并强调了在进行任何干预前,必须进行彻底的杀菌与环境控制,以防止交叉感染。 第三部分:修复的哲学与伦理——“存真”的坚守 在探讨具体技术之前,本书用相当大的篇幅阐述了古籍修复背后的哲学基础与伦理规范。修复并非简单的“修补”,而是一种对历史的尊重与对话。 书中明确界定了“原真性”的几个层次:材料原真性、工艺原真性与形态原真性。作者倡导“最小干预原则”,强调在不破坏原有历史信息的前提下进行保护性修复。对于后人添加的批注、印章等,必须进行审慎的判断,区分其是否属于文献价值的一部分。修复过程中所使用的“新材料”必须具备可逆性、耐久性和与古籍材料的相容性,这也是现代修复与古代匠作的重要分野。 第四部分:精工细作——核心修复技术详解 这是全书最核心的技术实践部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拆解了多项关键修复工艺。 1. 揭裱与分层: 针对严重水损、霉变的典籍,介绍如何使用特定的淀粉浆糊(如麦芽糊、淀粉酶解糊),结合湿度控制,将纸张与背衬纸或霉变层分离。书中对“揭纸”时的力度控制和角度要求进行了精确指导。 2. 补纸与接纸: 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古籍纸张的纤维走向和厚度,手工裁制“补片”。针对不同破损类型,区分了“匀片补”(针对大面积缺失)和“丝缕接”(针对细微裂痕)。关键在于“对缝”技术,即新旧材料的边缘要精确对齐,使得光线通过时过渡自然。 3. 熏蒸与除酸: 介绍了使用真空熏蒸设备对书籍进行脱酸处理的方法。这部分结合了物理技术,用非水性的、碱性物质(如碳酸镁溶液)对纸张进行浸润,以中和酸性物质,提高纸张的pH值,从而延缓其老化速度。 4. 墨迹固化与洇化控制: 对于墨迹模糊或有洇化风险的书页,讨论了使用特定粘合剂(如低聚糖)进行局部渗透加固的技术,确保文字的清晰度不因后续的湿法操作而进一步损失。 5. 装帧复原: 详细介绍了清代以来常见的线装书的重新穿线、配制新封面(通常选用耐久性高的棉纸或宣纸)以及恢复原有的书签、函套等保护结构。 第五部分:传承与未来——科技赋能下的修复实践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展望了古籍修复的未来方向。作者介绍了无酸存储环境的构建、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对残损籍本进行数字化建模,以及利用红外、紫外光谱技术对早期修复材料进行无损检测的实践案例。通过对近现代知名古籍修复工程(如某重要石刻拓片群的保护工作)的复盘分析,论证了理论、技术与历史经验相结合的重要性。 《古籍修复的艺术》不仅是工具书,更是一部展现人类对知识载体深沉情感的史诗,它让读者得以一窥那些沉默的纸页背后,修复师们如何以匠心对抗时间的洪流。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Raphael J. Heffron


  现职
  英国伦敦大学皇后玛丽学院(QMUL)能源与自然资源法教授

审订者简介

许耀明


  现职
  政治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译者简介

杨宗翰


  现职
  英国剑桥大学法学硕士、博士候选人(教育部公费留考国际环境法学门奖助)、律师

  研究领域
  国际环境法、国际经贸法与能源法
 

图书目录

推荐序/陈春生
前 言/Raphael J. Heffron
致 谢/Raphael J. Heffron
作者简介
献给我的岛屿Le haghaidh mo h-oileán──能源法导论译者导读/杨宗翰

Chapter 1 能源法是什么?
 1.1 导论:能源法是什么?/1
 1.2 本书的范围/4
 1.3 能源法的核心要素/5
  1.3.1 能源法律与政策三角/5
  1.3.2 能源法的立法者/6
  1.3.3 能源法与政策机构/9
  1.3.4 对能源法的外在影响/11
  1.3.5 能源法变革的国际趋力/13
  1.3.6 能源法变革的国家趋力/14
  1.3.7 能源法变革的地方/个人理论/18
  1.3.8 结 论/19
  1.3.9 最后的思考/20
 1.4 推荐阅读/20

Chapter 2 不同层级的能源法
 2.1 国际能源法/23
  2.1.1 导 论/23
  2.1.2 为判决之法院/26
  2.1.3 国际法的要素/27
  2.1.4 针对个别能源种类的国际能源法/29
  2.1.5 国际能源法的执行/31
  2.1.6 国际能源法与国家能源法的连结/33
  2.1.7 最后的思考/33
 2.2 国家能源法/33
  2.2.1 各国的能源需求/33
  2.2.2 国家能源法与政策的三个案例/34
  2.2.3 国家能源法的形成/37
  2.2.4 能源与电力配比/39
  2.2.5 能源融资v.s.污染控制/40
  2.2.6 能源废弃物管理规范/43
  2.2.7 国家能源法与地方能源法的连结/45
  2.2.8 最后的思考/46
 2.3 地方能源法/46
  2.3.1 各地方的能源需求/46
  2.3.2 能源基础建设选址/48
  2.3.3 地方能源法的发展与其他法律议题简介/48
  2.3.4 地方的参与者:谁具有重要影响力?/49
  2.3.5 阿胡斯公约/51
  2.3.6 能源基础建设:新的兴建实务/52
  2.3.7 地方能源法与能源政策概念的连结/52
  2.3.8 最后的思考/53
 2.4 推荐阅读/53

Chapter 3 能源法的议题
 3.1 能源政策的概念/57
  3.1.1 电力政策/57
  3.1.2 竞争政策与能源种类/58
  3.1.3 能源废弃物管理政策/60
  3.1.4 空间规划政策/61
  3.1.5 能源安全/62
  3.1.6 国家能源政策/64
  3.1.7 国际能源政策/65
  3.1.8 自然与文化遗迹政策/66
  3.1.9 环境政策/67
  3.1.10 能源政策概念的重要性/68
  3.1.11 能源法与环境法的关系/69
  3.1.12 最后的思考/71
 3.2 化石能源法/71
  3.2.1 导 论/71
  3.2.2 天然气与页岩气/72
  3.2.3 石 油/73
  3.2.4 煤 炭/75
  3.2.5 最后的思考/77
 3.3 低碳能源法/78
  3.3.1 风 力/78
  3.3.2 核 能/79
  3.3.3 水 力/82
  3.3.4 太阳能/84
  3.3.5 其他低碳能源/85
  3.3.6 最后的思考/87
 3.4 推荐阅读/87

Chapter 4 能源法研究与结论
 4.1 能源法的比较研究/91
  4.1.1 导论:比较能源法研究/91
  4.1.2 能源法与欧盟执委会/91
  4.1.3 能源法与美国联邦机关/92
  4.1.4 欧盟与美国对世界各国能源法的影响/93
  4.1.5 联邦与州/会员国间能源法之差异/94
  4.1.6 五国能源法之简要分析/95
  4.1.7 最后的思考/101
 4.2 能源判例法/101
  4.2.1 能源判例法:以欧盟为例/101
  4.2.2 各国能源法判例/106
  4.2.3 最后的思考/110
 4.3 结论──展望未来/110
  4.3.1 全球的进展/110
  4.3.2 能源法的力量/111
  4.3.3 其他特殊领域之能源立法/113
  4.3.4 结 论/115
  4.3.5 最后的思考/116
 4.4 推荐阅读/116
 

图书序言

前言

  这本篇幅精简的《能源法导论》,目的是向读者们扼要介绍能源法这个科目。本书所设想的阅读对象,不仅限于学习能源法的学生,而是为了广泛的全球读者,如:地理学者、社会科学家,以及理工背景者等。本书也适合为许多不同领域的实务工作者,提供能源法此一科目的完整概述。

  本书的主要内容,在于阐述能源法背后的核心原则与制度逻辑。因此,来自全球各地的读者,相信都能借由本书的导引,进一步去思考自己国家的能源法制。本书特别着重于介绍欧盟与美国的能源法,因为它们可以代表当代较为先进与创新的能源法制。但是本书也涵盖了全球许多不同国家的立法例,这些立法例都可以作为我们未来思考、设计良好能源法制的参考范例。

  对于想要获得此领域更深入知识的读者,本书将仅能作为一个入门的导论,或是从事研究的起点。这些读者可以参考本书中所推荐的进一步阅读资料。在本书的每一章结尾处,都附有该章的参考文献,以及推荐读者进一步阅读的研究期刊与书目。而这些参考书目,我也于2017年繁体中文版于台湾出版时,特别进行了部分更新,它们同时适合学术研究者与实务工作者作为参考。

  而对于能源法入门的读者而言,本书简介了一个尚处在发展阶段的法律领域。本书期望呈现能源领域内的法律议题与挑战,以及能源法对于追求一个更好的世界与未来的人类世代,可以产生哪些贡献。此外,我特别感到高兴,本书将被翻译成繁体中文并于台湾出版。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带给台湾现有的、或新世代的能源法研究者更多机会,并一同来阅读、学习这个持续发生影响力的法律领域。

Raphael J. Heffron
英国伦敦大学皇后玛丽学院
2017年7月

推荐序

  有机会比读者们早一步拜读英国Raphael J. Heffron教授所着,而由杨宗翰博士所翻译之「能源法导论」一书,很高兴也很荣幸。

  本书所设定的对象不只限于学习能源法的学生,也适合于广泛的全球读者,例如地理学者、社会科学者及具理工背景者。本导论的主要内容,在于阐述能源法背后的核心原则与制度逻辑,也涵盖许多不同国家的立法例,如欧盟与美国的能源法。而译者杨博士指出,本书值得推荐的特色在于Heffron教授尝试以最精简的篇幅,向读者介绍能源法的核心内涵,且能提供读者几套实用清晰的「思考分析架构」,可用来观察当代变迁快速、多元交错能源与气候议题,且得以协助读者独立开展自己的能源法研究,本书也充分呈现英国教育崇尚独立思考之风格,诚非虚言。

  吾人谈及能源法之前,首须理解能源;而谈论能源之前须先了解「能量」与「功」的概念。能量在物理学上的定义是可以作功的能力(所谓功,指施予力量使物体产生位移,即是对物体作功。当一个作用力克服了阻力,并使物体在作用力方向移动时,就是作功);而产生能量的来源就是能源。所谓能源法,广义的说,乃指关于能源的法总称。而依Raphael J. Heffron教授的说法,能源法关心的是能源资源的管理,从此角度,能源法系关于能源资源管理的法律。而从能源政策、能源安全以及气候变迁与环境保护角度,能源之开发利用,不只是内国问题,且为全球性的重要议题。

  有学者认为,能源、秩序与人性三者,乃人类文明进化之支柱。能源之利用使人类之文明加速发展,自不待言,但能源之利用须与秩序、人性保持平衡。而此三者如何平衡?也许老子思想可提供思考。老子云,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从现代之角度或可如此阐释,关于「人性」,人类社会不分种族、宗教、文化,人与人间国与国间之互动,须求之以「慈」;对于「能源」,其开发与利用,须处之以「俭」,不应任意挥霍、浪费;对于自然生态与宇宙环境之「秩序」,吾人于发展科技,改善人类生活之余,必须考虑人类进化是否来得及适应,否则宁可放慢脚步,亦即科技之运用不可冒进,以免走向万劫不复之地,此即所谓「不敢为天下先」。

  我国2017年电业法修正,明定2025年达到非核家园目标,对此行政院设定2025年的「能源配比」是燃煤电厂30%、天然气发电50%,以及再生能源20%,显示我国目前亦往低碳之能源转型政策迈进。杨博士本书之翻译,一气呵成,已接近信、达、雅之境地,应有助于更多我国学界与实务界的专家、学者及学子,投入能源法领域之探讨与研究,此将为国家社会之福,故乐为之序。

陈春生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能源法导论》对我这个一直关注台湾能源议题的读者来说,真的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我过去常常在新闻中听到关于能源法条的讨论,但总觉得隔靴搔痒,不明白其中的逻辑和关联。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从最核心的概念开始,一点一点地剖析能源法是如何构建起来的。它不仅仅是罗列法条,更重要的是解释了这些法条背后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它们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的。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能源监管和市场设计的章节印象深刻,这对于理解台湾目前面临的能源市场化改革以及再生能源的并网问题非常有帮助。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清晰,而且善于举例说明,这让我即使对法律不是特别熟悉,也能很快地抓住要点。这本书让我明白,能源法不仅仅是为了管理能源,更是为了实现更广泛的社会目标,比如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能源公平。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对能源法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总觉得法律是冰冷、遥不可及的东西,但《能源法导论》却用一种非常贴近现实的方式,展现了法律在能源领域扮演的关键角色。尤其是在台湾,我们面临着气候变迁的巨大压力,同时也需要确保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很多时候就需要透过能源法律来达成。作者在书中探讨了能源开发、利用、监管以及相关的环境保护等各个环节,让我明白了法律是如何规范这些活动的,又如何促进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书中提到的很多案例,虽然不一定直接发生在台湾,但其背后的法理和逻辑,却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台湾在能源政策上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潜在的解决方案。它不仅仅是介绍法条,更多的是引导读者理解法律背后的精神和目的,思考法律如何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能源发展和人类福祉。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能源类型(如再生能源、核能、化石燃料等)在法律框架下的不同对待方式的分析,这让我对能源政策的制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能源法导论》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个身处能源转型关键时刻的台湾读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一直觉得,能源课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深刻的法律和社会议题。过去我对能源法的认知,可能仅限于一些零散的新闻报道,对背后的体系和逻辑感到一片模糊。但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我一步步走进了能源法的世界。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一大堆晦涩的法条,而是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循序渐进地解释了能源法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与重要性。特别是对于我们台湾而言,能源安全、环境永续,以及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能源需求,这些都是绕不开的议题,而这本书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来理解这些挑战。它让我开始思考,一个国家的能源政策是如何通过法律来构建、执行和调整的,以及这些法律又如何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很灵活,不像我之前看过的某些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带着一种引导性和启发性,让我觉得学习能源法并非难事,甚至可以是有趣且富有意义的。

评分

《能源法导论》这本书,老实说,刚拿到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以为会是一本充满法条术语、枯燥乏味的教材。但出乎意料的是,它的内容非常有条理,而且切入了许多我一直以来都很关心的问题。我一直关注台湾的能源转型,特别是对于再生能源的推广,总觉得背后有很多法律和制度上的挑战。这本书就非常详细地探讨了能源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何界定能源的种类,如何进行能源的许可和监管,以及在能源开发过程中如何处理环境影响和社会公平的问题。作者在阐述这些概念时,并没有使用过于专业的法律语言,而是用一种比较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解释,甚至穿插了一些历史的背景和发展的脉络,这让我觉得学习过程非常顺畅。对于我们台湾来说,如何在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而这本书从法律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框架,让我对这些挑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坦白说,《能源法导论》这本书的内容,比我预期的还要更具启发性。我一直觉得,要理解一个国家能源政策的走向,光看新闻报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法律体系。《能源法导论》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系统地介绍了能源法的各个方面,从最基础的能源权、能源安全保障,到具体的能源利用监管、价格机制,再到环境影响评估和灾害应对,几乎涵盖了能源领域的所有法律维度。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能源法并非仅仅是关于电力、石油这些,它更是一套复杂的体系,用来规范和引导整个能源行业的运作。对于台湾而言,能源转型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在现有法律框架下进行改革,如何应对国际能源市场的波动,如何保障民众的用能权益,这些都是需要法律来支撑的。这本书的分析非常到位,它帮助我理解了法律是如何在这些复杂的问题中发挥作用的,也让我对台湾未来的能源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