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圣令译註

天圣令译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宋代文献
  • 古代汉语
  • 历史文献
  • 法律史
  • 文化史
  • 译注
  • 天圣令
  • 宋史
  • 史料
  • 古代法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天一阁藏《天圣令》残卷系孤本,2006年发行,十余年来,「天圣令学」已为学术研究开辟另一新领域。《天圣令》残存最后十卷十二篇,每一篇令文分为两部分,前半是宋天圣令,后半是唐令,两者共计残存514条。本译註书除对每一条令文有译、有註外,并列有「研究与讨论」一项,提供可进一步探讨的课题。实是研究唐、宋史,乃至韩国、日本古代史,尤其法制方面,必备之基本资料。
九州风云录:烽火连天下的英雄史诗 一卷风云起,九州风云动,乾坤再造时,谁主沉浮? 这是一部描绘广袤九州大陆波澜壮阔历史画卷的鸿篇巨制。故事始于一个名为“云州”的边陲小镇,这里世代流传着古老而神秘的传说——关于一柄能号令山河、平定乱世的“镇岳之钥”。然而,在世人眼中,那不过是父辈口耳相传的乡野奇谈。 第一部:潜龙在渊 故事的主角,林霄,一个出身微寒却天赋异禀的孤儿,在云州一个偏僻的铁匠铺长大。他性格坚韧,心怀侠义,却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只知晓自己自幼便佩戴着一枚样式古朴、镌刻着奇异纹路的铜环。命运的齿轮在一次突如其来的变故中开始转动。 云州镇遭遇了北境悍匪“黑牙军”的洗劫,林霄在奋力保护镇上老弱的过程中,无意间激发了铜环中的某种力量,短暂地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武学天赋,却也因此引来了各方势力的注意。 与此同时,九州大陆正处于一个权力真空的时代。曾经威震四方的上古皇朝“泰雍”在百年前覆灭后,帝国分崩离析,十四州之地各自为政,诸侯割据,小的部落和宗门也趁势崛起,形成了犬牙交错的复杂局势。 在泰雍的废墟之上,一股新兴的、以“正统”自居的中原皇室“昭武”正在试图统一天下,但其根基不稳,面临着来自西域的游牧民族和南方水患泛滥带来的巨大压力。 林霄的逃亡之路,便是从云州开始。他偶遇了一位隐居的剑术大师“青锋子”,这位大师看中了林霄的潜质,将他收为关门弟子,传授其失传已久的“天罡剑诀”。林霄在师门的严格教导下,武艺突飞猛进,并逐渐接触到了关于“镇岳之钥”和泰雍皇朝覆灭的真相碎片。 第二部:江湖风云与庙堂暗涌 随着林霄的名声渐起,他不再仅仅是一个江湖侠客。他的行动开始触及到庙堂的神经。 主要势力盘点: 1. 昭武皇朝: 奉行集权,意图重现泰雍荣光,但内部派系斗争激烈,忠奸难辨。皇帝昭武帝表面仁厚,实则心机深沉,极度忌惮民间力量的崛起。 2. 西域铁血部: 由雄才大略的可汗铁穆真领导,骑兵骁勇,对中原虎视眈眈,他们相信只有通过武力才能打破旧有的平衡。 3. 南疆巫蛊宗: 隐居在瘴气弥漫的密林深处,掌握着诡异的蛊术和阵法,对中原的纷争不屑一顾,除非其生存受到威胁。 4. “无相阁”: 一个庞大的情报与暗杀组织,其势力渗透到所有主要阵营之中,追求的并非江山,而是信息与财富的绝对控制。 林霄为了寻找关于自己身世的线索,不得不深入江湖的漩涡。他结识了洛水城的才女、后来的昭武皇朝密探——苏婉清。苏婉清精通谋略,对林霄既有欣赏也有警惕,两人的关系在合作与猜疑中不断拉扯。 在一次针对“无相阁”据点的联合行动中,林霄意外发现,他身上的铜环并非简单的信物,而是泰雍皇朝最后一位皇帝为保护其血脉和秘密留下的“钥匙”。这把钥匙牵动着一个关于“天道运行”的巨大阴谋。 第三部:宿命的对决 随着各方力量对“镇岳之钥”的追逐白热化,大陆局势急转直下。铁穆真率领西域铁骑大举南下,昭武皇朝腹背受敌。林霄此时已经声名鹊起,被一些江湖人士尊称为“九州剑圣”,但也因此成为了所有野心家的眼中钉。 故事的高潮部分,林霄必须在忠诚与大义之间做出抉择。他发现昭武皇朝内部有人勾结西域,意图里应外合,彻底瓜分九州。而所谓的“镇岳之钥”的真正用途,是启动一处位于泰雍古都地下的“万民归元阵”,此阵一旦启动,便能压制住大陆上所有因过度争斗而产生的“煞气”,但也可能因为力量失控而彻底毁灭生机。 林霄与苏婉清、青锋子以及一众江湖豪杰结成联盟,他们深入西域腹地,试图阻止铁穆真与其内部的叛徒汇合。 最终决战发生在被铁血部攻陷的泰雍旧都。 在宏大的战场上,剑光与箭雨交织,奇门遁甲与古老巫术碰撞。林霄面对的最终敌人,是昭武皇朝中那位看似忠诚的大将军,此人正是“无相阁”的幕后推手,他渴望利用钥匙,成为新的“幕后之主”。 在惊心动魄的对决中,林霄领悟了“天罡剑诀”的真正奥义——“万物皆为我用,我为人间之势”。他没有选择启动“归元阵”毁灭煞气,而是用自己的力量,以剑引动天地灵脉,强行稳定了当前混乱的局面,迫使所有势力退回各自的边界。 尾声:新的纪元 战后,九州大陆虽然没有统一在某一个旗帜之下,但长期的混战被遏制。林霄选择了归隐,他将“镇岳之钥”的秘密深埋心底,成为一个传说,一个警示后人、维护和平的游侠。 苏婉清则辅佐昭武帝整顿朝纲,推行改革,逐步削弱了内部的腐败势力,为下一个盛世奠定了基础。 这部史诗,讲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英雄崛起故事,而是一幅关于权力、野心、牺牲与道义的宏大画卷。它探讨了在一个破碎的世界中,个体如何面对宿命,又如何用一己之力,去影响万千生灵的未来走向。九州的硝烟虽暂歇,但新的挑战与未解之谜,已在下一轮日出中酝酿。

著者信息

主编简介

高明士


  现 职
  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名誉教授

  学 历
  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毕业
  日本东京大学文学博士

  经 历
  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任
  台湾大学教育学程中心主任
  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韩国汉城大学国史学科研究教授

  着 作
  《东亚教育圈形成史论》(2003)
  《东亚古代的政治与教育》(2004)
  《中国中古的教育与学礼》(2005)
  《中国中古政治的探索》(2006)
  《东亚传统教育与法文化》(2007)
  《律令法与天下法》(2012)
  《中国中古礼律综论——法文化的定型》(2014)以及论文多篇

  主 编
  《唐律与国家社会研究》(1999)
  《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二册(2003)
  《唐代身分法制研究——以唐律名例为中心》(2003)
  《东亚传统教育与法制研究》全二册(2005)
  《东亚传统家礼、教育与国法研究》全二册(2005)
  《中国法制史丛书》全十册(2005-2012)
  《唐律与国家秩序》(2013)
  《中华法系与儒家思想》(2014)
  《天圣令译註》(2017)

图书目录

绪 言
凡 例

田令卷第二十一/1
赋〔役〕令卷第二十二/77
仓库令卷第二十三/143
厩牧令卷第二十四/229
关市令卷第二十五/303
捕亡令附/350
医疾令卷第二十六/371
假宁令附/426
狱官令卷第二十七/457
营缮令卷第二十八/563
丧葬令第二十九丧葬年月附/611
杂令卷第三十/695
附 图/807
附图一 北宋《天圣‧丧葬令》男子本宗五服正服图/807
附图二 北宋《天圣‧丧葬令》妻为夫族亲五服图/808
附图三 《大唐开元礼》男子本宗五服正服图/809
附图四 《大唐开元礼》妻为夫族亲五服图/810
附 录 「天圣令学」与唐宋变革/811
索 引/839

图书序言

绪言

  宋仁宗于天圣七年(1029)编成《天圣令》三十卷,至十年(1032)与《天圣编敕》三十卷以及《附令敕》二种(一卷本与十八卷本)等一併镂版施行。2006年10月,由天一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整理课题组校证,而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天下孤本的《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附唐令复原研究》(以下简称「《天圣令》校证」),上下两巨册。今本《天圣令》残存最后十卷,包括〈田令〉、〈赋役令〉、〈仓库令〉、〈廐牧令〉、〈关市令〉、〈捕亡令〉、〈医疾令〉、〈假宁令〉、〈营缮令〉、〈狱官令〉、〈丧葬令〉、〈杂令〉,共十二篇。每一篇令文分为两部分,前半曰:「右并因旧文以新制参定」,后半为「右令不行」;前半诸令文就是《天圣令》,共计残存293条(不含附10条);后半诸令文就是唐令,共计残存221条;两者总共514条。

  由于宋令迄今无完本,唐令虽有《唐令拾遗》和《唐令拾遗补》,复原一半以上,但仍难确定为原文,所以该残本的发现与刊行,对唐、宋史,乃至韩国、日本古代史研究,投下巨大的震撼弹。《天圣令》源自唐令(大部分为唐《开元二十五令》),大多可复原为唐令。根据前述「天圣令整理课题组」召集人黄正建的说明,总共复原了唐令487条,另有19条未复原,有7条被认为宋令,同时又补了10条唐令,共计处理了516条,这个数目与《天圣令》总数514条不合,主要是因为在复原时有合併或取半等情形的缘故。

  关于《天圣令》残本的研究,自1999年以来,该令的部分内容,其实已经陆续在日本、中国大陆刊物发表。十多年来,海内外学者对《天圣令》残卷的研究相当热烈,出版专书近十种,学术论文有二、三百篇,倏然成为陈寅恪先生所说的「一时代之学术」的「新潮流」,对既有学术研究领域另辟新天地,可称之为「天圣令学」。

  我们「唐律研读会」在研读《唐律疏议》完毕以后,于2007年9月也开始研读《天圣令》残卷,到2012年12月告一段落。就当时中国大陆与日本的同道学者而言,我们的起步较晚。其后,开始进行全部的整理工作。对于学界此后新出的相关解说,仍要求学员尽量参照引用,但由于成员人数甚伙,以及其他因素限制,疏漏之处在所不免,敬请读者谅解。

  2014年5月,成立编辑小组,积极展开编辑工作。从整理到编辑,发现难度超乎我们想像。主要的问题,除符号、标点的划一之外,每一令条,解读项目前后必须唿应,这是出自众人手最不易克服之处。其次为白话译文,要达到条文意旨,委实不易。从我们开始研读,到译註专书整理出版,前后经历十年(2007-2016)。基础研究工作之艰难,于此可想见一斑。

  我们原先设定每一条文的解读项目为:一、条文及译文;二、本条要旨;三、特殊名词释义;四、对复原唐令的讨论;五、对《唐令拾遗》、《唐令拾遗补》的讨论;六、本条小结。此次进行编辑时,简化成为:一、条文及译文;二、本条意旨;三、名词释义;四、研究与讨论。尤其后者「研究与讨论」,是我们较用心的地方,目的在于提出问题,未必都有答案,但希望借此讨论,可以开发新的视野。常说:「小兵立大功」,或说:「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我们的解读成果,不敢说能立大功,但至少对学术研究的奠基工作,尤其对初学者的指引作用,或可聊尽小兵的绵薄之力。

  关于《天圣令》的译註,韩国由金铎敏、河元洙先生主编的  《天圣令译註》(慧眼出版社),已于2013年6月发行,是学界第一本译註专书,令人瞩目。可惜我们不懂韩文,无法利用,甚感遗憾。另外,单篇译註,最早有日本渡边信一郎〈北宋天圣令による唐开元二十五年赋役令の复原并びに译注(未定稿)〉(《京都府立大学学术报告──人文・社会》,57,京都,2005.12)一文,接着同氏又有〈北宋天圣令による唐开元二十五年令田令の复原并びに译注〉(《京都府立大学学术报告──人文・社会》,58,京都,2006.12)、同氏〈天圣令仓库令译註初稿〉(《唐宋変革研究通讯》,1,京都,2010.3)。中国大陆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读书班也逐篇发表译註成果,到目前为止,已刊载〈赋役令〉、〈仓库令〉、〈廐牧令〉、〈关市令〉和〈捕亡令〉等篇(《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六、七、八、九辑(北京,2012、2013、2014、2015)。我们的译註成果是附为骥尾,不免谬误之处,敬请方家指教。

  最后非常感谢科技部(前国科会)人文社会处对「唐律研读会」的研读活动补助,以及元照出版公司在出版界艰困的情况下,慨允出版精美专书。同时感谢诸位编辑助理之辛劳。

高明士
暨编辑小组敬启
2016年12月20日

追记

  整稿时,收到《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十辑(2016年12月),内中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读书班发表的〈《天圣令‧医疾令》译注稿〉、〈《天圣令‧假宁令》译注稿〉,已来不及补入本书,读者可一併参照。
 
2017年2月8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天聖令譯註》真的讓我嘆為觀止!我本身就是一個對歷史研究稍微有點涉獵的人,所以對這類書籍的要求也比較高。而作者在內容的考究上,絕對是下足了功夫。從文字的細微處,到事件的脈絡,再到人物的關係,幾乎每一個環節都經得起推敲。他提出的解釋,往往能夠一語道破,讓原本模糊不清的歷史真相,變得豁然開朗。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譯註的過程中,並沒有過度使用艱澀的學術術語,而是用一種比較淺顯易懂的方式,將複雜的知識傳達給讀者。這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來說,真的是一大福音。而且,他在註解中補充了很多當時的社會習俗、生活方式,讓閱讀體驗更加豐富。讀這本書,就像在和一位淵博的長者對話,總能學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東西。這是一本能讓你不斷成長的書。

评分

哇,我真的超喜歡這本《天聖令譯註》!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把它整個讀完,但光是翻看前幾頁,就已經被深深吸引住了。作者在開頭的部分,就已經展現出他對於歷史文本的扎實功底,還有那種細膩的觀察力。我特別喜歡他翻譯和註解的方式,不會像有些學術著作那樣死板,反而很生動,讀起來就像在聽一位長輩娓娓道來,又充滿智慧。 光是看到那些註解,我對古代的社會風貌、人們的生活習慣、甚至是當時的哲學思想,都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例如,其中一段關於當時官場潛規則的描寫,真是讓人拍案叫絕,原來古人的眉角也這麼多!而且,作者在引用史料的同時,也加入了自己獨特的見解,讓整本書不只是單純的考證,更是一場與古人跨越時空的對話。我已經迫不及待想知道接下來的內容會有多精彩了,這絕對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也推薦給所有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們。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本《天聖令譯註》並沒有抱持太大的期待。市面上的歷史書籍琳瑯滿目,要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至於太枯燥的,真的不容易。但這本書,徹底顛覆了我的印象。作者以一種非常獨特的視角,重新詮釋了我們對某些歷史事件的理解。他提出的觀點,雖然有時候會讓人感到驚訝,甚至有些顛覆,但卻言之有物,邏輯清晰。 尤其是在探討一些關鍵人物的動機時,作者並沒有停留在表面的描寫,而是深入挖掘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個人經歷,甚至是一些不易察覺的心理活動。這讓書中的人物變得立體而真實,不再是冰冷史冊中的符號。讀著讀著,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原來歷史可以這樣看,原來當時的選擇,背後還有這麼多複雜的考量。這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仔細閱讀和思考的書,絕對能讓你對歷史產生全新的看法。

评分

對於《天聖令譯註》這本書,我只能說,它絕對是一本讓人拍案叫絕的著作!作者的學術功底毋庸置疑,在對史料的解讀上,更是獨具慧眼。他提出的觀點,不僅具有學術價值,更能夠引發讀者對於歷史的深度思考。書中對於某些歷史事件的闡述,打破了以往的刻板印象,讓人耳目一新。 我特別欣賞作者在註解部分所展現的細緻與耐心。他不僅僅是簡單地解釋字詞,更是將當時的社會文化、政治制度、甚至是一些細微的生活習慣都融入其中,讓讀者能夠從更全面的角度去理解歷史。這本書就像一個寶藏,每一次閱讀都能夠挖掘出新的寶藏。我已經推薦給很多朋友,他們都讚不絕口。這絕對是一本能夠讓你受益匪淺的歷史讀物。

评分

我必須承認,一開始被《天聖令譯註》的書名吸引,但內心還是有點猶豫。畢竟「譯註」兩個字,聽起來總是有點距離感,怕內容會太過艱深。然而,事實證明我的顧慮完全是多餘的。這本書不僅不枯燥,反而充滿了故事性,引人入勝。作者的文字功力非常深厚,他能夠將看似平淡的史料,描繪得有聲有色,彷彿身臨其境。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能夠巧妙地將學術研究與文學創作結合起來。書中不僅有嚴謹的歷史分析,還有細膩的人物刻畫,甚至還有一些出人意料的情節轉折。每一次翻閱,都能夠發現新的亮點,讓我驚喜不斷。我特別喜歡作者在描寫某個歷史人物時,所展現出的那種同情與理解,讓人不禁對其命運產生深深的共鳴。這是一本真正能夠打動人心的好書,讓人愛不釋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