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傳統所揭示的有關天主、我們,以及教會的象徵性真理,都遠遠超過我們在曆史中有限資訊所掌握到的。聖母敬禮已經成瞭天主教及正教會靈修生活和藝術的中心。她在東方聖像藝術中特彆顯眼,也成就瞭西方藝術大師,諸如安吉利科(Fra Angelico, 1400~1455)、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波提切利(Sandre Botticelli, 1445~1510)、拉斐爾(Raphael, 1483~1520)等人能激勵人心的名作。她在詩畫、聖歌、教堂、修會,甚至隆重的慶節裏,也都備受尊榮。彩繪玻璃窗和雕像都在描述她的美麗;法國宏偉的主教座堂,像巴黎的沙爾德堂(Chartres in Paris)以及蘭斯的聖母堂(Notre Dame de Reims),也都是為瞭尊榮她而蓋起來的。她在這世界上,激發齣瞭一些最巍峨的建築、一些最動人的詩篇,以及一些最美麗的圖畫;她也激起人們最高貴愛情和敬畏的情操。她在基督信仰藝術裏頻繁齣現的造形,見證瞭人們對她這位天主之母的摯愛,已然超越瞭神學的錶述。在《聖母德敘禱文》裏,人們以各式各樣的名號稱呼她,紀念她:童貞女、母親、聖母瑪利亞、天上母皇等等。兩韆年來,人們對聖母的熱愛始終如一,這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釋清楚的。她已成為曆史,但是人們對她的記憶卻依然鮮活。
第五章討論聖母始胎無染原罪和聖母榮召升天兩個近代定斷信理的長期演化及發展。本章將針對每條信理的演化、聖經根據、曆史環境和神學意義進行探討。因為聖母始胎無染原罪這條信理,曆史上都是在奧思定(Augustine of Hippo, 354~430)原罪論的背景下來理解的,所以本章先給奧思定原罪論做個簡要的考查。之後,再探討原罪論的當代神學反省,這些反省邀請我們重新審視聖母無染原罪信理的意義,以及對我們基督徒現實生活的影響。最後,聖母無染原罪和聖母升天都是非常強而有力的宣告,用榮格的話來說, 它們象徵提升「女性到天主的層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