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內心的聲音:嚮依納爵學習分辨

聆聽內心的聲音:嚮依納爵學習分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靈修
  • 依納爵
  • 分辨
  • 內心
  • 信仰
  • 基督教
  • 屬靈成長
  • 自我認知
  • 決策
  • 神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許多人在分辨上主的旨意時,不信任自己內在的想法、感覺和渴望,反而求諸於外,以判斷上主對我們有什麼期待和安排。在這本書中,靈修輔導馬剋.希柏道神父教我們如何培養心靈的直覺以明瞭:最值得信任的智慧不來自於外,而來自於上主在我們內心的工作。

  作者運用依納爵靈修的原則,幫助我們瞭解:在生活中麵臨抉擇時,我們常受兩種神類──假神或真神──其中之一的影響。他仔細地解釋瞭如何認齣這兩種神類、如何迴應、又如何經由分辨,實際做齣符閤上主旨意的決定。

  當我們學會分辨自己的情緒和行動的根源,就能隨時答覆上主在我們內的推動,而不會漫無意識地在生活中做齣反應。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馬剋.希柏道


  馬剋.希柏道Mark E. Thibodeaux, S.J.美籍耶穌會士,在修會內擔任初學生的培育工作,長於祈禱與分辨,著有《意識省察》(Reimagining the Ignatian Examen);Armchair Mystic;God, I Have Issues等書。

圖書目錄

緻謝/9
推薦序 用「心」做決定/11
 
第一章 為何要讀這本書?/17

第一部  真神與假神/25
第二章 神枯與假神的特徵/31
缺乏信、望、愛/33
感覺離天主很遠/35
充滿不安與擾亂/38
混淆—次要特徵/42
充滿厭煩與冷淡/44
充滿恐懼與擔憂/47
充滿祕密/52
假神慰:靈修精進者的神枯/55
綜閤特徵/61

第三章 神慰與真神的特徵/63
信、望、愛/65
感覺離天主很近/68
平安與寜靜/72
真實的眼光—次要特徵/75
偉大的渴望/76
透明/77

第二部 如何迴應神枯與神慰/81
第四章 在神枯中/83
對策一:給神枯命名/84
對策二:避免改變主意或做重要決定/90
對策三:依靠支持網絡/94
對策四:考慮運作過程、倫理或心理方麵的潛在問題/102
對策五:提防假「光明天使」/110
對策六:對假神態度堅決,勤奮有為/114
對策七:對自己溫和、忍耐、多鼓勵/119
對策八:相信天主會善用這次神枯/123
失火時/125
 
第五章 在神慰中/129
第一項準備:觀察思路/135
第二項準備:關照自己易受傷害之處/138
第三項準備:提防假神慰/143
第四項準備:在過去的痛苦時刻中尋找上主的臨在/146
兩個有益的做法/149
準備開始分辨/153
 
第三部 從辨彆神類到做齣決定/155
第六章 做決定前:奠定基礎/157
你找什麼?/160
感恩的心/165
兩則感恩的故事/168
愈顯主榮/171
依納爵式的平心/172
持平之心—心與意誌/174
 
第七章 做決定:做好分辨的四個階段/177
階段一:靜下來/179
階段二:收集資訊/184
階段三:開始做夢—發掘內心深處的渴望/193
階段四:沉思所做的夢—衡量神枯與神慰/198
特殊情況:「心靈不為各種神類所推動時」/204
另一特殊情況:「毫無疑惑」/209
 
第八章 做決定後:初步決定、確認、最後決定/215
獻上初步決定/217
尋求確認/221
如果沒有確認,那要怎麼辦?/227
做最後決定,付之實行/231
 
第九章 五點要記住的事/235

參考資料/239
圖錶、祈禱操練和故事索引/240
依納爵靈修詞匯錶/242
相關聖經章節/244
延伸閱讀/246
辨彆神類的規則/248
颱、港依納爵靈修相關機構/255
 

圖書序言

導讀
 
第一章 為何要讀這本書?
 
  你會讀這本書,可能因為你認清自己的生活需要更明智的分辨。我們常以為分辨就是做決定,但分辨比起單純地做選擇,層次深許多也廣許多。真正的分辨教導我們誠實地評估自己的情況和問題;真正的分辨教導我們察覺自己,以免成為自己明智抉擇的絆腳石。真正的分辨不僅用理智,也用心靈,涉及整個人的所有麵嚮,從情緒反應到理性分析、從渴望到抗拒、從個人意誌到個人祈禱。
 
  要是我們有一套不會齣錯的抉擇五步驟、十二步驟或二十五步驟該多好,就可以不費腦筋地做分辨瞭!但抉擇不隻是理性思考的結果,抉擇來自於真實的自我和我們的想法。這就是為什麼分辨不是一套係統,而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我們必須學會後,用一用,然後再多學一點。
 
  每天生活中的平凡決定
 
  每一天,你都會做上百個決定—多半是平凡生活裏的平凡選擇。
 
  怎樣填滿這一天:今天該拼命工作還是放鬆一點?在我的工作裏,怎麼區分什麼是最重要的大事、什麼是小事?
 
  今天可以怎樣事奉基督:下午該去探望年老的嬸嬸、寫信給國會議員、還是處理這個重大計畫?吃過飯,該再幫老公、小孩洗碗,還是叫他們自己洗?該把錢捐給這個慈善機構,還是先存起來,等經濟穩當後再捐?今天該花多一點時間祈禱,還是多做些工作?
 
  今天可以怎樣好好照顧自己:上午該休半天假,還是一早就去上班?該容許自己吃些甜點,還是該節製?身體的病痛,該去看醫生,還是咬牙撐住,看它會不會自動消失?晚上該去跑步,還是多陪陪心愛的人?下午該看電視轉播球賽,還是陪小孩在後院玩?
 
  要怎樣處理和彆人的關係:該找朋友理論這件事,還是算瞭?該去追蹤讀大學的兒子行蹤,還是等他迴來自己報告?今天如果被人批評,該為自己辯護,還是靜心聆聽、好好思考彆人的話?該為自己的行為道歉,還是挺身捍衛?
 
  該有怎樣的態度:在職場,該野心勃勃、自信滿滿,還是低調、謙卑?該找老闆理論,還是忍氣吞聲?該督促手下更賣力工作,還是減輕他們的工作量?在傢裏,該繼續和傢人賭氣,還是放下?該縱容自己沉浸在失落的悲慟中,還是擦乾眼淚、走齣哀傷?
 
  你很清楚這些看似無足輕重的抉擇會有怎樣的後果。如果在不對的時間、嚮不對的人、說瞭不對的話—這是你常做的事—就可能全麵點燃戰火。你知道如果工作進度放緩,那些對你期待更高的人就會生氣或失望;你知道年邁的嬸嬸不會永遠健在,也知道孩子一轉眼就長大瞭;你知道如果操勞過度,不讓自己放鬆,對誰都沒好處;你知道天主要你善待自己,偶爾犒賞自己一下;但你也知道自己很容易陷入放縱的誘惑。
 
  比那些後果更嚴重的是,每天生活中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抉擇界定瞭你是怎樣的一個人。你是懶惰、勤勞、還是工作狂?你是見風轉舵、老實可靠、還是非常跋扈?你是被動消極、謹言慎行、還是咄咄逼人?你是自怨自艾、有自知之明、還是自私自利?你是心地善良、冷酷心腸、還是拍馬逢迎?你很清楚這些關乎個性的問題—你是一個怎樣的人—的答案,不僅可從人生的重大決定看齣,也可從這些日常生活的小決定看齣。
 
  同時你也察覺到,這些小決定日積月纍,再搭配上彆人的決定,最終成就的可能是災難浩劫,但也可能是光輝燦爛。我們的一袋垃圾、企業的一個廢棄物處理政策,雖然一次隻有一個,就已經把地球汙染瞭。像希特勒這樣的獨裁者,並非靠著威嚇脅迫一夕崛起,而是靠百姓經年纍月的支持。
 
  1960年代的美國黑人不是經由一個重大決定,就突然掙得完全的公民權,而是透過一群平凡百姓的一連串小決定;包括像平凡的黑人人權鬥士羅莎•帕剋斯(Rosa Parks),在平凡的一天,在公車上決定不讓位給白人;也包括一群平凡的白人,在公車上遇到像羅莎•帕剋斯這樣的人坐在身旁時,慢慢選擇抗拒自己內心的種族偏見。
 
  2010年地震重創海地時,大傢隻要拿起手機,輸入海地兩個字,傳送到某個號碼,就能捐款賑災。這種捐款方式在電視、收音機及網路到處放送。一群平凡人在上網、看電視、或在紅燈前停車等待時,隨手拿起手機,承諾捐齣十元美金來救災。結果短短幾天,就募得數百萬美元。
 
  你知道平凡人的選擇—支持或反對哪個領袖、對公車上坐在身旁的人採取什麼態度、如何花區區十美元—結果就翻轉瞭世界的曆史。所以身為基督徒的你,覺得有義務在每一天做齣正確的選擇,不論那些選擇看起來多麼小。每一天,你都得麵對幾十個這種選擇,但卻鮮少花時間思考如何做這些決定。你沒有做決定的方法,隻能在暗地瞎碰亂撞;或更糟的,隨波逐流。你感覺到自己應掌握主動,決定自己在某個時刻的作為,但又不知該如何清醒、虔誠地做決定。
 
  人生的重大決定
 
  迴顧人生,你看到自己做過一些重大抉擇,從此把人生推嚮不可逆轉的方嚮:
 
  ‧選擇和某人分手或結婚。
  ‧選擇留守傢園或遠走他鄉。
  ‧選擇做哪一行。
  ‧選擇生多少個孩子。
  ‧選擇參加哪間教會。
  ‧選擇享受性愛或節製肉慾。
  ‧選擇戒酒、戒菸或「再抽一根」、「再喝一杯」。
  ‧選擇入修會或度傢庭生活。
 
  你知道在這些重大抉擇中,你有些分辨得不錯,也在明智分辨後,斷然付諸行動;但你也心痛地意識到:你還是做過一些不好的抉擇—糟糕的婚姻、換錯職場跑道、選擇在有害的罪過中繼續沉淪。你察覺到,有些時候,你對選擇的機會根本視若無睹;你也發現,因為經常不知不覺地選擇瞭不決定,因此拱手讓外界主宰瞭你和彆人的生命軌跡;因為沒做決定,你眼睜睜地看著大好機會溜走,讓不正義在世界、傢庭及團體內橫行,然後發現自己處在不快樂也不健康的關係、工作及生活處境中。
 
  隻要迴顧自己人生中的重大抉擇,就知道好好選擇有多麼重要。可是,你不知道怎麼選擇。
 
  更寬廣、更美好的生活
 
  你信仰一位愛你的天主,祂要你活齣最好的自己;你信仰的天主給你豐富的祝福,但讓你自由決定接受與否。你相信天主在祂無限的寶庫,為你準備瞭恩寵滿滿的機會,而你也不想錯過!你知道天主給瞭你技能、資源及磚塊,讓你協助祂在這世上建立天國,你也很渴望捲起袖子,開始工作。
 
  你隱約感覺到上主召叫你走嚮更高的靈修境界—追求更遠大、更高超的目標—但你不確定祂召叫你去做什麼,你也不清楚如何嚮這些召叫說「是」。你真心渴望學習聆聽天主在你內心邀請的聲音。你相信祂許諾帶你到更青綠的草場,隻是還沒學會辨認善牧的聲音,也分不齣哪些是領你走進死鬍同的假牧人的聲音。
 
  你知道上主在平凡、也在不平凡的抉擇裏召叫你。你感覺到這些召叫來自你內,就在你內心的各種推動裏;你彆無他求,隻希望學會好好分辨那些內在的推動,也學會大膽答覆天主在你內邀請的聲音。
 
  這就是為什麼你必須讀這本書。
 
  什麼是依納爵式的分辨?
 
  聖依納爵•羅耀拉是基督宗教最重要的分辨導師之一。但依納爵自己從未寫過一套有係統、一步步按圖索驥的決策指南。他知道每個決定都有太多變數,一成不變的方法既不自然,也很難得心應手。人太復雜瞭,不可能有一套一體適用的分辨手冊。
 
  相反的,依納爵想要教人如何培養一種直覺,藉此變成一個能察覺自我思想、情緒及行動根源的人。透過分辨源頭,也就是他所謂的辨彆神類,一個人可以在所有情況中看齣天主的旨意。換句話說,一旦一個人能認齣是什麼動機推動他做某個選擇,做決定就成瞭易如反掌的差事:隻要選擇來自天主的那個選項就行瞭!好吧,或許這樣的抉擇還是不太容易,但重點是,復雜的部分不在選擇A或B或C,而在培養一種內在的技能,一種依納爵式的直覺,能夠認齣是什麼動機吸引你靠近、或使你排斥遠離某個選項。所以,依納爵的分辨所談的與其說是做什麼事,不如說是做怎樣的人,是要訓練一個人能配閤內心帶領他走嚮天主的推動。變成這樣的人之後,行事作為自然就會跟著改變。
 
  我們在《若望福音》(《約翰福音》)中(若/約十1-5)看到:羊知道他們所屬的牧人的聲音。羊認得牧人的聲音,也會跟隨那聲音。羊絕不跟隨陌生人,因為羊知道陌生人的聲音不是善牧的聲音。偉大的聖經註釋學傢威廉•巴剋萊(William Barclay)曾對這個圖像做過很生動地描述。他說在一世紀的巴勒斯坦地區,每個牧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叫聲,他的羊聽瞭,立刻就能認齣。有時在夜晚為瞭保護羊群,會把好幾群羊一起圈在山洞裏。到瞭清晨,該如何分齣是誰的羊呢?牧人們就會站在遠處,彼此間隔一段距離,然後開始叫他們的羊。羊聽到不同的叫聲,馬上會認齣所屬牧人的聲音,就會跟他走(威廉•巴剋萊,《聖經註釋》(Bible Commentary),捲二,57頁)。
 
  不論在平凡的一天、或在重大決定的日子,隻要發生一個狀況,你的頭腦裏、心裏都會齣現許多聲音,建議你採取各種行動、反應或無所行動。依納爵式的分辨方法教你如何精確調整你心靈的感應力,好能更輕易察覺並朝善牧的聲音移動,也分得齣其他不是來自善牧的聲音。
 
  你會讀到什麼內容?
 
  本書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二、三章)介紹聖依納爵這個人以及他怎麼會發展齣一套分辨方法。接著介紹兩種聲音,就是真神和假神的聲音,以及隨這些聲音而來的兩種生命狀態—神慰及神枯。讀者可以藉著瞭解這兩種對立生命狀態的特徵,察覺自己在神慰或神枯中。
 
  一旦學會察覺齣內在的神類,在每天生活中要怎麼迴應呢?發現自己在神枯中,也就是受假神影響時,該做什麼?發現自己在神慰中,也就是受真神影響時,該做什麼?第二部分(第四、五章)就是依納爵教你如何應付在任何一天可能遇到的情況。
 
  你如何用這種依納爵式的直覺來做重大決定呢?第三部分將教你方法,讓你認清把你拉近或拉離某個選項的聲音從何而來,從而判斷上主的旨意。內容包括:開始分辨前該努力達到的心態(第六章)、分辨的必經過程(第七章)、以及做齣決定後必須做的事(第八章)。
 
  本書結尾有一個索引,列齣全書齣現過的圖錶、故事、及祈禱操練;還有依納爵靈修詞匯錶、與分辨主題相關的聖經章節、有關於依納爵分辨的延伸閱讀書目及辨彆神類規則的內容。 
 
  你們的得救是在於皈依和安靜,你們的力量是在於寜靜和信賴……你不會再慟哭,祂必垂憐你呼求的聲音,祂一聽見必要應允你……你的教師再不躲藏,你的眼睛必能常見到你的教師。當你偏左或偏右時,你必會親耳聽到你後麵有聲音說:「這是正路,你們要在這上麵行!」(依/賽三十15,19-21)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自我深處的大門,讓我有機會與那個常常被忽略、被壓抑的“真實自我”進行對話。作者以一種極其真誠和富有同情心的筆觸,帶領我們探索屬靈分辨的奧秘。我發現,許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迷茫和焦慮,並非因為缺乏外部的指引,而是因為我們失去瞭傾聽內心聲音的能力。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嚮導,用清晰的邏輯和生動的案例,幫助我們重新連接那份內在的智慧。 書中的每一個篇章都充滿瞭啓發性,讓我開始重新認識“分辨”這個詞的意義。它不再僅僅是一種宗教性的概念,而是貫穿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我學會瞭如何去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內心感受,如何去辨彆那些能帶來生命活力的“安慰”,以及如何去識彆那些消耗我們力量的“騷擾”。這種能力的培養,讓我對自己的選擇更加有信心,也更加能體會到內心的平和與滿足。它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並在實踐中不斷領悟的好書。

评分

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比較枯燥的宗教書籍,但實際閱讀體驗卻完全顛覆瞭我的預期。作者的文字充滿瞭智慧和洞察力,將古老的屬靈智慧用一種非常現代、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呈現齣來。我特彆欣賞它關於“分辨”的定義,它不是一種被動的接受,而是一種主動的、充滿活力的探索過程。讀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往的許多經曆,很多當時覺得無解的睏惑,現在迴過頭來看,原來是因為我缺乏一種有效分辨的工具。 書中所提齣的“內心的聲音”並非神秘莫測,而是根植於我們的日常體驗之中。我學會瞭如何去傾聽那些細微的感受,那些在內心深處湧動的喜悅、悲傷、渴望或恐懼。作者並沒有強加任何觀點,而是鼓勵讀者去親自體驗、去分辨,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這種開放式的引導,讓我感到非常受用。它不僅僅是關於宗教信仰,更是一種關於如何與自己和解、如何與世界和諧相處的生活哲學。

评分

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份來自遠古智者的溫柔提醒。它讓我慢下來,去關注那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內心信號。作者以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筆觸,探討瞭屬靈分辨的微妙之處。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直覺”或“感覺”,其實就是我們內心深處的聲音在低語。這本書教會我如何去辨彆這些聲音,區分那些真正來自生命源頭的指引,和那些僅僅是恐懼、焦慮或社會壓力所産生的雜音。 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分辨”的實用性。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理論,更是切實可行的練習和方法。我嘗試著在日常生活中去運用這些方法,比如在做重要決定前,我會花時間靜默下來,去感受內心的平靜與躁動,去留意那些讓我感到興奮或不安的細微之處。這種練習,讓我對自己的內心有瞭前所未有的瞭解。它讓我不再盲目地追隨外部的潮流,而是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真實需求和價值所在。

评分

這本書提供瞭一種獨特的視角,來理解我們內心世界的運作機製。它並非簡單地羅列一些心靈雞湯式的格言,而是深入到屬靈分辨的精髓,並且用一種非常貼近生活化的語言進行闡述。我常常會帶著書中的問題,去反思自己最近的決定和感受。比如,當我感到猶豫不決時,我不再僅僅依靠理性的分析,而是會嘗試去體會那種“內在的牽引”或“排斥感”,去感受身體的反應,去留意那些閃過腦海的意象。 這種方法的有效性,讓我感到驚訝。它幫助我認識到,我們內心的聲音並非總是清晰而直接的,有時它以一種非常微妙的方式顯現,需要我們有意識地去覺察和解讀。書中的一些練習,比如區分積極的“安慰”和消極的“騷擾”,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啓發。我開始明白,很多時候我們的睏境並非來自外部環境,而是源於我們對內心信號的誤讀或忽視。這本書就像一位耐心的導師,循序漸進地引導我,讓我在紛繁復雜的思緒中,找到那條通往內心真實的方嚮。

评分

這本書就像一個靜謐的港灣,在喧囂的世界裏給我提供瞭一個可以暫時停靠、傾聽自己內心深處聲音的寜靜角落。從翻開第一頁開始,我就被一種溫和而富有力量的引導所吸引。作者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深奧的屬靈分辨原理,轉化成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實踐的步驟。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安慰”和“騷擾”的闡述,它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通過生動的例子,讓我開始審視自己內心深處的感受,那些細微的、常常被我忽略的情緒波動,原來都隱藏著重要的信息。 過去,我常常被外界的噪音和內心的雜念所裹挾,分不清哪些是真正的渴望,哪些是恐懼或他人的期望。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給我的內心進行一次“大掃除”,我學會瞭如何辨彆那些真正能滋養我生命、讓我感受到平和與喜悅的聲音,同時也能警覺那些消耗我精力、帶來不安的“乾擾”。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像是開啓瞭一扇新的窗戶,讓我看到自己不曾察覺的可能性,也讓我對人生的選擇有瞭更清晰的洞察。它不是一本告訴你“應該怎麼做”的書,而是一本教會你“如何去聽”的書,這對我來說是意義非凡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